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1世纪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理念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单纯地引用借鉴国外电视理论,到在冲突与协商、对话与抵制中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和理论创造力,最终发展为对中华文化与文化工业融合后的大众文化的认同与建构,形成了中国电视文化研究的独特路径和景观.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关于党的执政能力的研究,逐渐成为学术理论界的一个热点,涌现出了一批富有时代感的研究成果.由辜堪生教授主编,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学术专著<全球化与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研究>,就是这类学术研究成果中的一部力作.本书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3.
本体论哲学在现代哲学看来已落入不可自拔的理论窠臼,成为被诘难的标靶和被遗弃的对象。然而,痛贬本体论哲学学科化的种种时弊并不意味着本体论哲学本身超越性意义的终结,更不意味着哲学致思的终结。在马克思哲学中,本体论思想是关于人的生存本性理解的形上视阈、本体论维度和哲学思维方式。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进行了“整体的批判”,这种批判本身说明他的哲学包含本体论的思想和语言,否则他不可能彻底炸毁传统形而上学的神圣殿堂,真正走出传统形而上学的“怪影”。  相似文献   

4.
高宣扬教授著作等身,虽过古稀之年,仍笔耕不辍,其勤奋程度令我们这些晚辈汗颜。近几年来,鸿篇巨帙接连付梓,煌煌两厚本逾110万字的《当代政治哲学》(人民出版社2010年8月版)就是其中之一。在过去的10年中,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哲  相似文献   

5.
中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教育问题,其中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中等教育的发展和改革起着导向和规范的作用。对发达国家的教育政策进行研究,借他山之石,攻我国教育改革之玉,对于促进我国中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湖南科技大学青年学者易红郡博士的新著《从冲突到融合——20世纪英国中等教育政策研究》(湖南教育出版社2005年1月版),  相似文献   

6.
在黑格尔的辩证法看来,任何事物都包含着批判、否定其自身的力量,马克思的工作就是要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秩序中本身所隐藏的批判性和否定性力量。在不同的时期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的视域并不相同,《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尽管存在着客观唯物主义的一些线索,但居主导作用的还是人本学的批判视域;而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则站在历史客观事实的高度重新审视着资本主义社会秩序。"应该"与"是"的逻辑在这个时期不是绝对的断裂,而是表现出一种微妙的张力和平衡,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批判的深刻性正体现在这种双重视域的有机融合之中。  相似文献   

7.
毋庸置疑,现代性问题是弥漫于国内外学界的哲学话语与思想论争的中心课题之一。而此一课题的起兴、展开与推进都与由霍克海默、阿多诺所开创的法兰克福学派有着不言而喻的内在关联。我们知道,法兰克福学派作为20世纪层出不穷、繁芜驳杂的众多西方哲学流派之中尤为中国学者所钟情的一支“不谢之花”,其斜枝横溢,主题繁多,涉及大众文化批判、美学理论、意识形态批判、工业社会批判、现代性批判等等。  相似文献   

8.
约翰·达尔文的近作《后帖木儿时代:全球帝国的兴与衰》充分体现了全球史的视野与研究手法。在这部著作中,作者不仅重视帝国的互动碰撞甚于帝国内部体制分析,而且努力去"欧洲中心论"。为此,他探索了三个相互关联的问题:导致今日所知的全球化的全球联结的发展;欧洲及后来的西方在这一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欧亚大陆其他国家和文化面对欧洲扩张时所表现出的弹性。帖木儿之后,帝国的历史成了一个全球史。达尔文运用全球史视野来研究帝国历史,得出了四个基本结论:帝国一直是大多数有记载历史的政治组织的"默认模式",是"常态;"拒绝了把所谓"地理大发现时代"作为欧洲与欧亚大陆其他地方之间关系变化的决定性时刻;当这种变化开始发生时,其原因不应该仅仅从经济领域去寻找,而是应该从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的相互作用中去探求;欧洲崛起的全部后果直到19世纪中叶才感受到,而且欧洲的主导从来就不完全。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几乎所有的应用经济学研究最终都要涉及或立足于发展理论,这是由中国的国情和发展阶段所决定的.各种主流经济理论被介绍到中国后,也要适应发展的需要,结合发展的实践,才能够显示出理论的威力.  相似文献   

10.
所有和认同相关的事实(fact而不是things)或家族都可以统摄到文化认同的序列。前现代社会,文化认同作为一种对其他文化(不是他者文化)的好奇或学习的现象而存在;现代社会,文化认同作为一个构成性问题而彰显并泛化;后现代社会,文化认同具象为认同危机并面临艰难抉择。新全球化时代的文化认同蜕变为别样的迷茫姿态。我是谁?和我们是谁?的问题不是是其所是的事实问题,而是一个如其所求和所求即应得的价值问题或伦理问题。区别事实问题和价值问题并进一步理解文化的伦理本质,文化认同才能从现实的深度迷茫中获得真正的伦理自觉意义上的自性澄明。  相似文献   

11.
全球秩序的演变是基于恪守传统体系和新事物、新现象、新力量不断涌现这样两条轨道不断发展的。美国学者林恩.米勒的著作《全球秩序:国际政治的价值观和权力》写于国际形势剧烈变化的20世纪90年代之初,它是一部集总结传统国际关系、国际秩序和对影响未来国际政治的一些重要因素的预测于一体的优秀作品。本文就其中一些比较独到的观点进行评介,例如,对于核武器的看法、对于多极还是单极格局的理性判断以及对"人权外交"和"环境外交"等趋势的判断等。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著名政治学家潘尼奇和根定把国家理论引入资本主义全球化研究,论证了当今资本主 义全球化并非简单的由资本内在扩张性自发形成,它实际上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国家政权有计划地 创建的非正式的美利坚帝国所催生、扶植、保护、调节之下得以成长和维系的。在此过程中,古典帝国主义理 论所依据的历史前提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有些一般性结论已不再符合今日资本主义的现实。当代帝国主义 的基本特征不再是古典理论所描述的帝国主义之间的对抗,而是美国为维系国际资本主义秩序而侵犯他国 主权。在此基础上,笔者进一步推进对国际环境中的资本主义国家功能的认识,提出美国在"维护世界秩序" 名义下实际上推行着双重国家目标和国家功能--全球资本积累的普遍性目标与美国军事主宰的特殊性目 标,并初步探索了这种二重性所导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第三条道路”是吉登斯的重要理论。它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的欧洲,既是一种新的社会思潮,也是被欧洲各国竞相采用的政治策略。本文通过对“第三条道路”发展脉络的梳理和对其理论内容、实践政策的回顾,解读“第三条道路”并非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尤其是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奉行“第三条道路”的社会民主主义者们必须提出相应的应急政策,才能度过难关。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调研时强调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新世纪以来,农民收入连续九年增长,水平不断提高,但全面建成小康仍极为艰巨,必须大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可以说,能否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直接关系着能否如期完成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目标和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的新任务。恰逢习总书记来山东调研之际,曲阜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孙迪亮副教授的学术专著《富农之道:中国共产党解决农民增收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由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相似文献   

15.
问题的关键在于,在这一体系中,中国对白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早在14世纪,历史学家伊本就意识到远古就存在一个包括中国在内的非洲一欧亚的金银市场。1621年,一些葡萄牙商人认识到中国是世界上货币的“天然中心”。但是,此后一直流行的观点是认为中国是货币的“密窖”,中国人囤積、窖藏货币,或将货币用于首饰制造。贡德认为这种观点没有依据。他认为,中国吸引货币的目的和用途是用于拓殖和发展生主。当时,白银增加在欧洲引发通货膨胀,而在中国促进了生产发展和人口增长,就说明了这一点。中国封白银的强大需求来源于主观上发展生产的需求,在客观上则来源于巨大生产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过程实际上是世界体系、世界经济体系形成和演变的过程。从历史角度看,全球化过程的起点,不是像“欧洲中心论”传统观点所主张的那样,是从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并向全球扩展时开始的,而是起源於1400—1800年间亚洲支配世界体系的时期,而在这个时期,中国是整个亚洲体系的核心,因此,是世界体系的核心。直到 1800年,中国一直是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在全球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区域力量。到1800年,中国的这种地位最终演变成制约中国发展的包袱,导致  相似文献   

17.
正自苏联解体以后,世界社会主义力量遭到巨大损失,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跌入低谷,经济全球化趋势在西方发达国家主导之下加速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了新一轮扩张。在这样的历史条  相似文献   

18.
19.
人类悲剧性命运无处不在,在其来临时是甘于沉沦,还是追求超越?许春樵的长篇小说《放下武器》和《男人立正》恰好从这两个方面具体诠释了小说主人公面对悲剧人生的不同选择,两相对照,形成对比。能否坚守人类的良知,是关系到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20.
贾振勇先生的专著《重叠的镜像:文学史理论与实践》,是著者近年来围绕“重写文学史”这一核心命题,以具有先锋色彩的文学史观、理论思维、话语系统,对现代中国文学史及其研究的诸多问题进行的深度思考与探讨。自觉的学科重构意识作为人文学科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从建国之初创立至今已走过半个多世纪,从文学史观、价值规范到框架结构、话语方式的诸多命题都遭到了一些青年学者“后现代”式的理论颠覆与解构。但一番狂轰乱炸之后,中国现代文学史究竟应重构什么性质、何种样态的学科意识,长于颠覆的先锋学者并没有给出一个新颖独到的学科构想。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