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鲤鱼》一书源于我对故乡渔鼓庙的深刻记忆,正是乡人的悲欢离合触动了我创作的心弦,催生了这部以人间苦难为主题的小说。  相似文献   

2.
台湾早期原始社会的演进与祖国大陆周文顺目前已知的确凿而又系统的有关台湾的著述,始于公元3世纪的《临海水土志》。该书以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台湾山川、草木、气候、物产、风俗民情、社会结构、生产水平等进行了详尽而系统的描述,素称我国第一部有关台湾的经典①。...  相似文献   

3.
享有较高社会声望的士绅视地方风俗之培育、司法审判之公正、社会秩序之维护为自己众多职责的一部分。他们身体力行,或通过圣谕宣讲的劝说方式感化乡人,使他们遵循封建礼教;或结交官府、或直接调解地方纠纷以维护封建法律的公正公平;或由他们出面、或受官方委托组织地方团练,为维护清朝陕西地方的社会秩序,保护地方社会人民的安危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范成大在入蜀、出蜀途中饱览了巴蜀地区的山川风貌、风土民情,并留下了几十首记录沿途所见、所闻、所感的优秀诗作。以《吴船录》为例,分析其中所展现的巴蜀民情风俗,对探究范成大的创作风格和丰富巴渝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王文军以诗人独有的敏锐,把"雪花""石头"、草木等景物和父母、故乡等情物作为诗歌的创作机缘,触景生情,有感而发。他用清雅灵动的话语倾吐草木生命,抒发自己精神上孤寂无侣的惆怅与索然。此外,诗人还用了朴实无华的叙述性笔触向世人讲述了老父母的劳苦艰辛以及儿子对父母浓浓的深情与眷恋,更表现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心与悔恨。  相似文献   

6.
梁上泉早年诗词对民族诗歌传统的继承辛宪1956年,注意诗的内在规律探讨的诗评家沙鸥,发现梁上泉初期的新诗创作即具有“新鲜的风格”,步人当代诗坛有着“美好的起点”①,27年后的1983年,诗论家吕进就梁上泉的新诗风格,作过如下三方面的评点:描绘山川草木...  相似文献   

7.
“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新疆灿烂悠久的丝路文化,博大神奇的大漠山川和魂牵梦绕的多民族风情,是艺术家们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自建国后的20世纪50年代始,一大批青年美术家告别故土,西出阳关,与新疆本土艺术家们汇集天山脚下,用多彩的画笔描绘出了它的无限风光,使中华民族的绘画艺术历世代沧桑,发扬光大。新疆的中国画家们,深与天山南北这片风情奇异的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执着地探索、寻觅着这块圣土的艺术之魂,在长期的创作实践中绘出了众多反映时代特征和地域风貌的艺术作品,讴歌了新疆美好的人文风俗和自然风光,给人们以淳美的审美享受和心灵感动。为展示当代新疆中国画家们的艺术成就,介绍他们的创作现状,促进交流,加强沟通,我馆特举办了此次邀请展,期望它能给我们带来一次美好的视觉旅行。  相似文献   

8.
吴梅 《宿州学院学报》2012,27(12):87-89
从中外风俗画的比较视角出发,论述了风俗画的创作是植根于现实以反映社会风俗世象为主的;并从风俗画的表现意识与创作意识出发,分析了中外风俗画的区别和联系,详细阐述了风俗油画的特征,并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对风俗油画的认识做出了不同的解读,最后从风俗油画的起源、平民化、艺术观念、创造性思维及审美意识上阐述了风俗油画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民俗是人类社会群体共同心意行为构成的风习性文化意识,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特点。回族作家以民俗化的文化背景为创作材料,以回族的乡情、风俗、观念作为自己创作的深厚底蕴,以纷繁的民俗生活事象结构篇章,展开情节。可以说民俗文化是霍达、白山等回族作家创作根深叶茂的土壤。他们以此凸现自己的创作风格,也以此显示自己文学创作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国人民的这种情感则同自己祖国的历史一样,光辉灿烂,源远流长。他们热爱祖国山川草木,努力创造物质文化财富;反对外敌入侵和民族分裂,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团结;反对反动势  相似文献   

11.
宋代著名大诗人陆游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故乡山阴度过的,他的大部分诗歌也是在山阴创作的,这些诗歌带有浓郁的乡土风情。本文具体分析了陆游诗歌创作中这一前人较少注意的方面。作者认为,陆游对故乡山水无比热爱,对父老乡亲有着深厚的感情,家乡的田园生活,是陆游诗歌创作的源头活水;以饱蘸情感的笔触详尽地描绘家乡地理和人物风俗之美,尽情抒发对家乡的无比热爱,是陆游晚年诗歌的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2.
每一个古代民族对世界万物的认识,对社会的认识构成了该民族的原始文明。果洛藏族人对山川水源、地下矿藏、水中鱼类乃至旷野中的野生动物持有万物有灵思想。在他们的意识里,自然界的山、水、草木都笼罩着一种神圣的面纱,因而对周围环境和动植物存在广泛的禁忌行为,这一些神圣观念源自青藏高原生态基础上原生的自然崇拜,是以原始宗教观念形态表现出来的集体表象。  相似文献   

13.
护生护心     
《社区》2012,(35):34-35
释文 朗月光华,照临万物。山川草木。清凉纯洁。蠕动飞沈,团圉和悦。共浴灵辉,如登乐国。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地处长江中游,山川秀丽,风景优美,名胜古迹遍布全省各地,旅游资源亦可谓丰富。但是,必须清醒认识目前湖北省旅游业在全国却处于落后地位。怎样才能摆脱困境,我想粗略谈几点看法。一在许多谈及湖北省旅游资源的文章里,都把湖北省旅游资源丰富摆在首位。如何称丰富呢?号称“千湖之省”;全省东、西、北三面矗立着若干名山;文化古迹、亭台楼阁众多;楚文化的故乡;有一些独特的美味佳肴、工艺品;风俗民情等。其实,这只是一些表面现  相似文献   

15.
贾平凹、黄春明分别以自己的故乡为原型,通过想象建构了各自的乡土世界——商州和宜兰。作为直面现实的优秀乡土小说家,他们还敏锐地捕捉到了大陆、台湾社会转型期乡村日常生活的历史新变。处理生活经验和题材的相似为我们比较他们的小说创作提供了基础。尽管采用的文体形式不同,乡土观念、创作视角、价值立场也有很大差异,但他们都在各自的创作中积极融入新的乡土经验,反映了转型期农民的生存处境和精神镜像,表达了对"精神家园何处在"的思索。  相似文献   

16.
秦观在雷州创作的文学作品厚朴苍劲,尽脱铅华,主要描写了奇特的巫医风俗、殡葬习俗、造酒风俗、腊祭习俗、婚俗等雷州民族文化事象。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管窥雷州风土民情对秦观后期心理转变起到了重要作用,这种心理转变对秦观在雷州的创作情感及创作方向改变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赵孟頫是元代最为出色的艺文大家之一,在他的文学和艺术创作中,宦途中的所见所感占据相当的篇幅.在其诗画作品中蕴含的大量生态元素,既抒发了漂泊在外的江南游子对故乡的思恋,也承载着他在南北驱驰中对不同地域山川风物的独特感受,并由此造就了赵孟頫艺文创作的多样化风格.  相似文献   

18.
六月中旬,著名作家、小说选刊主编李国文同志和著名文艺理论家、中国作协创作理论研究室副主任顾骧同志应盐城市文联的邀请,回到故乡讲学、访问。李国文同志原籍我市郊区义丰乡,顾骧同志原籍我市滨海县,用顾骧同志的话说“我们是喝蟒蛇河和串场河的河水长大的。”他们对故乡的土地、风物和父老乡亲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这次回故乡,分别为我市文学工作者作了多次讲学,并应邀来师专为中文科师生作了报告。李国文同志亲切地回顾了自己的创作历程,漫谈了自己的创作经验,勉励大家写出好作  相似文献   

19.
满族是满洲族的简称。满族是肃慎的后裔,白山黑水是他们的故乡,中国东北部广袤千里的肥沃土地、山川河流东至日本海、南到鸭绿江,西起松辽平原的明边,北达堪察加之间是他们生息繁衍的地方。满族有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民族文化,三千多年来,一直与中原地区紧密联系着,在中国历史上曾经二度入主中原,建立金政权和清王朝,是中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阿伟 《社区》2013,(15):56-57
我一直认为,对槐花的热爱是缘于它满含故乡的味道。年轻时我拼命她想要离开故乡,那时感觉故乡是那么粗俗,似乎只有电影里才是美好的。然而,在离开故乡多年之后,才发现自己最喜爱的竟然还是故乡。无论是故乡充满牲畜的气息,还是围在村舍四周的草木,凡是我曾经十分厌恶的东西现在都变得格外美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