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浅论生态包装及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减轻商品包装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本文对现有的包装进行了反思,提出了生态包装设计的概念,详细阐述了生态包装设计的基本过程与方法,以及对包装设计师提出的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包装设计可持续性发展要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设计作为一种生产力,对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整个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结晶,是一个国家科学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注重设计所带来的产品附加值,但是在观念上,却存在很大的误区,造成了过度包装、环境污染、低级媚俗、盲目模仿等不健康的设计现象。如何把包装审美和产业价值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这是当今学术界关心的焦点,也是包装产业新的增长点。同时包装材料生产工艺、减少环境污染也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的话题,寻找新材料、新工艺,最大限度降低环境的人为污染,防止产品附加值对环境造成的二次污染,也成为包装行业当前共同努力研究的紧迫课题。文章针对包装设计存在的上述问题,剖析了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着重从包装设计的民族化、人性化、非物质性、绿色化四个方面,论证了包装设计寻求可持续性发展应具备的重要条件,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应对方案,有助于树立健康的包装设计理念,有助于包装设计向着可持续性方向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招聘的需求和技能要求看,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毕业生应掌握三种核心职业能力,即包装装潢设计能力、包装结构设计能力和包装材料与检测。围绕这三大核心职业能力,高职高专类学校应按照由低到高的进阶式能力要求构建包装技术与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以培养合格的包装企业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4.
包装是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运输,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的总称。在循环经济下,包装如果耗费了大量的资源,造成环境的污染,就扭曲了包装和商品的关系,违反了商品流通中的包装的价值规律,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包装设计中遵循资源和能源节约、环境保护的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5.
工艺瓷包装设计既要强调包装的材料选择、保护性能,更要在视觉设计上强调包装的审美与心理功能,情感化设计也将成为工艺瓷包装设计的必然趋势。本文在分析工艺瓷包装设计中的情感定位和情感诉求的基础上,提出工艺瓷包装设计中运用情感化设计的三种设想: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多元化与个性化;绿色设计。  相似文献   

6.
大力发展“绿色包装” 促进我国出口贸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资源和环境已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问题。包装在人类生产、流通、消费活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已成为人们生活和世界贸易往来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国际上对商品包装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发达国家越来越强调绿色包装及绿色包装制度。中国目前实施严格的绿色包装还面临着许多困难,需要政府、企业、消费者共同参与、尽快建立起中国绿色包装体系,以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瓦楞纸板具有优良的特性,通过巧妙的设计能很好地保护鸡蛋并进行有效展示。通过调研,提出鸡蛋包装设计的总体要求和瓦楞纸板鸡蛋包装卡接类型,并根据产品的特点特性、流通环境等因素,选择相应瓦楞纸板和产品参数,设计鸡蛋销售包装盒,选材成型并进行相关测试。研究发现,瓦楞纸板作为鸡蛋销售包装具有良好的保护功能,如能合理选材并进行巧妙的结构设计,不失为一种很好的销售包装形式。  相似文献   

8.
大量的包装废弃物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破坏生态平衡。从环境伦理学的角度出发,应该大量引入绿色包装设计,自觉实施绿色消费的生活方式,建设包装与环境的友好关系。  相似文献   

9.
环保与人文:现代包装设计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现代物质文明带给人类的负面效应———对人类生存环境的践踏视角切入正题,略论现代包装的“绿色环保”趋势及包装设计自身发展的内在客观需求———人文·实用·审美·艺术,即现代包装的出发点与终极归宿。现代包装设计的环保要求和人文环境要求是包装设计总的发展趋势,保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包装设计必须适应社会的、世界的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10.
绿色包装设计--可持续性包装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包装设计,是一种可持续性设计。其设计原则为:一是要使整个包装生产过程成为绿色系统,使其各环节成为无污染环节,以利于最终产品的绿色;二是在生产过程中要节约能源,充分利用再生资源;三是减少包装材料,使产品可重复使用,可回收再利用,可获得新的价值,可降解腐化。故绿色包装设计方法要点在于减量化、再生材料的利用、可重复使用化、能再生的再循环化、自然素材的有效利用及抛弃容易化等。研究、设计符合环保要求的包装材料、包装结构和包装装潢,是我国工业艺术设计今后所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5G技术大大优化了物联网功能,再加上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智能包装获得了更加便利的条件和技术支持,包装的减量化设计、全方位安全设计、虚拟仿真体验设计以及包装管理得到了更好的技术支持和保障。未来的包装设计,应该充分利用5G技术所带来的种种可能性,不断拓展包装设计的新领域、新途径和新方法,实现包装提质、提效的同时,为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商品生产中包装材料的过量使用、印刷过度以及大量的包装废弃物产生,给环境造成了极大的污染。面对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被破坏,人们在环境伦理思想的影响下,深刻意识到发展生态包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笔者认为应在环境伦理思想的指导下发展生态包装,在产品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中,从材料的源头抓起,再到生产过程、制作过程、使用及使用后的再回收利用等环节中,运用环境保护战略,合理利用原材料资源,使包装材料的加工所带来的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小,向市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包装。为此提出了四种生态包装策略,强调了产品的生产企业、消费者和设计师的环境保护责任,倡导全社会共同保护资源与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而最终实现经济、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持续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下半叶,因环境问题引起了人类社会发展观的重大变革。在此背景下,旅游发展观更替频繁,依次经历了“无烟产业”、“环境公平”、“可持续发展”三种不同的发展观。正确认识这一转变过程,既有利于旅游业的健康发展,又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完善,并且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中国现代旅游业较世界发达国家晚了近30年,认真学习其他国家的先进经验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中国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推进,可望成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环境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应当是以环境问题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其目标应当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原因在于可持续发展内在地包含了公正、平等的道德规范;可持续发展逻辑地包含着人类应当保护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含义;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对地理环境内涵、作用、意义进行了分析,地理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景,西北的开发应当把保护地理环境放在重要的地位,开发要以环境承受能力为限制,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自然环境、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协调发展,为当代人也为后代人造就一个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地理环境。  相似文献   

16.
人类聚居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类住区状况是人类聚居的具体表现,整个地球就是由许许多多大小各异的人类住区和自然生态环境组成。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住区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存带来威胁,如何解决城市化带来的环境冲击,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已经成为建筑学科及相关领域的重大课题。文章提出了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类住区的一些基本的绿色建筑技术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问题,对环境危机的解决是人类能否走出生存困境的关键。发展伦理学克服了传统伦理学和生态伦理学的不足之处,突破了传统人道主义对人性的理解,实现了从个体意识向类意识的转变、从绝对主体意识向有限主体意识的转变、从享乐意识向生存意识的转变、从现世意识向未来意识的转变。发展伦理学的伦理性质是为了有规范的人的生存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人的发展"应当是为了有规范、有节制、有约束的人类整体的发展;应当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是为了人类生存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城市生态危机的不断显现和城市贫富差距的突显,城市发展模式的选择成为国际性话题,而城市可持续发展模式的提出,正符合了这种状况。为此,应从环境人权的角度探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转变价值理念,同时密切关注并切实解决当前城市环保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求从根本上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人类所面临的最为紧迫的问题。儒家文化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即强调道德理性和理想人格的修炼、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的主体--人的改造,以及其中庸之道与“天人合一”、普遍和谐的思想,对于建立人类的普遍伦理,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提高人们的人文道德素质,解决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0.
包装设计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载体,同时也起着传播文化特色的作用。在我国设计处于借鉴和创新的转型期,如何提高包装设计水平与设计师的水平,将对未来中国包装设计的发展起到引导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