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造认识是指探索人类未知客观世界,并能获取创造性认识成果和产生新认识方法的特殊认识活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深刻地揭示了一切认识的反映本质,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观的能动反映,能动的反映过程就包含着映现、选择和建构等环节于自身之中。作为特殊认识活动的创造认识,当然也毫无例外地服从着认识反映的一般过程和规律。反映的能动性就多少包含着创造性,是创造性的初级形式。但创造认识论所说的创造性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能动性,而主要是指一种开创和探索,并能获得独创性认识成果这一高级形式的创造性,探索性和独创性是创造认识的两…  相似文献   

2.
创造认识论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造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有其理论前提和 现实基础。创造主体的特质、创造认识的本质、创造认识的“创造度”、创造认识的类型、 创造认识的基本过程、创造认识的宏观规律和微观规律等,是创造认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 研究创造认识论,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当代的发展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对于开发和 培养人的创造素质和创造能力,对于创造型人才的培养和教育,又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和以往一切认识论不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它首先承认客体对于主体认识的制约性,但同时又特别强调主体的能动方面,强调人对于自然、社会的改造,强调人的认识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强调应该从主体的能动性方面来理解实践活动。因此,认识创造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4.
人的认识在本质上是主体在实践活动中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然而,近年来在关于认识本质问题的讨论中,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这一基本命题受到了挑战。人们提出了选择论、建构论、评价反映统一论和信息反映论。它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反映仅仅理解为人脑对于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的客体的模写、摄影和  相似文献   

5.
<正> 主体和客体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对基本范畴.在主体和客体关系之外,就没有认识.从一定意义上说,认识论就是研究、概括主体和客体相互关系的哲学学说.因此,主体和客体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研究的出发点所谓认识,就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而认识的主体,则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个人或社会集团,是自觉的反映者、改造者;认识的客体,则是主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指向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在哲学界形成了一股主体论热。一些同志以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和现代物理学为依据,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能动的反映论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要用“主体论”(包括“选择论”、“重构论”,下同)来取代它。我们认为,人的认识,无论是作为活动的认识,还是作为结果的认识(真理),在总体上只能是以实践为基础和中介的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过程。这就是我们的认识本质观。  相似文献   

7.
创造认识论研究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大体等义的创新和创造存在于人的行为和观念两大领域。创新实践和创造认识都是创造认识论所要研究的。本文对于创造认识论的阐述大体上是遵循着“主体和客体”、“实践和认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等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范畴和基本原理进行的 ,包括研究人的创造性认识的一般过程、具体环节和一般规律等  相似文献   

8.
近来有同志提出认识的本质是选择而不是能动的反映,并在论证时,以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作为一个依据,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本文就此谈点粗浅意见。一有的同志说,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同化与顺应概念就是“选择”,认识便是“吸收与主体认识结构相同的刺激,排除相异的刺激”,皮亚杰视认识的本质是选择而不是能动的反映。(参见1986年第4期《哲学研究》) 同化和顺应是皮亚杰认识结构理论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是认识结构协调和组合的两种形式,也是主体反映客体刺激的两种机能。同化是对“刺激输入的过滤或改变”(皮亚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学术界在认识论领域的各个方面的研究都有所进展,提出了不少新观点。现举要综述如次。 一、关于认识本质的新理解 一些学者从控制的视角观照认识的本质,认为控制的认识功能和作用深刻地揭示了能动反映过程及其本质:根据预定目的借助于认识结构对客体信息进行控制,即信息的获取、储存、加工处理、变换和反馈等思维操作活动过程,从而构成一系列概念、范畴、规律、假设、理论、观念地改造和创造客体,把握其运动和规律性。这个能动的反映过程既是主客体信息双向控制的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全部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然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科学性却离不开毛泽东同志的艰苦努力。毛泽东同志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杰出贡献主要表现在:他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概括为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全面科学地论述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系统地论述了基于实践的由浅入深的辩证认识过程及其认识形式;着重阐发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意义和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1.
彭浩东 《东岳论丛》2002,23(2):118-120
以往 ,在认识的本质方面 ,人们重点研究的是如何把认识置于实践之上 ,而对主体因素在认识过程中的能动作用和对思维内在的运行机制研究不够 ,没能系统地探索认识的主体根源。这里 ,立足于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的基本原则之上 ,通过对主体认识图式的构成要素、功能、特点等方面的研究 ,深入细致地揭示能动反映过程和内在机制 ,以便对能动的反映论作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社会预见是人类的一种特殊形式的社会认识,它是认识主体对社会客体的一种创造性反映。列宁在《哲学笔记》中曾提到,“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①认识能力首先是一种反映能力,但它更深层次的机制是创造。认识的创造本质是人的意识根据主体的需求,综合来自客观现实的内容,描述人的实践活动的可能结果和前景的能力。社会预见突出地表现出认识的创造本质,它研究社会客体的现在状态,充分发挥思维超越事物进程的能力和预示未来的能力,获取对社会客体未来状态的认识。创造力的本质是基于客体属性的揭示和主体需要的满足两者的交互作用。这就为我们从事实确认和价值评价角度探讨社会预见及其认识论意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3.
重视无意识问题是现代认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特色。正确揭示无意识的认识本质以及在认识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深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在实际的认识活动中获得科学认识,顺利完成认识任务,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一、认识反映的特殊形式随着实践活动的深入和科学的迅猛发展,无意识的客观实在性已不再被怀疑,人们已确认自身的许多活动与无意识不无关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认识论的探讨日益深入.其中,对认识本质问题讨论焦点集中在反映范畴是不是认识的本质特征上.有的同志认为,反映范畴不能揭示人类认识的真实情况,它是机械唯物主义决定论的引申,应予以扬弃;也有的同志认为,反映范畴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块重要的理论基石,它揭示了基干实践活动的人类认识的本质,是不能动摇的.本刊在上一期曾刊登了彭海堂同志的《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反映论》一文,这一期再发表同满宏、罗川山二同志的《论创造是认识的最高本质》一文.他们都对认识的本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广大哲学工作者对此问题以及认识论其他问题进行新的探索,各抒己见,踊跃来稿,以便进一步深化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这些年,《哲学研究》和其他报刊开展了关于“认识的本质”的讨论,发表了大量的文章,形成了几种不同的见解。虽然各种见解之间存在着原则的分歧,然而也有共同的弱点,这就是都在不同程度上忽视与实践直接相关的规范性认识,因而不能在关于认识本质的判定上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论。一、各种见解的人们都未充分重视规范性认识和由此建立起来的实践观念的意义据笔者读到的材料,对于什么是认识的本质,大致有以下六种见解: 第一种:认识的本质是反映。持这种见解的同志指出:“把认识的本质看作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这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是以反映论为基础的。”针对持有异议者的批评,他们对“反映”概念作了辩证唯物主义界定,并指出:“机械唯物论有机械唯物论所讲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有辩证唯物主义所理解的反映”,后者“是一种能动的反映,是不排  相似文献   

16.
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以往的哲学论著侧重论述了认识的实践基础和认识的辩证性,而较少论述能动反映。这是经验主义流行的哲学根源。事实上,能动反映是主体能动性在思维领域  相似文献   

17.
一、解放思想的本质与内涵。“思想”在哲学上是指主体对于客体本质的反映和把握,它既包括主体反映客体的思维活动过程,又包括这种思维活动过程所产生的观念性的认识成果。所谓解放思想是一个同思想僵化相对立的认识论范畴,它是指人们的思维活动不受禁锢与束缚而处于自由自觉的创造状态,其认识成果能够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进行总体上的同步代谢与扬弃,从而保持与时共进的先进性。具体可以分为四个基本层次: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刻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人是认识主体,也是实践主体,以人为本既是按客观规律办事,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和实践论的能动反映,是一种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进步的观念,并通过实践活动改变客观对象,对客观对象进行有效的分解与组合,从而创造出体现认识目的的新对象,发展的客观条件的制约作用反过来也给人们带来了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广阔空间,高度稳定的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观,是以人为本地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正确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9.
认识的本质究竟是什么?这是哲学界近年来的一个热门话题.本文仅就其中的反映性和创造性的关系问题,略陈自己的意见,以就教于大方. 唯心主义认识论片面夸大认识的创造性,认为认识不仅可以创造观念,而且可以创造客观物质世界本身;旧唯物主义认识论与此相反,他们否认认识的创造性,把认识说成是主体对客体的简单摹写或照镜子式的映象.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对外部世界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而是积极的探索和创造。以实践为基础发生的这种探索和创造性活动,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由此,人的每一认识成果都不可避免地有主观能动性的影响渗入其中。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仅影响着以理性为主的高级意识过程,而且也影响着以认知为主的初级意识过程。能动作用对高级意识过程的影响,历来受到重视。但能动性对初级意识过程的影响,却不大为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