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瑶族的支系很复杂,其中有一支俗称红瑶。以往在瑶族的研究中,对红瑶的研究很少。近几年,我们对红瑶做了一些实地调查访问,又查阅了一些史籍,撰写本文旨在抛砖引玉,请教于民族学界。 红瑶分布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灵川县、兴安县,共13000多人,其中的12590人居住在龙胜,400多人居住在灵川、兴安县。  相似文献   

2.
瑶麓是贵州省荔波县东北约35公里处的一个村寨名,与其毗邻的七、八个村寨居住的均为瑶族,在建制上是一个乡,以瑶麓称之,故瑶麓又是一个瑶族自治乡的名称。全乡共有200余户1300余人,有韦、覃、卢、欧、常、莫六姓,故有时又被写作“瑶六”。瑶麓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接近苗语支,自称nu~55mhou~22,汉文史籍或当地汉族称之为“青瑶”、“青裤瑶”或“黑瑶”、“黑裤瑶”等。1983年3月作者曾在这里作了两个星期的田野工作,回校后遍查了有关史籍以及岑家梧1946年写的《瑶麓社会》、柏果成等编的《贵州瑶族》一书和《月…  相似文献   

3.
金平傣族、瑶族的民居建筑范冕云南省金平苗、瑶、傣族自治县,是祖国西南边防的重要屏障,属南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瑶族多居半山,以耕作水田为主;傣族居住于河坝、河谷地带,以种植双季稻为主。本人对励拉乡普洱上寨傣族“干栏式”建筑和八一寨瑶族汉式民居建筑进行...  相似文献   

4.
在方圆二百多平方公里的广西大瑶山区(包括已划归桂平县管辖的木山乡),居住着5种不同自称的瑶族:拉珈(茶山瑶)、坳标(坳瑶)、炯奈(花蓝瑶)、勉(盘瑶)、甘迪门(山子瑶)。建国前,一些人把茶山瑶、坳瑶、花蓝瑶统称为“长毛瑶”,把盘瑶、山子瑶统称为“过山瑶”。  相似文献   

5.
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的瑶族分为五个族系,即茶山瑶、坳瑶、花蓝瑶、盘瑶、山子瑶。前三种族系因蓄长发,又习称“长毛瑶”;后两种族系因居住很不固定,经常迁徙,又称“过山瑶”。本文试就茶山瑶服饰略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桂东北地区的瑶族及其与其他民族的相互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西东北部是多民族杂居之地,自古以来这里就居住着壮、瑶、侗、苗等族,其中瑶族的居住人口在广西占有相当比例。这种多民族杂居局面的形成,很大程度上与古代各民族的迁徙活动有关。本文主要探讨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瑶族的分布与迁徙情况,并考察它在迁徙过程中与其他民族之间所产生的相互影响,认为这一时期瑶族在不断迁徙中与各族彼此接近,共同开发了桂东北  相似文献   

7.
自称“拉珈”[lak~8kja~3],汉称“茶山瑶”的瑶族,人口一万余人,聚居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境内。他们所操的语言,称“拉珈语”。关于拉珈语系属问题,已故的瑶语专家罗季光先生最早提出:“大瑶山金秀的寨山瑶(亦作茶山瑶)的话跟某一种壮话很相似。”1956年,又进一步说:“茶山瑶语  相似文献   

8.
聚居于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瑶族,是整个瑶族的一部分,现有三万五千多人。由于语言和生活习俗的不同,其中又分为盘瑶、茶山瑶、山子瑶、坳瑶和花蓝瑶五个支系。这五个族系,来历不同,风习奇趣,特此概述。  相似文献   

9.
第四届国际瑶族学术研讨会暨湘、粤、桂三省(区)第一届南岭地区瑶族盘王节,于1992年11月6日至10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县八步镇隆重举行。出席这次瑶族学术研讨会的有来自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湖南、湖北和北京等省市的专家、学者,还有来自法国、美国、越南、老挝、泰国等国家以及香港的国际瑶学专家和瑶族代表共100多人。与会  相似文献   

10.
茶山瑶是瑶族三个支系中的一个支系。它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只有口头语言,叫“拉珈”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是瑶族三大语言之一。“茶山瑶”为汉称,自称“拉珈”。“拉珈”意为“住在山上的人”。本文为叙述上的方便,采用“茶山瑶”称呼。茶山瑶主要分布在广西金秀瑶族自治县的中、北部和金秀河两岸的村落,如金秀镇四村、梦村、美村、刘村、田村、金村、社村、六段、六定、长二、长丹、将军、寨保、杨柳、三片、平道、长垌、滴水和罗梦等村。总人口为9060人。和其他民族一样,茶山瑶的生活习俗也是丰富多彩的。其中的“做功德”(此为汉话,  相似文献   

11.
瑶族是一个国际性的民族,现有人口170多万,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西、广东、湖南、云南、贵州等省(自治区);美国、法国、加拿大、泰国、越南、缅甸、老挝等国均有瑶族居住。瑶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秦汉时代,瑶族的祖先长沙蛮和武陵蛮就已登上中国的历史舞台。瑶族又是一个勤劳勇敢、极富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民族。随着时代的变迁,瑶族人民不断向岭南各地甚至国外迁移。在迁徙过程中,他们充分利用丰富的动物、植物、矿物资源为本民族的健康服务,在历代沿寨行医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积累医药知识,为瑶族的医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桂东北平地瑶的社会调查,探讨平地瑶文化教育的演变,说明平地瑶与汉、壮民族融合的趋向.平地瑶原是瑶族的一个支系,居住在深山老林,经济文化十分落后,迁居平地后,长期与周边的汉、壮等民族杂居相处,在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密切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学习,文化教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民族特征已基本消失,并与汉、壮民族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3.
居住在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油岭排的瑶族,过去称为“八排瑶”。他们所说的话属于瑶族勉语的“藻敏”方言。说这种话的大约有五万多人,主要分布在连南县境内。连南县各个排的瑶话在语音和词汇方面有一点微小的差别,但并不影响通话。这里的瑶人很多会说汉语,除了会说本地客家话以外,有些人还会讲普通话,或会讲“白话”(粵方言),所以,瑶话中有相当多的汉语借词,也引进了汉语的一些语法形式。跟其他一些瑶排相比,油岭排无论是在风俗习惯方面,还是在语言方面都是比较保守的,这就是我们选择油岭作为主要调查点的原因。下面仅对油岭瑶话的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特点作一个概括性的描述。  相似文献   

14.
瑶族的爱好     
瑶族有多个支系,白裤瑶是其中之一。因其男子都穿白裤,故称“白裤瑶”。他们聚居在广西南丹县瑶寨公社和河池县红卫公社以及贵州荔波县瑶山公社,共约两万人。在语言和风俗习惯等方面,他们与别的瑶族有很大差别。这里只介绍他们的一些特殊爱好。 瑶族的特殊爱好有几种:喝酒、吃酸肉、打鸟、打猎、打陀螺等。  相似文献   

15.
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自明初以来就成为以瑶、汉两族为主的杂居区域,居住在山中的过山瑶的饮食、服饰和语言等同平地族群逐渐模糊,但依然存在明显的族群边界。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居住的环境、生计取向以及风俗习惯上。本文描述富川过山瑶的族群特征,认为过山瑶族群与平地族群区隔形成有三个主要原因:新中国成立前富川历代统治者对瑶族人民严酷的民族政策使其不断迁往偏远山区,形成族群的地理区隔;随着历史发展,与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生计方式形成了过山瑶固有的社会价值观念;与生计方式相适应的过山瑶"两头扯"婚俗形成了族群文化圈,分享共同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6.
瑶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而又苦难的民族,主要聚居于挂、湘、粤等省.道光年间,晚清著名的理学家唐鉴曾两次出守广西平乐府.他深入瑶疆,对瑶民苦难遭遇感同身受,深为同情.他不仅提出"猺亦人也",主张平等对待瑶民,且在瑶区创办瑶学,促进瑶族地区文教事业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瑶山的开发与进步.  相似文献   

17.
沙瑶是云南省瑶族的一支,据1989年统计,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的沙瑶共有405户,2380人,其中男1202人,女1278人。他们居住在中越边境沿线的金水河乡白石岩、昂坡、龙骨,会秧老寨、会秧新寨、磨石沟村和勐拉乡南瑶村及十里村乡的太阳寨八个村子里。沙瑶自称“门”,由于善做沙人土布(壮族织的布)而得名。本文仅就其男子的成年礼——度戒作一介绍,供有关专家学者研究。  相似文献   

18.
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的白云乡,位于广西北部,处在云贵高原山脉的苗岭山区之中。在这群山峻岭中,居住着苗、瑶,侗、壮、汉、仫佬各族人民,他们以林为主,兼以种粮和多种经营。全乡13个行政村(生产大队),65个自然村,计有4,396户人家,26,211人。其中瑶族(红瑶)1,017户,5,270人,人口和户数仅次于苗族。这里的瑶族人民,自为村寨,不与他族杂居。他们的  相似文献   

19.
瑶传道教神祗体系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瑶族主要道教经书所载,瑶传道教的神祗系统可分为蓝靛瑶师边、道边和过山瑶三个不同的体系.其神祗体系具有排序不明确、神祗名目繁多且带有较大随意性、瑶族化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瑶传道教神祇体系特点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据瑶族主要道教经书所载,瑶传道教的神系统可分为蓝靛瑶师边、道边和过山瑶三个不同的体系。其神体系具有排序不明确、神名目繁多且带有较大随意性、瑶族化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