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谢文璇 《回族研究》2015,(1):110-114
明代永乐宣德年间青花瓷以精美细腻的制作、灵动明艳的釉色、丰富多彩的器型、优美繁缛的纹饰等特点,开创了中国陶瓷史的黄金时代。永宣青花的精妙与伊斯兰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试从釉料、色彩、纹饰、器型等方面阐述永宣青花的伊斯兰风格,并从明统治者与伊斯兰教的关系以及郑和下西洋两方面探讨伊斯兰风格之成因。  相似文献   

2.
本文为在参阅文献资料并结合克孜尔千佛洞实地考察等调研活动的基础上,针对佛教石窟纹饰这一题材进行纹饰历史溯源与内涵分析,希望以此种方法在陆上丝绸之路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对古龟兹佛教石窟纹饰的影响方面进行全面、广泛、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本文为在参阅文献资料并结合克孜尔千佛洞实地考察等调研活动的基础上,针对佛教石窟纹饰这一题材进行纹饰历史溯源与内涵分析,希望以此种方法在陆上丝绸之路的东西方文化交流对古龟兹佛教石窟纹饰的影响方面进行全面、广泛、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周莉  解梦伟  曾俊华 《民族学刊》2017,8(5):41-46, 109-110
阿坝州羌族文化艺术中的羌族刺绣,作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之一,承载着独具羌族特征的文化信息与艺术审美特征,羌族刺绣中的云纹符号既反映出羌族人民本真的生活写照,同时也体现了羌族文化特质与艺术审美特征.云纹作为最具特色的羌族传统纹饰,变化最为丰富、功能特色最多、对人们日常生活影响最大,在我国的传统纹饰艺术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的文化内涵更多的是一种民族情感的表达方式,变幻无穷的云朵带给人们无限的想象空间,而人们将这种变换无穷的形态总结归纳为云纹,并应用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而实现人对原始宗教、原始观念的情绪表达,并产生吉祥、平和、美好的意义,成为代表羌族文明的文化符号象征.本文选取典型的云纹纹样进行比较,研究云纹的造型种类、色彩、构图和表现手法,分析羌族刺绣中云纹的艺术特征,并进行系统的理论阐述,进一步探究云纹所蕴含的民族文化与精神内核.  相似文献   

5.
云冈石窟的雕像是用坚硬的岩石雕刻而成的艺术作品。石窟的南北长约一千米。云冈石窟在建筑设计、洞形、纹饰等设计上,与其它洞窟相比较,呈现出别样的特点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云冈石窟壁画中的装饰纹样与鲜卑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艺术有着密切的关系。云冈石窟的壁画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其装饰风格也十分独特。基于此,本篇文章首先分析了云冈石窟的历史及基本概况,其次对云冈石窟壁画技法进行解析,最后探究云冈石窟壁画中的色彩装饰。  相似文献   

6.
南京剪纸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美学价值,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创新,本文从剪纸的题材、图形设计、色彩运用、材料选择、运用途径等五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努力使南京剪纸艺术创造出新的面貌,呈现出多角度的视野、多元化的展现。  相似文献   

7.
南京剪纸艺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很高的美学价值,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瑰宝.传统艺术的传承与发展需要创新,本文从剪纸的题材、图形设计、色彩运用、材料选择、运用途径等五方面对其进行分析与研究,努力使南京剪纸艺术创造出新的面貌,呈现出多角度的视野、多元化的展现.  相似文献   

8.
刘咏清 《民族论坛》2012,(16):102-103,107
从地域文化传承的角度来研究民间苗族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它可以为我们研究一系列相关课题找到一条清晰的传承渠道。本文从地域民间刺绣文化的传承脉络出发,分析苗族文化与楚文化的种种关联以及苗绣与楚绣在造型、色彩、构图、形式表现、绣技等方面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9.
翻开中国绘画史,可以看到中国各个时期的绘画艺术都具有高度的程式性。从远古的石器时期彩陶制品上绘制的各式纹样,到殷商时期青铜器上铸造的各色线条与纹饰,再至汉代的漆画与帛画上出现的各种图案纹理,最后到后世传统中国画中的各种线描与皴法等等,都具有高度的程式化特征。同时,这些具有程式化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又具有抽象性、装饰性以及写意性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
长沙窑的绘画内容十分丰富,纹饰简洁,绘画题材包含人物、花鸟、山水等,风格独特。本文通过人物绘画的题材来解析其文化价值,结合内容分析法,将人物题材分为童子与仕女、文人墨客、宗教人物以及外族人等。长沙窑的人物绘画审美意识多样,其为了适应文人墨客的主流,也反映了当时的一种大众审美。同时揭示了唐朝在文化融合的同时,也包容性地融合了外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文章对鲜为人知的内蒙古阿尔寨石窟遗址及其壁画的现状、历史沿革、风貌、题材内容、表现形式、色彩构图、写实风格、艺术特色等作了简要的评述。着重对与元朝国师、帝师、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祖八思巴相关的以史作画、以画记史的历史壁画的渊源、重大现实意义及其审美特征等作了较深入的论述,从中折射出了蒙元时期藏族文明东向发展进程中,对周边地区及其他民族的政治、宗教、思想文化等方面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民族歌剧作为具有中国特色传统文化色彩的音乐艺术表现形式,随着人们文化意识形态的不断转变,传统民族歌剧也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并深受人们喜爱。本文主要以《马向阳下乡记》歌剧为例,针对民族歌剧的题材和音乐艺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期望为我国民族歌剧的传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翻开中国绘画史,可以看到中国各个时期的绘画艺术都具有高度的程式性.从远古的石器时期彩陶制品上绘制的各式纹样,到殷商时期青铜器上铸造的各色线条与纹饰,再至汉代的漆画与帛画上出现的各种图案纹理,最后到后世传统中国画中的各种线描与皴法等等,都具有高度的程式化特征.同时,这些具有程式化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又具有抽象性、装饰性以及写意性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4.
贵州省博物馆80年代在施秉双井苗族妇女吴银生的手中征得一件50年代做成的苗族女服,后考证,具有十分珍贵的历史价值。此衣长81公分,肩袖宽113公分,以自制靛兰土布手工缝制而成。对襟,无扣,肥短袖,前长后短,两侧开岔,襟、领、袖以刺绣装饰。贵州施洞苗族刺绣闻名遐迩,其平绣堪称苗绣一绝。平绣是先把剪纸的底稿贴在布上,用彩色丝线依样刺绣。平绣又叫破线绣,是指将普通的丝线破开分成8至12股不等的细丝穿针刺绣,绣出的画面十分平整细腻。此衣以平绣为主,其中边框以及襟、领辅以桃花、堆贴等工艺完成。 令人惊叹的…  相似文献   

15.
该研究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梳理、田野考察等方法对黔东南侗族武术文化的特征和成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认为:黔东南侗族武术在技术上体现出山地特征,传承上呈现出地缘和血缘特征,技击心理上表现出防御特征;并认为山地自然环境下侗族先民的生存竞争、宋朝以前侗款组织下的武装防御、明清时期反抗斗争、宗教信仰下的"禁忌"和祭祀活动是黔东南侗族武术文化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热贡艺术”是藏传佛教文化艺术中的一个有影响的流派 ,其中唐卡是“热贡艺术”中的一朵奇葩 ,是藏民族智慧和想象的结晶。唐卡的产生与发展是和宗教文化紧密相关的 ,在经历了一个多年的沧桑 ,特别是在汉地宗教艺术的不断影响下已日臻完善 ,精美无比 ,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民族风格和浓郁表现力的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唐卡是藏族绘画艺术的精髓 ,其反映的内容丰富多彩 ,有宗教题材画、历史画、风俗画、自然地理和天文历法及藏医藏药画、动植物画等。在透视与构图、造型手法、色彩运用、装饰与夸张等方面形成自己的一套完整艺术规律和独特艺术…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绘画艺术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藏族的唐卡绘画与汉地传统的工笔绘画分别属于我国绘画艺术的两个分支。它们在色彩、线条的处理上有着独具自我的特色,对于画面的技法处理和色彩的运用上它们存在着一些异同。本文拟从题材的选择、构图、色彩及线条的运用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并对这二者之间差异性存在的文化根源进行探索和研究,使我们对这两类画种的审美意象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玉琮纹饰进行简单的梳理和分类,从玉琮纹饰中探究良渚文化的宗教信仰,认为良渚文化的宗教是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结合具有双重色彩的更高层次的宗教信仰。随着生产力发展,良渚文化的宗教色彩逐渐弱化,人类社会向文明时代迈进。  相似文献   

19.
我国的绘画艺术渊源流长、博大精深,藏族的唐卡绘画与汉地传统的工笔绘画分别属于我国绘画艺术的两个分支.它们在色彩、线条的处理上有着独具自我的特色,对于画面的技法处理和色彩的运用上它们存在着一些异同.本文拟从题材的选择、构图、色彩及线条的运用几个方面来进行比较,并对这二者之间差异性存在的文化根源进行探索和研究,使我们对这两类画种的审美意象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玉琮纹饰进行简单的梳理和分类,从玉琮纹饰中探究良渚文化的宗教信仰,认为良渚文化的宗教是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相结合具有双重色彩的更高层次的宗教信仰.随着生产力发展,良渚文化的宗教色彩逐渐弱化,人类社会向文明时代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