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环境由自然、人类和其他生物的活动和互动构成。环境中的生物行为塑造并且改变环境。生物环境构成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生物环境不因人类看不见或者认识不到其存在的自然完全状态而改变其本质。从生物在环境中的主体性文化和行为能够了解到生物环境的存在状况,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人类社会在生物环境中的处境。  相似文献   

2.
绿色生活方式代表了21世纪人类发展前进的方向,也表示了我国的发展模式发生了深刻的改变。绿色生活方式是我们要改变工业文明时期,大量的消耗环境资源,来发展经济的方式,要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发展我们的经济,从而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但绿色生活方式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因此本文在新时代人的美好生态需要的基础上对绿色生活方式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改变了我们生活学习的环境,而且改变了我们学习生活的方式和方法。高校作为中国网络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较快的社会组织,必然面临“互联网”对大学生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等方面的巨大冲击。那么,面对源自上世纪末的互联网狂潮,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何去何从呢?这就成为摆在广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新的课题。  一、相“机”行事———网络信息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机遇所在  网络信息时代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广阔天地。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做到相“机”行…  相似文献   

4.
居住环境的变动是民族文化变迁的重要因素之一,它会引起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习俗等诸多方面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传统文化的流失和消亡.贵州榕江县生态移民中所凸现出来的社会文化变迁问题及其影响,警示我们,要达到贵州扶贫生态移民工程的预期目的,必须正视迁出地文化所经历的冲击、变迁和融入新社区文化的阵痛,引导移民自觉解决因环境改变而带来的社会文化适应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从个人生活方式看,真正的“以人为本”中应当有一个长远的眼光;一个符合人类、自然延续发展需要的“可持续”观念。今天,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急速到来,我们的社会环境和条件在变,多元化的冲击使得我们的“文化认同”出现了危机,心理状态的分解,个体自我价值与外部表现价值的分裂,行为与道德观的分离,情感、欲望与信念的分裂。这一系列的因素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向我们的道德观提出了挑战。因此,我们认为要使“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能深入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中,就有一个价值观的追求和道德精神的引导问题,有一个精神需求与生活方式相匹配的问题,即科学生活方式的构建问题。  相似文献   

6.
陈岱云 《东岳论丛》2003,24(4):118-122
绿色生育工程是世界绿色运动的一部分 ,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之一。所谓绿色生育工程 ,就是针对大工业时代环境被严重污染并导致人类体质退化的严酷现实 ,在现存的计划生育、优生优育等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之上 ,倡导控制或者改变环境 ,营造适宜人类繁衍的绿色生育环境的系统理论 ,这是我们进行“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之计划生育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目前 ,实施绿色生育工程至少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 青少年人口生活学习绿色环境的营造。 2 育龄人口生活、工作绿色环境的营造。 3 政府与社会为人口的绿色生育提供保障等  相似文献   

7.
从广义的技术理解出发,埃吕尔认为,技术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环境,作为生活环境的技术不仅直接改变人的生活,而且改变人的思维;技术环境的出现使技术引起的问题成为现代社会最根本的问题.埃吕尔的技术环境论彰显了技术对人的塑造,揭示了技术批判的困境.当然,埃吕尔的技术环境论也存在局限,本文亦对此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殷辂 《学术界》2003,(6):157-163
笔者于学可能尚未入门 ,但对学术之弊却深有体会 ,学与学术的对立应该不只是笔者一人的感受。一  尝见一篇文章 ,谈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生存条件问题。以为现代社会已不是农业社会 ,儒家文化已失去了生存条件。这是流行的见解 ,也是最大的偏见。这种情形就像一个崇尚享乐主义思想的人 ,由于吸毒、纵欲而改变了其生理状况 ,当医生要求他改变生活方式的时候 ,他告诉医生 ,健康的思想及生活方式在他这里已失去了存在条件。人们总是把环境、社会、结构外在化 ,看成是独立而客观的存在物 ,不知道改造自身就是改造环境、改造社会。前几天我们附近一…  相似文献   

9.
前后之间     
生活在象我们这样值得自豪的时代的人,我们总是自豪地宣称:“时间是属于我们的”、“未来是属于我们的”。这样,“一往直前”,就成为我们时代生活的特征之一。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对于任何具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觉悟的、正在自觉地改变社会面貌和自然面貌的无产阶级战士来说,时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对当代帕米尔高原塔吉克人移民搬迁的选址、批次及数量进行调研和统计的基础上,对塔吉克阿巴提镇的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试图将塔吉克人搬迁后的生活场景给予客观描述,从而理解其在社会环境发生改变后,生活文化方面的适应情况。  相似文献   

11.
小学升初中,是孩子学习生活的一个重大转变。一是学习环境的改变,到了新学校,遇到的是完全陌生的环境。二是学习内容的改变,小学主科只有数学、语文两门。初中一下增到七门。三是教学方法的改变。在小学阶段,孩子习惯了被教师牵着手走路,一个新知识老师往往不厌其烦地讲几遍。而到了中学,知识量大,课  相似文献   

12.
阅览室的环境和阅览室的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是图书馆生存的根本。为了改变过去“重藏轻用”的传统观念,不管阅览室的环境好坏,能接待读者就行,我们要改变观念,要充分体现健康、绿色、环保的现代化图书馆阅览室,图书馆不仅为求知者阅读活动提供现实的物质条件,而且为读者营造出美的精神氛围,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我们必须要重视阅览室的环境,提高服务质量,改变服务方式、服务内容、服务手段、服务范围和服务意识,使图书馆逐步走向现代化、自动化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13.
企业环境的变化趋势及其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新家 《学术研究》2000,37(5):14-19
本文根据现实经济生活中发生的变化,论述了企业环境改变的一些主要趋势,并根据管理学的基本原理,简单地分析了企业行为与环境变化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旅游过程中,生活环境与气候的变化,饮食、睡眠等生活规律的改变,活动量的加大,有可能引发各种各样的疾病。为此,旅游者应掌握一些在旅游中常见疾病的处理方法: 肠炎 多由细菌感染引起,发  相似文献   

15.
鲁捷 《理论界》2003,(6):51-52
曾经听到有人这样说“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人类生活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将成为必然趋势,今天我们所习惯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都将因此而发生巨大的改变。……”。的确,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提高与更新,网络世界正向我们扑面而来,每时每刻我们都会不断地感受到网络正渗透到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新媒体环境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虚拟文化环境、跨文化环境和亚文化环境.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繁荣源自于文化自信、文化自知和文化自觉,呈现出现实与虚拟交织、主流与潮流汇聚、感性与理性融合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7.
论重建“适度性”消费伦理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消费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盛行、发展中国家部分民众也在仿效追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它以“多买多用多扔”的生活方式和“多多益善”的价值观念为特征。消费主义并没有给我们带来心理和精神需求的满足和有意义的幸福生活 ,却给我们带来了深重的环境灾难 ,是地球的资源和环境无法承载的生活方式。要摆脱人类面临的生存困境 ,就必须重新选择我们的生活方式以及价值理念 ,从消费主义转向“适度性”伦理。适度性伦理要求我们的消费生活以质量型、生态化、均衡性为基本特征 ,追求人类需求与自然需求的和谐、人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的均衡、代内需求和代际需求的公正公平 ,最终建立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共存的可持续发展社会。  相似文献   

18.
代际公平问题随着生态和环境问题的突出而凸显出来,并成为可持续发展理论的一个基本价值取向。每一代人都有保存及选择自然和文化多样性、享受较高质量生活的权利,同时也就有义务为后代保存好自然和文化资源。实现代际公平最为主要的是要合理对待人口与资源问题,合理运用资源并适度消费,这也意味着必须改变我们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相似文献   

19.
樊家柏 《云梦学刊》2007,28(6):118-119
大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将面临全新的生活、学习环境。大学新生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需要改变行为来保持与坏境的平衡。这种由平衡到不平衡、再由不平衡到平衡的过程,就是适应。  相似文献   

20.
大数据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企业决策者为了应对环境的变化,必须将影响企业发展的战略思维进行升级拓展,以迎合新环境下激烈竞争的需要。大数据时代企业战略思维的核心特征表现为:首先,大数据是企业的核心战略资源,企业藉此可以敏锐地洞察市场变化。其次,大数据改变了传统行业竞争力结构特征,企业依托大数据可以制定适应新环境的竞争战略。再次,大数据有助于企业在新的竞争态势下改变价值创造模式。最后,大数据时代企业决策者应该具有"定量、跨界、执行、怀疑"的战略思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