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学史就是关于"形而上者"的思想史;而其它思想史则是关于"形而下者"的思想史;但思想史还应有一个更本源的视域,那就是关于那种先行于形而上者、形而下者的观念层级的视域,也就是那种未被理论化、甚至未被意识到的、类似于所谓"集体无意识"的领域.这种视野更为宽阔的思想史,可称之为"观念史".作为"研究对象"的"思想的历史"乃是基于"主一客"观念架构的,而这种观念架构及其双方则均渊源于当下的生活感悟,"思想史"由此而可能.  相似文献   

2.
通过论述余英时先生的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分析他的思想史研究方法、观念以及学术思想,并呈现他关于中国近世思想史的脉络与特质的认识.主要从六个部分展开论述:一、实证与诠释交互为用,二、观念的追溯与展开,三、内在理路,四、外缘情境与思想流变,五、问题意识与两个世界,六、中国近世思想史的脉络与特质.旨在凸现余先生在事实与价值、专精与通博之间实现动态平衡的治史追求,从而彰显他的思想史研究充实而光辉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中,作为研究对象的思想者大体可以划分为属于内部的思想与属于外部的人的行为两个层面.在既往的思想史研究中,前者那些有关人们的观念与感受,从来是思想史研究视域中的焦点,而后者那些活动中的人在思想史研究的历程中总是处于不断地被捡起、被抛弃以及再次被捡起的过程中,形成了思想史研究中极有意思的一面.更为重要的是,当研究者试图将外在世界中的行为与内在的思想联系起来,并试图建立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时,思想史研究中又出现了新的路径.文章通过梳理思想史研究中作为研究对象的思想者的"内"与"外",来窥探中国思想史研究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4.
思想史研究一般性的观念、理论系统的逻辑成因及其与社会历史的关系,是以普遍性、深度性为基本特点的学科.近百年来中国思想史研究比较繁荣.从学理上看,思想史研究值得关注的问题和特点有:思想史的学科性、思想史与历史、思想史与表达、思想史研究对象、思想的单位、思想与知识、思想史比较.以此认识为基础,思想史研究可以在分析思想史、中国思想史的批判性研究、比较思想史研究、运用中国思想智慧应对当代问题、观念社会学研究等方向不断拓展,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从整体上看,金观涛、刘青峰两位教授所著的<观念史研究>一书体现的作为思想史研究方法的观念史方法论与剑桥学派的英美观念史研究方法和海德堡学派的德国概念史研究方法均有许多相通之处,但是更类似于后者.这种方法论倾向预示着汉语概念史的可能性路径.而只有真正理解国外概念史研究方法并具备自身方法论的自觉,才能铸就汉语概念史的范式.所以,汉语概念史研究才刚刚开始,是一项未竞的事业.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建构的所谓"纯文学"的古代文论批评范式,不仅导致问题意识和研究方法上的日益贫乏化,而且也引发了本领域研究存在着明显的古今、中西价值取向分裂,而现代化过程的本性则要求对于中国文论的完整叙事,从问题意识的产生到提问方式乃至解决方法,既是"中国式"的,又是中西视域融合的。因此,回归文史哲合一的整体性意义世界,是文论早期形态问题意识产生的思想土壤,而观念史和思想史并重的研究方法,则是本领域未来研究中值得展望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有一个特殊现象,即在西方学界思想史研究渐渐衰落时,在中国,思想史研究却仍然充满活力,这是由于中国的特殊背景使然,它也呈现了近年来中国学术的趋向。回顾这些年来有关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种种争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是,什么才是"中国的"思想史,而不是"日本的"或者"欧洲的"思想史?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各个文化区域的思想与历史的差异,涉及到各个文化区域的政治、宗教、社会环境的差异,更涉及到的是,如果试图确立思想史研究的"中国性",必须思考这一思想史研究能否在历史讨论中保持对中国现实的针对性,能否在对传统观念的梳理中回应当下中国的思想问题。  相似文献   

8.
经济思想史的主题和形式是马克思经济思想史观的基本内容,以“自我批判”为主题的叙述的经济思想史和以“历史路标”为主题的研究的经济思想史,拓展了马克思经济思想史主题和形式的视界.经济分析史是熊彼特对经济思想中“分析性”或“科学性”历史进步的理解,在经济思想史上有其独特的价值.用马克思的经济思想史观来透视后来形成的熊彼特经济分析史的主题和形式,具有思想史研究上的合理性,也有利于深化经济思想史及其当代意义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由于研究对象的无形与复杂,思想史的界定很困难.虽然思想史的研究应该是一个开放的领域,但具体的研究却有待于来自学术史的规定.<明儒学案>与<宋元学案>是中国思想史研究中的奠基性著作,本文以这两部学案为例,就思想史的形态与内容、体例与方法,以及知识与价值诉求下的不同的思想史观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如何走向世界"是一个颇具雄心却需审查的命题。这一命题特指在"中国"国家范围内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如何走向"世界",其隐含的意思是中国的相关研究是置身"世"外的。其实,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处在"世界"之中。不过,相关研究获得的世界承认非常有限,与"世界"有隔绝之感。只要以"一个学术圈、一个价值世界、一个思想市场、一个评价标准、一个实践指向"为标准,便可以衡量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是否成功走出自闭、置身世界。  相似文献   

11.
中国近代思想史学科建设的几个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对象是人们围绕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两大任务提出了哪些思想、观念和主张,这些思想、观念和主张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对社会产生过哪些影响,并总结其经验和教训,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中国近代思想史的逻辑起点是嘉道年间而非1840年鸦片战争,因为嘉道年间复兴的经世思潮使中国传统思想具备了向近代转型的可能性,而发生于此时的鸦片战争,又给经世思潮注入了新的内容,从而使这种可能性成为了现实性.中国传统社会和传统思想向近代转变,是由来自传统社会、传统思想的内部因素和来自西方文明冲击的外部因素所形成的合力共同推动的.  相似文献   

12.
从西方思想史的发展轨迹看,人本思想与利益范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正是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中,有了利益观念的萌芽,在文艺复兴时期"人的重新发现"中,有了利益概念的肇始,在对人本理念的理性弘扬中,有了利益秩序的初步探寻.人本思想与利益范畴不可分割的联系,为我们研究新时期的利益问题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政治思想史在研究内容、路径和方法上具有鲜明的"政治学"特色,其以政治思想为研究核心,将有关国家和统治的学说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于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应该超越以少数著名思想家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关注更为广泛的政治思想存在,加强对政治实施理论、政治决策程序等的研究,并关注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思想领域发生的变化。在对历史人物、思想流派、思潮、概念等分别研究的基础上,应注重对各种研究路径的综合使用,并注意研究方法的几个"结合":专题研究与综合分析相结合、历史主义与阶级分析相结合、逻辑与实证相结合、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4.
主体性、公民社会、公共性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思想史上关于社会哲学/政治哲学方面的重要观念.这三个观念既有历时出现的关系,又有思想内容上的逻辑连续和思想扩大的关联,以思想的形式抽象地体现了中国现实的演进.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史研究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在于改造世界。它应该使人们从"思想如何有力量"的事实中获得启迪,这是思想史研究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的本质要求。没有必要把"思想和思想史"与"经济"对立起来:自古以来,引领社会的直接力量从来就是经济、政治和思想三者,至今依然是如此。就是如今成为人们关注之焦点的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思想的力量驱动起来的。当今中国意识形态、社会心理的态势,不但制约着经济,而且也关系到今后中国经济和政治的走向。对于思想的力量不应作简单化的理解,而应作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思想依其不同属性,既可以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力量,也可以是使社会停滞不前的力量,还可以是开历史倒车的力量。从中国思想史研究的视角来回答"思想如何有力量"的问题,可以使我们对思想与思想史研究的意义有更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政治思想史是近代以来才有的学科,自梁启超创建这一学科时起,便决定了在近代语境下解读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发展路向。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任务不仅仅是以中国的概念研究中国问题,而是要在现代语境下使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成为可以理解的知识,从而真正成为人类共同的思想遗产的一部分。在构建政治学的中国话语体系的过程中,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所面对的主要问题不是"本土化"问题,而是要以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在法学研究中,历史分析方法是源远流长的一种研究方法,以探寻法律制度、法律思想和法律观念的历史流变与演化脉络为己任,既梳理宏观的制度、思想的发展进化,也注重个别制度、观念的发展脉络及内在逻辑,以此增强法学研究的深度、广度。孟德斯鸠、萨维尼、梅因等学者即为娴熟运用此一方法的杰出代表。在历史分析方法的基本路径上,必须完整准确地掌握相关历史资料,中立地采纳“信史”作为论说的依据;寻找思考历史问题的最佳视角,清晰地展示制度、思想、观念的演变历程;形成可信、科学、合理的研究结论,达成鉴古知今、回应现实的研究目标。在历史分析方法的具体运用上,则有法律制度史的研究、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和法律观念史的研究等不同客体,意在通过历史上的制度、思想、观念的脉络梳理及理论证成,并且立足于历史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勾连,揭示当代法律何以如是以及将会朝哪个方向发展,这与法律史学重在描述和归纳有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清华大学教授葛兆光新著《中国思想史》第一卷的学术评论。文章认为 ,葛先生“重写”思想史的基本路子即以论带史、以今视昔、以文领义 ,而“基本路子只有一条 ,一分为三 ,乃是方便说法”。事实上 ,思想史领域本来就别有洞天 ,“葛先生自许的突破之处 ,不过是划地为牢 ,然后纵身一跃 ,作突破状而已。”文章还批评了《中国思想史》中存在的理路不清、用词不当的一些“大议论”。本文作者总结道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来评论这本书 ,我将说 :“在这本号称‘思想史’的书里 ,我看不到历史上的思想和知识 ,我只看到现在一位中国人葛兆光的‘思想’”。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法思想及其历史的研究是书法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书法思想包括书法理论和书法作品体现的思想两部分,在书法发展的每一时段各有其特点.注重中国书法思想的特点能够促进中国书法思想史的更好研究.  相似文献   

20.
“天下为公”是中国古代的统治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分田 《阴山学刊》2003,16(3):55-61
公天下论是中国古代影响最大的政治理论之一。它的主要内容是君主论,着重回答设君之道、为君之道和择君替君之道等重大政治理论问题。"天下为公"既论证了治权在君的合理性,描绘出"圣王之制"的理想政治蓝图,又为君权的存在与行使设置了条件和规范,还为政治批判提供了价值尺度。立君为公、君位为天下之公器、君道尚公、天下非一家一人私有等思想是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表明,中国的帝王观念有其精致、周到之处,甚至包含着许多超越时代的政治理性。以往的思想史研究对这个特点缺乏深入细致的分析,这是需要改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