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资产阶级史学研究发展进程经历了两个阶段。在战后第一个十年里,美国史学界是在“冷战”和帝国主义反动势力积极活动的情况下形成的。1950年12月H.杜鲁门总统给美国历史学会的咨文里提出了统治集团对美国史学家的要  相似文献   

2.
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下半期,西德史学界展开了旨在克服“历史科学原则的危机”的争论。在争论过程中形成两派:社会结构派和新历史主义派。社会结构派主张使史学社会学化和把史学变为“历史社会科学”,力图用这种方法来更新历史科学。这一派(主要人物为I.盖斯、H.韦勒尔等)强调历史科学必须对论证西德社会政治制度的改革作出贡献。新历史主义派宣称历史科学必须是无党性的。他们积极宣传历史是完美的社会和国家的“乌托邦幻想”的解毒剂。主要人物(Th.尼佩德、K.希尔德布兰德、E.诺尔特等)承认必须以社会科学的系  相似文献   

3.
论史迪威与美国对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迪威事件”和史迪威本人,在中美关系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成为中外史学界几十年来热心讨论研究的问题。其中有一种观点认为,史迪威忠实执行了美国对华政策,与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对华问题上观点基本一致。他之所以被召回国,是因为他未能适应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本文认为这种看法并不符合历史事实。 (一) 罗斯福决定召回史迪威,意味着美国对华政策已经完全走上了由扶蒋抗日转到扶蒋反共的道路。这虽然也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但“扶蒋”这一点是不变的。 对于战时美国对华政策,美国国务卿赫尔曾解释说:“对中国,我们的目标有两个:第一是有效地…  相似文献   

4.
迄今为止,在有关美国占领日本史的研究中,有一些课题尚很少有人问津。比如,美国的“日本派”在美国对日占领政策制定过程中所起的作用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广义的日本派是个曾影响美日关系长达几十年之久的派别,包括战前日本派、战时日本派和战后日本派。本文的论述范围仅限于战时日本派,并着重探讨战时日本派在制定对日占领政策中的作用,兼论该派与“中国派”和“新政派”之间的矛盾与斗争。  相似文献   

5.
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大法,它是国家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美利坚合众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的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宪法,对美国和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欧美资产阶级著作中,对一七八七年宪法的制定,往往强调几个大人物的历史功绩,宣扬个人意志决定历史发展的唯心主义观点,过去我国史学界在左的思想干扰下,有些著作只片面强调一七八七年宪法是阶级斗争的产物,而对其他经济、政治因素缺乏全面的论述。这就不可能正确理解美国联邦制国家产生的必然性,不能全面地评价一七八七年宪法的历史地位。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做一初步的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6.
1978年4月,美国新保守派杂志《评论》围绕“资本主义和民主之间的牢不可破的联系”以及“社会主义的不可避免的专制倾向”这两个问题,在知识分子中作了一次调查。调查表明,美国的知识分子对这些问题的认识是很不一致的。著名的保守派经济学家弗里德曼认为,“历史表明,资本主义是政治自由的一种必然条件”,自由必将伴之以市场机制。N·格雷泽认为,必须区  相似文献   

7.
关于二战期间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目的,中外史学界一直看法不一。苏联史学界认为:“苏联参加对日战争的目的是崇高和正义的”①,“是履行盟国义务的光辉典范”.②英美史学界认为:“斯大林是能够和希特勒一样残酷无情的——甚至比希特勒更加无耻”③;日本史学界认为;“苏联是为了不要错过时机的参战”④。近年来,我国史学界亦有同志认为:“苏联对亚洲的中国、朝鲜以及其他许多国家、人民反对日本法西斯斗争的支援等都是在马列主义与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的”⑤,等等。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种意见。一种是完全肯定;一种是完全否定。…  相似文献   

8.
马万利 《浙江学刊》2006,7(5):118-123
反联邦党人是美国建国时期的一个重要政治派别。反联邦党人的言论集主要有《反联邦党人全集》等三个不同的版本。美国史学界目前对反联邦党人给予了越来越多的正面评价,并且将讨论焦点相对集中在反联邦党人是“一群持有……的信念的人”这一问题上。  相似文献   

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在美国这个历史并不算太长的国家里,家庭模式及其价值观也几经演化。19世纪后期,由于城市化和工业化,美国家庭规模逐渐变小,离婚率上升,在家庭内部,亲属关系疏远,家庭与社区网络的联系日趋淡薄,儿童受到虐待,在城市贫民窟里生活条件很差。对于美国家庭的这些变化,美国各界及其有关方面的专家开始重视这些问题,并展开讨论,力求找到解决的办法。在这场有关家庭问题的论战中,主要分成两派: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派。悲观主义派认为:美国家庭正在失去抚  相似文献   

10.
哲学家通常认为哲学是不受地理、文化或历史限制的科学,认为哲学的问题和理论是有普遍意义和放之四海皆准的。所以,“有一种美国哲学吗?”这个问题本身可能显得是矛盾的。但是鉴于各国不同的文化状况在形成各国哲学的思想风格、基本设想和认识兴趣方面起着极大作用,故仍可说确有一种美国哲学。美国哲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称为美国哲学  相似文献   

11.
杨秀清冤案的平反昭雪,是太平天国史上的一件大事。但至今史学界的评论还不尽一致。《近代史研究》去年第一期上发表贾熟村同志的《杨秀清评价问题的争论》一文,把历史记载放在一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论证“杨秀清之死是出于天王洪秀全的命令”以及“杨秀清不是太平天国革命中的尊孔派和投降派”,是很有说服力的。但是,贾文认为杨秀清之所以能在死后得到平反昭雪,主要原因是洪秀全为了要争取杨秀清的族弟杨辅清、杨宜清、杨雄清等人和他们率领的部队拥护天王,支撑危局。文中还指出:“历史证明,杀杨秀清后,在太平天国领导层中形成了两派。以韦昌辉、秦日纲、胡以晃、陈承瑢为一方;以  相似文献   

12.
三对传统西方价值观念的反叛,对公认社会行为准则的抗拒,对少数种族(即非白人种族)失落文化的寻索,对怪癖和荒诞行径的迷恋,现在被美国思想界视为一场历史“受害者”的革命。如上所述,所谓历史受害者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种族主义的受害者。这一类人泛指美国除“信仰新教的盎格鲁-撒克逊白色人种”以外的一切少数种族。这里又有层次讲究。至少在19世纪末之前,来自南欧地区的操拉丁语言、信奉天主教的诺曼民族和来自东欧的信奉东正教的斯拉夫民族,以及犹太人和爱尔兰人都是受种族主义之害的少数种族。但20世纪以来,由于这些少数种族属白色人种,共享欧洲历史文化传统,加之他们在美国经济  相似文献   

13.
"垮掉的一代"是美国二战后兴起的一股反文化潮流,"垮掉派"是战后美国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塞林格、凯鲁亚克和金斯伯格为代表的垮掉派作家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历史变革时期,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对美国现存秩序发起了挑战。在文学上,他们摒弃了重形式轻内容的学院派传统,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个性和需求,形成了不拘一格的创作观和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文章认为 :有关 19世纪末美国海外扩张政策问题 ,美国史学界长期存在不同看法 ,其关注点主要在于扩张政策的起源上。以朱丽尔斯·普拉特为代表的正统史学家鼓吹“天定命运” ,强调对外扩张是上帝赋予的神圣使命 ;否认商业利益动机是导致美国海外扩张的主要原因。以W .W .威廉斯、沃尔特·拉夫伯为代表的新左派史学家认为 ,经济利益是导致海外扩张的决定因素 ,美国商界在政府制订海外扩张计划时推波助澜 ,美西战争是美国经济不断扩张的必然结果。第三派观点以理查德·霍夫施塔特为代表 ,刻意要揭示 19世纪末美国人存在的心理危机 ,认为美国人的扩张心态受心理危机影响 ,强调美国社会存在特有的非理性活动传统以及民族情感的内在动力作用。文章指出 ,这些观点为研究 19世纪末美国海外扩张政策的形成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讲演录》中,把美国看作“明日的国土,那里,在未来的时代中,世界历史将启示它的使命”。我希望在本文中阐明,美国的哲学家和其他机构的代表人物同以一种奇特而又富有启迪的方式报答了黑格尔的这种热情。美国的新黑格尔主义同英国的新黑格尔主义一样,对学院哲学即“专业”的哲学产生了迟缓然而重大的影响。但与英国的黑格尔  相似文献   

16.
本文着重谈以下几个问题:效率和公开性;列宁曾把发展区分为“普鲁士道路”和“美国道路”;从新经济政策时期起,苏联就很重视美国,企图改变俄国社会传统的惰性;民主问题和对过去的反思是表明相互对立的不同观点的根本分界线;“新思维”的基本思想;持不同政见者的作用等等。苏联新政治方针的两个关键性观念就是效率和民主公开性。“美国主义”问题,是苏联历史上从新经济政策时期起的一个经常被提到的问题。列宁就认为,美国是文化和政治的重要基准点。众所周  相似文献   

17.
尽管美国史学界对史景迁的著史风格是基本肯定的,但也不乏批评乃至指责的声音.在这些形形色色以致迥然相异的品评背后,体现的不仅是不同史学家对史学性质的不同认知,而且也暴露了当今美国乃至西方史学界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姚卫群 《南亚研究》2013,(4):133-144
吠檀多派和佛教是印度思想史上的两大思想派别。“幻论”和“空观”分别是两派的主流理论。梳理两派中这方面理论的主要内涵和历史发展,比较分析它们的相同处和不同点,对于了解印度哲学的精髓或核心思想,认识东方文化的特色,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美国的社会学讲授有其长远的传统。美国社会学的特点有两个重要方面:1.对社会现实的敏感性。各个流派都很注意具体的“人的测量”。2.社会学家们的高度责任意识,要求参与解决经济、政治和精神生活中的迫切问题,抱着一种“社会医学”的态度。  相似文献   

20.
伊迪丝·华顿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迪丝·华顿面面观●蒲隆美国文学批评家菲利普·拉赫夫把美国文学中典雅和粗犷这两种不同的流派形象地称为“苍白脸和红皮肤”。这两种流派不仅写作风格相异,而且题材也不同:“苍白脸”多写上流社会,“红皮肤”则多写下层民众。当然,两派作家的家庭出身和社会经历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