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粤风》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被誉为“补三百篇之遗”的多民族民歌集。《粤风》中的“粤风”,实际上是岭南汉壮瑶各族共同创造的具有地域特征的民歌特质。明清时代,在刘三姐歌谣的涵化下,岭南各族民歌渐趋靠拢,汇为“歌海”。虽个性尚存,然共居一隅,互相渗透,面貌逐步趋近,终于在形式、内容、风格、手法、意境各方面形成了特定地域的文学风格——粤风。反映了岭南多民族之间文化交融的深度。  相似文献   

2.
台山民歌,是流行于台山的民间歌曲的简称,其历史悠久,根据记载,可以追溯到宋代理宗时期,至今有近800年的历史。民国期间已经搜集编辑出版《台山歌谣》和《台山童谣》等书籍。台山民歌主要有卖鸡调、禾楼歌、新娘歌、龙船歌、嫁女歌、咸水歌(渔歌)、客家山歌、刘三妹调和童谣等。台山民歌是岭南民间音乐的典型代表之一,对岭南音乐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3.
台山民歌,是流行于台山的民间歌曲的简称,其历史悠久,根据记载,可以追溯到宋代理宗时期,至今有近800年的历史.民国期间已经搜集编辑出版《台山歌谣》和《台山童谣》等书籍.台山民歌主要有卖鸡调、禾楼歌、新娘歌、龙船歌、嫁女歌、咸水歌(渔歌)、客家山歌、刘三妹调和童谣等.台山民歌是岭南民间音乐的典型代表之一,对岭南音乐的发展起到推动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古代岭南,地域上大致相当于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自秦汉开始,岭南地区基本上是处于历代封建中央王朝的直接统辖之下。唐初,设立了岭南道,下分广州、桂州、容州、邕州和安南五管,进一步加强了对该地区的统治。唐代岭南,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之一,民族问题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在封建社会,民族矛盾总是不同程度的长期存在,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唐代岭南地区,  相似文献   

5.
试论广东粤民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广东粤民的形成练铭志(广东省民族研究所)广东汉族由广州、潮州和客家三个民系组成。广州民系所操之广州话(以广州音为标准,故名)又称广府话,或简称白话,属汉语粤方言,故其民可简称为粤民。粤民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粤西地区和粤北部分县(市)。粤东潮梅各...  相似文献   

6.
粤语多源论     
近年来,粤语形成于古广信一带的现点颇能吸引人,其中以叶国泉、罗康宁的"西江流域文化起源说"最有影响.但是,古广信为岭南早期的政治、文化中心,并不等于粤语起源于西江流域.本文首先对粤语的定义进行严格的解释,亦从历史及人口迁移等角度阐述粤语文化的混杂性和广东汉人来源的多层次性,最后从现实的粤语语言特点论证粤不可能单一来源于西江流域.  相似文献   

7.
岭南文化,源远流长.古代的岭南,大至包括今广西、广东以及印支半岛西北部这一区域.新石器晚期,岭南地区就遍布人类活动所留下的踪迹.考古工作者发掘出距今约四、五万年前的广西"柳江人"以及同期或稍后的广西"荔浦人"、都安"干淹人"和"九?山人"、桂林"宝积岩人"、柳州"白莲洞人"、柳江"甘前人"、田东"定模洞人"和广东"封开人"等古人类化石.这些发现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古人类学家斐文中在柳州白莲洞古人类遗址题词云:"中国可以成为世界上古人类学的中心,广西是中心的中心."  相似文献   

8.
江永:努力实现女书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湖南省江永县位于湘、粤、桂三省(区)结合部,地处岭南瑶族文化旅游"金三角"。全县总面积1572平方公里,总人口24万人,其中有瑶、苗等少数民族17个,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  相似文献   

9.
岭南民俗与百越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岭南地区是古代百越民族聚居之所,被当时统治者称为“蛮夷”之地。古书上所谓狼、僮、徭、獠、俚、蛋等,多为对百越诸族的蔑称。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百越古族有的与中原汉族移民融合,自成体系,有的演变、发展,生存到今,形成了岭南地区的少数民族与三大民系,展示了特异的人文风貌。直到解放后,广东仍有七个少数民族聚居,即:黎、瑶、壮、苗、满、回、畲族,并有百万风格特异的“水上居民”(即古书上所谓的“蛋族”)。在汉民族中,又明显构成了广府、客家、福佬三个民系,各有不同的方言和习俗,使岭南民俗更为丰富多彩,绰约多姿,具有一种神  相似文献   

10.
正在桑植39个乡镇(场),马合口白族乡的民歌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聪慧英勇灵秀的马合口白族儿女用一首首民歌表达爱憎,传递信念。歌是民族的心声,更是民族文明的见证。走近桑植县马合口白族民歌,你会触摸到一个民族的心跳,会感知一个民族厚重的历史。其实,在马合口白族人心中,民歌不是用口唱的,是从心中哼出来的。一首首民歌反映自己的喜怒哀乐,表达自己对祖先、对家园生生不息的思念。孔子曰:"礼崩乐坏。"在桑植、在马合口,正是一首首好的歌曲,彰显着桑植白族人乐  相似文献   

11.
<正>(一)在大西北各族群民众、尤其甘、青城乡平民百姓中(也波及六盘山、新疆昌吉、伊犁等),流行一种惯用汉语河湟方言(即甘肃河州、青海海东一带地区)或模仿其方言吟唱的民歌,常常是联手们(友众)休闲场合相聚嬉戏时表演,亦名"酒曲"《一个尕老汉》谓之。首段歌词是:一个(么就)尕老汉哟哟  相似文献   

12.
广西是个爱歌、善歌的少数民族聚集的地区,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在这里人们常以唱山歌的方式交流思想,传情达意。其民族音乐文化也具有多样性的特征,不仅仅是民歌器乐,还有多样的艺术形式,所以广西民族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十分重要的,但是目前的保护传承工作仍然不能够满足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基本需要。本文以广西民族音乐文化保护与传承的现状及存在的相应问题为着手点,对其进行探讨与反思。  相似文献   

13.
论满族民歌     
一探讨满族民歌之源是一个十分困难的问题.一方面现有民歌史料有限,另一方面年代久远,许多满族古歌已经失传.从现有的各类满族民歌来看,萨满教神歌是一种年代久远的满族民歌样式.它比较集中地反映了满族早期民歌的某些特征,是我们研究满族古歌,探求满族民歌之源的极好材料. 萨满教是一种古老的原始宗教.它的基本内容是万物有灵、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及巫术.满族及其先人对萨满教的信仰是由来以久的.从先秦到清代,他们虽然历世几  相似文献   

14.
华明玲 《民族学刊》2018,9(3):53-64, 114-116
四川绵竹清平民歌数量众多、种类繁杂、风格多样,它是羌、汉音乐接触的产物,在羌汉接触地区有代表意义。清平民歌虽然全部用汉语演唱,其中大部分民歌为汉族风格,但仍有一部分较为古老的歌种明显还带有羌族音乐的遗存,其与羌族现存歌曲相比较,主要表现在旋律和调式音阶等方面的共同特征。清平民歌的特点不仅说明清平民歌有着羌族音乐的基因,而且证实羌与汉接触后音乐形态发生了改变,更多的汉族音乐被羌人接受,而原有的羌族民歌除歌词被汉化以外,仍保存有一定的羌族风格,这便是音乐文化复合性的一种表现。清平民歌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分析音乐接触的样板,有助于厘清多民族杂居区音乐接触的深层次特点及音乐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东夷是新石器时代以后我国东南地区文化最发达的民族之一,楚是春秋战国时期南方势力最强大的民族,岭南越族是百越的组成部分。南越族留给后人最重要的文化成果之一,是今天流行在岭南地区的粤语。粤语是汉语在岭南地区的三大方言之一(其余两种分别为闽语与客家语),是古越语与古东夷语、古楚语及古汉语结合而产生的一种地方语言。在今天粤语的一些词汇、读音以及岭南的民俗之中,可以找到东夷与楚文化的痕迹。  相似文献   

16.
"歌圩"是壮族人民在特定的时间、地点举行的节日性聚会对唱山歌形式.大新县壮族"歌圩"在明清时代土司统治时期最为兴盛,以后历代被视为"风流圩"严加禁唱,但壮族人民歌圩情结深厚,屡禁屡唱.历史上,大新县有歌圩点70余个,目前只恢复7个,在一些没有恢复的传统歌圩点,每年歌圩日,人们仍在旧址上聚集对歌,重现其歌圩盛况.  相似文献   

17.
昌黎民俗中,"三歌一影"可堪称翘楚、独占鳌头。"三歌一影"分别为"民歌""秧歌""吹歌"和"皮影戏",是昌黎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近年来,随着民间艺人们的努力,"三歌一影"更是大展宏图,屡屡展现在国际文化舞台上。其中,民歌、秧歌和皮影戏更是入选了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18.
秦汉时期岭南的郡县——兼论岭南土司制度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地区设置郡县,肇始于秦,巩固于汉。研究秦汉时期岭南的郡县及其特点,及其此后的发展演变,对于全面认识和深入了解岭南地方沿革史和岭南土司制度的渊源是有裨益的。 (一) 秦汉时期的岭南,又称岭外或峤南,指今两广海南三省区及越南北部和中部。先秦时期,岭南分布众多土著族团,这些族团绝大部分属于百越系统。他们分为文化特征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四支。在今粤东、粤中的一支较为进步,已进入奴隶制社  相似文献   

19.
玉树民歌—“昌鲁”嘉雍群培 藏族把民歌分为两大类,即“鲁”(山歌)和“拉伊”(情歌)。“昌鲁”属鲁体民歌,即山歌,它是在高山、原野传唱的歌。鸟瞰藏区民歌的分布情况,解放以前昌鲁主要流传在康巴藏区,尤以玉树最盛。在玉树藏族地区流传的民歌中,它是最有代表?..  相似文献   

20.
博大公、季永海、赵志忠、白立元选辑的《满族民歌集》已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了。这本民歌集是满族历史上第一本全面反映满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民歌样式的民歌集子。全书共收录各类满族民歌183首。征集地区遍及全国各地,其中主要在北京、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北、广东、福建等省市。 满族民歌同整个满族文化一样,长期以来一直不被人所重视。1986年底编辑者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满族民歌时,满族民歌还少得可怜,更别说出一本集子了。正是出于一种历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编辑者们面对现实,勇敢地肩负起了抢救满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任,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