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文艺生态审美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基础上,以系统整体化的思维品质,以艺术审美体验的生命情怀,感悟与深层次地体味人的生存魅力,建设性、诗意化地演替人类生态性生命存在的韵律。其中文艺生态赖以存在的条件是文艺的“自然”形态;生态审美解析人的审美实践活动的生成,建构人的精神———心灵境界,消解人类活动中的对立与争斗,启悟人类朝向未来的优化生存。  相似文献   

2.
生态文艺是最能够体现人类生存本质的艺术存在方式。受人与自然一体化思想的影响,古代文艺体现出一种蕴积生态整体性与生命有机性的审美创造和体验方式。受技术理性的影响,近现代文艺模糊了艺术的生态位置,文艺对人类心灵的慰藉作用和对精神家园的重建作用日益式微。受生态文明的影响,未来意义上的生态文艺旨在把人和社会带入光明朗照之中,升华和超越现实,使生命的存在扩展和敞亮。  相似文献   

3.
工业革命之后,生态危机愈益严重,人与自然矛盾日益突出。对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审视,是切实解决人类生存危机的必由之路,而拯救人类的灵魂、改变其思想和价值观,正是生态文学出现的意义所在。生态文学关注自然危机以及人的信仰危机,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冲突,并且力图找出危机产生的根源及解决方式。生态文学伴随着人类与自然关系的不断变化而逐渐发展成熟。它已经成为当前建设和谐社会重要的文化源泉。  相似文献   

4.
自然审美与环境审美似乎是一对孪生姐妹,前者偏于建造人类自身内在精神--心灵家园,后者偏于建造人类外在生存家园.人与生态环境是互为创造与权利共存的关系,这成为审美的前提.生态环境具有"天然的和人为的" 两重化,即自然生态环境和人工自然生态环境.人工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为了自己生存繁衍和发展而创生出的,是人化的自然环境.文章据此而讨论了表征天地人生态合一性的宏观文艺视野,以及表征艺术个体生命体验活动生态关系的微观文艺视野与环境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5.
文艺复兴运动把人提升为"后上帝时代"的新上帝,人一跃成为"万物的尺度";近代工业文明则进一步将人演变成无所不欲的贪婪主体、无所不能的狂妄主体、无所不做的野蛮主体,从此人"遗忘了自然性","遗忘了存在"。文章从生态批评的视角探讨当代美国女作家凯·安·波特《中午酒》的生态意识,指出故事中的现代"文明人"(强者)对"自然人"(弱者)的利用、剥削和欺凌象征着人类对自然的征服、掠夺和破坏;而所谓的"文明人"的贪婪、狂妄和野蛮最终落得害人害己的下场这一事实印证了现代社会生态环境失衡和人类生存危机等严重的生态问题。波特通过《中午酒》这个悲剧表达了她深远的生态意识:人只有放弃自封的主体地位,恢复与自然的平等关系才能守住自己的心灵家园,才能缓解自然生态和人类生存的种种危机,人类才能拥有未来。  相似文献   

6.
以速度为切入点来审视生态系统,它是一个“速度有机体”,构成生态系统的要素并不是静态的个体,而是无数个受动过程。人类的身体是生态速度有机体的一个变动过程,以自然的低速运作;人类利用科技工具进入高速生态状态,高速科技通过人类的实践活动与低速自然产生的速度冲突引发了生态问题。在高速生存时代,人类应该寻找另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把自然的低速视为一种美和善,人类开始用心灵去体会自然的美,关怀整个自然界。   相似文献   

7.
在<到灯塔去>中,伍尔夫采用圆形心理时间结构,通过小说中人物的意识,不断提出涉及人类生存的根本意义、人的本质等一系列悬而未决的问题,揭示了人与人之间、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并力求在混乱与矛盾中建立某种秩序,使人们饱受摧残的心灵得到净化,进入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8.
生态审美与生态美育的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求生态化审美生存是人类持久的审美理想.这一理想的实现有待于生态审美教育的开展.生态美育的具体任务可概括为:培养生态审美意识,树立生态审美理想,引导生态审美生活.生态美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生态审美人.通过培养人的生态审美意识、生态审美理想,使人最终走向生态化生存之境.  相似文献   

9.
人的现代化的历史特征包括人的生存能力、生存观念、生存状态三个方面现代化的内容及特征。人的现代化的历史特征是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化而发展变化的。近代意义上的人的现代化是以人类对科学技术理性的崇拜、对自身主体性意识的高扬为其精神内涵的。片面地夸大技术理性的价值是导致现代人文精神总体性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技术理性的限度使人们逐渐转变传统理性观念,开始反思人类自身的价值和意义。这就是现代西方总体性人学的自悟。回顾和总结西方近现代关于人的问题的经验教训,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实践及人的全面完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音乐作为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之一,以其揭示人类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的特殊而又巨大的功能,成为人类精神世界的伊甸园,也成为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它能使人从异化的现实世界中找到精神慰籍和心灵的愉悦,是现代化的人的主要审美对象之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深层生态美学角度分析FREE WILLY,探讨了人类与自然及人类自身之间的关系,揭示FREE WILL是一个关于人与自然的预言。人类必须重新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的心灵生态问题,建立真正的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2.
晚期希腊哲学从认识论的视角出发走向了使人心灵宁静的治疗哲学,而当代的认知科学则立足于以实验为基础的神经科学,指出人类的认识与其天然的脑结构密切相关,并论证了人类心灵的宁静与否和人类基于脑结构的认识及其所处的社会文化有关.因此,心灵的宁静与否本质上是一个认识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能力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生态系统是人为改变了结构、改造了物质循环和部分改变了能量转化的、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的、以人为中心的陆生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是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人类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城市人类生存环境质量的明显下降和由此引起的城市人类生存危机。城市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将给地球造成巨大的压力,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生态系统、经济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取决于城市生态支持系统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生态伦理学何以可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第一部分概述了生态伦理学的缘起、发展和基本观点;第二部分表明生态伦理学关注的是以生态环境为中介,即通过人与自然关系表现出来的人与人的关系;第三部分强调生态伦理学并非为自然规定什么道德准则,而是基于人类的价值观,调整、约束人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使之更有利于人类的健康生存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是生态文明的世纪,生态理念已作为一种生存智慧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人们开始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的心灵上的生态问题。英国现实主义作家劳伦斯是一位具有强烈生命意识和"人类关怀"意识的作家。因而,本论文试图从其作品《虹》来谈作者在两性关系中追求生命美的终极价值观,进而表达他对其所处时代自然美与理性美的理念感悟和理解。  相似文献   

16.
当代人类面临的挑战愈益增多,人何以生存、生存意义何在等问题凸显,无不表明主宰人类三个世纪之多的西方工业文明形态显然已行至困境,不可持续矣。人类文明新形态对西方工业文明进行扬弃,致力于打破资本的统治地位,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意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身和谐共生,遵循整体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及共商共享共建的建构逻辑,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了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佛教哲学的现代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人类社会的现代化及其引发的基本矛盾的变化 ,关乎整个人类的命运和世界的发展。具有宇宙整体理念、追求生命超越的宗教人文精神的中国佛教哲学 ,可以为调整人的心灵 ,进而调整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 ,提供世俗社会政治、经济、法律所缺乏的某种解决思路。把佛教哲学思想运用于缓解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必将有助于调适人类的生存需要 ,减少人类的现实痛苦 ,增进人类的和谐友爱 ,提升人类的精神素质 ,进而促进人类社会的和平共处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环境哲学的使命:为生态文化提供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哲学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基本问题,是一种新的世界观。20世纪中叶,以全球性生态危机的暴发为标志,工业文化开始走下坡路,而一种新的文化—生态文化成为逐渐上升的人类新文化。生态文化作为人类新的生存方式,它包括人类文化的制度层次、物质层次和精神层次的重大变革。这是21世纪人类建设新文化的选择,是人类发展的绿色道路。在绿色道路上,遵循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建设新文化,实现人与人关系的和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构建和谐社会,必然是环境哲学研究、发展和应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是人类面对当今以生态危机为突出表现的生存困限必然建构的文明形式。它与人类历史发展维度的人类发展不同阶段所呈现出来的综合社会特征的文明形态同一个层面,是当今条件下人类必然选择的一种新的生存方式,其突出特征是生态性。它以人类的持续生存为终极价值目标,依赖的是强调人的"类本位"、强调自然的自在性对人的"边界约束"、强调未来意识的新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的社会生态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世界的生态危机,是资本逻辑违背生态正义而导致的人类生存危机。如何解决这一危机,人们再次求教于马克思。马克思主义产生于人类第二次正义危机即劳动者不拥有基本生存资料的经济生态危机时代,它的主要理论是把人类从第二次正义危机中解救出来的理论。但是,一则由于这一历史任务遗留到了我们这个时代(资本主义和资本逻辑依然统治世界),二则由于马克思哲学构建的深广历史内涵触及人类学生态学的根底,从而它也能够解救人类面临的这第三次正义危机即生态危机。马克思生态思想与西方生态思想的不同,主要在于马克思首先从社会生态考虑问题。他直接间接提出了社会生态的四大生态原理:其一,人与自然的合理物质变换原理;其二,人与人的合理物质变换原理;其三,人自身的合理物质变换原理;其四,"每个人与一切人"的合理生存与健康发展原理。这四大原理是马克思社会生态思想的基石,它为从社会立场解救生态危机、开辟生态文明新时代奠定了理论基础。因为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的根源不在自然界,而在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