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韩松 《江海学刊》2012,(1):144-149
我国《物权法》第58条关于集体所有权的客体,仅仅规定了集体所有权的客体范围,应当在《物权法》第58条规定的基础上再做补充规定,以明确集体所有权客体的专有性、客体存续性、不可分割性、支配限定性以及可以分配的客体。完善集体所有权的客体制度在当前有利于制止政府对农民集体土地的非法征收,有利于制止对集体土地的变相买卖,有利于制止对集体财产的不当处分,有利于制止集体成员对集体财产的私分要求,有助于集体成员个人利益的实现,有助于澄清关于集体所有权问题的一些争论。  相似文献   

2.
关于农民集体所有权问题的问卷调查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各类集体财产的客观存在现实地要求法律确认集体财产的所有权。从农村的现实情况出发,物权立法应规定村民小组集体、村集体、乡(镇)集体各自独立的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在各地的实践显示:集体所有权由各个集体范围的成员集体享有,成员集体按照民主原则直接行使集体所有权;集体成员在集体所有权行使中享有民主决策和选举监督管理者的权力,对集体所有权上的利益有平等的受益权。  相似文献   

3.
农村改革与集体所有权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农村改革30年的发展,值得反思的问题是,如何对待集体的统一经营,如何协调集体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的关系,如何依据集体所有权的特性加强集体所有权的制度建设.其基本结论是:集体的统一经营模式也是集体所有权实现的有效形式,应当赋予其应有的法律地位;应当公平合理地规范集体所有权与承包经营权的关系,在规定承包经营权对集体所有权的定限作用时,应当适当强化集体所有权;应当依据集体所有权的公有性质加强集体所有权的制度建设,解决集体成员集体所有与成员在集体所有权中的利益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4.
三农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追根溯源,问题的症结之一在于现行农村的土地权利制度存在缺陷。本文从分析农村集体所有权制度入手,深入剖析了我国农村土地所有权制度存在的问题,指出现在的困境乃是由于农村集体所有权权能不全、性质模糊、主体虚位以及农民利益得不到有效保护造成,为此,在本文第三部分提出了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权利制度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5.
农村出现一系列问题的根源在于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名不副实,而集体土地所有权虚拟的深层根源是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基本矛盾——农民个人既是土地所有者又是非土地所有者,即集体"主体"虚拟。集体权利主体的多级性法律规定,集体行为事实上被"代理人"的意志支配,以及承包经营权、国家行政权对集体土地所有权的侵蚀等导致集体土地权利的缺失。落实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的选择是设立农民集体大会,重塑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所有权主体虽然立法上有很多称谓,但其核心主体主要为两个:一是农村集体所有权的归属主体,二是农村集体所有权的管理(行使)主体。前者是指农民集体,后者主要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等。在农村集体所有权行使过程中,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委会等应该是农民集体的集体意志执行者,而不能以其意志作为农民集体的意志,更不能以其管理人员的意志取代农民集体的意志。在处理农村集体所有权的归属主体与管理(行使)主体的关系上,关键在于在立法上建立“农民集体”的集体意志形成与表达的科学机制。  相似文献   

7.
陈家新同志在《应当建立股份所有权法律制度》一文中将“股份所有权”界定为一种区别于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公民个人所有权的新型的独立的所有权类型。通过本文的论述笔者欲给“股份所有权”一个恰当的定位 ,期望对于我国现代企业法律制度的建立作以正确的指引  相似文献   

8.
陈家新同志在《应当建设股份有权法律制度》一文中将“股份所有权”界定为一种区别于国家所有权、集体所有权、公民个人所有权的新型的独立的所有权类型。通过本文的论述笔者欲给“股份所有权”一个恰当的定位,期望对于我国现代法律制度的建立作出正确的指引。  相似文献   

9.
论合作制与集体所有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体所有权作为一种独立的所有权形式,是在合作制产权结构的发展中产生的。在资本主义国家条件下,合作制只能形成集体的资本主义组织,而不可能树立明确的集体所有权观念。集体所有权是集体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在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合作制组织属于公有制的一种形式,它由社员的出资和共同积累构成集体所有的财产。集体所有权是以一定的团体、组织为主体,通过其组织机构形成团体、组织成员的集体意志,以共同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集体财产的权利。近现代,集体所有权产生的方式多种多样,但其最基本的方式是合作制。  相似文献   

10.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制度创新的路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建国以来中国农村制度的创新,以土地的所有权和经营权为核心,走过了一条具有鲜明特点的制度变迁路径:土地所有权、经营权都归农民———土地所有权归农民、经营权归集体———土地所有权、经营权都归集体———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归农民。我们可以看到,历次土地制度的变迁既是对前一次土地制度的继承,又是对它的否定。50年代以来中国农村制度发展所形成的某些特质,提供了强化现存农村制度的惯性,决定了我国当前农村制度改革具有“双轨制特点”,不可能一步到位。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之初,尽管我国并没有一个确定的农村改革方案,但却不自觉的选择了市场化的改革道路,这就为今后农村制度的变迁规定了方向,即今后中国农村制度只能朝着越来越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1.
集林权权制度改革是被称之为"第三次土地改革"的制度性改革。当前,我国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在林改实际操作中没有完全明晰;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律制度不健全;与"托管造林"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失等成为影响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法制障碍。破解这些法制障碍,推动我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落实林权的归属,健全完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法律制度和与"托管造林"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促进林地流转规范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2.
雷兰  张晓怡 《学术探索》2013,(12):102-105
本文通过对理论界有关集体土地所有权法律性质的几种学说进行客观评析,本着判断一种学说是否科学、合理,则要看它是否能促进农村生产力的发展,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的标准,认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法律性质是一种新型总有。  相似文献   

13.
论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的目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需要从民法理论上科学类型化集体土地所有权,更需要适应土地利用方式和农村社会经济改革的现实要求。集体土地所有权制度改革应当以增强所有权主体的独立性、健全“重在利用”的权利体系、拓展土地的价值支配形式以及逐步实现农民土地权利与农村居民身份分离为目标。  相似文献   

14.
刘祥元 《齐鲁学刊》2007,18(2):142-145
土地市场体系需要具备完整的市场要素与市场特征。土地产权制度尤其是农民集体所有土地产权制度亟待健全,体现于地租地价的收益分配格局在理论上应当界定合理,土地市场竞争性需要充分体现,既已构建的土地储备制度在功能定位上有待进一步取向调控市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需要有良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对集体与个人关系的认识,既不同于西方私有制条件下的个人主义,也不同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主义,更不能效仿我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片面强调集体利益至上的做法。我们应该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扬弃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政策过程及现实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村土地制度历经了从均分化土地私有制到集体所有制,再到家庭承包经营制和承包经营权物权化的复杂变迁过程,当前正沿着“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使用权”的方向而不断完善。但农村土地制度仍存在产权不明晰等深层次问题,新时期土地制度变革的关键在于为农民提供更全面、更完整的土地财产权利,真正实现土地要素的财产化、资产化,并最终为土地要素的城乡一体化和市场化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三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弊端及农村土地自发变革经验教训的分析,在保持“土地集体所有的法律地位、土地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的产权关系、以土地家庭为基础的基本经营制度、农民土地占有的现状”四不变基础上,实行“农民土地承包权物权化、农户住宅产权化、农村社会保障前置化”的“三化”模式,是农村土地制度创新的重要尝试。  相似文献   

18.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在城乡统筹配套改革区农民土地极大赋权及土地流转频繁情况下,面临传统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瓦解、集体组织管理权能被压缩和削减等一系列困境,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分地区、有条件地实施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试点改革制度,于内部明确农民集体的主体地位及设计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以实现农民集体的意志顺利表达,于外部提供法律支持和监督机制,防止国家公权力的侵袭,以最大限度利用土地资源及实现农业生产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