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依据马克思主义观点考察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关系,既要唯物的,又要辩证的。艺声、石岚同志的《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内在联系》(载《文学评论》1981年第2期,以下简称《联系》,引文不标出处)一文,提出一些有益的见解,但是基本观点是值得商榷的。现就一些问题发表一点个人的浅见。一、两对概念的界限马克思、恩格斯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阐述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以下称“两种生产”)的关系,指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总的说来,物质生产决定艺术生产,两者具有必然的联系;同时也指出两者关系的复杂性,存在着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以下称“不平衡”)的关系。这种“不平衡”正是建立在“两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提出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革命学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篇《导言》只是一篇未完成的《总导言》的草稿,或者可能是《政治经济学批判》和《资本论》这两部经济学巨著的草稿或提纲,许多论点没有能够充分展开,这给我们在理解上增加了不少困难。马克思本人在《导言》中说:“这种不平衡在理解上还不是象在实际社会关系本身内部那样如此重要和如此困难。”说这种不平衡不是如此重要,这是相对着实践意义来说。事实上,马克思所揭示的不平衡这一原理,无论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是很重要的。说这种不平衡在理解上不是如此困难,这是因为按照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来观察社会历史,在世界文学史上并不乏范例。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是,马克思在一百多年以前所揭示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以内,很少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这表现在自从一九○三年发表以来,甚至在马克思主义的故乡,在列宁、斯大林领导下的社会主义的苏联,也是论者寥寥。最近几年,我国研究这个问题的同志才多起来。我的一篇不成熟的文章:《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正是学习这一问题的初步体会,发表以后,先后读到包忠文同志的《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是文艺发展的客观规律吗?》,何国瑞同志的《论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不平衡问题》,刘世钰同志的《对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规律的认识》,陈竹同志的《艺术的曲线与经济的轴线》以及田文信同志的《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规律》(以下引文,凡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上述几篇文章)。这些文章对拙著提出了一些不同意见,我还有一些不同看法,特再论如下。  相似文献   

3.
王贵明同志的《生产概念和两种生产在历史上的作用及相互关系》一文(载《哲学研究》1980年第六期),颇有独到见解,但有些观点却是值得商榷的。本文略谈一些管窥之见,请王贵明同志及理论界的同志们赐教。王文认为,恩格斯1884年在《起源》第一版序言中提到的“直接生活的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是两个不同的生产概念,“直接生活的生产”是由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生产构成的。我不同意这样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正> 读了《中国语文》1980年第2期程祥徽同志《青海口语语法散论》一文(以下简称《散论》)和《青海社会科学》1981年第1期张成材同志《西宁方言的语法特点》一文(以下简称《特点》),很受启发。我也愿参加这一探讨,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的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1989年第3期《人文杂志》刊载了霍力攻同志《论走社会主义道路同实行社会主义制度的区别》。(以下简称《区别》)一文,与我刊布于《人文杂志》1988年6期与1989年1期、题目分别是《论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一个失误》、《马克思恩格斯社会发展理论中的三个缺环》商榷。丝毫不需讳言,在我的文章中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不足或不当之处,因此  相似文献   

6.
黄楠森同志在《哲学研究》1985第12期上发表了《本体论能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一文。为此,我在《人文杂志》1989年第2期上发表了《评“本体论”哲学——兼论实践唯物主义》一文,对黄楠森同志的某些观点谈了我的看法。为此,黄楠森同志在《人文杂志》1990年第5期上发表了《再论本体论——答刘福森同志》的文章,对我的文章提出了全面的批评。看完答文很  相似文献   

7.
在《论智力投资的宏观经济效果》(载《中国社会科学》1981年第4期)一文中,我对智力投资的性质、智力投资与物质生产领域内投资的区别、智力投资宏观经济效果的含义和衡量方法作了探讨。本文以前文为基础,考察不同地区的智力投资经济效果的比较问题。  相似文献   

8.
佘树声同志在《人文杂志》1982年第1期上发表的《马克思论原始公有制转化为奴隶制的规律和东西方奴隶社会所有制的本质》一文(以下简称佘文),提出了较新的学术观点,对我有一定的启发。但我对文中第二、第三部分的某些观点不太同意,现提出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向佘树声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9.
也论西汉的酷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文史哲》81年第6期所载孟祥才同志《论西汉的酷吏》一文(以下简称孟文),踔厉风发,直抒己见。但在对西汉一代酷吏的评价及其它有关问题上,我认为有不少值得商榷之处,故不惴谫陋草就此文以就教于孟祥才同志。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关于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关系的论述,对于我们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是马克思这一论述中的一个重要论断。然而,围绕着这一命题而展开的热烈讨论,在我国断断续续进行了将近40年,迄今仍无大致统一的认识。从不久前面世的一本专著:《不平衡规律新探》(孙铭有著,陕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1月版)、一篇论文:《论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基本关  相似文献   

11.
在《学术月刊》创刊五十周年之际,回忆起自己这些年的学术经历,感觉自己学术上的每一步成长,都是与《学术月刊》分不开的。记得还是在跟蒋孔阳先生读研究生的时候,有一次在蒋先生家里结识了《学术月刊》的老编辑林榕立女士。她不嫌我们年轻、资浅,主动向我们约稿。我当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写了一篇与前辈张怀瑾先生商榷的文章《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主要是谈自己对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的不同理解,批评张先生提出的“不平衡规律”说。该文经过林榕立编辑的亲笔修改,1982年在《学术月刊》上发表了。这是对我的极大…  相似文献   

12.
一九八一年《贵州社会科学》第二期上,刊登了孙显元同志的《论物质和物质形态》一文(以下简称“孙文”)。“孙文”对我去年在同一个刊物上发表的一篇文章(见《贵州社会科学》1980年创刊号《试论实体和场的统一体是物质最基本的存在方式》一文,以下简称《统一体》)提出了一些不同看法。《统一体》一文的中心论点是:物质是实体和场的统一体。或者说,实体和场的统一体是物质的最基本的存在方式。“孙文”对这一论  相似文献   

13.
<正> 《船山学报》1985年第一期发表了黄明同、周穗明两同志合写的《也论船山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以下简称《也论》),对徐泰来同志《船山史观与历史唯物主义》(湘潭大学学报》1982年第4期)和拙作《中国朴素唯物史观的历史探索》(《湘潭大学学报》1984年第四期)》提出异议,我们表示欢迎。但该文所提的问题,我觉得仍有商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在阐述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时,指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同艺术生产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在笫二段第(6)点有:“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在第(8)点有:“关于艺术,大家知道,它的一定的繁盛时期决不是同社会的一般发展成比例的,因而也决不是同仿佛是社会组织的骨  相似文献   

15.
再论生产范畴陈卫新生产首先是社会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过程,具有三个必要客观因素——生产力、生产关系和自然。这是我在《论生产范畴》(见《东岳论丛》1990年第2期)一文中得出的一个结论。显然,这仅仅是分析了生产的客观因素,即物质内容和物质关系。如果承袭...  相似文献   

16.
我读过孙显元同志不少文章,常受启发。前不久看到《江淮论坛》1991年第1期载有孙显元同志(以下简称“作者”)《论马克思主义研究对象》(以下简称《论对象》)一文,展读之余,产生了一些疑问,谨此提出向孙显元同志请教。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的《反杜林论》是一部论战性的著作,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前年,施德福等同志发表了《杜林哲学体系剖析》一文(见《北京大学学报》1978年第二期),去年,马鼎璋等同志又发表了《<反杜林论>哲学编的基本线索》一文(见《吉林大学学报》1979年第一期),对杜林哲学性质和恩格斯对杜林哲学的批判,提出了各自的看法,摆出了  相似文献   

18.
《学术月刊》1982年第9期发表了拙作《生产力是物质的而不是精神的》以后,我听到两种相反的看法,有些同志赞成我的观点,有些同志不赞成我的观点。《学术月刊》1983年第2期尹宣明同志的《生产力范畴应包括精神因素》一文,就属于后一种。早在六十年代初,一些同志在同李平心同志进行争论时,就热烈地讨论过这个问题,看来还要争论下去。下面我仅就精神生产力同物质生产力的关系问题,补充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我曾在1990年《求是》第6期上发表《关于“超越”论之我见》一文,对近些年来出现的“超越”论思潮提出批评。《人文杂志》同年第6期上,发表翁寒松同志的《关于实践唯物主义的“超越性”问题》一文,对我和其他同志对“超越”论提出的批评进行批评。翁文对我的批评主要集中于两点:第一,我误解了高清海同志的“超越”说,不能在“超越”说的本来意义上去批评“超越”说,因而显得我是在跟风车进行战斗了;第二,我的整个批评,表明我仍然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十分重视物质生产与艺术生产之间的关系,把对这种关系的阐释作为无产阶级革命不可缺少的理论之一。一八五七年,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里提出了“物质生产的发展例如同艺术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的重要理论。恩格斯在十九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一些书信中也多次论述了这一道理。这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发展不平衡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