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互联网运用为信息时代中国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构建包含互联网运用及其空间外部性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经验分析模型,以中国285个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2006年~2016年的有关数据,分析了互联网运用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效果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运用通过反馈效应放大直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效果,兼有长期和短期效应,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考虑并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互联网运用驱动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效果是稳健的.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上,互联网运用能够促进区域创新和提升区域知识存量,利用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等复合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该发现对于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深入认识互联网驱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均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运用为信息时代中国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提供了新的选择.通过构建包含互联网运用及其空间外部性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和经验分析模型,以中国285个区域为研究对象,运用2006年~2016年的有关数据,分析了互联网运用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效果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运用通过反馈效应放大直接促进区域经济增长效果,兼有长期和短期效应,且长期效应大于短期效应.考虑并处理内生性问题后,互联网运用驱动区域经济增长作用的效果是稳健的.在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上,互联网运用能够促进区域创新和提升区域知识存量,利用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和中介效应等复合机制促进区域经济增长.该发现对于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深入认识互联网驱动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均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3.
杨光 《决策导刊》2007,(2):35-36
永川建市十多年来,特别是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成为重庆西部最具活力的经济高地之一。但分析永川的产业发展现状,也存在着很多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亟待解决,如何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重庆直辖十多年来,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重庆作为一个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二元经济结构非常明显的地区,教育的发展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发展也非常不均衡。本文按经济发展水平将重庆市划分为三个区域,分析三个地区的教育投资状况,并借助菲德模型和回归分析方法测算出各个地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在目前的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下,教育投资侧重于哪个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5.
《决策导刊》2007,(5):1-1
重庆直辖以来,先后提出和实施了“三大经济区”(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三大经济区、四大板块”(主城都市区、渝西走廊、三峡库区和渝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区域发展战略,近期又提出了“一圈两翼”(“1小时经济圈”和渝东北、渝东南“两翼”)区域发展战略的新构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公布的世界经济发展数据为依托,从区域经济增长的一致性和影响经济增长能力的构成要素出发,探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优势和劣势因素,对中国的经济持续增长提出了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回顾了企业家精神与经济增长的相关理论,随后对企业家精神与区域经济增长做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培养企业家精神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湖南省为例,实证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和进出口贸易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外商直接投资和出口对湖南经济增长有着正向影响,且外商直接投资拉动出口的效应比拉动进口的效应要大。本文同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短期效应比长期效应更加明显。对此,提出了新阶段推动湖南外向型经济发展来实现区域经济增长的策略,即着力培育湖南新的出口增长点、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外向型经济中的引导作用和企业的主导作用发挥,同时,要树立世界眼光,找准定位,明确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借以提高外向型经济对湖南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相似文献   

9.
城市经济是规模经济,我国突破行政区划的大城市化势不可挡。继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经济区之后,又有西三角经济区之说,即重庆、成都经济区,或三峡库区、四川盆地经济区,或重庆、西安、成都经济区。西三角经济区中,重庆与西安、成都的竞争是中心城区的规模扩张、集聚和辐射能力的竞争。重庆中心城区急需扩张。  相似文献   

10.
李静 《决策导刊》2001,(7):17-19
随着我国加入WTO的临近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市场竞争空前激烈,要促进重庆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重庆经济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下功夫实施名牌战略。  相似文献   

11.
孙应绍 《科学咨询》2007,(15):26-28
本文在分析重庆“一圈、两翼”战略新布局的基础上,对加快三峡库区县域经济发展重要性进行了再认识,并根据中共重庆市第三次党代会报告对三峡库区三个新的定位,结合三峡库区的实际,提出了加快三峡库区县域经济发展四个方面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决策导刊》2001,(9):16-17
当前,美国经济增势减弱,日本经济持续低迷,世界经济增长放缓,对我国的影响下半年将进一步显现。但是,我国国内市场巨大,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使国内需求逐步回升;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实施,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有利于发挥重庆基础原材料和加工能力强的优势;同时,国有企业三年改革脱困已在重庆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冉茂盛 《科学咨询》2010,(10):42-43
本文首先以技术创新理论为基础,在对重庆市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一套科学、适用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重庆市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并与上海广东湖北、四川四省市进行比较分析。其次,在对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均衡与因果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构了建能够反映地区差异的技术创新-经济增长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技术创新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后,本文根据上述实证结果,结合重庆在技术创新中所面,临的具体问题,提出提升重庆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技术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詹新宇  刘文彬 《管理世界》2020,(3):23-38,75
本文将实际经济增长分解为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和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但同时也受到政府间接干预的"计划外增长"两项,通过多层级政府框架的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在实际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目标和计划外增长方面的效应并不同步,而且还呈现地区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系统搜集中国省、市两级政府200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GDP计划增长目标并进行系统GMM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财政分权对省、市实际经济增长的影响皆显著为正,但对其两个分解指标存在非对称性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为对经济增长目标的拉动作用,而对计划外增长影响较弱且不甚显著;分地区回归发现,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多地体现为对计划外经济增长的驱动,而西部地区则主要是通过影响由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来实现的。机制分析显示,财政分权通过不同程度地推动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实际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09,(25):19-19
2008年四季度开始,重庆工业因受到金融危机冲击而出现负增长。今年年初,重庆市政府确定全年的保增长目标为12%。曾有反对意见认为这个目标定得过高。对此,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表示,今年上半年,重庆完全有把握将经济增长保持在12%,而下半年可能达到14%。  相似文献   

16.
《决策导刊》2001,(2):24-24
为了更好地参与西部开发,加快自身的发展,重庆决定建立都市发达经济圈、渝西经济走廊和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其地理范围是:  相似文献   

17.
邱艳琪  罗成 《经营管理者》2009,(22):241-241
美国金融危机后,全球FDI受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出现了下降趋势,而中国的FDI却不断增长。本文结合全球FDI区域和产业的特点,分析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选择战略。  相似文献   

18.
《领导文萃》2009,(22):6-6
在全球经济普遍衰退之时,中国今年上半年的GDP增长达到7.1%,外国直接投资在经历了11个月的持续下降后,8月出现首次增长,幅度达到7%。8月份中国进出口环比增长2.3%。  相似文献   

19.
张玉明  李凯 《管理学报》2011,8(5):745-751
使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了知识溢出对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省际区域间的知识溢出与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关联性,以高技术产业为例的3种知识溢出形式对省际区域经济增长及其收敛性的影响是不同的。对省际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的检验结果表明,在1996~2005年间不存在绝对收敛,但是存在条件收敛。条件收敛的实践启示是:如果贫困区域能受到发达区域的拉动和辐射,那么落后省际区域的增长将能成为中国整体发展中最有效的部分。  相似文献   

20.
张洪琴 《经营管理者》2013,(16):160-160
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东部低、中西部高"的区域经济增长新格局。中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本资源使中西部地区的成本优势明显,受益于区域经济战略的调整以及中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提升的巨大空间,中西部地区将获得更高的经济增长;经济转型的长期性使东部地区进入低速经济增长阶段。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新格局具有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