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一)美术作品中突出美点的表现手法.一般来说,一件美术作品有着诸多的美点,如:构思美、构图美、造型美、色彩美、材质美、形象个性美等等.当然,反映人们视觉感官可直接感知的最初自然是作品形式上的美点,但形式上的美点无不蕴含着艺术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作品最突出的美点,体现了作品的个性,正是艺术家创造精神的结晶,艺术灵魂之所在.  相似文献   

2.
美生是生态文明时代的审美理想,是从古代和谐和近代自由转换出的当代美学主潮。美生学从生态美学的进步中涌出,由美学经由审美学发展而来。生态美学在形成与发展、升级和转型中,其核心范畴由审美场向生态审美场、美生场、自然美生场、天籁美生场提升,衍生出美生式、美生论、美生说、美生学的逻辑,呈现了生态美学生发美生学的规程。美学以自然为本原,其美本体和美本质的循环运动,显现出美的生发图式,是为美生的初起样态。审美学以人类审美为本原,形成美感本体论和审美本体论,发展出审美生发的美生样式。美生学以生态为本原,在生态存在与审美存在的同一、生态存在与诗意栖居的同一、整生存在与天籁栖息的同一里,提升出绿色审美生发的美生样式,完发了绿生美活的本质规定。美生的三大样式:美的生发、审美生发、绿色审美生发,内在于美学经审美学到美生学的生发中,是谓美生学问世的累加性动能。美生学凭绿生美活的质性,提升了美丽家园的建设,凸显了学术的自立创新追求。  相似文献   

3.
庄子美学是对老子美学的继承和发展 ,老庄美学是建立在大道至美核心上的思想系统。庄子在老子之后又提出了天地之美 ,认为美存在于天地之中 ,即存在与大自然之中 ,而天地之美正体现了“道”的自然无为 ;同时 ,庄子又认为大美是无限广大、囊括宇宙 ,局限之美也可以说是美 ,但大美定是无限的 ;庄子又看到了美与丑相对转化的存在关系 ,美与丑没有绝对界限 ,丑中也可包含美 ;庄子又从对非功利的美的追求出发 ,提出了无为之美 ,认为人只要摆脱名利束缚 ,无欲无为 ,便可达到美的境界。  相似文献   

4.
不囿于统治者及世俗好恶,且能超越一己怨愤,司马迁对实录进行了彻底坚守。《史记》的美颂,无畏无私,实事求是,充满正义和骨气,是实录不容忽视的重要部分。首篇选择示美颂、客观叙事寓美颂、他人肯定寄美颂、"太史公曰"表美颂,构成《史记》美颂艺术的表现方式。运用互见法、创体后破体,凸显《史记》美颂艺术的实录特质。先秦美颂传统的陶染、汉代美颂风尚的影响、最初创作动因的诱发,促成《史记》美颂艺术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易经》与中国古典美学安民《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结晶,它深刻启迪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从美学的角度来分析赐经》,它包容了生命美、自然美、科学美、社会美、伦理美、人格美、行为美、心灵美和艺术美;它勾勒了美与自然、美与审美、美与真善等等的关系;它把自然...  相似文献   

6.
佛教所追求的美,是不同于形式美的道德美、不同于感性美的心灵美、不同于虚幻美的真实美、不同于当下美的永恒美。佛教谓之佛教涅槃安乐、净土极乐、法喜禅悦。对这种本体美的美感反应不是世俗的受乐、欲乐,而是超越情欲享受、不苦不乐的法乐、寂灭乐。佛教否定世俗的美和美感,同时又以毕竟空的世界观和中观的方法论对世俗美采取了变相肯定的态度。于是,莲花、圆、十、光明、七宝、香、音乐、言像等等具备了审美价值。它们构成了佛教的世俗美形态,最终为吸引众生皈依佛教服务。  相似文献   

7.
经济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经济现象的社会科学,其基本原理、分析方法、话语体系和表达方式展现了经济学作为"社会科学王冠上的那颗耀眼明珠"的独特美。经济学所蕴含的美是多元的:经济学理性和德性之美展示的是学科内容的科学美,结构和形式之美展示的是学科建构的艺术美,思维和思辨之美展示的是学科逻辑的内涵美,变革和统一之美展示的是学科融通的演化美,开放与包容之美展示的是学科发展的自信美。静下心来,感悟经济学之美,可以获得学习和研究经济学的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8.
井泉 《理论界》2013,(7):38-40
当前中美经贸关系日益密切,美成为我对外投资增长的主要一极。本文以中国对美投资的现状为研究对象,总结了当前中国对美投资特点,分析了阻碍中国对美投资的因素,并从美国决策机构、中国政府、中国企业三个层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9.
南朝宫体诗与五代花间词在审美趣味上构成了趋同性.这种审美趣味上的趋同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以艳丽为美,以纤巧为美,以悲怨为美."以艳为美"在艺术风格上的表现包括语言、色彩、情调上的艳丽化;"以纤巧为美"则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含义,印题材的狭小和指对纤弱之美的欣赏;对宫体诗"以悲为美"的继承促进了花间词"绮怨"风貌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正> 美是和谐人人都能感受美、欣赏美,人人都爱美、追求美,人人都按照自己理想的美修饰自己、陶冶自己,在特定的美的理想鼓舞下生活、劳动、创造。但你若问他们什么是美,他们却说不出。历史上有关于美的种种学说,当前美学界也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迄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美的定义。象美学中这样奇特的现象,在其他科学中是很少见的。  相似文献   

11.
《荀子》、《吕氏春秋》均有集百家学说于一身的特点,两书所包含的教育思想比其他诸子更为丰富.比较起来说,《荀子》的教育思想以性恶论为哲学基础,《吕氏春秋》以天性论为基础.前者认为教育能够改造人性,由恶趋善;后者则认为教育不能改易人性,却可避免人的天性遭受戕害.《荀子》主张教育的目的在于造就圣人,《吕氏春秋》则把教育的目的更多指向培养遵守社会规范和因循自然规律的普通人.两书在教育方法论方面有许多相似的观点,但《吕氏春秋》更加强调基于自然人性的师生关系所带来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夷齐精神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廉"是夷齐文化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后世影响深远。先秦典籍中关于夷齐"廉"的有关论述主要在《孟子》、《战国策》和《吕氏春秋》中,通过对这些文献的分析,可以看出伯夷之廉既指其特立独行的个性气质,也指其谦让不取的高风亮节和笃道守节的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美学,历来讲情与理统一,文与道的统一。关于情和理及其关系的认识,受美善统一观念的影响,在艺术创作的指导思想上注重情理统一,在艺术风格上强调中和为美,在艺术表现上注重抒情言志并举,礼乐统一,在人生态度上主张中庸平和。本文将从情理统一论在艺术上的具体表现来解读这对范畴。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评价是一种自我评价,其评价体系指即时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的双向互动。即时性评价是大众评价。终极性评价是权威评价,两相结合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评价体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评价体系的基本框架,包括传统理论资源的当代应用评价,民众的民族自豪感评价,理论创新评价,马克思主义主导型地位评价,理论满足大众需求情况的评价,马克思主义层次化、生活化程度评价。  相似文献   

15.
由于陆九渊心学体系的内在矛盾和心学世界观的不彻底性 ,所以其中蕴涵着较为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突出体现在他对本体论上心、物关系的论述 ,认识论上知先行后的论证、心学体系的构建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国1997年-2008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考察收入性质对全体居民、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入增长性、收入永久性和收入不确定性三种收入性质对居民消费有不同的影响,即使同一收入性质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也不同。就收入性质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而言,城镇与农村有所差别。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集体在党的建设过程中各有侧重:第一代领导集体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第二代领导集体把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工作;第三代领导集体将功能建设和提高执政能力作为党的建设的首要任务。加强党的建设要与时俱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18.
作为伽达默尔实践哲学思想最终归宿的善,包含这位先哲对现实社会的深刻反思与人类幸福生活的诸多思考。他所倡导的科学理性与实践理性的平衡和中立的管理思想、人与人之间通过对话形成理解与团结等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主法治视域下的毛泽东执政理念论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过程中,毛泽东在继承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对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理念进行了发展与创新,确立了"人民群众主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等执政理念,这些执政理念围绕着"靠谁执政"、"怎样执政"和"为谁执政"这个中心展开的,已初具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价值取向,体现了民主政治中的人民主权原则、保障人权原则和法治原则,毛泽东的执政理念,对于中国以后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歌词的音乐性,是歌词区别于其他文学形式的一个重要特征。歌词对音乐的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影响作曲家创作的情感、曲式的构思以及节奏与曲调,这就是歌词对于音乐的召示力,它是由歌词创作的主要目的和过程所决定的。它既包括内在的音乐性也就是走向和通向音乐的真挚强烈的情感,又包括外在的音乐性即歌词的语言风格、节奏、韵律以及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