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经济文化昌盛,古代绘画得到长足发展,描绘民间百姓日常生活的风俗绘画也与日俱盛,盘车作为城镇商品经济时代不可或缺的交通运输工具,成为创作题材被引入风俗画之中。盘车入画体现了宋代画家独特的审美理想与社会关切,为了解宋代社会生活面貌和文化意涵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从宋代社会背景下风俗画的勃兴、盘车的由来与入画、不同时期绘画中的盘车形态异同等方面,探究盘车题材引入绘画创作中所蕴藏的人文情怀与宋代画家的审美变迁。  相似文献   

2.
物以神聚     
正范扬先生在当代中国画坛负有盛名,从1984年创作的大幅主题性作品《支前》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开始,几十年来,他在艺术上激情涌发,以开阔的思想观念不断探索,笔耕不辍。他的画路宽广,山水、花鸟、人物皆长,写意、工笔、书法跨界贯通,喜欢在表现题材和形式语言上多做尝试,从挑战自我出发,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大  相似文献   

3.
黎族图腾纹样,是我国海南地区比较神秘的少数民族的独特艺术表现形式。独具特色的色彩搭配以及图案造型是黎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也是黎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体现。本文从黎族图腾纹样的特点入手,积极分析其应用价值,探索黎族图腾纹样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海南黎族是沿海居住的少数民族,他们以狩猎、采摘、捕鱼、农耕等手段生活。在世代繁衍生息与辛勤劳作中,黎族人民创造了很多有内涵底蕴的民族文化,其中以民歌最为著名。黎族的民歌以短小精致、颇具民族文化气息著称,有着特殊的旋律形态和音乐特点。本文通过对黎族民歌的现实意义的阐述,分析其旋律的基本形态,并从中总结出黎族民歌独有的音乐特点,旨在为研究和熟悉黎族民歌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5.
一个民族的育儿习俗的形成,与其生存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与其民族历史源流、宗教信仰等具有内在联系。黎族传统育儿的禁俗、礼俗与育俗等习俗不仅体现其中蕴含的黎族人民的生命价值和教育理念,也体现出黎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随着民俗的变异以及当代社会发展的特点,其传统生育观念和育儿行为方式都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6.
风俗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题材来自于日常生活,并且直接反映了现实生活和生活情感。正因为这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记录器和风尚标本。荷兰尼德兰和中国宋代都是风俗画盛行的时期,它们的艺术风格迥异,但是从美术的发展史上看,它们又有很多共同点。这些绘画集中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艺术品位,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绘画发展规律。本文试图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俗画发展进行探讨并进行比较,从而对风俗画这一能够保留历史民俗文化特征的绘画类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历史上,黎族地区主要是依俗而治,由传统社会组织依照习惯法治理村寨社会。黎族村寨治理的法文化主要体现在传统社会组织及治理法则方面。传统黎族社会组织是以血缘、地缘关系为纽带而结成的民间自治组织;习惯法是维护黎族社会秩序、化解民族内部矛盾的行为规范。二者共同承担了黎族地区的社会管理和社会控制,对于黎族原生族群的繁衍、生息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保障了黎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黎族民歌海南历史的一面镜子海南民歌犹如浩瀚南海盛产的珍珠,熠熠生辉,采之不尽。海南民歌是海南历史的一面镜子,是海南人民生活的写照,其题材十分广博,内容极其丰富。历史人文、风光景色、劳动生产、时政世态、社会生活、婚恋情思、祭祖敬神、伦理道德、神话传说等,无不涉猎,无所不歌。在前不久公布的海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项目类别为“民间音乐”的共有4项,它们分别是:黎族民歌手王妚大民歌、崖州民歌、舂米舞和儋州调声。崖州民歌是起源、流行在三亚市及古崖州属地人民群众中的口头文学,是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9.
韦慎 《民族论坛》2008,(9):46-47
黎族传统服饰是黎族传统文化中颇具代表性的特色文化之一,它与黎族人民劳动生产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也是黎族人民内在的人文精神和审美情趣的体现。本文从黎族男子传统服饰的历史渊源、特征及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分析,以便人们进一步了解黎族男子传统服饰。  相似文献   

10.
水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国绘画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虽然表现建筑的中国画——界画古已有之,然而界画所描绘的只是山林建筑,或者说是画中带有亭台楼阁的山水画。算得上表现都市景观的古代中国画作品似乎仅有《清明上河图》之类的典范之作——但那也只是农耕社会型态的都市。到了20世纪50、60年代,都市一时成为歌颂新中国的重要题材,新兴的都市还与林立的烟囱演绎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图景。不过那时当代性的艺术观念还不可能产生,因而并没有出现都市水墨或"城市山水"等概念。因此,堪称表现现代都市景观与生活方式的都市水墨,成为中国画科中的全新概念,都市水墨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的水墨样式,也是中国画现代性转型的一个范例。它往往是与传统山水画相异乃至于对立的姿态出现。概而言之,都市水墨就是传统水墨的一种当代表现方式,是反映都市人文内涵、形式趣味、文化心理的一种新型艺术门类。本文对都市水墨的界定、表现内容、当代沿革做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同时还对都市水墨的绘画语言突破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对王秋童、赵绪成、聂危谷等代表性画家的作品分析,阐述了都市水墨在笔墨语言、作品题材、审美意境等方面的探索。最后,通过自己《都市意象系列》的构思、创作实践表达了自己对都市水墨诸多方面的理解。笔者以为,随着不可阻挡的都市化前进步伐,一方面,都市水墨将会成为中国画多元发展趋向中的重要一员,另一方面,都市水墨的表现内容与形式语言探索将为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提供有益的例证和参照。  相似文献   

11.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王学萍主编的《中国黎族》一书,日前已由民族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此书较为完备系统地介绍了中国黎族的历史文化、地理分布以及社会制度等方方面面情况,是一部民族学著作,与同类著作相比,具有全面性的特点。此书的出版,为弘扬黎族文化,保护黎族文化遗产,促进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知识荟萃     
黎族住房的进化黎族原始的住房为“干栏”式,是黎族人民历史上普遍采用的形式。对此,我国古籍中记载甚详。如宋人范成大在《桂海虞衡志》中说:黎族“居处架木两重,上以自居,下以畜牧”。宋人赵汝适在《诸蕃志·海南》条下记载:“屋宇以竹为棚,下居牲畜,人处其上”。明人黄佐在《广东通志》中称:“珠崖人皆巢居  相似文献   

13.
黎族文化历史沉淀深厚,保存完好,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文化中的瑰宝。一个地区的民族文化是这个地区生命力的象征,黎族文化也不例外,其斑斓多姿的文化深刻影响着黎族文学的创作,很多文学作品中我们都能看到黎族文化的变迁、记录、传承与保护,鲜明的体现了黎族文学创作的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14.
唐兰冬 《中国民族》2008,(10):61-62
狩猎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生产方式,也是一种原始而古老的习俗,曾经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本文以中国民族博物馆馆藏黎族狩猎工具为基础,结合古籍文献、田野调查资料、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以及上世纪80年代中国民族博物馆赴海南岛进行文物征集的有关材料,运用民族学、人类学的有关方法对黎族狩猎工具的演变、狩猎方式、分配方式进行阐述,继而分析、探讨与狩猎相关的社会活动及习俗、与黎族宗教的关系以及狩猎文化的社会功能,力图真实、客观地揭示狩猎文化曾在黎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水墨画作为一种独特的中国绘画方式,具有不可替代性.虽然表现建筑的中国画——界画古已有之,然而界画所描绘的只是山林建筑,或者说是画中带有亭台楼阁的山水画.算得上表现都市景观的古代中国画作品似乎仅有《清明上河图》之类的典范之作——但那也只是农耕社会型态的都市.到了20世纪50、60年代,都市一时成为歌颂新中国的重要题材,新兴的都市还与林立的烟囱演绎成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图景.不过那时当代性的艺术观念还不可能产生,因而并没有出现都市水墨或"城市山水"等概念.因此,堪称表现现代都市景观与生活方式的都市水墨,成为中国画科中的全新概念,都市水墨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新的水墨样式,也是中国画现代性转型的一个范例.它往往是与传统山水画相异乃至于对立的姿态出现.概而言之,都市水墨就是传统水墨的一种当代表现方式,是反映都市人文内涵、形式趣味、文化心理的一种新型艺术门类.本文对都市水墨的界定、表现内容、当代沿革做了较为细致的梳理.同时还对都市水墨的绘画语言突破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并通过对王秋童、赵绪成、聂危谷等代表性画家的作品分析,阐述了都市水墨在笔墨语言、作品题材、审美意境等方面的探索.最后,通过自己《都市意象系列》的构思、创作实践表达了自己对都市水墨诸多方面的理解.笔者以为,随着不可阻挡的都市化前进步伐,一方面,都市水墨将会成为中国画多元发展趋向中的重要一员,另一方面,都市水墨的表现内容与形式语言探索将为中国画"笔墨当随时代"提供有益的例证和参照.  相似文献   

16.
浓墨重彩绘新卷──《黎族史》一书评介田敏继广受赞誉的《瑶族史》之后,吴永章先生于近期再次推出新著《黎族史》,这是吴先生近年来致力于少数民族专史研究的又一力作。《黎族史》,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分平、精装两种。全书35万字,属于岭南文库中的...  相似文献   

17.
黎族的各种文化现象通过丰富的民间文学、民间艺术及民间信仰活动得到呈现。这些积淀下来的文化现象,不仅体现黎族群体相对稳定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情感诉求等,也成为黎族的种种标识。它们共同构成了黎族的符号文化系列,并主要通过口头上的传承、生活中实践享用、民族精神与心理积淀等层面得以体现。随着社会的发展及海南现代旅游业的影响,黎族符号文化日益受到商业化的冲击,同时黎人的逐步汉化都在影响黎人原初本能的某种退却,如何实现黎族符号对于现实社会文化的一种重建值得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8.
黎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黎族传统民间舞蹈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黎族传统民间舞蹈源于黎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发展至今被赋予时代内涵,具有大众性、娱乐性、广场性,表演性、观赏性,深受黎族人民以及国内外参观游者喜爱。本文分析了黎族传统民间舞蹈所具有的旅游文化资源,并对其开发利用和国际旅游岛发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黎族史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针对黎族历史研究中存在的某些有分歧的问题 ,发表如下看法 :传说中的“穿胸民” ,并非“胸前穿孔”的“异人” ,而主要是指穿着由中央贯头而下的“贯头衣”与“桶裙”的黎族先民 ;对学术界存在的自西汉元帝罢弃珠崖郡至梁大同年间海南为中央王朝的势力所不及之地的一种说法提出异议 ,认为东汉一朝的势力即曾及于海南之地及其所属黎族先民 ;对从宋代迄今沿袭改动苏轼诗句“云安市无井”为“万安无市井”的失误 ,加以澄清 ;认为历史上黎族分布地要较今日更广 ,宋代以前内地的雷、廉诸州也曾是黎族重要居住地 ;不同意前人对元、明黎族土官持全面否定的观点 ,认为应该肯定黎族土官的历史作用 ;揭示佛教是最早传入黎区的外来宗教 ,并曾出现过黎族“慕佛相好”的历史现象  相似文献   

20.
范军  罗文雄 《民族论坛》2012,(6):96-101
丧葬文化是黎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与发展,海南黎族丧葬习俗发生了很大改变。这些变迁与国家意志、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民间信仰、自然地理、环境卫生等因素密切相关。这些因素间通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促成了黎族丧葬习俗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