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应以语篇为单位 ,但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词义的确立。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比比皆是 ,“语境不同 ,词义即不同”。在翻译中 ,词义的确立必须以具体的语境为依据 ,原文的上下文是选择词义 ,确定词的引申义和褒贬义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现象,指一个词语有多种不同却具有互相联系的意义。它是经济性原则和认知经济性原则的客观要求。产生一词多义的原因有多种,本文在参考他人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社会历史角度和从认知的角度分析英语一词多义的演变,探讨词汇多义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一词多涵与一词多义考虑角度不同,一词多涵的提出并不能动摇一词多义;一词多涵大面积研究着眼于静态意义为好;研究一词多涵时应注意区分一词多涵与一词多义。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中一词多义的现象十分普遍,读者常常需要根据上下文来判断一个单词在文中的具体词义.在课文"Where Principles Come First"中,principle一词虽重复出现,却表达了不同的词义.该词对课文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该教材教师用书对该词的理解却颇为不当.  相似文献   

5.
传统的语义理论没有把握多义现象的全部和本质,因而无法很好地解释一词多义这一常见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强调人的认知对概念形成的作用,认为一词多义是一个词语具有多种互相联系的意义之间的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理论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揭开了一词多义现象形成的缘由。但是否已经尽善尽美了?出于这样的考虑,笔者认为Marina Rakova的概念结构非多义性的观点可以算作是解释一词多义现象的一种新的探索,这种探索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有利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从读者角度和修辞学 ,词汇学角度理解 ,分析美国二十世纪诗人肯明斯的一首小诗。  相似文献   

7.
词义范畴的拓展变化与认知的发展直接相关、互相促进,其中的运行机制是隐喻式的。一个旧词与其新意义的最初关系往往不是符号中的能指与所指,而是一个隐喻表达式,当它被广泛地接受和高频率地使用,其隐喻性随之衰减直至完全消逝,最终转化为常规的新词义。由死隐喻转变而来的新词义又构成了语言继续发展变迁的基石和阶梯。所谓"常规词义"和"新奇表达"的对立不复存在,"常规"由"新奇"沉淀而来,"新奇"又只能在"常规"之中孕育而出,隐喻是这一切共同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8.
翻译就是把原文忠实地介绍给译文的读者。一词多义是各种语言的普遍现象。词的理性意义的多少,是从该词出现的语境来确定的。解决汉译彝中一词多义的误译现象,有助于提高汉译彝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阐述原型范畴理论的基本观点,分析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机制,列举原型范畴理论在一词多义现象中的应用,对我们学习一词多义提供一定的启示,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举数例揭示了这样一种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语言现象:词义的互为矛盾性。并进一步论述了即使被放进更大范围的空间,该矛盾性仍然存在,该矛盾性仍然得不到解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声音描摹的不同表达方式进行比较,通过对一些名家译文中声色词处理的分析,初步总结出一些规律和处理技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从词汇与语境关系的三个方面;语境假设与词汇意义,语境一词多义语境变化与一物多词,揭示词汇教学寄与语境知识传授的意义。如果教师将词汇教学融入语境知识之中,就有希望使学生在外语学习中摆脱机械的词汇和句式输入。  相似文献   

13.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语言现象,利用两种概念的相似性、用已知概念去表达未知概念的隐喻认知模式对理解和掌握一词多义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分析了隐喻对一词多义的影响,并提出通过掌握基本范畴词汇、寻找词义间的相似性以及在语境中理解隐喻等方法来提高隐喻认知能力。  相似文献   

14.
英语和汉语分属于不同语系,东西方文化和思维的差异,造就了英汉语句子结构的差异.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结构差异的对比,笔者认为在英汉翻译过程中,应该针对这些差异,进行一系列的调整和转换,才能使译文既忠实于原文,又通顺流畅.  相似文献   

15.
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一词多义现象产生的原因和机制的分析,利用原型范畴理论的观点对一词多义现象的存在进行了解释,认为一个词的多个义项是从原型义项演变而来的,并且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家族相似性,同时又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原型义项身份。随着词义范畴的扩展,其边缘变得越来越模糊,并且出现与其他词义范畴的交叉。  相似文献   

16.
英语一词多义的转喻认知机制——以head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转喻的认知原则、邻近原则和突显原则,"head"名词词义延伸义项存在三种转喻形式,即"部分代整体"、"整体代部分"、"部分代部分","head"转化为动词主要涉及"主体代行为"、"工具代行为"和"方式代行为"转喻,形容词延伸义也体现了突显原则,因此"head"词义延伸存在转喻认知机制,认知转喻思维在英语词义延伸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原型范畴理论下一词多义的认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一词多义是一种普遍语言现象,但对其习得的不充分是词汇学习深度不足的突出表现。本文运用原型范畴理论、隐喻、转喻等认知语言学理论,以"打"为例分析一词多义现象,使学习者在了解一词多义的基本特征以及各词义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学会主动建立词义之间的桥梁,以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8.
斯威策在针对英语情态动词的研究中,运用认知语言学隐喻投射的理论解释了从根基意义到判断意义的转化,并创造性地提出言语行为意义,认为由于人类认知的一致性使得这种三种意义之间存在高度的对应关系。斯威策的理论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其不足之处在于一些细节上与其他研究者指出的事实不符。  相似文献   

19.
有的英汉两个词表面上似乎是完全对应的,实际上意义相距甚远,用法各异.本文分析了影响这种不完全对应关系的几种因素及这种词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一词多译是指在不同的上下文中赋予某个词语不同的译法。为了使译文富于变化,一词多译是翻译中很常见的现象。但有时候在英语中很难找到不同的词语表达汉语中的某些相关词语。在这种情况下,往往又不得不采用多词一译,即用一个英语单词及其变化形式翻译数个意义相近的汉语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