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和解制度起缘于20世纪70年代加拿大的“被害人——加害人”和解尝试方案,随着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提出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司法机关的全面贯彻,刑事和解在司法实践中已逐步试用,但由于我国没有系统的立法规定,其在适用中存在许多问题,包括缺乏统一的范围、禁止性条件和程序,司法机关定位和职能不明,缺乏案件质量回访机制,对不起诉的加害人缺乏教育和监管机制等,由此提出对刑事和解制度构建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衔接的现状堪忧,只有从立法上赋予检察机关必要的监督权,实现行政执法机关获取的证据与刑事证据之间的衔接和转化,创新工作机制,才能确立刑事司法和行政执法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3.
当今中国之治理,除了法治别无他途。一个社会中的司法机关是否具有公信力,对于构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有着十分重要的保障作用。有了司法权威与公信,"民告官"的行政诉讼和惩治腐败的法律体系就会产生威力,官员用权就不能不有所顾忌;权贵经济就会无所遁形,市场欺诈者会落得人财两空,经济领域中劣币驱逐良币的现状就会改变;当权威而有公信力的司法控制了政治权力和金钱权力的滥用,诚实、守信、守法的公民社会就可以期待。司法机关对于其公信力缺失所应该承担的责任在于:司法人员和司法活动中的腐败现象屡有所闻,司法人员由于专业素质低下而办错案的情况屡见不鲜。但这些问题既不是司法机关独有的,也不是不可  相似文献   

4.
2010年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改革工作座谈会会议明确将建立刑事司法与行政执法有效衔接机制列入司法改革任务之一,希望加大对行政执法机关不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的监督力度。促进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创新.因此,将行政执法活动纳入法治轨道,建立长效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之监督机制,是现实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聂树斌案虽然暂告一段落,但它带给整个社会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尤其对司法公信力的冲击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因此,深度挖掘致使聂案最终铸成错案以及纠错之难的司法制度与体制因素,对正在进行的"以审判为中心"的司法改革,仍具有重要的反向借鉴价值。本文对公检法三机关在"聂案"侦查、审查起诉与审判各环节的过程予以梳理分析,对"以侦查为中心"致使司法制度与司法权力配置异化从而导致错案发生的根本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并就如何建立健全冤假错案的有效防范与及时纠错的制度与机制展开了一定程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论刑事和解     
刑事和解是西方三十多年来刑事司法领域的一种改革尝试,它一改传统刑事司法中以国家为本位,强调国家对犯罪人行使刑罚来对犯罪人进行矫正的刑事司法理论,主张对受害人权利的关注,它为刑事司法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注入了一种全新的理念。通过刑事和解,能较好的使国家、加害人、受害人的利益得以均衡。刑事和解作为一种解决刑事案件的程序性机制,在尊重受害人,促使被告人认罪悔罪、改过自新等方面显示了其优势。但是, 刑事和解制度是否会影响刑事实体法价值的实现, 也是人们担忧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
刑事和解体现了国家刑罚权的谦抑性,同时尊重了被告人和被害人的意愿,突出了被害人的地位,是恢复性司法理念在刑事司法中中的体现,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但是由于刑事和解往往被误认为是“以钱买刑”,且由于刑事和解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和相关配套机制的缺失,导致刑事和解工作在实践中遇到诸多难题。本文主要从检察实践的视角对刑事和解问题展开了研究,认为检察机关在刑事和解实践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引导刑事和解工作走上正规。  相似文献   

8.
刑事和解是控辩双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通过对话和协商,就刑事纠纷的解决达成一致意见,从而终结诉讼,不再将案件移交法庭审判的活动。国家与被追诉人之间的"刑事和解"和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刑事谅解"具有完全不同的法律意义。目前国际范围内的刑事和解主要包括宽宥型、合作型和妥协型三种类型。我国和谐司法语境下的刑事谅解与西方恢复性司法语境下的刑事谅解有着不同的产生背景,但都旨在促进被害人与犯罪人之间的协商。刑事司法环境的优化与刑事谅解机制的出现为我国刑事和解制度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们应当以刑事谅解为基础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刑事和解制度。  相似文献   

9.
自新《刑法》实施以来,特别是在《征管法》修订之后,各级税务机关积极与各级司法机关合作,在打击涉税犯罪、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整顿规范税收秩序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具体实践当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就税务行政执法与税务刑事司法的衔接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陈伟 《决策探索》2008,(14):79-80
自新《刑法》实施以来,特别是在《征管法》修订之后,各级税务机关积极与各级司法机关合作,在打击涉税犯罪、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整顿规范税收秩序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具体实践当中也存在不少问题.现就税务行政执法与税务刑事司法的衔接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1.
正结合社会中产生的真实案例,分析影响刑事司法公众认同的因素,为提高刑事司法公众认同实现可能,为刑事司法公众认同全方面研究奠定基础。我国的刑事立法和司法已经在规范和制度层面上日臻完善。但是,在目前的刑事司法实践中,规范和制度的日趋完善并没有出现预期的社  相似文献   

12.
李妍 《管理科学文摘》2009,(17):106-107
正如我们所知,一些典型的重大刑事错案的产生与刑事诉讼中的公检法三机关都有关系。公安机关错误侦查,检察机关错误批准逮捕和起诉,两级法院作出错误的有罪判决,  相似文献   

13.
刑事和解是一种正在我国倡导和推行的刑事纠纷解决机制。特别是在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之后,刑事和解制度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同时刑事和解对于刑法价值与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我国司法实践中和解的事实与新时期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罪行法定原则之间的关系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仝永涛 《决策与信息》2009,(8):17-18,42
非犯罪化体现着刑法的谦抑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和犯罪的相对性原则,与我国现行法律和有关刑事政策思想是相吻合的。通过实现法律与伦理的真正分立、形成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二元格局、重塑犯罪构成模式和法官能动地运用自由裁量权与司法技术,非犯罪化能够成立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予以遵循的一项刑事政策,本文试就我国运用非犯罪化刑事政策的可靠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要实施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的《关于进一步深化检察改革的三年实施意见》,也规定在检察工作中要进一步完善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工作机制和工作制度。一时间,“宽严相济”一词风靡司法界。笔者就“宽严相济”刑事政策谈点实际工作中的感悟。  相似文献   

16.
相对不起诉制度作为现代公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了构建和谐型司法的时代趋势,符合司法机关大力贯彻的宽严相济的刑事司法政策。在对待是否起诉问题上,检察机关多次提出要做到"可诉可不诉的坚决不诉"。这就为相对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创造出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就我国相对不起诉制度的现状及一些问题和建议进行一定层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公民的民主、法律意识也在逐渐加强,而今在言论自由社会机制的契机下,越来越多的公众开始参与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司法活动的独立性也在受着公众舆论的挑战.正确解决公众舆论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问题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2,(13):21-21
太原市近年来充分发挥大调解工作机制协调联动的职能优势,使人民调解、司法调解、信访调处、仲裁调解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2011年,太原市刑事总警情、民商事案件、群体事件、  相似文献   

19.
正司法公正是法治社会被公众普遍关注的话题。人民法院是保障司法系统有序运行的最后一道防线,是解决纠纷的终结点。法院错案追究制的设立就是为了确保审判质量,克服司法不公。"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是习主席给司法机关提出的要求,也是司法机关工作的目标。杜绝冤假错案不符合事物客观规律,因为没有人能还  相似文献   

20.
建议建立错案责任终身追究制度,进一步强化法官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提高案件审判质量,提升司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