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郑晶 《中国民族博览》2017,(16):188-190
从城市公交站台的创新实例及研究背景出发,分析长沙市公交站台功能及造型设计的不足,制定改造设计内容;通过梳理长沙地域文化内涵,运用符号及建筑语言将其根植于站台的改造设计实践中,在提升城市地方特色、强化城市名片的可识别性、完善城市出行方式体系等方面为市政建设提供指导意见.  相似文献   

2.
开经是广州回族一项重要的宗教仪式.在城市地域社区解体之后,开经活动扮演着凝聚家族成员,赋予个体文化认同符号,抗拒文化涵化的作用.在历史发展中,开经活动本身在内容与形式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是广州整个伊斯兰文化变迁的缩影,日后也将随着国内外移民的往来和参与,根据本地传统做出调整.  相似文献   

3.
工业化大生产促进了城市的兴起,但目前许多城市在建设之时,完全照搬照抄其他城市的建设面貌,忽视了自身地域文化的保留,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当前这种现象已经受到了重视,城市形象的设计必须要保留一定的地域文化,这样才能保证城市的个性展示。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地域文化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城乡化建设正在大力发展之中,国际化、城市化、现代化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如今,中国大部分省份、地区正处于大修大建当中,这就对许多城乡原有的地域风貌造成了很大冲击,使得当今社会城乡建筑基本趋于同质。"千城一面,万户同型"成为现代建筑的唯一特色,这对我国多民族的文化特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地域性建筑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从古至今延续在艺术领域中的信息和知识,其主要以实体建筑作为特有的符号、文字,传递一定的信息,它与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政治形态、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和当地的地势地貌有关,其建筑特色影响和制约着当地人们的行为规范、思想模式、道德准则,以及当地的政治和经济模式。本文对比中国古今城市地域性建筑特征的变化,针对当下很多城市化建设中地域建筑特色不鲜明、文化特征不突出的现状,思考如何将其融入现代化建筑当中,使其在城市建设的改造中保持原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5.
中国城乡化建设正在大力发展之中,国际化、城市化、现代化是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如今,中国大部分省份、地区正处于大修大建当中,这就对许多城乡原有的地域风貌造成了很大冲击,使得当今社会城乡建筑基本趋于同质。"千城一面,万户同型"成为现代建筑的唯一特色,这对我国多民族的文化特色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地域性建筑的文化内涵是我国从古至今延续在艺术领域中的信息和知识,其主要以实体建筑作为特有的符号、文字,传递一定的信息,它与一个民族的生产方式、政治形态、人们的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和当地的地势地貌有关,其建筑特色影响和制约着当地人们的行为规范、思想模式、道德准则,以及当地的政治和经济模式。本文对比中国古今城市地域性建筑特征的变化,针对当下很多城市化建设中地域建筑特色不鲜明、文化特征不突出的现状,思考如何将其融入现代化建筑当中,使其在城市建设的改造中保持原有的地域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6.
以地域传统文化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以明日之城为发展目标,创造最大化的发展空间结构。打造以六盘水三线文化以及老城区特色文化为主要发展路线,明确老城区城市形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等级,并结合传统城市与现代城市在空间特征上的差异,重点对老城区域进行保护与传承,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改革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产业结构、城市产业的转型发展新思路"明日之城"。  相似文献   

7.
城市公共艺术是城市发展的核心精神的体现和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总结归纳了以绘画艺术、雕塑艺术、景观小品、大地艺术等具体艺术表现形式中出现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然后从民族文化多样化、地域文化多样化以及审美主体需求复杂化三个方面对城市公共艺术创作的影响展开论述,构建出我国城市公共艺术品设计朝着多元化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巫达 《民族学刊》2012,3(6):1-7,96
由于三星堆的许多文化现象(如巴蜀图语)一时不能被很好地解读,越来越多的学者把目光转向与三星堆在地域空间上更为接近的西南彝族文化,试图从彝文来探寻三星堆文化里的"巴蜀图语"之谜。对彝族文化与三星堆文化关系的研究,应从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字学等学科的视角,通过古彝语构拟、探寻古彝文符号及周边族群的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的关联等途径来进行,并组建一支学科结构合理的科研队伍,积极争取科研资助,以使"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研究"走上国际学术舞台。  相似文献   

9.
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展现出了各民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不仅要向旅游者提供游览服务,同时更要向游客宣传当地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设计旅游产品时要将不同地域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符号运用到旅游产品设计中,这样才能凸显地方特色、弘扬地域文化、吸引游客眼球,从而更好地带动旅游业发展。本文就民俗文化符号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旅游业来发扬和传播地域文化,通过地域文化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和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展现出了各民族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作为第三产业的旅游业,不仅要向旅游者提供游览服务,同时更要向游客宣传当地的传统文化,所以,在设计旅游产品时要将不同地域所呈现出的民俗文化符号运用到旅游产品设计中,这样才能凸显地方特色、弘扬地域文化、吸引游客眼球,从而更好地带动旅游业发展。本文就民俗文化符号在旅游产品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通过旅游业来发扬和传播地域文化,通过地域文化来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湘西2006年成功申报"CCTV中国十大魅力城市",神秘的湘西再添一道美丽的光环。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可以说是电视传媒最早介绍湘西的作品,其产生的影响非常深远,并给湘西画上"匪"的审美符号;电视剧《血色湘西》也是以湘西为地域背景,同样是介绍湘西,却给湘西镌上"美"的形象符号。  相似文献   

12.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郑州处于黄河文明的中心地带,与黄河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挖掘郑州黄河文化视觉符号时,可以先从历史角度、人文角度、生态角度进行探析,而后在尊重郑州历史文化传统、体现郑州城市精神以及彰显"创新性"与"人文化"等途径的引导下进行挖掘,从而为塑造更好的城市形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以地域传统文化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以明日之城为发展目标,创造最大化的发展空间结构.打造以六盘水三线文化以及老城区特色文化为主要发展路线,明确老城区城市形态的空间结构和空间等级,并结合传统城市与现代城市在空间特征上的差异,重点对老城区域进行保护与传承,发挥自身的资源禀赋,改革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建设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产业结构、城市产业的转型发展新思路"明日之城".  相似文献   

14.
地域传统文化是城市公共空间陈设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在地域传统文化元素的视野下进行公共陈设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时代意义。它既完善并开发了公共陈设的实用功能,又能展现城市记忆的延续、发展地域的民俗传统。本文主要阐述了地域传统文化的内涵,在地域文化元素的视野下对公共陈设中文化元素的追求及其意义进行探索,并以杭州为例分析研究了地域文化元素在公共陈设设计中的应用形式与提升创新。  相似文献   

15.
城市历史街区的发展与城市空间的经济支撑与旅游导向密切相关,为了复兴历史街区,许多城市大力开辟旅游以及各种文化活动。旅游业带动了历史街区的空间消费,空间消费也同时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本文透过"空间消费"的概念,考察无锡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最具典型风貌河段"的空间效应演进,通过分析空间塑造、符号消费以及空间价值的变迁,提出了人的行为和消费体验对街区保护与发展的影响及"空间消费"研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节日文化生存发展策略——写在传统节日法定化之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要得以生存与发展,有三个方面的工作是紧迫和重要的:提升对传统节日的"文化自觉",这是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存之本,这方面媒体、学校教育、家庭、社区均有着重要的责任;重建传统节日的符号体系,在这方面,企业、商家和政府肩负着重要的使命;转换传统节日的参与模式,将封闭型的"血缘共同体参与模式"转换为适应现代生活的开放型的"业缘共同体参与模式",这对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的生存与发展有着现实而又长远的意义,这方面,各类社会组织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正>嘉绒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地理与文化并存的独特符号,是嘉绒民间传说中两大板块合为一体的一个地域名称。正如人类学界所说,嘉绒可视为"一体"与"多元"文明之间的"中间圈"的一个样本,是个很好的历史人类学模本。这个"中间圈"样本"为我们体会、理解和认识横向连接与纵向差序之间的纽带提供了机会"。~([2])嘉绒作为一个意境,昭示我们一代人的族源、宗教信仰和民俗民风。历史地考察与这一地方相关联的人们的观  相似文献   

18.
6月14、15日,来自湖北省恩施市民族文工团的80位演员,在北京世纪剧院上演了一出展现鄂西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大型歌舞节目《嗯嘎.女儿会》。全剧由"序"、"女儿楼"、"女儿河"、"女儿情"、"女儿会"和"尾声"六个章节组成。剧目全长约90分钟,融浪漫、诙谐为一体,艺术地表现了生活在这片具有丰厚文化传统土地上的土家族,一代又一代追求幸福、美满、太  相似文献   

19.
非遗纪录片以其独特丰富的视听语言优势在回溯与重构、传承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将非遗文化作为纪录片中的符号为视角来观照,近年的非遗纪录片中的非遗符号形式可以分为肖似性符号、指示性符号、象征性符号三个维度。以讲述泉州的纪录片《重回刺桐城》和《福建非遗档案》为例,探寻其中泉州非遗文化作为符号在外延与内涵、情感与记忆之间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云南白盐井"有盐在先"、"皆以盐故",因盐形成"以卤代耕"的盐业社会。在白盐井盐业社会中,盐经历从自然之物到意义建构,到地方文化符号生成的过程。盐的传说、信仰与仪式,是盐作为地方文化符号深深嵌入到白盐井民众观念意识的表现形态。当地盐业社会传说、仪式与信仰对盐这一地方文化符号生成与演变的过程,也正是盐作为地方文化符号深深嵌入到地方社会中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