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朴槿惠是韩国乃至现代东北亚地区的第一位女性国家领导人。她的成功当选,可以说是"雌雄同体"的胜利。"雌雄同体"是激进女性主义的理想,是希望个体能够将男性和女性有价值的特质结合在一起,以此消灭两性差异,实现两性的平等与公正。国家女性主义的核心思想是要积极促进女性参政,使国家的政策制定能够实现妇女运动的诉求。朴槿惠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她雌雄同体的性格,她既有男性的坚定冷静,也有女性的温柔亲切等特质。  相似文献   

2.
王媛 《河北学刊》2002,22(4):108-110
黛玉、妙玉是《红楼梦》金陵十二钗中塑造的两位“玉女”形象。称其为“玉女” ,是因为两人身上有许多共同点 :高洁的心志、超众的才气、孤芳自赏的性格以及对宝玉的爱恋 ,尤其是共同的悲剧性结局。同时 ,这两位“玉女”也是宝玉倾心和爱慕的对象。两位“玉女”的毁灭 ,既是宝玉看破红尘、了断尘缘的动因之一 ,也是作者红尘悲歌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家庭科技》2015,(3):4
您知道吗?全球每年约有1 20万名女性患乳腺癌,中国乳腺癌发病率年增速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照此推算,到2021年中国乳腺癌患者人数将高达250万人。此外,妇科病是女性身上的不定时炸弹。据统计,每10位女性中,就有5位有不同程度的痛经;每4位女性中,就有1位会长子宫肌瘤;每20位女性中,就有1位存在不易受孕、胎停孕等问题;每3位女性中,就有2位会更年期燥热、眩晕、心悸,甚至生长肿瘤。  相似文献   

4.
黄强 《社会科学论坛》2008,(12):105-108
安娜和杜十娘,是世界文学史上两个光辉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安娜与杜十娘形象、性格做比较。揭示了她们异中有同、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虽然身处不同阶层,却都是至情至性的女子,性格上的执着与不肯屈服为她们的爱情埋下了悲剧基调,在她们身上,展现出了中外妇女在追求自由爱情和争取人性解放的漫长道路上所呈现出来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5,(1):77-82
惊悚小说流行于英国19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其中出现了许多与传统小说迥异的女性人物形象,在她们身上体现了明显的男性化特征。从性别理论上看,它是一种性别角色颠倒现象;从道德伦理上看,它是一种越界行为。这些女性人物的意义在于她们颠覆了维多利亚社会"家中天使"的形象,因而也向传统的男权社会观念、制度提出挑战。她们强悍的性格、大胆的行为、追求独立和争取法律平等的努力,表达了一种现代精神,从而使她们成为现代女性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安娜和杜十娘,是世界文学史上两个光辉的女性形象.本文通过对安娜与杜十娘形象、性格做比较,揭示了她们异中有同、殊途同归的悲剧命运,虽然身处不同阶层,却都是至情至性的女子,性格上的执着与不肯屈服为她们的爱情埋下了悲剧基调,在她们身上,展现出了中外妇女在追求自由爱情和争取人性解放的漫长道路上所呈现出来的巨大魅力.  相似文献   

7.
妇科病是女性身上的不定时炸弹.据统计,每10位女性中,就有5位有不同程度的痛经;每4位女性中,就有1位会长子宫肌瘤;每20位女性中,就有1位存在不易受孕、胎停孕等问题;每3位女性中,就有2位会更年期燥热、眩晕、心悸,甚至生长肿瘤. 很多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很多悲剧可以不必发生,疾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然而,很多女性对妇科疾病缺乏认识,缺少对身体的保健,加之各种不良生活习惯等,使健康状况逐渐下降,导致疾病缠身,久治不愈.医生呼吁,女性一定要关爱自己,防范疾病.  相似文献   

8.
结合白朴词曲作品和有关记载,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墙头马上》一剧中作为“官宦之女”的李千金,从角色性格上讲实为一位下层女性的形象,具有大家闺秀和市井女性这样双重的剧本身份和性格身份。这一现象的形成与作者厕身市井醉心杂剧创作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这一形象体现的是作者对下层女性美好品质的审美,实为作者按照自己的审美理想和生活理想所塑造的一个“完美”的女性。  相似文献   

9.
在贾宝玉身上无论男性性格还是女性性格,其表现都是比较明显的,并以其男性性格为本体,两者相互融合、参透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曹雪芹为了表达他的文化理想和对未来文化转型的展望,赋予了他这种双性化的性格1。但是究其深层原因,这种性格类型的形成是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的文化背景密不可分的。明中叶以后思想界和文学界的新思潮的共同基本内容是:肯定人的生命的自然性,否定理学对人性的压抑;肯定女子的智慧和创造力,否定“女子弱智”的观念;肯定人的自然情感,尤其女子对爱情的需要和追求,否定理学对人的情感的压抑。  一、理、欲关系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0.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和《爱玛》这两部作品中描写了两位女主人公伊丽莎白和爱玛,她们身上更多地体现了圆形人物的特点。奥斯汀以细腻的女性视角,圆润、幽默、敏锐的笔锋,塑造了两位可爱又迷人的女性人物形象,并以其女性的人格独立和平等意识以及在爱情和婚姻中潜在的道德力量受到推崇,倍受读者的喜爱。在伊丽莎白和爱玛身上可以窥探出作家本人的潜在思想和文化取向,展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意义和时代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宝国 《学术探索》2012,(10):157-159
在薇拉·凯瑟小说《我的安东妮亚》第四卷结尾处,主人公吉姆.波顿出人意料地离弃了他的恋人安东妮亚,20年后又返回西部大草原看望她。吉姆的这一"离"一"回/归",多年来一直是学术界关注的焦点。许多学者纷纷从各种视角,如女性主义、酷儿理论或生态文学解读吉姆的"回归"。但是,综观国内外学者对该作品的研究,笔者发现他们只是从单一视角去研究分析该作品的"回归主题",因此,本文将从精神分析、文化研究、女性主义和生态批评等视角对该主题进行多重分析。  相似文献   

12.
近代中国教会女子教育与妇女解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慧 《北方论丛》2002,(6):71-74
近代伊始,西方教会势力在中国所兴办的女子教育,首开中国女子学校教育的先河.它倡导天赋人权和男女平等观念,培养了第一代新式知识女性和妇女运动骨干,推动了中国女界的觉醒和社会风气的转变,因而在妇女解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透析《啊,拓荒者!》中四对悲剧婚姻,探讨凯瑟悲剧婚姻观的实质、成因及其体现出来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14.
陈智慧 《云梦学刊》2005,26(2):84-86
是“莎菲”“震惊了文坛”奠定了丁玲在文学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而“莎菲”的魅力源自其作为主体的女人而包蕴的自我意识的独立张扬,性别意识的幽微精妙和作为自主的人对本能意识的感性体验和理性认同;是女性主体性意识的确立决定了莎菲形象的独立,卓异,而这特立、卓异的形象开启了文学史上女性形象个性化、复杂化、性别化的性格塑造,为女性书写和书写女性提供了一种开拓性的借鉴,引导女性文学走向了更丰富多样的表达。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具有强烈地方色彩的诗体,楚辞有着明显的文体感。楚辞的文体感,初备于《九歌》,确立于《离骚》,而为《九章》、《九辩》、《远游》所巩固。缠绵绯恻哀怨感伤的情感基调,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行文方式,芳草美人、求神问卜的巫文化事象,主人公超凡脱俗、光明峻洁的人格,是楚辞文体感的基本特色。  相似文献   

16.
薇拉·凯瑟的经典之作《我的安东尼娅》取材于作者的生活经历,讲述的是一群欧洲移民在美国西部艰苦创业的故事.作者认为,移民既要坚守自己的传统文化、发展传统文化,又要形成与适应拓荒文化.二者对美国精神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尤金.奥尼尔剧作《安娜.克里斯蒂》剧中女主角———安娜从迷失自我的生活中走出来,经历过彷徨、困惑和挣扎之后,选择了一条虽不完美但充满希望的生活之路,最终完成了自我实现。以安娜的生活历程为线索,梳理女主角的独立人格和反叛精神的成因,我们可以窥视奥尼尔独特的妇女观。  相似文献   

18.
不同国家、民族、时代的文学存在着共同文学规律,使文学有了“可比性”。《飘》、《红楼梦》虽然成书时间相差很远,作者米切尔和曹雪芹的生存背景和文化差异又很大,但它们所塑造的两位女性形象——郝思佳和王熙凤却在出身背景、个人才能、自主意识、务实精神方面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不同的历史背景、爱情价值观、个性品质等又使两者同中有异。通过对东西方两个女性文学形象的分析,我们不仅发现了不同文化的深层规律,同时也引发了“妇女人格”这一崭新的文学命题。  相似文献   

19.
在空间的各种形式和秩序中,蕴含着各种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权力机制,人们按照社会分配的角色在各自的空间里演绎着人生百态。空间不仅仅具有其物理性质,还被人们赋予了权力、荣耀、地位等人化的社会特征,满足或限制了人们对空间的欲望与追求。美国作家薇拉·凯瑟的作品《保罗事件》中的保罗厌恶自己所处平民街道空间的平庸与阴暗,觊觎上层人物所处空间的奢华与富裕。欲望与现实巨大的情感落差使他逾越了物理空间中自己应处的位置和享受范围,在幻想空间和镜中空间勾勒自己的欲望王国,违背了社会空间秩序应有的规律,最终只能自取灭亡,走上不归路。  相似文献   

20.
张伟 《河北学刊》2008,28(1):232-234
个体人格失衡和精神危机是大众文化背景下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重建审美之维是恢复人性完整、建构和谐人格的必要途径。当代美育对于个体和谐人格、完整人性的建构,主要是通过审美态度的陶养、审美趣味与能力的提升和审美境界的培养来实现的,并最终达到人格和谐的目标:实现感性与理性的平衡、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平衡、当下性与永恒性的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