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海德格尔哲学中,沉沦和本真是两种绝然不同的生存状态,代表权威和规范的“常人”使前者成为日常生存的一种基本形态,而使后者成为一种非常态的变体。《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康妮一度屈服于常人的压力,但在雉鸡的感召下,她找回了迷失的自我。康妮从孤寂隔离到与情人合一的过程实际上是从被物化的沉沦状态到追求个性完整的本真的历程,而作为大自然一部分的动物则诱发和见证了这一切。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文人士子的人格有一个发展与变化的历史过程 ,其整体趋势是逐步扭曲和下滑。《儒林外史》着墨于写士 ,在科举制度驱使下 ,八股士、假名士们灵魂被腐蚀 ,人格遭扭曲 ,沉沦为儒林丑类。虽然作者为探索士人出路 ,企盼理想人格 ,设计了高隐、真儒、奇人等形象 ,但终究不免苍白、无奈和虚幻 ,昭示了封建末世无可药救的衰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中日两国不同的文化背景这一角度,来分析主人公及作者处于日本那样一个陌生而异质的文化环境所产生的精神压力与神经紧张,而在这孤苦无依的处境中,萌发了对祖国的强烈依恋之情。  相似文献   

4.
《沉沦》的主人公身上所呈现出来的病态是时代的产物 ,是社会制度本身制造出来的。而他那不甘异族的凌辱 ,渴望祖国富强的呼声 ,更闪烁着反帝爱国的亮光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从郁达夫的代表作《沉沦》入手,分析其貌似“颓废”、“感伤”的早期创作中实际蕴含的忧困忧民的 思想情绪及浪漫主义的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阐述拉康提出的阳具中心主义并以当代小说创作为观照,比较冯梦龙(1574—1646)编著的《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以下简称《珍珠衫》)与当代作家秦巴子的新作《身体课》以及女作家裘山山的《花香催人老》三篇小说。《珍珠衫》尚情议性,在尊重女性的前提下以传统伦理道德为指归;《身体课》引领读者认识身体的欲望,无视伦理道德,首肯以男性为中心的多边性爱,以"性"为指归;《花香催人老》则描述了在当代权钱张扬、重性轻情、以阳具能指为中心(phallocentrism)的大环境下,中青年一代女性的沉沦,并对践踏性道德的"不伦"性爱进行了谴责。  相似文献   

7.
历史与文化的传统,每每有一种时下人们常说的"穿越"能力,尽管两岸意识形态,甚至长期处在敌对状态,可在根本的方面,却又无形中趋于一种出奇的一致。上世纪80年代大陆的改革开放,台湾同样也开始了民主进程,海峡两岸的客家人,就曾经从半个世纪的沉沦、失落、自卑中奋起,走向了文化的自信,两岸的"大河小说",体现客家文学与客家精神的贯通,尤其是颇受青睐的纪实文学,对两岸分离演绎出的历史悲剧,更有着深沉的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8.
郁达夫的小说<沉沦>中有许多性及性变态的描写,这种描写,当时许多卫道者侮以"诲盗诲淫",后来多有论者从社会历史批评,作家批评等多角度进行了批评,说法不一.用拉康的主体间性中的说话主体理论,解读郁达夫小说<沉沦>中的性及性变态描写,指出这种性的欲望只是一个"能指",而其"所指"潜藏在无意识在场的说话主体的言说的欲望中.  相似文献   

9.
论《沉沦》的“病态叙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试图通过对《沉沦》中郁达夫有意识无意识的“病态叙事”,来发掘小说的深刻内蕴;指出在郁达夫的作品中,主人公大都是“有病”的人,作者采取了“病态叙事”这种方式来展现和表达自己的内心痛苦,从而揭示五四一代先进知识分子普遍的痛苦和绝望。  相似文献   

10.
在郁达夫小说《沉沦》中,"他"展示了小说核心内涵,"他"最令人关注,也最让人争议。"他"性格诡异,忧郁和孤愤是"他"性格中的两个基本要素。"他"的性格生成严重的"自我拒绝"和"性格障碍"。"他"性格的稳定性和差异性、复杂性和主导性、表层性和深层性,呈现出"他"性格丰富多样性,展现了"他"性格的魅力。《沉沦》拓展了中国现代小说表现领域,首开"另类小说"之风,影响和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1.
阅读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文学作品,发现这一时期的文学倾向于将对乡村女性的叙述与"性"或"身体"联系起来,她们被塑造成人们通常所说的"小姐",当然他们从事的职业可以是保姆、服务员、打工妹等。基于此发现,文章借助罗岗曾有过的关于"从香雪到英芝"的讨论带来的启发,对《哦,香雪》、《奔跑的火光》进行重新讨论,并将讨论与对另一个文本《女佣》的解读进行对接,试图在"从香雪—英芝—杜秀兰"这样一个乡村女性由单纯到放荡,由农民变为女农民工,由女农民工变为"小姐"的过程中,探究写作者叙述的动力以及试图回应的问题之所在。  相似文献   

12.
在以文艺为中心的大众文化中 ,现代中国妇女的形象外观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历史变化过程。激进时代的性别压抑体现为大规模的男女混装实践 ,男女性别差异消失在阶级对立之中。当今的商业化潮流使男女性别差异凸显 ,妇女形象成为男性欲望化了的对象 ,带有明显的性歧视色彩。在妇女形象外观嬗变的背后 ,居于主流地位的男权话语起着明显的支配作用。  相似文献   

13.
从“毕婚族”到“急嫁族”看当代女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毕婚族"和"急嫁族"是时下流行的话题,从"毕婚族"到"急嫁族"折射出当代女大学生功利主义的爱情观和婚姻价值观、自身价值的沦陷、享乐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抬头等问题,如任其蔓延,将会对个人、对社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与不良后果,我们必须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加以引导。  相似文献   

14.
15.
20世纪90年代,女性作家的性爱书写陷进欲望话语误区;文本展现的是理性缺失的女性形象,女性成为消费对象,追求放纵的肉欲快乐,依附男性."她们"的写作性爱主题体现的是菲勒斯中心主义,回归男权传统.  相似文献   

16.
考察从弗洛伊德到福柯和拉康等人关于性的论述,可以看到,性从一种生物学事实和文化源头变成了普遍话语的建构产物,从原因变成结果,其批判性逐渐削弱。在女性主义者那里,性成为一个政治批判概念。巴特勒则进行了一种反向工作:重建性的话语与生物学身体之间的关系,使女性欲望能生长并得以实现。她找到的途径是"述行"(Performative)。性最终被还原成一种未知,打开了一种新的可能维度。  相似文献   

17.
如今越来越多的女性活跃在博客领域,它有潜力成为一个女性主义的发展基地,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一点在于,当前博客这种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虽然博客在客观上似乎在为女性构建话语城堡,但主观上它又在摧毁这座城堡。由于博客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实验室预测今年中国博客用户将超过6  相似文献   

18.
19.
性别想像往往被看作"女性主义诗歌"的重要标识,但作为建立在女性/男性二项对立基础上的批评框架,性别经验极易仅仅作为争辩的、对抗的要素被强调。从经验的开放以及诗的想像方式的角度看,这遮蔽了女性诗人写作的丰富性。疏离二项对立的经验处置立场,假以诗歌技艺的互动,不少女性诗人的作品对于"女性诗歌"既校正了其概念又丰富了其内涵。  相似文献   

20.
海外华人作家严歌苓对女性生理上的独异特性及生命感觉的执着表现,对日常生活审美意蕴的丰富阐释,以及安心于朴素简单的艺术描述,充分体现了她与世俗民间亲密的感情与本性。女性在严歌苓民间视角下的诗学观照中,被赋予了温润的母性韵致、日常劳动的生命情趣、简单与执拗的性格情韵等审美内涵,这决定了她的书写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