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深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小说所叙述的故事与着重塑造的孙悟空形象,形象地表现了修心正性、成圣作贤的心学理论。孙悟空从充满欲望的野猴到取得正果的猴神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去心中之欲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有关孙悟空原型的讨论莫衷一是,至今尚无定论:鲁迅先生认为孙悟空这一形象取自唐传奇《古岳渎经》中的淮河水怪无支祁;胡适认为出自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的神猴哈努曼;还有认为孙悟空是个“混血猴”。我认为:《西游记》故事的发展历史是漫长的,在其发展过程中,故事和人物受多方面作用和影响,包含的思想、文化因素也是十分复杂的,同时,艺术形象的创造多为“杂取种种”而形成“这一个”,小可过份胶执。另外,《西游记》一书后半部份中,孙悟空的主要特征是:不畏艰险,排除万难,保护唐三藏西天取经,终成正果。我们不可因为其思想意义上的消极的一面而否定了这一主要情节的客观存在。据此,我们认为《宋高僧传》中有一段记载也可作为孙悟空原型讨论的一条资料提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名号有一个美猴王-孙悟空-弼马温-齐天大圣-孙行者-斗战胜佛的变化,亦可称之为心与魔之间相交的变化。二者相交反映着孙悟空的心路历程,即求心-束心-放心-收心-正心的过程,而这也正是小说的主旨。且心魔相交之说在《西游记》主旨探求过程中始终是一条重要支脉而延绵不断,这与晚明大行其道的心学思潮有着紧密关联。  相似文献   

4.
孙悟空形象生成的文化追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 综述了前人关于 孙悟空渊源的 种种争议,试图从 形象生成的文 化机制与文 化意蕴重加评析。在 追溯传统“猿”意 象与“非猿”意象时 ,指出 以道 为内 容,以 佛为 形式, 以世 俗为根源,构成了 孙悟空原型的重 要因素。这种种 因素 随着时 代的 变迁, 而一 步步 形成 了平 话、杂剧、小说中不 同的孙“猴”形象。  相似文献   

5.
“刘备的江山——哭出来的。”这个歌后语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三国演义》中刘备形象的一个总结.也是对作者塑造人物的艺术方法的生动而又得体的概括。作者确实抓住“哭”这一细节,写活了刘备。在《三国演义》前85回里,作者描写刘备的哭就有近20处之多,里面有真情的哭.有虚曲的哭,也有狡诈的哭。作品通过刘备一次又一次的哭.逐渐地丰满了这个形象。可以说.刘备的哭,哭出了性格,哭活了人物。  相似文献   

6.
《西游记》是一部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长篇巨著。作品主人公之一的孙悟空,其身上反映出浓厚的宗教意识。一、从孙悟空的斗争中,反映出来的佛教教义"法识"观,孙悟空身上反映出来的佛教思想。二、孙悟空皈依是不彻底的,在其身上还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是与佛教思想相背的,却与明代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相统一。孙悟空的形象体现了人、动物、神魔、宗教四个特点的结合,他是一个宗教的战斗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7.
一部《西游记》,包括两个故事,即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和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而这前后两个故事是由书中的中心人物孙悟空贯穿起来的.孙悟空的形象在《西游记》中最生动、最光辉,因此给读者的印象也最深刻、最活跃.《西游记》的思想内容就是由这两个故事和孙悟空的形象体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只要剖析清楚这两个故事的实质和孙悟空形象的意义,作品的主题思想,也就昭然若揭了.(一)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文学史家和《西游记》的研究家们,往往把孙悟空大闹天宫,看作是反映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人民的反抗斗争,或者干脆说成是反映了封建社会中的农民起义.其实孙悟空闹天宫的原因是:一、他因向东海龙王强索兵器和披挂,搅乱了龙宫的安宁,龙王在上帝处告了他;二、他不愿意到头来还会死去,他要长生,不受冥王的管辖,因此打死了鬼使,强消了冥府中生死簿上他的名字,终于超越了自然规律的局限,获得了“绝对自由”.他的行为,搅乱了阴阳轮转,冥王在玉帝那儿告了他.因此玉帝派兵遣将捉拿他.他不服气,才反了的,并非是受压迫、受剥削、生活不下去了才揭竿而起的.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典小说中,《西游记》无疑是最具哲学意味的。它通过孙悟空形象的塑造直接从本体论的高度对人进行了哲学思考。从中可以发现,小说文本既与陆王心学有某种联系,又不尽如前人所论是一部所谓"收放心"之作。孙悟空的诞生及其与生俱来的带有原始野性特征的个性自由精神,实际上就是人类童蒙时代珍视个体生命价值的形象化体现。作者在肯定人类这种个性自由精神的同时,也看到了它对文明社会秩序的颠覆性和破坏性,因而在以"普渡众生"为目标的取经事业中,让孙悟空完成了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超越,成了正果,即实现了自我完善,实现了人的价值———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而这也正是作者本人心路历程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9.
《人生与伴侣》2011,(12):50-50
穷人思维指的是穷人对待事物的思维方式,是一种让人贫穷的思维。所谓正思、正念、正行,最后终成正果,而邪思则会导致恶念、恶行,最终必将酿成恶果是也。相比之下,正思正果自然是富人思维,而邪思、恶果下必定是穷人思维。最流行的说法是人穷即是心穷,在职场中,以下几种穷人思维必须警惕,否则,你将一辈子都难成正果。  相似文献   

10.
人们之所以喜欢看《西游记》,大多是因为里面有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作家成君忆的《孙悟空是个好员工》一书中,把孙悟空和职业生涯联系了起来。孙悟空有一身本领,总想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他当过山大王,做过弼马温,也管过蟠桃园……可是这些选择都不适合他,且闹出不少乱子。之后,在观音菩萨的点化下,孙悟空选择了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最后终成正果。可见,他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职业院校学生在毕业后将面临升学、就业、留学或创业这四条发展路径,可是哪条是最适合自己的路径?哪条是走向职业生涯成功最有效的路径?不管你选择哪条路径,都需要付出努力和智慧,当面对挫折和阻碍的时候更要坚定目标,永不言败,这样才能成功。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作者思想的局限、孙悟空自身思想性格行为的局限等三个方面阐述造成他悲剧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孙悟空形象的时代精神和文化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悟空形象的特点是亦真亦幻,幻中寓真。这个形象的创造深深地植根于社会历史生活和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他的“强者为尊”和追求自由的思想性格与明代中后期进步的社会思潮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李贽的尊贤思想和童心说在他的身上都有着鲜明的表现。他的积极乐观、勇敢无畏、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等美好品德,反映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性格和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孙悟空的斗争智慧也多来源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小说在奇幻描写中时时透出世俗社会的人情事理。孙悟空形象的童真童趣,也是时代精神的一种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中国古典文学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西游记》和其他三部小说即《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一起被誉为"四大名著"。《西游记》塑造最为成功的是孙悟空的形象。本文从三个方面来论及这一光辉灿烂的文学形象:孙悟空形象的产生及发展,思想性格特征,审美特质及审美内涵,说明孙悟空形象的塑造,代表着中国古典幻想小说人物形象描绘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4.
孙悟空出生地东南移是其形象演变中寓言特征加强与题旨、结构要求象其物宜文脉的一种体现,多种素材的化用显示六位时成精神贯注文思而具典型化的功效。孙悟空姓名双取的历史文化因缘与猿、猴和人的兼象是适应心性兼修题旨的需要。孙悟空号称太乙真仙被反复点染是与百回本校订者、写作者关系的一种不可忽视的线索。孙悟空等形象历史文化成因考察离不开思维方法与形象审美价值品位关系的探究。  相似文献   

15.
艺术的美感效应,决定于艺术的审美形象.研究孙悟空形象的美感效应,必须从孙悟空这一特定艺术形象出发. 一《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是天地孕育的一只灵猴,具有非常鲜明的猴的形态特征.他不仅长的尖嘴猴腮,火眼金睛,圈盘腿,红屁股,长尾巴,有着猴子逼真的外形;而且最爱跳跃翻腾,抓耳挠腮,爬树攀枝,采花摘果,表现出猴子的动物本能;他还那么无拘无束,嘴馋好吃,顽劣任性,乖觉机灵,处处显露  相似文献   

16.
孙悟空、贾宝玉身上都具有叛逆精神,孙悟空的叛逆精神表现为对现有秩序的巨大冲击性同时又具有积极进取、匡扶正义的社会责任意识,贾宝玉所体现的叛逆精神是以拒绝承担任何社会责任来对抗社会,以贵族的优雅和温和实现自我逃匿。孙悟空和贾宝玉形象存在着共同的悲剧意蕴,由叛逆到顺应现存秩序,最终以宗教作为精神的归宿。  相似文献   

17.
四大奇书之一《西游记》的创作成功,引出了神魔小说一大系列,其成功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塑造了孙悟空这一文学史上具有特殊意义的艺术形象。孙悟空是全书的栋梁,当然也是理解全书的关键,所以,要深刻全面理解《西游记》,必须正确地、多层面地对这一形象加以剖析。笔者拟就此从四个方面试加论述。  相似文献   

18.
呵护童趣     
大伙玩捉迷藏,人家小朋友都藏好了,你却坏坏地溜回家去了;为看蚂蚁搬家,你躲在墙角好奇地蹲了一整个下午,最后脚蹲麻了,你却哭起鼻子来了:你曾骄傲地宣布,你也会孙悟空的“七十二变”。但却老搞不明白“山里面到底有没有住着神仙”……  相似文献   

19.
为书而哭     
读书人大都有过为书而哭的经历。为书而哭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书中的描述或故事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倾注同情、抛洒热泪的精彩之处。由于书的格调不一,读书者的品位悬殊,为书而哭的情态和程度也必然各异。一般而言,为书而哭大致有三种:一是眼哭。这种哭大多是由书中一些比较感人  相似文献   

20.
悟空好哭     
孙悟空神通广大,敢大闹天宫和阎罗殿,是个天不怕地不怕的英雄。取经途中,每遇险情,唐僧总是念叨:"悟空,你在哪里?"但是,孙悟空的确好哭。被唐僧逐出师门,他放声大哭。被银角大王用法术压在山下,他逢灾念圣僧,"珠泪如雨"。狮驼岭一听唐僧被吃,他先是"泪似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