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924—1927年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关系,就其实质而言,体现着大革命的领导权问题。历史事实表明,大革命时期的国共关系,是国共党内合作、党外联合的关系。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共产党人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在国民党内以国民党的名义领导大革命;同时,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党外联合,在国民党外独立自主地领导大革命。无论从国民党党内党外而论,都表明中国共产党是大革命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2.
大革命时期我党如何区分对待国民党中的左中右派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毛泽东指出:“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其基本原因就是因为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打击真正的敌人.大革命时期,我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党内合作”的形式和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国民党自改组后,内部就发生了分化,特别是孙中山逝世后,其内部派别更为突出.党采取联合左派,争取中间派,反对右派的策略,从而扩大了党的影响,推动了北伐的胜利发展和工农运动的高涨.但到后期,我党对国民党内部派别认识摸糊,特别是对蒋介石、汪精卫的反动面目认识不够,终于成为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当前,对于台湾回归祖国,国民党内部意见始终不一,台独分子异常嚣张.因此,我们研究大革命时期党对国民党内部派别的策略,对现在统一战线策略的制定,对台湾回归祖国,无疑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共产国际的指导与大革命的失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1927年大革命失败,“共产国际的工作对于中国革命,还是有益的。当然,也有个别的原则问题的错误”。①这个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曾给予了很多积极正确的指导和援助,促进了大革命的发展。但是,共产国际在未充分了解中国国情的情况下,就充当了中国大革命的最高指挥者,轻视中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力量,过高估计了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对国民党右派势力妥协退让,从而使大革命遭受到严重损失和重大失败。一、共产国际是大革命的最高指挥者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为了促进和加速共…  相似文献   

4.
大革命时期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是由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改组而成的,她经历了广州时期和武汉时期两个阶段。国民政府是当时的革命政府,在大革命中发挥了重要的组织作用。而建立了比较合适的体制,是使政府职能得到较为充分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探讨国民政府的体制的特点,无疑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5.
邓演达是我国民主革命时期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和革命家。他追随孙中山先生,积极支持工农运动,为国民革命作出了出色的贡献。武汉政府时期,作为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邓演达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军事独裁和汪精卫的动摇叛变,是国民政府的中流砥柱。国内学术界对于邓演达作为“孙中山的助手”,“共产党的挚友”在大革命时期的表现,是充分肯定的。而对于他进行平民革命、决心推翻蒋介石政权的活动,许多人除钦佩其胆魄外,则持否定态度,认为“这不过是空想”,“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  相似文献   

6.
<正> 大革命失败后,我党宣布退出国民党政府与放弃国民党旗帜,并不是同时决定的。因此,对二者不能相提并论、混为一谈。(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一九二七年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汪精卫反动集团又于同年七月十五日举行“分共”会议,通过了一个所谓《统一本党政策案》,提出“凡名列本党之共产党员,在本党各级党部、各级政府及国民革命军中有职务者,应自即日起声明脱离共产党;否则一律停止职务”,“并不得以本党名义,作共产党之工作”,正式和共产党决裂而背叛革命。随后,武汉反动派便公开驱逐、逮捕、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  相似文献   

7.
1926年底至1927年初,北伐战争迅猛发展,革命势力席卷中原,中国大革命处于高潮之中.这时,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新右派,为了控制革命规模,篡夺革命领导权,分裂革命统一战线,挑起了一场迁都之争.所谓迁都之争,“实系由蒋总司令坚持要国民政府和中央党部迁往总司令所在地的南昌所引起的.”①由于中国共产党人和国民党左派在广大人民的支持下,紧密合作,坚持斗争,终于挫败了蒋介石的阴谋,取得了迁都武汉的重大胜利.  相似文献   

8.
张希宇 《东岳论丛》2001,22(3):112-114
大革命时期 ,共产国际把“保卫苏联”当作制定中国革命政策和策略的重要指导思想 ,同时又肆意贬低中国共产党 ,对中国国民党作了完全错误的分析 ,不适当地夸大国民党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 ,认为在国共合作时期 ,中国革命的领导权只能属于国民党 ,而共产党只能充当革命的助手。共产国际的这种政策和策略 ,扶植了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假左派汪精卫 ,致使他们篡夺了革命领导权 ,也直接助长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 ,成为导致中国大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1924—1927年的中国大革命,是与共产国际息息相关的。这场由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具体领导、共产国际直接指导的轰轰烈烈的革命,最终失败了。就其原因来说,是极为复杂的。然而,有两个重要因素却可以肯定。一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犯了错误,二是共产国际的指导错误。我党所犯错误,主要表现在执行了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路线;共产国际的错误,则表现在大革命后期对中国革命主要给予了脱离实际的指导。那么,共产国际的错误对于我党所犯的错误起着什么作用呢?我们只有认真弄清这一问题,才能正确的、科学的和客观的认识大革命失败的原因。 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更作为国际的一个支部在其直按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大革命期间,我党还十分幼小,很不成  相似文献   

10.
<正> 对于大革命前期国共关系以及共产国际作用的研究,无疑是研究整个大革命时期国共关系的一个关键性环节。迄今为止,这一研究似仍有诸多不足,且过于简单化。本文试图对此作一较全面和细致的分析说明。一1923年,在共产国际和苏联的提议和帮助下,共产党人通过个人加入国民党的形式,与国民党结成了一种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开始了国共合作。共产党人之所以如此,毫无疑问是由于这时  相似文献   

11.
农会组织与国民党党农关系的重建(1927-1949)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民党在获得政权后,深刻反省在大革命中与中共争夺农民失败的教训,在执政后仍坚持走运用社团来训练民众的党群路线,在全国范围内重建起新的农会系统.国民党在法律及党务两个方面精心设计了农会的组织及其制度,规范其职能和方向,将之视为国民党加强党农关系、动员普通农民、实施农村建设的重要依托.在实际运作中,农会也在协助党政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不过,农会并没有改变原有的乡村权力结构,农会之运作也受到国民党治党能力及执政能力的影响,并没有使国民党的党农关系有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时期中共对汪蒋关系的对策□邵政1924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国共两党开始了以“党内合作”为形式的合作。但是,在国民党中央领导机构中,占主要地位的始终是资产队阶级各派的代表人物,汪精卫、蒋介石是两个主要的代表。孙中山逝世后,汪蒋围绕着争夺国民党...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实行第一次合作的“党内合作”形式作了分析探讨,认为这种合作形式是大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1925年11月之前,团湖南区委切实贯彻了“国民党是团的预备学校”的组织发展策略.此后,团湖南区委将这种组织策略调整为“适当限制国民党与优先发展团员”的策略,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湘区各级团组织贯彻执行修正后的组织发展策略的效果相当有限.大革命时期团湖南区委的组织发展策略,一方面对于这个时期湖南国民党组织规模的迅速扩大、影响力的提升有着直接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客观上也助推了大革命后期湖南共青团组织质量的急剧下滑.  相似文献   

15.
抗日民族英雄、原国民党陆军中将戴安澜,1904年10月19日生于安徽无为县风和村。后赴南京,考入安徽公学。肄业时,适值第一次大革命,戴安澜痛感“列强未驱,军阀未除,革命未竟”,于1924年毅然投军广东革命政府。翌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三  相似文献   

16.
朱洪 《学术界》2007,1(2):60-67
在国共合作问题上,托洛茨基曾主张有条件的支持国民党;三.二○事件后,因与斯大林发生冲突,主张中国共产党退出国民党;大革命失败后,陈独秀赞成托洛茨基关于中国大革命失败原因的分析,赞成托洛茨基的许多观点,是其被开除党籍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陈独秀与托洛茨基和中国托洛茨基派存在分歧,脱离并多次声明自己不是托派。晚年,陈独秀提出重新估计托洛茨基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试论南昌起义时的政权和政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后,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我党于八月一日凌晨在南昌发动了历史上著名的武装起义。起义胜利后,随即成立了共产党员占多数的与国民党左派的联合政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公布了政治纲领——《中央委员宣言》和《联席会议宣言》。  相似文献   

18.
<正> 1927年7月,是国共两党第一次由合作到分裂从而也是大革命由胜利到失败的转折点。由于这个转折,才酿成了国共合作历史上的一场悲剧。那末,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很多学者认为“敌强我弱”是其主要原因,这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大革命的对象是北洋军阀,大革命的首要任务是消灭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实现“南北统一”。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正式出师北伐,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以摧枯拉朽之势横扫长江流域,皖系、直系军阀土崩瓦解,吴佩孚、孙传芳落荒而逃,奉系军阀张作霖如惊弓之鸟,躲进了自己的“老巢”。这充分说明当时革命力量足以推翻旧军阀的反动统治,怎能说是敌强我弱呢?或许有人讲“敌强我弱”中的“敌”,还应把国民党新右派蒋介石、汪精卫包括在内。但是,把国民党新右派当作革命的对象是在土地革命时期而不是在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时期。因此,我认为应该把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归结为国共统一战线的破裂,即国共分裂才是大革命失败的标志。  相似文献   

19.
陈独秀是大革命失败的主要责任者,这已成为历史的定论.但是共产国际对中国大革命的失败是否也有责任?这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原苏共中央和共产国际坚持认为:大革命时期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的指导始终是正确的,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与共产国际毫不相关.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下面仅就共产国际在大革命时期对国民党错误估计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黄敏 《河北学刊》2001,21(6):102-104
在大革命时期 ,徐谦对三大政策的态度经历了一个由认同到背离、放弃的变化 ,具有鲜明的资产阶级两面性。徐谦可谓当时国民党内由激进渐趋保守、后退的典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