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妇女杂志》和《花腔》代表当代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史的重大进展。两部作品分别从传统妇女和现代知识分子的历史人生描述入手,不约而同地感受到了知识分子和传统妇女的“无我”的生存状态与卑微主体人格。前者不仅是中国当代“女性诗歌”开端的标志性作品,更斩断中国知识分子思想堕落的退路,取消了传统文人对妇女地位体认的优越感,后者也对中国文人麻木和自恋的文化人格做出了深刻检讨与反讽。传统文人和妇女曾有着相互指认的通感,在现代性反思面前也有着一致性,这表明女性的解放和知识分子的解放是一体和同步的。  相似文献   

2.
一、“自我化”社会的发展“自我化”即表示不参与同自己利益无关的事,把这一概念用于对日本社会的分析,将现代社会面临的各种各样的问题,用这样一个贴切的词语来表达的是丸山真男,他把日本社会“近代化”的过程,作为个人从社会共  相似文献   

3.
“知识分子”的概念在我这里一向是两开的,即“知识”与“分子”。前者,是一个职业,知识分子用它来吃饭;后者,是一种志业,通过它知识分子显示自己作为个体的社会担当。因此,知识分子是一个“职志混合”的称谓形态。当然,对知识分子的这种理解是非常“邵建化”的,它不是什么定义,也无心定义。  相似文献   

4.
“五四”作为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转型的助推器,除了社会发展规律使然,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陈独秀、胡适、鲁迅等一批近现代知识分子不断发掘民间力量、激发国民觉醒的努力.底层民众被唤醒的同时也标志着近现代知识分子民间价值取向的孕育、形成。本文通过审视、梳理“五四”知识分子的这一文化自觉.对构建后现代时期中国知识分子人生追求和信念做一先遣探讨。  相似文献   

5.
林漫亚 《现代交际》2002,(10):42-42
正副职合作的成功与否,对工作的开展、单位群体效应的发挥都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从人格上分析正副职的合作,我认为关键是正职要对副职“看重”,副职要对正职“尊重”正副职都要“自重”。正职要主动“看重”副职 副职是正职的助手,其工作也是对党、对单位负责。但现实地看,副职的工作是直接对正职负责,对分管工作负责,也即“为正职谋事”。因此,实践中,正职足可以自信自己的地位和作用是客观存在的,不需要也不必要在副职面前过分表现和强调正职的身份,更不应把同副职的关系看成主仆关系,把副职当成附庸或者摆设。正职如果不主动看重副职,自视高人一等、盛气凌人,势必会造成副职的压抑感和抵触情绪,影响副职的才智发挥。正职对副职的看重,还是一种量才  相似文献   

6.
论现代人格的转型动力与转型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对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现代人格的转型动力与转型机制问题做出了较为深入系统的理论揭示。作者依据现代系统理论提出了:经济成长动力和社会重组动力、文化衍进动力和科技革命动力在相互作用的同时共同组成了推进人格转型的动力场,并且现代人格的转型进步也对上述四个动力要素有积极的反馈作用。在实观人格转型的过程中,还同时存在着“素质升级机制”、“欲望扩展机制”、“教化创新机制”和“文化位移机制”等四重主要的内在作用机制。这些转型动力和转型机制是人的现代化发展中所客观存在的,但过去少有人论及,本文对这类要素的揭示与探索,将有助于促进中国现代人格转型成长的加快和趋向更加理性化的高度。  相似文献   

7.
“好男人”可以让女人过上舒适安稳的日子,引来了为数不少的女孩的青睐,可我所结识的一些现代女性对这些“好男人”却“批判”了一番,认为这些所谓的“好男人”并不适合自强自立、看重自己的个性和主张独立人格的现代女性。她们认为,一旦和这些“好男人”结成秦晋之好未必会结出爱情的果子。如果你是女性,当你听了她们的爱情故事和观点后,是不是也有同感,并以此为镜,避免自己的爱情之舟在“好男人”手里触礁呢?如果是男性,也不妨以此为镜,想想自己是不是适合文中的这类女性。缺乏主见的“乖乖儿”如果你听说一个男性不抽烟、不喝…  相似文献   

8.
教育事业被认为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事业,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前进的动力。没有教育,人类只能回到荒蛮愚昧的远古社会。孟子说:“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主体,而大学教授更是教师队伍中最优秀的分子,最中坚的力量。可以说,教授的形象不仅代表了某一所大学的形象,而且还代表了一个社会教师队伍乃至整个社会知识分子队伍的整体形象。然而,目前我国高校的教授形象却不容乐观,许多教授的精神气质和学术水平无法与往昔杰出教授相比。现在,让我们来对教授的形象作一点考察与分析,来审视教授形象存在的问题,来重新塑造教授应有的形象。  相似文献   

9.
《知识分子都到哪里去了》是英国肯特大学社会学教授弗兰克·富里迪在2004年的新著,于2005年被戴从容译为中文。作为名义上不折不扣的知识分子中的一员,我对书名中的设问和自身命运的关注产生兴趣是在情理之中;何况,如今的社会浮躁之风、学术界的腐败、知识分子的媚俗以及精英文化的缺失,的确也在困扰着我们这些忝列知识分子队伍中的人。只是不幸的是,如我一样的千千万万的知识分子,又究竟有几个人真正思考过知识分子的含义、使命和价值呢?而我们离真正的知识分子的差距,又有多远?这说不上是一本振聋发聩的书,倒更像一个头脑清醒的人睿智而…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学生的人格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我们作为教育者,应比其他社会成员对学生习惯养成的问题有更清醒的认识。培养学生优良品德的途径很多,我们的实践只是“海中一滴”。  相似文献   

11.
“在未来,进一步推动上海的全球化进程和保持可持续发展,政府和社会合作的机制必须建立,自下而上的社会力量将会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冷则刚教授在会上的发言,引发与会者的热议,本刊记者为此采访了冷教授。  相似文献   

12.
社会观察:许教授,您好。《社会观察》是国内第一本社会科学普及类杂志。封面上的那句“社会科学家如何解读我们周围的事物”就是我们的办刊宗旨。我们感觉刊物的定位与您所研究的“公共知识分子”问题有相通之处。“公共知识分子”是近一二十年国际知识界讨论得很热的一个话题,它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提出的?许纪霖:这要从“知识分子”的概念谈起。知识分子(intelligentsia)一词最  相似文献   

13.
1903年,晚清帝国风雨飘摇,一个叫金天翮的男性知识分子,更准确地说是士大夫,写了一本《女界钟》的书,对女权问题做了最早的系统的论述,这大概是第一个着重从女人的方向去看世界的男人。那么这个男人看到了什么呢?他的结论是:男人没有解放,那么女人永远是男人的奴隶。作为一位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他这里说的“男人”一词,可以替换成国家和民族。当然,在家国忧患、民族存亡以及现代性想象的宏大目标之下,女人解放是作为一个副题呈现出来的。在金天翮的新女性蓝图中,“红袖添香”与“思想发达”,“诞育佳儿”和“完全天赋之人”理所当然地交融在一起,“天赋”启蒙理念就这样奇怪地长在一个旧式男文人的心里。  相似文献   

14.
冯文全  李欣宇 《现代妇女》2014,(3):218-218,207
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知,他们本该以深厚的学养和勇敢的担当积极关注社会公共生活。可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大众文化的流行和消费主义的盛行,中国知识分子走向了犬儒化。时代对知识分子提出了新要求,作为一名现代的知识分子,在多元文化时代要坚守自己的价值立场,同时以自己的专业知识背景积极介入社会公共生活,对社会现实保持一种怀疑和批判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城市观察》2012,(5):190-192
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欧国立在第354期《中国社会科学报》上发文阐述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对“地球村”的重大影响:交通运输是现代社会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人类社会由散乱走向有序,由落后迈向文明,交通运输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一个行业和领域,交通运输不能有片刻的停歇,更不能出现丝毫的问题。今天,交通运输已经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成为最受关注的社会经济活动之  相似文献   

16.
当我们说到新闻采访这种活动时,似乎是一个非常现代甚至时尚的概念。其实“水有源,树有根”,自从人类步入文明社会之后,就有了信息的采集、加工及传播。因此,新闻采访活动可谓源远流长,经过了一个漫长的演变发展过程,特别是和我国传统文化的形成发展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他们彼此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用文化的血液哺育着新闻的精气神。本文从传统文化中的“兴观群怨”和“赋比兴”谈起,浅析其与现代新闻的报道内容、创作方式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采访余教授是在“公关教育二十年成果表彰大会暨首届中国优秀公关案例大赛颁奖典礼”的前一个晚上,他说上午10点他就到了,我笑道:“您该是今天报到最早的嘉宾了,您那么忙还能来,真的很感谢的”“这样一个盛会,下沙尘暴我也得来的”,他开心地笑着说。12日上午人民大会堂的会上,余教授要做中国公关教育20年的简要回顾发言,下午还要主持“公关教育论坛”,因此,采访的主题自然是20年公关教育和作为公关教授的他本人了。  相似文献   

18.
马各 《职业》2011,(1):26-27
“是否永远只有‘凤毛麟角’才能进入洛可可?” 对于这个问题,洛可可设计人力资源总监韩烨的回答是:“我们更看重候选人的潜力。”作为众多设计师梦想进入的设计公司,洛可可有自己一套独特的择才用人标准。  相似文献   

19.
如今,不少家长这样教育孩子:不好好读书,以后下井挖煤,当打工仔,干体力活其实,不仅在家庭,在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可以见到对体力劳动者的种种歧视。城里人就看不起乡下来的打工者,企业里就把“蓝领”视为无足轻重,诸如此类,不一而足。鄙薄体力劳动,歧视体力劳动者,等于数典忘祖!这不是哪一个人的悲哀,而是整个社会的悲哀。诚如“文革”时期,把知识分子打成“臭老九”,受难的不只是知识分子,而是整个国家。一个不尊重知识分子的社会,是一个愚昧、落后、荒唐的社会;一个不尊重体力劳动的社会,同样也是一个不正常的社会。社会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也…  相似文献   

20.
父亲:金春明,70岁,中央党校教授,我国“文化大革命”研究方面的第一个博士生导师; 母亲:李振霞,66岁。中央党校教授、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 女儿。金萤,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后; 长子;金煜,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博士; 小三:金侠,英国剑矫大学博士; 小四:金延,中国航空研究院博士。 作为四个博士的父母。金春明,李振霞夫妇是怎样教育子女的?有何教子秘诀。笔者有幸采访了李振霞教授,听她讲述了培养四个博士儿女的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