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超期羁押是指刑事诉讼活动中办案机关依法羁押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之后,超过法定的羁押期限而继续羁押的行为.超期羁押是司法实务中的一大顽疾,存在于侦查、起诉、审判各个阶段.通过对2000-2010年C市某中级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受理的赔偿案件进行数据分析,结合新旧《国家赔偿法》的规则考量,借《刑事诉讼法》修改之际,强化个案正义与公民权利的价值追求;在重视法律文本考察和案例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已经发生的抑或可能发生的超期羁押现象并提出针对超期羁押的国家赔偿对策,主要是实现精神损害赔偿的完善、赔偿审判机构的建设、听证制度的设立. 相似文献
2.
汪新胜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5,24(1):79-82
中国首例公民状告政府行政"立法"不作为案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即对于行政机关的行政立法不作为,公民可否提起国家赔偿诉讼?从保障人权和法治理念出发,应该赋予公民起诉权。因此,我国有必要借鉴法国和日本的经验,修改国家赔偿法相关的条款,允许利害关系人对行政立法不作为通过诉讼途径进行救济并取得国家赔偿,以切实保障公民权利,并督促行政机关行使自己应该行使的职权。 相似文献
3.
李蕊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6(4):76-79
《国家赔偿法》实施10年之久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赔偿法所规定的赔偿的范围、赔偿的标准、赔偿的对象等愈来愈不能适应公民权利的保护和公正、法治、和谐社会建设的需求;现实告诉我们必须对现行《国家赔偿法》进行检视并完善之,以满足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夏瑜杰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4):70-75
按照社会契约与人民主权理论,政府有义务依法履行人民委托的公共权力,因此如若行政机关未能依法履行其职责并导致行政相对人合法权益受损,则国家需承担赔偿责任。由于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问题较为复杂,此次修订的《国家赔偿法》未能将其纳入国家赔偿范围。对于行政不作为国家赔偿责任特别是其构成要件等关键课题尚需学界的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5.
戴中祥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76-78,93
超期羁押是我国刑事司法中的一个"顽症"。建立有效的责任追究机制,使超期羁押的责任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是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之举。本文论述了建立超期羁押责任追究制度的重要意义以及超期羁押责任追究制度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6.
詹涛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8(3):27-30
国家赔偿标准过低是我国《国家赔偿法》的一大问题。应采用补偿性和惩罚性相结合的原则确立赔偿标准。本文从公民人身自由权、公民生命健康权、财产权、精神损害赔偿4个方面对赔偿标准的提高进行了具体研究。通过和民事赔偿标准的比较,提出国家赔偿标准应具有合理性和可执行性,结合适用法定标准,尽可能地对受害人的实际损失进行完全赔偿。同时,对有关突出问题,提出了具体的修改建议。 相似文献
7.
郭冠扬 《陕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20(2):29-30
超期羁押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困扰着我国司法实践的"顽疾",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虽然在我国刑事诉讼的改革过程中这一问题得到了一定的遏制,但是并没有真正解决,并且这一问题的解决直接关系着犯罪嫌疑人的人身权、刑讯逼供、沉默权的讨论等热点问题,认真分析我国现阶段存在超级羁押问题,深挖其本质的内在原因,对于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司法制度,实现法治社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永航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15,(6):31-35
隐性超期羁押现象在我国大量存在,主要表现为延期羁押、借期羁押和无期羁押。隐性超期羁押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办案人员执法观念存在偏差、有关立法存在缺陷、相关机制不健全、取保候审适用率低、办案资源配置不合理等。解决隐性超期羁押问题,必须树立科学的执法观念,完善有关立法,健全相关机制,完善取保候审制度,优化办案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9.
超期羁押实质上是一种程序违法行为,其根本原因在于法制不健全.因此,应当从立法上加以克服,一是明确羁押期限;二是强化法律监督;三是实行拘留、逮捕与羁押的决定权分立行使;四是贯彻"相适应"原则. 相似文献
10.
从超期羁押现象看羁押制度的缺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占营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1):74-77
超期羁押现象是刑事诉讼制度存在缺陷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我国在立法理念上重打击犯罪,保护社会稳定,轻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及其他合法权益的保护。行使羁押权力的机关,在权力的行使过程中缺少制度制约,致使权力滥用,造成超期羁押。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是不把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侵权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范畴的.笔者认为,这是对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错误判断的结果,严重侵害了医、患双方的合法权益.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可以精确定位为"行政法律关系类权力关系型特别权力关系属的公法上的营造物利用关系".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均把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中的医疗机构的医疗事故侵权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范畴.我国的国家赔偿法律法规并没有明确排斥"公立医院"由于侵权给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在国家赔偿范围内考虑.即便在目前的法律框架内,公立公益单位的侵权损害赔偿纳入国家赔偿也并没有法律障碍. 相似文献
12.
在国家赔偿法中,建立精神损害金钱赔偿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更是直接关系到受害人受损精神利益的补救和抚慰。通过对麻旦旦一案的分析,指出了建立这项制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财力和法律支撑层面论证了建立这项制度的可行性;从具体制度构建和立法体例选择的角度提出了建立这项制度的几点构想。 相似文献
13.
杨连专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1):100-104
精神损害赔偿的核心是痛苦,痛苦是伤害、疾病、创伤等引起的肉体上或者精神上难受的感觉。对痛苦进行分类、定性、量化、评算的研究,无论是对于当事人寻求合理的救济,还是对于法官的正确判案,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永欣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2):110-112
离婚损害赔偿制度是我国新婚姻法中建立的旨在保护离婚无过错方合法权益的一项制度。该制度有利于我国法律体系的完善,有利于保护弱者,有利于“离婚自由”的实现。本文就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赔偿范围、赔偿数额及请求赔偿主体等方面的一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观点。 相似文献
15.
杨广甫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4):54-56
针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实施现状,指出了国家赔偿法本身存在的确认程序多余、缺乏强制执行措施、国家赔偿的范围过窄等缺陷。重点就国家赔偿的赔偿范围,从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行为范围和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侵权损害的范围两个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杨连专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85-91
侵权行为的结果是权益的损害,损害既包括物质损失,又包括精神损害。精神损害的核心是精神痛苦,精神痛苦的严重程度是衡量能否请求精神损害赔偿以及赔偿数额的重要参考。精神痛苦的根源是受害人欲望满足的受挫或受阻,精神痛苦强度由欲望满足状况与受挫或受阻程度决定并与其成正比。 相似文献
17.
周德春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0,(3):87-89
刑事赔偿程序是指解决刑事赔偿纠纷所应遵循的程序,是刑事司法侵权受害人实现刑事赔偿请求权的方式、方法和步骤。刑事赔偿程序不仅仅是国家刑事赔偿责任的实现过程,更是受害人所受损害得以救济的过程。 相似文献
18.
谭文勇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3):21-24
保险人在支付保险费后取得对第三人的代位求偿权,然而在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侵权中是否当然取得对国家赔偿的代位权似有疑问。从理论角度和法律规定角度的分析来看,这种保险代位权是确定的,但是其适用应具有自己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9.
20.
羊剑勇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71-73
精神损害赔偿一直是学界和司法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也是进一步完善我国法律制度必须要解决的课题之一。确立并完善精神损害制度,是出自维护权利的需要,也是权利人维护自身精神利益的必然前提。我国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依据是《民法通则》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但是对于精神损害赔偿的规定显得不够具体和完善。笔者将就该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