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湖北省社联、省社会科学院、武汉大学哲学系、华中工学院哲学研究所联合发起的中南地区经验论唯理论哲学讨论会于1984年5月21日至25日在武汉举行。中南五省及南开大学哲学系的哲学史工作者7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论文32篇和陈修斋教授主编的《欧洲哲学史上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一书的写作提纲。会议围绕经验论与唯理论哲学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综述如下: 关于经验论与唯理论的译名问题。许多同志认  相似文献   

2.
为促进全国哲学工作规划中所定重点项目之一《西方哲学史》(多卷本)的编写工作,继古希腊罗马哲学讨论会和德国古典哲学讨论会之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及外国哲学研究所、武汉大学哲学系和湖北省哲学史学会联合发起,去年十月四日至九日在我校召开了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讨论会。参加这次会议的除上述四个单位外,还有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等二十一所高等学校和中央党校、《人民日报》、《哲学研究》编辑部、商务印书馆、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宗教研究所等单位,共计六十余人。我校副校长吴于廑教授在致欢迎词中指出:唯理论和经验论是近代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传统的两大流派,都具有启蒙运动的性质;讨论唯理论和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对莱布尼茨思想中矛盾律与充足理由律二元并列问题的解决陈修斋编者按:著名哲学史家、莱布尼茨哲学专家和翻译家、我校哲学系教授陈修斋先生不幸于1993年8月23日病逝。陈修斋先生是新中国西方哲学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西欧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  相似文献   

4.
西方哲学“断代史”研究中的可喜成果──《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发展史》读后王玄武徐瑞康教授撰写的《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发展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作者在30余年的岁月里,长期从事西方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而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更...  相似文献   

5.
16世纪末至18世纪初,西欧各派哲学家对于认识论的研究特别关注,他们围绕认识的本性和构成、认识世界的正确途径和方法,展开了激烈的论争,逐步形成了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哲学思潮。由于唯理论和经验论对世界各国近现代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深远的影响,所以很自然地引起了我国哲学界的广泛研讨。由于这个问题本身的复杂性,在研讨中涉及到的诸多同题,如划分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标准是什么?在唯理论和经验论内部区分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标准是什么?对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涉及唯理论和经验论的论述应如何正确理解?等等,尚未形成共识。本文拟对以上三个问题略陈管见。  相似文献   

6.
著名哲学史家、莱布尼茨哲学专家和翻译家、我校哲学系教授陈修斋先生不幸于1993年8月23日病逝。陈修斋先生是新中国西方哲学史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是我国西欧近代唯理论和经验论哲学研究领域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他为我国的哲学和哲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本刊特发表我国著名哲学史家汪子嵩先生、王太庆先生和其他学者的纪念文章以及陈修斋先生早年的一篇学术论文,以此缅怀和纪念陈修斋先生。  相似文献   

7.
康德在研究和总结近代哲学时指出,莱布尼茨的唯理论和休漠的经验论都是片面的,都不能正确解决认识问题。他在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深入考察人的理性认识能力的基础上提出了二律背反学说。  相似文献   

8.
《纯粹理性批判》是在对近代哲学唯理论与经验论批判基础上进行的理论构建。康德批判了近代以来唯理论与经验论的片面性于其哲学体系之中,依照“知识产生于对象”还是“对象依照知识”的哲学追问,以“先天综合批判如何可能”的批判中揭露了近代唯理论者与经验论者之间的争论状况,最终创造性地批判和继承各自的理论成就及其缺陷,建立了其主体性的批判哲学体系,把近代哲学发展和走向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9.
西方哲学传统本体论的根本特征在于从主客二分的思维结构去探讨存在问题,这在就造成了关于主体与客体无法统一的认识论难题。从而引发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不可调和的对立和争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人的实践活动及其历史发展出发去看待人的认识问题,以实践为中介将主体与客体有机的联系在一起,在批判性和否定性的辨证逻辑中使主体与客体不断地达到历史的具体的统一。在对感性与理性相互关系的辩证理解中,超越了经验论与唯理论的片面性。这种实践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认识论中的革命性变革,也是重构传统本体论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在与唯理论进行激烈斗争和反复较量的同时,英国经验论哲学内部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折,即以洛克为代表的唯物的经验论转变为以巴克莱为代表的唯心的经验论。英国经验论为什么会发生性质的变化?巴克莱是怎样实现这个转变的?我们从英国经验论的演变中能够吸取哪些有益的思维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1.
康德认识论中的主客体概念有三层含义:(1) 人与外物(物自体);(2) 能思主体与自在客体;(3) 人的先天认识形式与作为现象总和的自然界。对康德哲学可以从主客体问题的角度进行诠释,从而看出它与前辈哲学的关系。在康德那里,科学知识具有两大成分,一个前提,这体现出康德对经验论和唯理论所具有的一种能动综合的哲学意识。  相似文献   

12.
近代科学方法论使传统哲学变成科学,只有科学方法论才能诠释近代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的争论,同时它 也是解决近代哲学认识论问题的关键所在。通过上述三方面现代意义的说明,使我们懂得近代以认识论为主的哲学转 变到现代以科学方法论为主的哲学的渊源,从而揭示科学方法论在解决哲学问题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而为未来哲学的 发展指明了方向。哲学研究必须依重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全国哲学工作规划中所定重点项目之一《西方哲学史》(多卷本)的编写工作,继古希腊罗马哲学讨论会和德国古典哲学讨论会之后,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北京大学哲学系及外国哲学研究所、武汉大学哲学系和湖北省哲学史学会联合发起,去年十月四日至九日在我校召开了唯理论和  相似文献   

14.
徐瑞康教授撰写的《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发展史》,由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作者在30余年的岁月里,长期从事西方哲学史的教学和研究;而欧洲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更是作者孜孜不倦注重探求的课题.现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这本43万字的学术专著,就是其积平日研究心得,历经数年的辛劳而完成的.16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的西欧各国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是西方哲学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这个阶段哲学的研究,其重要性并不低于古希腊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但是,与之相比较,人们对这个课题重视的程度,以及发表的学术成果,都与其重要性远不相称。在这种情况下,本书的撰写和出版,也就尤显必要。作者虽然为此付出了不少心血,甚至数度病例,然而却对西方哲学史这一学科的建设,进而对社会主义学术文化建设作出了贡献。本书不仅篇幅大,内容丰富,材料翔实,逻辑严谨,而且在研究的方法、角度以及体系结构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概括言之,其主要特点有如下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人类认识史上 ,人们并不是一开始就认识到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对哲学基本问题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近代西方哲学可分为经验论和唯理论两大派别 ,无论是经验论者还是唯理论者都探讨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两大派别争论的结果是人们对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逐渐认识到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哲学家索洛维约夫(1853—1900)的万物统一哲学的基本宗旨是建立一种既包括世界的理想模式又包括人的行为原则的完整的世界观。他的万物统一哲学涉及的论题如下:经验论、唯理论和神秘主义的统一;精神本原和物质本原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根据索洛维约夫,单独的经验论、唯理论和神秘主义都是片面的,真正的哲学应该是三者的综合。单独的精神本原、物质本原也都是片面的,索菲亚一词才是灵与肉、心与物、精神本原与物质本原、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的完美结合。真、善、美三者通常是分别作为哲学、伦理学、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目标而出现的,实际上,三者具有相辅相成的内在联系,三者是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相似文献   

17.
勒奈·笛卡尔(Rene Descares,1596——1650年)是近代西方理性主义①的创始人,在我国一直都被认作与经验主义相对立的“唯理论”鼻祖,更由于其哲学基石“我思故我在”而被误解为完全推斥感官知觉、拒绝经验的沉思哲学家,享此殊荣已达数十年之久。随着对西方近代哲学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原有的“经验论唯理论对峙”界限并不是很清楚明晰的。经验主义者弗·培根的感性理性联姻、霍布斯对理性的偏爱、洛克的直觉知识为最高真理自不待言,就是作为理性主义者的莱布尼兹也提出了“事实真理”和“推理真理”的划分,斯宾诺莎则更是把容观存在的事物的共同特质作用于感官而形成的共同概念看作是理性的基础②。由此,我们不得不对“经验论”“唯理论”的范畴界定一改再改,最终达到了对“凡是在理智中的,必定先在感觉中”这一无法再退缩的古老命题的态度上:肯定该命题的,即为经验论;否定该命题的则为唯理论。③这一状况一方面说明了原来的见解有不恰切之处,另方面也反映了更深层的问题: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的哲学家们恐不象我们原来认为的那样简单、片面、武断。本文提出,经验及经  相似文献   

18.
<正> 认识的源泉和发展动力问题,是认识论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哲学史上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斗争的焦点。诚然,黑格尔跟一切唯心论者一样,颠倒主客观的关系,把客观精神看作认识内容的来源。但他没有简单地将认识视为天赋的或者主观自生的东西,相反,认识被理解为一个过程,从而以辩证的方法在精神(思维)自身矛盾的关系中探求认识发展的动力,为认识论的研究做出了贡献。黑格尔关于认识源泉(动力)的思想,是在批判经验论、唯理论和康德哲学错误地对待知性和理性关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黑格尔反对感觉经验是一切知识的源泉的经验论之观点,因为它违背了理性或精神是独立自存的实体的原则。经验论是以重视经验来反对唯理论的概念的抽象性和主观  相似文献   

19.
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是贯穿西方哲学的主线之一,从古希腊罗马哲学开始的一般和个别的讨论,历经中世纪基督教哲学唯名论与唯实论的斗争、近代认识论哲学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康德哲学对二者的调和直至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概念无不贯穿这条主线.每一代哲学家围绕这条主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最终胡塞尔在康德的基础上继续推进了这项工作,通过对洛克概念实在论以及在洛克基础上形成的当代唯名论的批判,最终用意指性表述与含义统一相符合解决了一般和个别的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代以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日益成为整个西方哲学的中心问题,但无论是唯心论还是旧唯物论,经验论或唯理论都不能科学、彻底地解决此问题。唯有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把实践当作历史的、社会的范畴,视之为感性的现实的人类活动,又把它作为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从而以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为契机,超越了德国古典哲学,创立了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彻底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的最后成果和必然结论。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