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2.
(一 )当前哲学社会科学战线最基本的任务 ,就是要认真学习和努力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最近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真正从“三个代表”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我们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发表后 ,社科战线在学习宣传这一重要思想方面已经作了很多工作 ,但还远远不够。我们必须对哲学社会科学在落实好“三个代表”要求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这里主要是两个问题。第一是理论创新问题。去年 6月 ,江泽民总书记在宁夏、甘肃考察工作时再次强调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是一个… 相似文献
3.
吕海坤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2):23-25
范畴是西方哲学史上的重要概念。尽管经常用理念、观念等加以表达,其总是作为连接客观世界和人类认识的中介形式而起重要作用。黑格尔与马克思都在辩证法的意义上使用范畴,却体现出运用范畴的两个不同路径,是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亚里士多德《范畴篇》两个疑难问题新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亚里士多德《范畴篇》中存在两个疑难问题。这两个悬疑问题的实质是亚里士多德试图以逻辑为工具,以语言深层结构为模型,对存在进行分类,确定存在类型,构架世界逻辑图式的最初尝试。这个尝试标志着人类对世界本身,对语言和世界的关系已达到一定程度。 相似文献
5.
6.
《广东社会科学》1991,(6)
<正> 我们南华西街是广州市海珠区的一条行政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街党委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实行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使这条有着二百多年历史的古老街道焕发了青春活力,近3万居民在这个初步实现了“经济繁荣,文化发达,道德高尚,社会安定,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街道里,享受着“老有所养、壮有所用、青有所学、幼有所教、婴有所托、残有所辅”的人间真情.十多年来先后有14位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央许多部门和20多个省、市、自治区、大军区的领导同志亲临我街视察,来自国内的1500多个单位的6万多人和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0多位客人先后来街参观.我街受中央有关部门表彰的工作有14项(次),受省表彰的工作有25项(次),受市表彰的工作有206项(次),受区表彰的工作有258项(次).街党委书记韩伟煜同志先后获“广州市优秀共产党员”、“广州地区杰出公仆”、“广东省劳动模范”、“全国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等称号,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并在去年被评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在成绩和荣誉面前如何保持清醒头脑,不断总结经验,乘胜前进,使街道两个文明建设每年都在新的起点上有新的进展,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肃的课题,我们的体会是:系统掌握和运用唯物辩证法,正确认识自我,不断超越自我,在虚? 相似文献
7.
8.
9.
社会主义事业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伟大最壮丽的事业。综观2 0世纪的历史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 ,在坎坷和典折中不断前进 ,开创了人类社会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 2 0世纪 80年代末 90年代初发生的苏联解体、东欧剧变 ,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空前严重的挫折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在世纪交替的重要历史时期 ,国际风云变幻 ,世界格局日趋多极化 ,迈向 2 1世纪的社会主义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要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就必须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一、历史长河中的某种暂时反复… 相似文献
10.
《学术月刊》1982年第9期发表了拙作《生产力是物质的而不是精神的》以后,我听到两种相反的看法,有些同志赞成我的观点,有些同志不赞成我的观点。《学术月刊》1983年第2期尹宣明同志的《生产力范畴应包括精神因素》一文,就属于后一种。早在六十年代初,一些同志在同李平心同志进行争论时,就热烈地讨论过这个问题,看来还要争论下去。下面我仅就精神生产力同物质生产力的关系问题,补充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历史阶段理论中的两个范畴系列与亚细亚生产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马克思的亚细亚生产方式分歧极大的各种解释,都涉及到《序言》中几个范畴之间的关系。以往的“序列”说故然不能自圆其说,而近年来兴起的“并列”说却也难以成立。在“序列”说中出现的对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各种各样的解释,其原因在于将《序言》中的范畴系列与以劳动为视角的奴隶制、农奴制等范畴系列简单混同,并以后者为对应标准来解释前者所致。其实,在马克思的历史阶段理论中,这是在考察角度、理论意图、研究方法、理论内涵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别的两个系列范畴,不应简单等同或置换。亚细亚生产方式与其它各范畴,在理论上的“序列”关系,是在人类历史范围内成立的,所反映的是发展次序而非自然次序,其理论地位也由此而确定。 相似文献
12.
实践实在论针对还原论自然主义和二元论等观点,主张本体存在应该是多样多层次的,生活世界及意向产物具有更高本体层次。构成关系是实践本体论的形而上工具,构成非同一具有非还原但不反对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特征。人本质上是一种具有第一人称视角能力的存在,第一人称视角和信念归属等意向活动是实践活动的基础。常识独立于科学,同样是真理的来源,也有独特的因果机制。以上观点为建构实践本体论,深入理解实践主体、实践能动性、意识的作用和本质以及实践和真理的关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新实践美学在美学界近年来的实践美学和后实践美学之争中异军突起,引起了一定的关注和争议.张玉能在其<新实践美学论>中提出,实践是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而进行的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他人之间关系的感性的现实的活动.因此,实践也理应被区分为三大类型: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话语实践[1].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世界观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唯物主义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实践唯物主义不是一切哲学所具有的性质和特点,而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特有的性质和特点。实践唯物主义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唯物主义,一是实践。 相似文献
15.
16.
历代哲学,无论是唯物主义哲学还是唯心主义哲学,都涉及到实践范畴,但在不同的哲学派别或同一派别的不同学者那里,实践范畴的含义是迥然有别的。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的很长一个时期内,哲学家们始终没有给“实践”一个科学的规定。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第一次对实践范畴作出了科学的规定,揭示了实践的本质之所在。然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实践范畴的论述分散于众多的经典著作中,加之各人理解的不同,致使其后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范畴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偏差,这从我国哲学界中流行的众分的实践范畴的定义中可以得到证明。因此,有必… 相似文献
17.
实践视野中的异化范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现实的实践活动,是一个包含着主体、中介、客体、定在的四项式结构。这里既有主体客体化、对象化的过程,也有客体(定在)对主体的异化的过程,是对象化和异化的统一。异化是一个关系范畴,它表征的是实践过程中客体对主体的否定性关系,在社会历史领域表征为社会进步与人的价值的相悖关系,它内在于人类实践过程之中,因此与人类历史共始终。正是在主体对象化与客体对主体的异化的交织过程中,人类历史不断走向深处。 相似文献
18.
实践:一个过渡性范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在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中,根本的分歧在于:究竟实践在马克思哲学中起什么样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马克思哲学是实践本体论哲学;有的学者认为实践哲学是一种超越性哲学,超越了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有的学者只承认实践是马克思哲学的基础,反对实践本体论,实践超越论。意见纷纭。笔者认为,我们不可夸大实践概念在马克思哲学发展中的作用,它只是马克思实现哲学研究视野转换的过渡性范畴,也就是说马克思是通过实践概念,使哲学研究视野真正实现了从抽象精神领域到具体历史领域,在对社会历史的具体分析中,发现了唯物史观,创… 相似文献
19.
<正> 分工范畴是一个有着重要学术意义的理论范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试图将分工范畴与其他几个重要理论范畴联系起来进行一些探讨。一、分工与劳动方式什么是人类的劳动方式呢?马克思曾指出:“作为一切特殊生产活动方式之总体的分工,是社会劳动由其物质的一面当作生产使用价值的劳动来看时的总体形式。”(《政治经济学批判》第24页)这里很明确,分工是劳动的总体形式,同时也就是人类劳动的方式。一切人类劳动,都有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作为内容,是指人们干什么,是务农还是经商,是做木匠,还是造房子?这是劳动的物质内容。作为形式,是指人们怎样进行劳动,是分开单干,还是集体劳动,是把劳动过程分开,还是把劳动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分工就 相似文献
20.
追求幸福,这是人类在自身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起来的一种共同的心理意识和情感。至于什么是幸福,则由于人们所处的社会地位、社会环境、个人境遇以及精神文化素养的不同,而有不同理解。尽管如此,各个时代、各个阶级的人们所理解的幸福仍有其特定的共同含义,即由于感受和理解到自己所追求的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