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秀云  惠彤 《领导科学》2005,(19):52-54
一那是2004年的第一场雪,一场异乎寻常的大雪。早晨,林小麦接到瀛州市政府副秘书长赵家方打来的电话。赵家方通知她,九点要去瀛州市下属的江北市搞调研。几年前,林小麦对这样的待遇还是很兴奋的。被纳入掌握自己命运的领导视野中,甚至被一次又一次安排重要的工作,这种待遇确实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的。这两年,她仍然不断接受单位的重要工作,但每一次被重用都会牵起心中的那点疼——正科六年了,一次次提拔却没有她。她心里有些茫然,不知道自己干的工作都变成了什么,为什么那向上的台阶上就看不见自己的名字呢?林小麦到单位后,简单收拾了办…  相似文献   

2.
王秀云  白苓 《领导科学》2004,(22):53-55
一年前,瀛州市政府开发办原主任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主任的位子就空了出来。按照惯例,人选就在两个副主任许见群和邢文通之间产生。对于林小麦来说,这两个人谁最后胜出,意义尤其不一样。按说今年她已经六年正科经历,又是女干部,按照各级配备女干部的需要,这次她很有希望补上副主任的缺,关键就看许见群和邢文通谁能当一把手。相对来说,邢文通当选对林小麦更有利。她和邢文通的认识说起来并没有戏剧性。那一年,林小麦的一篇调查报告得了市长特别奖,同时获奖的还有邢文通,当时他还在市政府办公室工作。参加完发奖仪式,两个人互相认识了一下,相互…  相似文献   

3.
一位诗人曾说过:“走路有两个法子:一个是跟着前面的人走,信任他是认识路的:一个是走自己的路,相信你自己有能力认识路。”孙甚林无疑属于后者。有人说,重庆南方集团公司成立以来,其领路人孙甚林的每一次“认路”都非常准确。  相似文献   

4.
一 今天是个不一样的日子,林小麦就要离开昆山区开放办到昆山市政府工作了.虽然是借调,但毕竟已经迈出了一大步,这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好事.到什么庙念什么经,自己已经走到官场来了,只能用官场的价值观念和标准来衡量、规范自己的行为,一个文化人的自命清高在这里是很可笑的.想清楚了,林小麦开始做今天的第一件事:给昆山区委书记蒋昆打电话.  相似文献   

5.
名人话语录     
余世存 《领导文萃》2008,(14):75-75
林纾有侠义之风。某友向他借钱,他便把刚刚卖画所得的400元倾囊相授.朋友坚持立下字据后离去。不久此友病故,林纾前往吊唁,就在灵前把借据烧了.并作了祭文,后又忆道:若他与朋友都健在,则有无借据都是一样;现在朋友已死,自己恐也来日无多,若死后还有借据存在,难保不使两家产生纠纷,因此烧掉云云。  相似文献   

6.
一瀛州市政府办公室昨天发了通知,今天上午九点在政府办公楼前为调到昆山市任市长的邢志通副市长送行。林小麦本不想下楼,不想混迹在人群中经历那种只有她自己能体味的别离,可是她必须下楼,有分寸地表示一下自己的情绪,和大家一样。楼下已经有很多人,嘻嘻哈哈地互相打着招呼,看不出谁真正有别离的伤感,林小麦甚至从人们的情绪中感觉到弥漫着一种掩饰不住的兴奋和庆幸。  相似文献   

7.
王秀云  惠彤 《领导科学》2005,(13):50-52
一常常是最鄙俗的利益在剥夺人们爱和梦想的权利。这一点,林小麦直到三十多岁才明白。五月的一天早晨,林小麦在市政府门口碰到大唐食府的孟老板。孟老板看到林小麦就急忙迎上来,说:“我来找胡秘书长,我的大唐食府重新装修了,请领导们过去看看。”林小麦把孟老板领到胡秘书长办公室,又顺便问问今天还有哪些工作。胡秘书长一直在机关工作,去年才被提拔为副秘书长,跟主管城市建设的邢文通副市长。胡秘书长的办公室和别人差不多都是一样的,不同之处是真皮转椅后面是一墙面的书橱,里面是现代行政管理、企业经营、城市建设论文集等书,也有《交锋》…  相似文献   

8.
做官与做贼     
鲍鹏山 《领导文萃》2011,(19):65-67
鲁智深到华州城刺杀贺太守,不但没有成功,而且自己还被捉。这是鲁智深自出场以来第一次如此狼狈,如此尴尬,如此出丑,用他自己的话说,被人笑话了。但是,在这种身陷缧绁的绝境中,鲁智深竟然爆发出特别耀眼的光彩,作为一个俘囚,  相似文献   

9.
厚者得道     
廖仲毛 《领导文萃》2007,(4):102-102
很多人以为.只要有一个聪明的脑袋,学到足够的文化知识,人生就会步入坦途。实则不然,一个人要想使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还必须学会宽厚和仁爱。全球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公司总裁杰夫·贝索斯在总结自己的成功经验时.也认为仁爱比聪明更重要。贝索斯能以仁爱之心从事企业管理,得益于他祖父的谆谆教诲。  相似文献   

10.
刘文瑞 《领导文萃》2008,(12):121-124
《百万英镑》是一部老掉牙的电影,讲的是一个美国人亚当斯阴差阳错来到英国,身无分文。正好有两个英国富豪在打赌.给了他一张百万面值的钞票.要求他不动用这笔钱而在伦敦生存30天.看他是否能生存下去。因为亚当斯必须在30天后原封不动把它还回去,英格兰银行确认钞票是真的。故事由此展开。当亚当斯是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时,遇到的是白眼和鄙夷.而当他拿出这张钞票后.很快变成了伦敦名人。  相似文献   

11.
《第二现场》是两年前写的。现在《领导科学》杂志的编辑老师要我写创作谈,不写不好;写吧,还真有点儿时过境迁的感觉。这两年,在一些老师和朋友的批评、帮助下,我正在对过去的创作进行某种整体上的重新审视,对今后的努力方向作一些设想和定位。这使我很难完全回到写《第二现场》时的创作状态当中。不过,有一些基本点还是一贯的,那就是思考人的心灵世界,思考林小麦在那个特殊环境中的梦想和坚持。《第二现场》是我的林小麦官场心态系列中篇小说的其中一篇。我写这篇小说的时候,本地刚刚建立党委信息网站。在一个虚拟的空间里,许多熟悉的面孔…  相似文献   

12.
柏北 《领导文萃》2007,(1):170-171
瑞典是北欧经济最为发达的国家。它所拥有的强大军事科技.可以与世界上任何一个军事强国相媲美。但几百年来。它在历次的战争与争端中均保持中立,它不仅不欺负别人.还常为被欺负者抱不平。当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所有的瑞典人都异口同声强烈谴责美国。不仅如此,瑞典人还乐善好施,接受了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难民。  相似文献   

13.
王重旭 《领导文萃》2009,(11):77-78
包拯与海瑞,都是有名的清官,为什么一个被罢官,另一个青云直上,这里的关键是什么? 也许有人说,两人所生的时代不同,一个是宋代,一个是明代。也许商人说.两人所遇的皇帝不同,皇帝的性格决定了两人的命运。二者都没有说到关键之处。  相似文献   

14.
曾立平 《经理人》2005,(1):100-101
20年前.当大学刚刚毕业的华萍幸运地成为中南工业大学一名外语教师的时候,她或许没有想到,3年后,她会“勇敢地”从这个令人羡慕的南位上辞职;她更没有想到.自己后来会成为一个站在跨国企业变革潮头浪尖的人——1995年.她工作了7年的中国惠普(深圳)有限公司被其他企业收购,员工的安置和协调工作让时任人力资源经理的她煞费苦心;2003年1月.她工作了5年的IBM技术产品(深圳)有限公司又被日立并购,  相似文献   

15.
郑和下西洋。一个现代中国人从孩提时代便耳熟能详的“故事”,当它被传诵了600个春秋之后.如今正被史无前例声势浩大地被纪念和议论,从官方到民间、从学术界到普通百姓、从国内到国外、从华人到洋人、从传媒广播电视到网上。无不如此。一个生活在元末明初的官方航海家,正以他所代表的那些英雄和英雄的事迹.感动和震撼着600年后的中国人,当然。还有许许多多的非中国人。  相似文献   

16.
《领导文萃》2007,(5):164-164
一个日本人因为心脏病做了外科手术,出院时医生给他看帐单,他突然气急攻心,昏厥,死亡。两个美国律师吃饱了没事做,在办公室里赛跑,其中一个近视眼撞破了玻璃,从摩天大楼里飞出,死亡。阿拉斯加瓦尔笛兹发生石油泄漏后,救援每只海豹的平均花费高达8万美元,在一个特别仪式上,有两只花巨款拯救回来的海豹在旁观者的欢呼与掌握中被放回大自然,但一分钟后,它们被一头杀人鲸吞入肚中。一个叫凯·拉纳加的恐怖分子在寄邮件炸弹时没付足邮资,而他忘了那是炸弹,于是打开邮包,被炸成碎片……  相似文献   

17.
张一群 《领导文萃》2007,(4):107-107
说假话的人可分为两个群体:一个群体是少数地方的腐败官员为了升高捞取政治资本,最典型的人物是安徽原副省长王怀忠,他敢于炮制虚假的政绩,被人称作“王大胆”.他可以耍魔术般将一个村里最穷的农家一夜之间变成“小康之家”.他也可以大笔一挥,将当时全县乡镇企业几千万元的产值虚报成几个亿。另一个群体是一些普通干部,他们慑于上级领导的权威,担心说了影响领导政绩的自豪感后,受到打击报复,于是他们有真话却不敢说,当时社会上流行的民谚“批评领导,官位难保;批评同级,关系难搞;批评下级,选票减少”,形象地反映了人们要说真话的困难之大。  相似文献   

18.
《决策与信息》2005,(5):36-38
毛泽东和平统一思想(1956年提出,蒋介石执政),1956年以后.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当年元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讲:“只要现在爱国,国内国外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都团结起来.不咎既往。”后又多次说:“国共已经合作了两次.我们还准备进行第三次合作。”毛泽东的和平解放台湾的具体方针政策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19.
郭冠英 《领导文萃》2009,(13):69-73
失之交臂 唐德刚曾说:“写一个人的传,你要比他自己还要了解他。” 唐德刚说的是李宗仁(他曾写下《李宗仁回忆录》)。遇到张学良.唐德刚当然视为难得的机遇。可惜,没写出来。但在写的过程中.他比“他自己还了解他”。  相似文献   

20.
石杰琳 《决策探索》2005,(12):28-29
战后几十年来,每当日本国内出现了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言论,或是发生了历史教科书事件、内阁官员参拜靖国神社时,人们总要问到这样一个问题,日本对待战争历史的态度为何与德国不同?众所周知,德、日两国同是半个多世纪前那场战争的发动者和战败国,都被战争打得一败涂地,都被异国占领,又都“在一片瓦砾中重建了自己的国家,并创造了经济奇迹,被人们称作“两个战败国的崛起”。但是,德、日两国的历史观却大相径庭。德国人在战后全面和深刻地反省了纳粹犯下的滔天罪行,做出了很多努力勇敢地面对“最深的耻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