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彤 《社会科学家》2005,(4):174-177
随着我国首例性骚扰案件的受理,性骚扰问题在中国社会引起了动荡。虽然对性骚扰的处理会因举证问题而产生一定难度。但是性骚扰问题在我国社会具有普遍性,与妇女切身权益息息相关,对其进行规制势在必行。笔者建议可趁妇女权益保障法修改之际,对此问题予以规定。在对性骚扰界定后,为了能更进一步的维护妇女的劳动权益,还应让用人单位来承担一定的责任,与此同时,还要发挥妇女权利保护委员会、妇联、工会的积极作用。这样才能使对妇女权益的立法保护更切实的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职场性骚扰话题愈演愈热,然而多数人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是片面的、直观的。论文从职场性骚扰的定义、特征、主体、客体、对象等方面对其进行界定,兼对“如何理解性骚扰中的‘性’”,“女性可否成为性骚扰主体”,“同性之间能否成立性骚扰”,“双性恋者可否成为性骚扰主体”等争议问题作出解答。  相似文献   

3.
构建我国的反性骚扰法律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的性骚扰问题较为严重,但却没有专门的法律来规范性骚扰行为。我国应当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制定专门的反性骚扰法,对性骚扰进行界定,理顺性骚扰中的法律关系并设立专门的机构来执行反性骚扰法。  相似文献   

4.
我国立法对悬赏广告未予以规定,而关于悬赏广告的纠纷却现实存在。在将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界定为单方行为的前提下,对其构成要件及法律效力加以探讨,并提出建构我国悬赏广告制度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5.
环境损害是一种针对环境本身的新型损害,其特殊性决定了传统部门法在保护和救济环境利益方面具有无法克服的局限性。现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的缺位致使环境利益的存在价值和法律地位未得到法律认可,是当前环境公害事件频发的重要原因。通过立法将环境利益法律化,应在明确界定环境损害涵义的基础上,采取实体和程序一体的立法模式,着重规定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构成,重新架构救济框架,设立公益诉讼机制来追究环境损害行为人的责任,并完善相关配套的支撑性制度。  相似文献   

6.
世界范围内杀人罪立法的特点主要存在于杀人罪的结构设置、罪名设置以及刑罚设置方面.我国现行刑法对杀人罪的立法规定过于笼统,既未对杀人罪的内涵进行明确界定,也未对杀人行为进行具体的分类.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杀人罪立法体系加以完善:采用以刑法典为主、以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作为补充的立法模式;设置预谋杀人罪,确立激情杀人、杀婴等直接杀人类型,将帮助、教唆、胁迫他人自杀的间接杀人行为纳入杀人罪体系,明确安乐死的合法性;进一步完善杀人罪的立法结构,加强对杀人罪立法条文的整合.  相似文献   

7.
免于公开的商业机密的界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公开立法中对商业机密等免于公开的规定体现了公益与私益平衡原则,而如何体现这一原则,还有赖于立法和实践中对免于公开规定的商业机密进行界定。通过对目前信息立法最为完善的美国的相关经验进行梳理和分析,对我国目前各地信息公开立法中的有关规定进行评析,进而对我国完善相关立法和规范相关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现行工伤认定标准在实际适用中,对犯罪分子的不法侵害导致工作生产中的劳动者人身伤亡的工伤界定上,表现出理论的含糊和立法的缺陷。将不法伤害规定为工伤范围有其可行性及立法责任。  相似文献   

9.
骆东平 《兰州学刊》2010,(8):120-122
工作场所性骚扰案件中的雇主责任经过一个曲折的历程后在美国最早确立,该责任以性别歧视理论为基础,此后为其他国家或地区所借鉴。雇主责任确立后产生较为明显的积极意义的同时,也带来了某种程度上进一步伤害性骚扰案件受害群体的消极后果。同时,性骚扰案件中的雇主责任理论所依赖的雇主仅仅是一个清白的旁观者这一假设前提,这实际上是存在问题的,雇主对于性骚扰环境的形成常常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而此种情形下雇主应该承担直接责任,而非雇主责任。中国对此问题的理论研究与立法实践上应该充分注意到前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惩罚性赔偿制度,在英美法系中是一项较成熟的法律制度,凸显出较高的社会价值.虽然该制度已在我国相关立法中有所规定,但由于大陆法系公私法理论的严格划分,使惩罚性赔偿制度在理论上难以界定其法律归属,妨碍了惩罚性赔偿制度立法上的合理建构,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应从该制度的法律属性及社会价值的角度入手,突破大陆法系传统观念的禁锢,提出切实可行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1.
论刑法中国家工作人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关于国家工作人员的立法过程 ,并根据现行 1997年刑法的规定科学地界定了我国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这一立法规定比较适应现阶段同经济犯罪作斗争的需要 ,基本上符合刑法理论 ,在实践中也容易操作  相似文献   

12.
自卫行为有两种形式,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我国民法学界对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定义没有达成共识,其主要原因是我国民事立法中没有关于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界定。从比较法来看,民法和刑法分别对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作出界定是可行的,也是必要的。建议在将来编纂民法典时,将自卫行为的立法置于民法典中总则编民事权利的保护一章中,且对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两种自卫行为从责任构成和责任承担两方面进行规定。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在书证复制件的立法和司法解释上既没有明确复制件的含义也没有明确其证明力 ,从而导致法官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 ,影响了司法实践对书证复制件及证明力的把握。英美法系国家对复制件的规定更为具体且便于操作 ,其合理经验值得借鉴。应在立法上对书证原件、复制件作出界定 ,明确书证复制件的使用条件 ,完善其证明力  相似文献   

14.
韩蕊 《学术论坛》2012,35(4):150-153,170
在我国,关于票据伪造的法律内涵在《票据法》和《刑法》中的界定存在差异。对于票据伪造犯罪的规定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的规定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在立法的协调性和明确性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文章拟在对比研究日内瓦统一票据法体系和英美票据法体系中票据伪造的基础上,重点评介我国票据伪造犯罪的立法缺陷,并提出相应的立法构建设计,以期使立法能够适应打击票据伪造犯罪的实践需要。  相似文献   

15.
论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合同法》第 2 30条基本沿袭了既往立法对承租人优先购买权的规定 ,在立法技术与规范内容上 ,该条相较于以往的法律规定并未有所进步。对承租人行使优先购买权的条件、优先购买权被侵害后的法律救济立法未臻明确 ,而理论上对于优先购买权性质的认识一直都是聚讼纷纭  相似文献   

16.
当前,家庭暴力已经成为一种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各国对家庭暴力概念的学理界定和立法规定都不相同。我国在立法上没有对家庭暴力的概念进行界定,导致在司法实践中有时出现混乱。家庭暴力行为不仅应包括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等方式,而且还应包括作为形式的纯粹精神伤害、冷暴力(故意冷淡对方)以及轻度性侵犯。  相似文献   

17.
张昱明 《理论界》2006,(11):78-79
在“开瓶费”能否收取的争论愈演愈烈的情况下,需要从法律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开瓶费”规定实质上属于法律上的格式条款问题;收取“开瓶费”的格式合同条款只要符合一定条件就不违背现行法律规定;但从倾向性保护消费者的立法意图出发,必须对“开瓶费”这一条款的相关问题进行界定。  相似文献   

18.
经济性裁员不仅是劳动者个体的梦魇,而且严重冲击劳动力市场,构成经济社会不稳定的因素,是两岸劳动立法的重点。台湾制定《大量解雇劳工保护法》对经济性裁员予以专门规制,其中关于经济性裁员的界定要素、程序、被裁减人员的权益保障、经济性裁员中政府角色等规定乃至立法模式,颇值大陆相关立法予以借鉴。  相似文献   

19.
论公共利益的界定——兼评《物权法(草案)》第49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权法是否应明确界定公共利益,这在学界及整个社会都引起了激烈的争论。对此,笔者认为既要反对否定论又要看到精确界定公共利益概念所面临的困难,应该对公共利益作相对合理的界定,同时在立法中应规定公共利益的认定程序和私权的救济措施,使公共利益和私人权益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20.
意思表示真实是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之一 ,意思表示不真实并不必然导致民事行为无效。真意保留是意思表示不真实之一种 ,然而我国的民事立法却未对其含义及效力予以规定 ,立法上的缺漏导致司法实践中的某些裁判有悖于民法精神和原则 ,亟待加强研究和完善立法。在我国起草和制定民法典时 ,应借鉴和汲取世界民法关于真意保留的成功立法经验和健全的制度 ,以完善我国的意思表示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