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萨满舞蹈是满族萨满教祭祀仪式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萨满祭祀仪式过程的程式化决定了萨满舞蹈的程式化。同时,在现场的即时表演中又会有即兴的“随意性”的舞蹈成分加入到原有的程式中。  相似文献   

2.
满族的代表性萨满祭祀神歌,如吉林九台石姓、清代宫廷、舒舒觉罗氏、沈阳法库县陈汉军旗等,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及文学性之强弱,展现了萨满文化因地域、阶层、来源、传播与接受的差异所产生的阶梯性发展轨迹。本文从神灵形象的塑造、祈愿目的之表现、祭祀过程之叙述等三方面,考察了上述满族萨满祭祀神歌之差异,旨在准确把握其文学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满族原来信奉的萨满教有野萨满、家萨满、宫廷萨满之说。辨析之下 ,野萨满反映了巫的实质 ;家萨满主要是主持家神祭祀 ;宫廷萨满则是皇族从爱新觉罗家的家萨满演化而来的 ,具有国家萨满的象征 ,并仿照汉族的祭祖祭神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4.
本文确认萨满传承是满族神话的主要传承途径,它具有久远的原始宗教根源。多种因素使得萨满教得以在满族民间绵延,原始神话藉此保存。萨满传承并非是一个封闭的系统,社会发展和文化交流均是神话变异的动因。  相似文献   

5.
"换锁"仪式是东北满族萨满家祭仪式中的重要项目,在民间称为祭"佛多玛玛"或"柳枝娘娘","佛多玛玛"亦是此项仪式的主祭神灵。祭祀此神的夙愿是祈请保婴育婴之神"佛多玛玛"护佑子孙健康,世代繁衍,永不绝世。本文将田野考察所获素材与历史文献考索相结合,解构"换锁"仪式的文化意蕴及其音乐功能。  相似文献   

6.
满族信奉的原始宗教是萨满教,祖先崇拜是满族宗教信仰传承至今的最基本部分。满族各家旅供奉祖先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供奉的祖先位数不同、所用象征祖先的偶象也不同。满族的祖先祭祀活动,可分为平时奉祀祖先神和大祭中祭祀祖先神。  相似文献   

7.
萨满神歌是吉林乌拉部满族烧香跳神典仪的重要载体,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当地满族群众中影响很深。特别是它那带有宗教色彩的旋律,在乐器与舞蹈的有力配合下,伴随着各类典仪而进行并贯穿于整个祭祀活动的始终。他以朴素的音调、套曲性质的曲式结构,宗教色彩浓烈的音列特色,确立与非确立的调式类型,不和谐性质的和音运用等音乐特征,更有其特殊的魅力和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萨满仪式歌的类型及特征等方面的分析,研究萨满仪式歌所体现出的萨满文化在民俗、艺术、历史、文学等方面的内涵。通过对萨满仪式歌反映的地域文化的某些共同特征分析,证明萨满文明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应从客观的历史角度出发,以严肃、缜密的态度来审视、剖析和欣赏萨满仪式歌这种原始的自发信仰,用以丰富和创新当今的民间文化艺术。  相似文献   

9.
满族信奉萨满教,满族歌舞音乐中有着浓郁的萨满蕴味,其中对满族舞蹈的影响尤为突出。舞蹈就其内蕴而言,实质上是区域内人类群体的生活史,是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最普遍最基本的文化模式,积淀着深层次的文化观念与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萨满文化是满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满族萨满文化的多种崇拜中,星辰崇拜是形成较早的一种,是满族萨满文化自然崇拜的一部分。星祭在满族及其先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满族及其先民原始的社会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状态、古老的自然观以及独特的天文认知形式。星辰崇拜在萨满文化形成阶段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满族先民对自然认知程度的写照,反映出中国东北渔猎民族的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11.
清代宫廷的萨满祭祀是萨满教研究的重要内容,萨满神辞则是清官祭祀仪式中的核心。乾隆十二年(1747)《钦定满洲祭神祭天典礼》颁布,清宫萨满从此便以固定的神辞诵唱神灵。本文探讨了清宫萨满神辞形成的原因,并分别解析了汉文本和满文本神辞的特点,展示了清宫萨满神辞的真实面貌。  相似文献   

12.
试论满族家祭与萨满教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家祭与萨满教的关系是萨满教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历史源流的分析,确定家祭来源于萨满教,同时又分析了家祭与萨满教的区别,最后认为满族家祭是萨满教的末期形态。  相似文献   

13.
在内蒙古科尔沁与蒙古国达尔罕地区,原始萨满仪式音乐文化显得较为突出。由于相近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其生活方式,博文化呈现出既有自身特点又有共同文化的特征,在举行博仪式过程中,仪式的内容、形式及使用法器(乐器)、神偶都有密切联系但也有一定的差别。不同地域、不同的国界对相同的原始萨满宗教仪式所具有相似或相同的价值取向,应当是探索异地存在的、具有共同特征的文化现象及其象征意义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萨满是满———通古斯语族所信奉的原始宗教。“万物有灵”是萨满教崇信观念的基础。萨满祭祀仪式中的法器、服饰、歌、舞等 ,构成萨满文化的一体。受这一原始宗教的影响 ,鄂伦春族游猎文化艺术中 ,包含了部分萨满教意识的内容 ,它们之间相互影响与融合 ,对鄂伦春族远古文化艺术的传承、演变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祭柳,是东北满族先民的原始宗教仪式。原始先民对于柳的崇拜,与对于其他树种或者其他植物的崇拜,有着大致相同的心理机制,它们积淀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创作。满族祭柳仪式是东北满族最为重要的祭祀仪式之一。柳的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在满族人的生活中显现出独特的重要性。研究满族祭柳仪式对于我们认识东北文化,研究像《红楼梦》那样深受满族文化影响的文学作品,研究东北地区的文学创作,研究东北人的现实生活等,均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满族祭祖与萨满教的关系研究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祭祖与萨满教的关系问题 ,最近成为满学界中争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在作者所掌握的现有资料的基础上 ,对满族祭祖与萨满教进行比较 ,说明满族祭祖与萨满教之间既存在种种联系 ,又有着本质区别 ,不能混为一谈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八旗谱牒资料,对萨满教与祭祀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就联系而言,满族祭祀承袭了萨满教中多神崇拜的思想;满族祭祀是萨满活动的简化形式。从区别层面来看,它们在神职地位、承袭方式、宗教活动、表演形式等方面存有差异。  相似文献   

18.
满族和朝鲜族都曾笃信萨满教,《尼山萨满》传说和《钵里公主》神话分别是满族和朝鲜族萨满教文化的代表,它们都以萨满"治病救人"的故事,展现了丰富的萨满世界。两部作品具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因民族特性、政治环境等诸因素的影响,在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差异。  相似文献   

19.
南西伯利亚的布里亚特人曾经在漫长的历史上传承着古老的萨满教传统,和其他西伯利亚部落相比,布里亚特的萨满教形态要更为丰富和复杂。布里亚特人的神灵观和灵魂观、萨满的入门仪式、萨满服和萨满器具,以及萨满医疗的表现都很有特色。18世纪和19世纪,佛教和基督教开始在布里亚特地区传播,使得布里亚特萨满教中混合了佛教和基督教的要素,进而影响了该地萨满教的变化与发展。在苏联时期,无神论和反萨满教运动的冲击,使布里亚特萨满教实践和传承逐渐衰落。苏联解体后,布里亚特人的萨满信仰开始复兴,萨满教复兴嵌合在布里亚特民族文化复兴的背景当中,一方面表现为萨满传统的延续,另一方面体现为新创造的萨满教形式。  相似文献   

20.
满族祭杆与祭乌鸦仪式是东北原始圣婚仪式的变体。虽然它是以"祭天"的形式出现的,但却仍然保留着圣婚仪式的原型:以杆和乌鸦象征圣婚仪式的男女二神及其交媾;以神猪的多产象征原母神、生殖神;以请男女二神吃"圣餐"的手法使二神获得非凡的生殖力;以让人们吃"圣餐"的方法使人们获得强大的繁殖力与生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