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千年河曲马     
千年河曲马/李城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黄河第一弯环绕着一片美丽的草地,素称亚洲最优良的天然牧场之一。河曲马,便是这片草地的骄傲。这里是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玛曲”,藏语“黄河”之意。躺在黄河首曲的臂弯里,领受黄河乳汁的哺育,倾听黄河波涛的摇篮曲,“玛...  相似文献   

2.
正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讲话精神,中国民族文化艺术基金会在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参与下,与黄河沿线九省区相关部门及社会各界,共同发起"文化黄河发展基金",助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奔流不息的黄河哺育了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3.
黄河文化与世界上其他三大古代文明最大的不同,是以根亲血缘、族群姓氏解决了中华民族的信仰和纽带的历史传承问题.特别是黄河文化建立起的氏族血缘根亲的认同,形成了华夏文化血浓于水的底层法则和结构,形成了中华民族的根亲逻辑和伦理信仰.这个根亲逻辑和伦理信仰的特点是,黄河、黄土地、黄皮肤是中华民族的底色,黄河母亲河两岸血脉根亲的...  相似文献   

4.
中华黄河坛     
大漠、长河与落日,这幅雄奇壮丽的自然杰作已延续千万年。然而,时值21世纪初叶,在黄河金岸这幅人们早已谙熟于心的画卷上,出现了浓墨重彩的点睛之笔——中华黄河圣坛。贺兰山脚下,金沙湾之畔,九曲黄河如书法名家手中的"狼毫"提笔一勾,在这里潇洒转身,一路前行。就在这黄河宽阔的臂弯里,中华黄河圣坛依山傍水拔地而起,青砖碧瓦、楼牌洞桥,在落日洒下的点点金辉中,与周围的景致和谐相融,蔚为壮观。  相似文献   

5.
黄河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文献梳理、逻辑归纳,厘清了黄河文化的演进脉络,黄河文化在发轫、嬗变与转型的过程中,经历了孕育期、形成期、发展鼎盛期、衰弱期和转型期五个阶段,通过分析黄河文化各个时期的演进机理,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化生态文明思想、打造共同体的大文化格局、厚植红色基因五个黄河文化发展路向,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中国民族博览》2022,(18):37-39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在每代中国人的成长历程中,都少不了对黄河的大河情结。无论从自然还是从文化角度,黄河都是绕不过去的坐标。对于复旦大学教授葛剑雄来说,黄河更是有着天然的吸引力。黄河如何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葛剑雄通过实地考察,撰写《黄河与中华文明》一书,揭开黄河不为大众所知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7.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郑州处于黄河文明的中心地带,与黄河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挖掘郑州黄河文化视觉符号时,可以先从历史角度、人文角度、生态角度进行探析,而后在尊重郑州历史文化传统、体现郑州城市精神以及彰显"创新性"与"人文化"等途径的引导下进行挖掘,从而为塑造更好的城市形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卷中,西部地区的历史具有特殊的地位,特殊的价值。在中国的版图中,西部地区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片土地上的兴盛辉煌和衰微,吸引着每一个历史的探寻者。从现在走向过去,犹如从旷野走向丛林,人们行进在历史的丛林里,因为感觉到越来越接近历史的深处,而激动不已一、人类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而且还是其中唯一的古文明至今仍未中断的文明古国。而孕育这五千年文明的就是黄河和长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中国古代的两河流域。黄河和长江都发源于中国西部的青藏高原,黄河流经西部地区的青海、甘肃、宁夏…  相似文献   

9.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时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讲话着眼"千秋大计",运用系统思维,深刻阐明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及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等五个方面的重要问题,为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  相似文献   

10.
<正>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标志。作为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长城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与地位。宁夏地区南有六盘山守护,北有贺兰山天然屏障,东享黄河之利孕育绿洲良畴,西接河西走廊连通丝绸之路,是农耕文化、游牧文化、丝路文化的交汇之地。历史上,诸多朝代在宁夏修筑长城,境内现存战国秦长城、秦汉长城、隋长城、宋壕堑以及明代西长城、  相似文献   

11.
黄河自古育孕和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文明,作为黄河的主要支流的洮河育孕和创造了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辛店文化和寺洼文化。地处洮河中上游的卓尼县,多处发现了上述类型的文化遗址,现将沿洮河流域文化遗址分布情况作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2.
<正>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新近出台的《黄河文物保护利用规划》对黄河流域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宏观规划。规划的制定,为黄河文物的保护利用规划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近些年,中国考古学得到全面发展,重大考古发现层出不穷,各地的考古学文化时空框架也得到全面构建。在这种形势下,考古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自然多起来。  相似文献   

13.
“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条哺育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河、母亲之河,咆哮奔腾,万里九曲,却披上一个“黄河百害”的恶名!人们在缅怀、感慨之余,不禁要问:为什么“天下黄河富宁夏”呢? 翻开宁夏地图,就会看到弯弯曲曲的黄河斜穿  相似文献   

14.
大河上下、长城两边,斗转星移、岁月沧桑。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我们要坚定中华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把中华文明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提炼展示出来;要赓续中华文脉,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故事。无疑,在各民族共同开拓辽阔疆域、共同书写悠久历史、共同创造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的进程中,那些彰显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那些诠释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那些体现中华文明五大突出特性,那些昭示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路向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演进格局,把我们紧紧凝聚在一起,代表我们经历的非凡奋斗、坚守的理想信念和建设的美好家园的历史文化遗产,还有使我们得以安身立命、心灵所系的山川大地,都属于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15.
刘鸿孝,1949年生,天津静海人,民族画报社采编部主任,主任记者。 1982年,他提出《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的大型连续报道选题,并用3年多时间组织实施了采访和编辑。 1984年秋,在地面采访的基础上,在黄河水利委员会和兰州部队空军的帮助下,他用两个多月时间实施了航拍计划,先后飞行98小时,从黄河源头一直拍到入海口,是系统航拍万里黄河的第一人。民族画报社与香港三联书店联合出版的刘鸿孝摄影集《天上黄河》成为世界第一本航拍黄河画册。日本、香港还为他举办了《黄河摄影展览》。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以百折不挠的磅礴气势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是中...  相似文献   

17.
(一) 在辽阔的亚洲原野上,有一条大约在二百万年前形成的、举世闻名的大河,这就是黄河。历史上,尽管它的浊浪沉沙曾经给沿河的居民带来过种种灾难,但它始终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被称为我们民族的摇篮。因为它锻炼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民族的文明。诗人和歌手们的赞颂充满激情,但科学家们考察事实则要冷静一些。他们从大量地下的发掘材料来进行分析,说明从旧石器时代初期起,人类已广泛活动于黄河流域。而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如裴李岗文化、磁  相似文献   

18.
<正>东汉著名史学家班固在《汉书·沟洫志》篇末总结中国古代水利史时强调:“中国川原以百数,莫著于四渎,而河为宗。”河即黄河。水滋养万物,作为九州水源之宗的黄河,养育了从远古延续至今的华夏儿女,孕育了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传承着华夏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文脉之源、幸福之源。  相似文献   

19.
了一容 《中国民族》2012,(6):123-125
提起葡萄,大家马上会想到新疆吐鲁番葡萄沟里的葡萄。吐鲁番的葡萄,是那个异域土地上名扬四方的特产,同时也已成为新疆人的自豪,乃至上升为那方水土上的文化符号。其实,西北最大的一个葡萄基地,不在别处,它就静静地铺展在宁夏巍峨雄浑的贺兰山下、黄河岸边的玉泉营。这一片绿意伸展且美仑美奂的葡萄基地,与大漠黄河交相  相似文献   

20.
周俊利 《民族学刊》2022,13(7):109-118, 150
中华文化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载体,也是增强文化自信和涵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和源泉。民族高校大学生是未来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英力量,也是联系少数民族个体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纽带,增强民族高校大学生中华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既是民族高等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和任务,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民族地区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为此,增强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自信可从以下维度推进。在路径维度上,改革创新教学体系和方法,切实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在平台维度上,有效利用网络新媒体,开辟提升文化自信新途径;在认知维度上,充分挖掘少数民族优秀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针对性;在行为维度上,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深化民族高校大学生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