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永林 《领导广角》2000,(12):17-19
他在中南财经大学念研究生时,因发表重要经济论文,被中央领导点名调入中南海。6年后,他又“下海”,提出“民富论”,试图为中国人造饭碗,造人,造环境。最近,他又提出“官逼民富”。这就是——  相似文献   

2.
钟茂初 《决策探索》2010,(24):24-2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两个同步增长”的提法,表明“十二五”时期我国将从以往注重“国富”转向更加注重追求“民富”。笔者认为,“国富”、“民富”的形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全体国民能否从中普遍受益、公平地获得发展机会、平等地分享发展成果、不断增加幸福感。  相似文献   

3.
王杲铺镇位于平原县西北方,辖区面积72平方公里,人口35000人。105国道和马颊河自南向北穿境而过,我们镇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交通和水资源优势。多年来全镇上下始终把建设经济强镇作为奋斗目标,我们坚信只有“民富”,  相似文献   

4.
《领导广角》2002,(11):20-22
江苏省扬州市委市政府创新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以“双带”(带头致富、带领民富)、“三争”(争创富民先进支部、争当“双带”优秀村支书、争做先富帮贫好党员)为载体,通过培养能人、使用能人,以一个人提高一班人,以一班人带动一村人,使先富裕起来的少数人带动多数人实现共同富裕,给扬州农村带来了新的发展,新的活力。扬州市的做法,对于尚未脱贫的我国广大农村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和非常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国家财政收入与国民收入之间关系密切。国富与民富需同步。国富民穷或国穷民富都不能持续。国富民穷,国富就失去了意义。国穷民富,民富也难有保障。在某个特殊的阶段,国家财政收入与国民收入不能同步增长。1994年  相似文献   

6.
《管子》云:“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又说:“王者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这就是说,要把一个国家治理好,必须首先使人民富裕起来;要使人民富裕起来,必须首先解决民食问题。在我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凡是有政治头脑、有作为的君主,都比较重视农业。汉代文景二帝,吸取秦亡的教训,根据当时民生凋敝和人口锐减的现实,制定了“重农为本”的治国决策,采取了许多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从而出现了经济繁荣、社会安定的“文景盛世”。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中第七大部分谈到“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总结性的描绘了教育、就业、收入分配、人民健康等五大部分,对未来的蓝图有了比较全面理性的描绘,在改善民生的条件下继续我们国家的发展。过去十年确立了科学发展观,也开始了以民生为重的民生时代,把国家发展和民生保障紧密的结合起来,而未来的+年,更是关键的十年,让民富的同时实现强国。  相似文献   

8.
《国民的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是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于1776年出版的关于国民财富的研究,其目的是富国裕民。通过对《国富论》的阅读和知识点梳理情况下,初步得出"民富"应先于"国富","国富"基于"民富"的结论,以期有利于正确处理"国富"与"民富"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古往今来,时移世易,语言也在丰富、发展和变更。近读《光明日报》记者采写的一则消息: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新塘村是个出名的富裕村。富裕村因何而富?村里的领导回答是:“‘官’逼民富”。村书记朱荣华具体解释道:他们村在去年9月作了一次调查,发现  相似文献   

10.
农村集体经济不仅是推进农村基层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也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随着农村各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村级集体经济越发显现出不可忽视的作用。目前,多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农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不相适应,与农民的要求不相吻合,甚至一些村出现了“民富村穷”的现象,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大步伐。因此,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理清工作思路,大胆改革创新、建立长效机制,有效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1.
淅川县电业局多年前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远山区电力单位,经过拼搏发展和改革创新,一举成为河南县级供电阵营中的旗舰单位。国家电网公司将其变革称之为“浙川电力现象”,引起社会各方的极大关注,国家级、省级媒体甚至港澳媒体和国外媒体蜂拥而来采访报道。纵观各个版本的报道,似乎都没有对其发展理念和管理思想有一个脉络清晰的梳理,带着这个疑问,在一个酷热难耐的中午,记者来到淅川县龙山山庄,趁着会议茶歇的间隙,找到渐川电业局局长严君国,聆听了他对淅川电力发展的诠释。现将其整理成篇,以飨读者,之一是《县富才能帮民富——听严君国揭秘浙川电力发展真谛》,之二是《淅川电力卓越之路》。  相似文献   

12.
新视野     
<正>中国呼唤一场民富"革命"一系列信号表明,中国正在推动一场旨在实现"民富"的"新革命"。有关专家指出,"革命"需要路径,对于中国而言,举其大者,以下路径是必需的。其一,民企让利于民。数据显示,在1992至2007年间,我国政府、  相似文献   

13.
南江县政府稳步扎实推进政务公开工作,落实工作责任、畅通公开渠道、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政务公开由“半”到“全”、由“量”到“质”、由“浅”到“深”的转变,成功助推了南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4.
戴斌 《决策》2011,(1):76-78
考生应该眼光放长远些,笔触要从“过去”延伸到“未来”,从“旧的空间”延伸到“新的空间”,文章才能写出命题者所期望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讲话后,我认为:从察民情、知民心、集民智、纳民异、除民害、解民忧、重民教、奖民创、增民力、促民富等十个方面下功夫,关注民生,发扬民主,就一定能做好领导工作。  相似文献   

16.
《决策导刊》2005,(11):48-48
近年来,全国主要城市几乎都搞起了“光彩工程”,“靓丽工程”,由建筑轮廓灯发展到局部泛光照明,再到全面泛光照明,最后发展到“内光外透”,一幢幢高层建筑灯火通明,形成了一座座人造“不夜城”,呈现出“你比我亮,我比你更亮”的攀比之风。根据上海市照明协会调查,上海夜空的亮度已经是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的100多倍。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六大、十七大提出形成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从“法律体系”到“法治体系”,标志着党的治国理政的基本思路的重要转变,这是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从平面到立体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曾明确指出:“决策的制定和实施方案的部署,事件还只是进行了一半,还有更重要的一半就是确保决策和部署的贯彻落实。”如何确保决策更好地落实,我认为可用“反馈回路法”。所谓“反馈回路法”,是指将一项工作从“决策”到“行动”到“结果”再到“决策”连贯起来,构成上条连续的、畅通的回路,及时检查和修正各环节出现的问题。促进工作更好落实。  相似文献   

19.
王航 《科学咨询》2010,(13):37-37
苏亦工先生认为中国法律要实现其现代化,“雅量”就必须从遭德层面升华为法律。但苏先生的文章顶多论证了这种从雅量到法治的必要性,对前者如何上升到后者并没有过多涉及。本文就接着苏先生的观点谈谈从雅量上升到法治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到“道”和“德”的不同,“道”固然很容易上升为法律意志,但“德”作为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反应,似乎应该不在法律规范的视野之内。“德”的问题,还是应该回归到纯粹的道德范畴来看待。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小学“参与式学习策略清单”的编制进行了理论的梳理,为小学“参与式学习策略清单”的编制,提供了理论的思考。本文探讨了策略的“内隐”性到“外显”化的过程,提出从学习策略的“内隐”到“外显”的途径;从“参与式学习策略”的基本“要素”、“行为”特征和“程度”界定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为小学“参与式学习策略清单”的编制提供了内容要求;从“学科知识”到“学习策略”这两个基本点的结合,提出了编制“清单”的技术思路;从课堂学习的特点,提出了“小学‘参与式学习策略清单’使用”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