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在城市化速度日益加快的潮流中,城市的精神文化建设也成了愈来愈引起人们关注的话题.城市中的俗文学活动作为市民生活中的一项内容,也显示出了消费活动的特征.虽然我国的消费文化研究不很发达,但文学消费活动却早已有之,尤其以清代的扬州最为突出.城市俗文学活动作为社会现象,具有生产消费的一般属性,而作为市民生活的一项内容,还表现出了实用性、夸示性和人格化三重品格.在当今的城市生活中,俗文学活动作为消费对现代文化建设和人的全面发展,也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吴井泉 《北方论丛》2016,(6):133-137
在消费社会里,人类的消费活动、消费过程文化意义越来越浓厚,消费文化对人类消费活动的引领作用亦随之明显。文化自身承载着意义,拥有教育功能和批判精神。拟使消费文化发挥更多的积极的导向作用,不仅要发挥文化的积极意义和批判精神,还应强调消费文化的真正正义,使消费文化释放出更多的“正能量”,表现出一种道德担当。在一个人均资源并不丰厚的国度里,消费既包含文化,也包含道德规约;既包括文化牵引,也涵盖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消费社会学和传播史的视角,将祭祀活动作为一种重要的消费现象,考察其在社会变迁和文化传播过程中的重要意义。强调物品在祭祀活动中所承载的特殊作用,以及祭祀消费仪式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休闲体育消费研究:一种文化与社会学的解读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从消费社会学和体育社会学的角度入手,以大众消费文化为契点,分析了休闲体育作为当前大众消费的新热点其文化和社会的符号性意义。文章认为,在大众消费社会里,休闲体育运动已经成为文化记号和被消费的对象,是大众文化之符号消费的一种,成了符号消费的对象,即被消费的休闲。在此,人们关注的是符号的所指,符号的意义在于显现差异,也就是休闲体育运动是一种建构差异的符号消费。  相似文献   

5.
关于文化消费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消费不同于一般的纯物质产品的消费,有其自身的本质特征:符号表征性、结构层次性、发散泛他性、意义增值性。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我国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新局面,但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提高公益性文化和市场化文化的消费能力,成为当今发展文化事业、壮大文化产业的紧迫课题。  相似文献   

6.
文化消费的特点和规律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义的文化概念是指人类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本文所使用的文化概念只是狭义的文化概念,它的限定范围是:以文学艺术为主体,包括音像、出版和以此相应的文化艺术服务。文化消费就是指上述范围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消费。文化消费与物质消费相对而言,它是人类一种有特殊意义的消费活动,有着与物质消费不同的特点和规律。本文试就这个问题进行粗浅的探讨,以就教于专家和读者们。一、文化消费动机的生理原因及其类别人们的各种消费活动都是由一定的消费动机引起的,消费动机是消费行为的直接原因,没有消费动机也就不可能有消费行为。文化消费动机是指能够引起人们购买某种文化产品或选择某一货币支出投向的兴趣、意图、愿望等的动机。人的消费动机是一种由刺激引起的反  相似文献   

7.
文化视野中的消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庆德 《社会科学》2006,1(2):53-61
消费从来就是“文化”的。文化规制及其意义渗入不仅对消费行为实现了全面性的覆盖,而且为消费行为划分了等级层次。给各种进入使用或消费的物品赋予文化产品的意义,就使文化产品得到了外延的扩展或泛化,消费在不同社会的历史差异性中,呈现为一个由文化赋予、规制并追随其意义变换而变化的动态结构。关注消费中文化意义的赋予与变化,充分挖掘产品内在的文化要素,可以为现存市场体系中的边缘者或新入者提供更多更大的机会,为改变他们在现实经济体系中的参与条件、参与方式和参与地位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8.
全力提升湖南旅游文化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 ,弄清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全面加强旅游文化建设 ,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对于提高旅游行业素质 ,增强市场生存能力和竞争力 ,促进旅游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具有特殊意义。一、旅游的文化属性旅游活动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文化活动。无论是旅游消费活动还是旅游经营活动都具有强烈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内涵 ,它才会具备吸引旅游者的魅力。正如孙尚清指出的 ,“旅游在发展的一定阶段是经济———文化产业 ,在发展的成熟期是文化———经济产业。”此言透彻地阐明了旅游与文化关系的密切程度…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当下市场力量所主导的大众文化流行在青少年日常生活之中,并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重要影响。一方面,由于大众文化迎合了青少年的特殊需求,青少年在消费大众文化的文化经济阶段能够获得平时学业生活中所失去的“快感”;另一方面,在大众l文化消费的文化经济阶段,意义生产是由大众文化生产者的编码原则和青少年自身所附带的环境文本共同决定的,“走捷径”之类、对青少年成长不利的意义生产是教育所要重点关注的,教育要为青少年成长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家长、教师更要主动地引导青少年大众文化消费中的意义生产。  相似文献   

10.
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消费不再仅仅是满足人生活需要的活动,而是对文化、社会制度设计出来的意义的消费,因而商品的生产与社会制度安排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文化解释便成为消费研究的主题。不仅如此,现代意义的消费,大都是在现代性的话语体系下构建的,并以自我反思性知识进入到日常的消费生活实践中。中国的消费话语、消费意识形态,如“小康社会”深深打下了西方福利国家和现代性的进步理念等烙印,因此,理解现代性的意义,便成为理解当下中国消费文化特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消费生活方式,是指人在日常生活中为满足物质上、精神文化上的需要,进行消费各种消费资料和劳务的活动方式的总和。消费生活方式在人的生活方式的多元整体系统中,是一个重要的分支系统,它与劳动方式共同构成整个生活方式的基础。研究消费生活方式,对于我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人们的消费生活方式面临着发展与变革。过去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十分薄弱、落后,因此,深入地科学地探讨消费生活方式,成为当前一个具有迫切性的理论任务。本文仅就消费生活方式中的两个问题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12.
视觉文化背景下的图像生产,在现代社会表现为一种符号的生产和符号拜物教的性质,并且具有自身的结构体系特征。特别是在虚拟的图像消费环境中,图像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漂浮的景观随处可见。图像符号的消费导致社会分层,表现出炫耀性、品位性、排他性、流动性等特点。图像符号的消费也导致人从图像生产的主体成为被图像任意操纵的客体,同时产生种种现象:人的主体性被所谓的真实消解,被“性和暴力”所异化等等。在这些现象的背后,目的只有一个:生产商为了利润,消费者为了视觉需求和精神满足。可以看到,消费社会里的图像消费,正在形成一种值得关注的文化价值和伦理趋向。因此,理性地把握图像消费的社会哲学意义的任务已紧迫地摆在人们面前。  相似文献   

13.
秦淮 《兰州学刊》2012,(5):96-102
在步入消费社会的今天,时尚婚礼正在取代传统婚礼而成为中国社会婚礼的主流,传统婚礼也由一种理性文化活动蜕变为基于感性的符号消费。时尚婚礼不仅改变了传统婚礼的形式和内容,也使传统婚礼的文化价值和功能丧失殆尽。时尚婚礼用作为符号系统的文化组合游戏式实践替代了传统婚礼作为意义象征系统的文化排他性实践,变成一场演出、戏剧。暴露了消费至上、物质至上的消费主义文化意识形态的偏颇、狭隘。  相似文献   

14.
杜瑛是金元之际的学者和诗人,他在当时的彰德地区卓有成效地从事着文化活动,对当时这一地区文化的复兴,起了积极的、重要的作用.他晚年写了大量吟咏相州风物的诗歌,人称之为"相州诗".他的文化活动和诗歌,是有意义有价值的,今人应该给予关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党圣元  刘方喜 《河北学刊》2008,28(1):190-194
文化研究的兴起,与我们当前正经历着的消费社会转型密切相关,而消费社会的转型正在对传统意识形态、价值观等产生重要影响。但是,目前文化研究中存在着现实感和本土意识不强、价值观倾斜等问题,有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推进文化研究的良性发展,在理论上要重视马克思主义和文化研究的中国化;在实践中重视新的历史条件下文化功能的新变化,正确对待消费活动中的文化需求,摆正文化消费的位置;在价值观上对在全球日益泛滥的极端消费主义保持足够警醒,促使我国的文化研究健康深入地发展。  相似文献   

16.
黄春燕 《学术探索》2002,2(6):86-89
蕴含着商品属性的大众文化消费赋予接受美学极富时代意味的特征 ,视听的文化消费方式、文化的商品属性、文化消费者对文本选择的自由性使高雅的文学融入世俗 ;接受美学对读者的关注、对“期待视野”及其与作品距离的倡导则实现着对大众文化消费品味的改造 ,进而引导着文学活动。文学 ,作为当代大众文化的消费品在融合世俗与追求超俗的进程中表现出固守与突破的挣扎 ,同时也展求着超越与创新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认同对于个体是安全感、意义感获得的基础;对于社会是凝聚力、创造力形成的源泉。当代中国大学生的认同呈现出传媒消费时代的特点,大学生在现实与符号的纠结中建构认同;社会认同被自我认同挤压,认同层次偏低;文化认同的混杂性中民族文化身份认同处于低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关注大学生的认同特点,引导大学生获得在传媒消费社会生存的方向感、意义感和安全感。  相似文献   

18.
认知对象只有进入人的文化活动之中,才能具有一定的文化意义。文化认知是一种主体性认知,认知主体已有的文化认知结构在认知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认知作为一种文化活动的目的不在于仅仅理性地把握认知对象,而在于理性地把握认知对象所蕴含的文化意义,即对认知主体的价值意义,这是由人追求价值的本性所决定的。文化认知作为心理的高级机能,一方面,导致各认知因素发生了质的变化,另一方面,凸显了文化因素在其逻辑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包装是消费社会中最为明显的标志之一,因而可以以"包装"现象作为切入口,研究传统文化在消费社会中的状态和意义.传统文化正是包装中无限延伸出的所指中的重要的一部分,由此,传统文化在消费社会中一方面被解构、被遮蔽,另一方面又生成着被彰显的契机.对于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价值,一方面我们要有信心,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0.
论消费自由     
齐亚红 《学术论坛》2007,30(12):15-18
随着丰裕社会的到来,人们在消费活动中有了更多可以自由选择的权利,但事实证明现代性消费并非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消费自由,并没有给人类带来幸福和发展.真正的消费自由不是一种自由放任的经济活动,它是一种建立在对消费目的和规律的必然性认识基础之上的,是一种对经济社会、环境生态、他人与自身高度负责的消费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