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工程技术的发展都需要一批杰出人才担当领军重任。"钱学森之问"既反映了我国在杰出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也映射出问题解决的复杂艰难。文章以钱学森、冯.卡门和普朗特为例,探讨了工程技术类杰出人才所应具有的共性特质,旨在为我国工程技术杰出人才培养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2.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振聋发聩、令人深思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既是关系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急迫、艰深命题,也是关乎国家发展与民族命运的一个重大问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求解。求解“钱学森之问”必须抓住教育的真谛,使教育切实步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轨道,才能真正改变教育现状,推动中国教育发展,培养大批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3.
钱学森多次问总理: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从2005年起,病榻上的钱学森多次问前来探望他的温家宝总理。  相似文献   

4.
通过提出"钱学森之问",从政府与大学的关系这一视角进行分析,就我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大背景给出"钱学森之问"的答案,即要理顺政府与大学的关系,变政府"全能"为"有限",还权于大学,改革高校投资体制和经费拨付制度,注重发挥社会力量对杰出人才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2012与2013年,第四届和第五届"中国智慧思维学术研讨会"以激发教育发展活力、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坚持智慧学校创建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主题而召开,教育界人士屡度聚首,试图为破解"钱学森之问"作出新尝试。"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6.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钱学森之问"一时成为全国各界关注的焦点。通过简单解析"钱学森之问",分析中国教育现状,给出如下观点:高校体制改革,开设创新教育课程,创新思维模式培养、渗透,是解决问题直接而较简单的办法,但仅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正确的社会价值取向和良好的社会制度导向将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具有深远意义;但从教育的本质来看,从人类心智的发展规律来看,学术自由,启发心智培养才是真正以人为本的解决问题之道。  相似文献   

7.
"钱学森之问"表达了钱老对我国教育的厚望、重托与忧思。"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发问,发人深省,催人思索。这需要从我国大学教育的精神、理念、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多个方面去反思。只有按照科技创新人才的成长规律,自主办学、自由创造,营造宽松宽容的学术环境,重塑大学的人文精神,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改变人才培养模式,着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才可能出现杰出人才涌流的兴盛局面。  相似文献   

8.
<正>在我国,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一直是一个社会性难题。面对当今社会日益严峻的升学与就业压力,家长相互攀比引发的教育焦虑持续蔓延……政府颁布减负令的政策效应渐渐失灵,减负陷入了越减越重的教育困境。不仅如此,我国教育还面临着两大相互交织的难题:一个是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一个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两大难题又形成了"学业负担越重,教育质量越低"的教育困境。  相似文献   

9.
朱清时院士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著名专家,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积极实践者。他治下的南方科技大学致力于建设符合现代大学制度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教学培养创新人才,回答"钱学森之问",从筹建伊始就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访谈中,朱清时校长就南方科技大学去行政化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等问题以及所遇到的困难和破解之道进行了精辟的讲解,并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展望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前景,提出了从宏观层面进行各层次人才培养的设想。  相似文献   

10.
加大本科个性化人才的培养力度、探索开放多元的教育体制,已成为当今高校破解钱学森世纪之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大势所趋。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分析当前国内高校本科个性化人才培养所面临的重要形势及相关举措,并就高校如何建立统一高效的本科个性化人才培养体系给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