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9 毫秒
1.
电影《大路朝天》以叙事散文的笔调,撰写出三代路桥人筑路架桥的波折与情感,其中意象的选取作为该部影片的亮点尤其值得书写。可以说,链接时空的隧道、链接情感的酥糖与链接精神的路桥都让这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献礼片不同于以往的主旋律作品,它们在集中涌现出浓郁的诗性之美以外,直接服务于"链接"的母题。  相似文献   

2.
詹小美  赵晓营 《民族学刊》2021,12(1):42-48, 88
2019年国庆70周年群众游行情感动员的化境,指向共同体意识传播的心理化过程,"活动"与"时间"的结合赋予记忆空间以表达意义的角色,凸显了从"体验到沉浸"的叙事性转变。其中,诉诸情感、仪式设计和情感变压,折射情感动员"符号凝炼-内涵解释-交互联动"的"修辞结构",以互动仪式链的运作机制衔接相互关注与情感连带的修辞指向;时空情境创设与视听符号的综合运用,映射观念象征符和行为移置链交互作用的"沉浸结构",以符号所指的解码释义连接"凝缩"与"唤醒"的修辞实践;情感动员的价值感知、情感同化和接纳重构,投射共同体意识传播"情感-利益-价值"演绎的"认同结构",以沉浸空间的层级性演进链接自我建构与匹配性建构的修辞意蕴。  相似文献   

3.
西藏拉萨河畔的俊巴渔村在七十余年中经历生计变迁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捕捞为主、皮具制作为辅,生计边界明晰";第二阶段为"捕捞、皮具制作、农牧混合的多元生计";第三阶段为"旅游产业、运输业与多种经营共存".政治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发展是生计变迁的前提和基础;渔村交换网络贯穿生计变迁始终.多元生产方式的链接与主体选择间的互动...  相似文献   

4.
对红色记忆的沁润与刻写是在共同体成员内部建立情感链接、固基集体认同的内在需要。作为内蕴政治心理叙事的集体映像,红色记忆是符号记忆、情节记忆和价值记忆共同作用的结果。红色记忆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之间相互渗透、有机耦合,红色记忆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前提条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则是红色记忆建构的目标旨归。新时代以红色记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从唤醒符号记忆、沟通情节记忆、内化价值记忆三重维度着手,以此更好形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自觉。  相似文献   

5.
王仕民  陈文婷 《民族学刊》2021,12(9):10-16, 114
象征互动以“符号感知—意义表征—价值认同”的符号表达模式,涵括思想、观念、情感在被转达和阐释的符号形式中具体化的象征展示,指向了符号化导引“主我—客我”“自我—他者”“内化—外化”的情感性链接、利益性联结、价值性衔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家庭”“大花园”“石榴籽”象征表达的符号展演,内蕴共同体的归属、团结、凝聚意识,阐释符号互动的根基性形构、强化性维系、建构性升华,形成与共同体归属、团结、凝聚意识的互动,指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的情感、利益、价值实践。  相似文献   

6.
景怀斌 《民族学刊》2021,12(1):57-65, 90
人独特的脑生理机制带来了人的终极需求,这只能通过文化的情感价值系统,尤其是终极情感价值满足并形构人的意义系统。终极情感价值作为文明共同体的根基性理念或轴心,在共同体意识培育中发挥巨大的精神作用。中华文化在独特的地理和历史时空中形成自然精神崇拜,表现出"生生""人仁""和合"的终极情感价值及其价值系统。这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传播具有重要启示:以终极情感价值统领共同体意识培育与传播,文化的层次性决定着传播的分层性。  相似文献   

7.
"文化民族性"双关文化理论和民族情感,对它的解读有三种颇具代表性的理路:冯友兰的"以理论事"路径,通过"性、习、情"的判别明晰"民族性";张岱年的"中国哲学"路径,以传统"体、用"范畴阐释文化的"民族主体性";庞朴的"文化寻源"路径,借用西方文化学的"发生、阶段、模式"说,从理论上厘清"民族性".学理探究与现实关怀紧密关联,三种不同的解读理路目的一致,即为了"民族自主"的情感重构.  相似文献   

8.
礼物作为人类学研究领域中的经典话题,一直以来都是备受关注,学者围绕着莫斯的"豪"(hau)论证、补充、完善礼物交换的范式.随着人类学对复杂社会的研究取向和商品拜物教的发展,礼物与商品的天然链接使得商品成为交换的主流,人们开始关注商品从市场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后,商品在"去商品化"后的社会发展及其背后的不同消费者的社会地位、关系与权力,开启了物的生命史与文化传记研究,为消费社会人们对于商品的研究开启一条途径.  相似文献   

9.
儿童"以已度物"和具象性的思维特征、强烈的游戏精神和探究内驱力,是儿童之所以成为"天生诗人"的奥秘所在.但儿童的文学能力还不能与成人的文学能力相提并论,其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审美情感以自然情感为主,语言尚处于口语表达阶段.儿童文学能力的发展主要靠环境和教育的正确引导和培养.童话是儿童文学能力发展教育的最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桂北村落以"天地国亲师"为崇拜对象的传统民间信仰把集体仪式嵌入到村庄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在人们情绪高昂的时刻唤醒内心深处的亲情,人们在子孙绵延的情感之链中寻找安身立命的基础,祖先与子嗣在阴阳两界之间互相支持,而兄弟与村友成为在同一块土地上延续永恒的同道者。通过以丧礼为代表的情感宣泄机制,人们直觉到村庄共同体的存在,并产生出宗教般的神圣感。这种信仰型塑了全体村民对于村庄的深切认同与情感依恋,使得他们在村庄公共生活中甘心付出,并主动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11.
对高职院校高等数学学习困难的学生普遍存在"自卑情结"的心理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实施以情感教育为核心,并与教法整合,优化高等数学学习心理素质的转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情感无论怎样掩饰,终究会通过神态流露出来。舞蹈是一种表现艺术,它的艺术魅力不仅限于丰富多彩的舞蹈技巧和绚烂华丽的舞蹈服饰,也在于其"神韵"。神态正是表现这种神韵的重要渠道,神态在舞蹈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舞蹈演员的面部神态、舞蹈演员与观众中之间的眼神交流,能够把舞蹈的思想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让舞蹈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3.
一个优秀的演员,永远都需要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是技术的准备,一方面就是把自己和台词联系在一起,经历台词,感受台词,拥有台词,使其完全成为自己的话。所有表现亮眼的演员,事实上都属于"第二圈能量"型的人。他们在表演中运用"第二圈能量"专注于当下和对手,与受众建立深层交流,有效地避免了刻意的表演设计和情绪处理,而呈现本能的情感释放和个人魅力。这正是所有演员都在努力追求的最自然、最真挚的情感表达。  相似文献   

14.
悲伤是人类基本情感之一,是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的感觉与体验.根据人类隐喻认知机制,需将这种抽象概念域投射到具体概念域.人类具有相同的生理结构、情感体验等,因而形成相同或类似的概念系统与语言表达.在跨越历史长空、处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唐诗与壮歌中,其悲伤隐喻的概念系统与语言表达具有共性,主要共享的概念隐喻有"悲伤是'下'""悲伤是暗的、冷的"及"悲伤是身体器官出现的毛病"等.在这些概念系统下,有许多相同或类似的语言表达,且大多表达都以意象为载体.  相似文献   

15.
桂林龙脊梯田的农耕文明和乡土文化是自然景观与乡愁旅游资源的综合体,承载着景区的历史记忆,是延续和传承龙脊梯田景区乡愁文化的重要表征。留住乡愁文化对于传承当地的历史文化、重塑乡愁记忆和树立乡土文化自信具有重要作用。村民作为龙脊梯田景区乡愁旅游感知的内部视野,与作为外部视角的政府、游客和媒体有着不一样的建构策略,在深描各行动者如何"留住"与"重塑"乡愁的基础上,提出活化社会记忆、激发集体记忆、凝聚情感记忆和赋能媒介记忆的乡愁旅游发展路径,旨在强化乡愁旅游主体地位、增强乡愁文化认同、搭建乡愁情感纽带和创新乡愁文化感知。  相似文献   

16.
在《乐记》"以乐示礼"的音乐价值观中,乐教与礼教密切相关,尤其强调音乐对人情感的陶冶和道德教化功能。在当今的音乐艺术教育中,应当摆正艺术教育与人格教育的关系,做人的教育应该置于首位,以造就德艺双馨的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17.
吴迪 《中国民族》2012,(9):36-40
较之韩寒的针砭时弊、郭敬明的青春情感,苏思行更内敛些、抽象些,也更出世些。他的文字也更天马行空。他关注最多的是科幻、武侠等题材。显然,他还很不习惯自己被人与韩寒、郭敬明作比较,毕竟与二位"前辈"相比,苏思行还是太"嫩"了。但他的光芒却是无法被掩盖的。  相似文献   

18.
《尘埃落定》是阿来以藏族生活为题材的小说,将藏民族的历史文化与雪域高原的神秘相结合,表现出神秘的高原色彩。并于2000年度获得茅盾文学奖。小说对嘉绒藏族的历史再现,凸显了作为藏族作家独特的身份背景。藏民族赋予阿来的民族文化心理机制潜移默化地转化为作品的风格。本文试从典型人物设置、民族文化心理的坍塌、作家原生情感表现三个方面试图说明作品的创作风格是作家民族"原生情感"的外化。  相似文献   

19.
声乐是人类用以抒发情感和交流情感的一门特殊的艺术门类,有着自己的艺术特色.情乃歌之魂,情感在声乐艺术中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声乐的"情感之功"不是一日形成的,它是一个不断认识和探索的过程.而语言则是一名歌者必备的素质,没有语言歌唱也就失去了灵魂,语言是构成声乐艺术的一大基础,是来表达思想的基础.强调歌唱中语言的重要性,是声乐演唱和声乐教学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0.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的情感无论怎样掩饰,终究会通过神态流露出来.舞蹈是一种表现艺术,它的艺术魅力不仅限于丰富多彩的舞蹈技巧和绚烂华丽的舞蹈服饰,也在于其"神韵".神态正是表现这种神韵的重要渠道,神态在舞蹈表演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舞蹈演员的面部神态、舞蹈演员与观众中之间的眼神交流,能够把舞蹈的思想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让舞蹈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