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闽东是福建省最大的畲族人民聚居地,它蕴含着畲族深厚的历史文化。而畲族民歌恰恰是其中一个非常好的畲族文化传承的载体。畲歌集中而生动地反映了畲族的历史、政治、经济、生产、生活和乡土风情,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珍贵遗产之一,也是增强民族自信心的关键。可是,现如今新兴潮流代替传统文化正成为一种日益发展的趋势,加之网站上出现大量对文化传承评头论足的现象,使对畲歌的探索和发展日益艰难。因此,深刻了解畲歌的精神价值,唤醒畲民对畲歌的传承意识,坚定畲民的民族自信心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畲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畲族在历史上有"畲民""瑶人""峒人""山哈""輋人"等不同称呼。建国初,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国家决定实施民族识别政策,经过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后,1956年,畲族被确定为一个单一民族。从此,畲民获得了一个确定的民族身份。  相似文献   

3.
畲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畲族在历史上有"畲民""瑶人""峒人""山哈""輋人"等不同称呼.建国初,为推动少数民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国家决定实施民族识别政策,经过大规模的社会调查后,1956年,畲族被确定为一个单一民族.从此,畲民获得了一个确定的民族身份.  相似文献   

4.
3月8日,福建省罗源县西 兰乡石别下畲族村,举行了 一场别开生面的“三八”国际 劳动妇女节庆祝活动。来自 全村的畲族妇女身着靓丽而 整齐的民族服装欢聚一堂, 以民族传统的“答歌”形式,表达对自己节日的庆贺。由于“答歌”庆“三八”史无前例,吸引了周边乡镇许多畲族男女青年的兴趣,他们纷纷赶来“挑战”、“应战”。一场以“三八”节为题材即兴创作的山歌对答,在畲族山村热烈而紧张地展开。罗源县西兰乡党委、政府和罗源县民宗局等领导也到场祝贺,与畲族女同胞一道过了一个有意义的节日。畲女“答歌”庆“三八”$罗源民宗局…  相似文献   

5.
畲山淘艺人     
在参加这次会演的浙江省代表团《畲山风》剧组里,有一位来自最基层,曾参加过第一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定的畲族民间文艺工作者──雷森根。谈起21年前有那次盛会,雷森根认为那是他第一次感受到了民族大家庭里团结友爱;各民族亲如一家的氛围。今天,56个民族的兄弟姐妹又相聚北京,仿佛是21年前的延续。 自从参加了第一届会演后,雷森根便操持起民族文化的职业,目前是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民族文化工作队队长。谈直基层民族文化工作.雷森根颇有一番感慨,为了挖掘整理畲族民间文艺;雷森根已踏遍了景宁畲山,访遍了高人,经常是…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畲姓的增加以及后来又减少的历史现象进行了考证分析。自南宋以后,畲姓除了传统嵥拇笮胀猓衷龀觯担感铡T鲂赵蛴腩疵裎苊饷褡迤缡印㈩春和ɑ楹秃好裎芨骋酆推群Χ鰨入畲族社区有关。入清以后,虽然畲姓在局部地区还有续增,但总体上趋于减少,这是许多畲民融嵢氲钡氐暮鹤逅隆  相似文献   

7.
歌满畲乡     
在福建、浙江、广东、江西、安徽五省的崇山峻岭中,散居着一支古老敦朴的民族—畲族,总数约三十三万,其中百分之九十七居住在福建和浙江两省。畲族,是一个歌唱的民族。她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有自己的语言。在二千多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畲族人民用本民族的语言编唱了千千万万首山歌,世代流传。尤其是有关畲族历史传说的山歌,则家喻户晓,人人会唱。畲歌,一是畲族人民文化上的一颗熠熠发光的明珠,是团结的旗帜,是战斗的号角,是畲族人民的心声。只要到了畲簇地  相似文献   

8.
畲族文化璀璨而富有价值,但在畲汉融合、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今天,畲族文化的传承并不乐观。教育是文化传播和传承的重要途径,不仅能传承现阶段的畲族文化,更能推动古老文化的革新。因此,探讨和研究小学教育阶段的畲族文化传承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罗源县戈口公社福湖大队,是个畲、汉族杂居的大队,有畲族103户、汉族14户。三中全会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指引下,在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同时,畲汉两族共建精神文明,大队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队上办起了文化站。文化站藏书一千  相似文献   

10.
试论粤东历史上的畲族和瑶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论粤东历史上的畲族和瑶族练铭志本文依据文献记载和民族学、语言学的资料,对粤东历史上的畲、瑶二族进行较为系统的论述,令、瑶二族是粤东的世居民族。畲、瑶同源,但两者各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经过长期的独立发展,已分别形成为单一民族即畲族和瑶族。史籍所载“畲蛮...  相似文献   

11.
寻乌汶口江东庙具有社区性,畲民在无法将江东福主塑造成本民族神灵的情况下,通过对"迎故事"恢复、组织、展演的操控以及在展演中巧妙地"嵌入"一定的畲族文化元素以确认民族的存在,实现了畲民从家族认同到族群认同的表述。在此过程中,国家与地方话语尽管规约着民间传统文化的重构,但文化的主体依然是广大民众。  相似文献   

12.
曹大明 《民族论坛》2013,(3X):30-34
寻乌汶口江东庙具有社区性,畲民在无法将江东福主塑造成本民族神灵的情况下,通过对"迎故事"恢复、组织、展演的操控以及在展演中巧妙地"嵌入"一定的畲族文化元素以确认民族的存在,实现了畲民从家族认同到族群认同的表述。在此过程中,国家与地方话语尽管规约着民间传统文化的重构,但文化的主体依然是广大民众。  相似文献   

13.
钟晋兰 《民族论坛》2004,(11):53-54
历史上的畲族是个只有本族语言、没有本族文字的民族,欲了解畲族早期的历史状况只能依靠外族的文字记录以及畲族内部的口传历史。在客家先民大量南迁之前,闽西是畲族的主要分布地,在闽西客家八县中,现在仍有许多居住着蓝、雷、钟等畲族姓氏的村落。在这些村落及其邻近地区,至今还保留着一些古老的畲族风俗,流传着不少与畲族有关的传说。遗憾的是,这些传说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对此进行研究的更是廖若晨星。本文试对闽西流传的两则畲族传说进行解读。传说一:很久以前,汀州管八县,八县都是客家人与畲民居住的地方,但畲汉不通…  相似文献   

14.
近现代史上畲汉关系比较紧张,互相极少通婚.1987年,我们到浙江省建德县调查畲族的文化习俗,发现这里的畲汉关系已有很大的变化. 从调查情况来看,在里叶乡小泉村的已婚男女中,第一二代人(第一代人指现年80岁以上者)里有2个畲族男子娶汉族姑娘,1个畲族女子嫁给汉民.在第三代人中,由于他们到达婚龄时已生活在新社会,畲汉人民之间的关系已有明显改善,故有4个畲族男子娶汉女为  相似文献   

15.
我们畲族的称呼,最早出于南宋刘克庄的《后村先生全集。漳州谕畲》一文。诗人李商隐曰:“烧畲晓映远山色”,范成大诗:“砍畲大树巅”;陆游曰:“山畲一老锄。”古代时,我们的先民搭棚居住,随山耕畲,刀耕火种。由于这样,而被称为“畲族”。(注:畲shē,意为焚烧田地里的草木,用草木灰做肥料的耕作方法。这样耕种的田地叫畲田。) 据钟氏宗谱记载,他们祖上于明朝成化十  相似文献   

16.
畲客蓝儿     
山哈 《中国民族》2010,(1):28-29
我是7岁时认识蓝儿的。 蓝儿姓蓝,是畲客,畲客是我们西街街坊对畲族山民的称呼。畲客似乎永远是西街的过客,他们住在遥远的高高的山寨子里。上街来,他们大多挑着柴禾、竹炭、木炭或者时景的山茹、竹笋、金梨等山货,卖完,然后挑着盐啊酒啊肥皂啊等家用进山。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社会的民族杂居区域,如何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始终为一大难题,畲汉关系亦莫能外。有关畲汉民族间关系多数学者已意识到共同民俗信仰的协调功能,并通过田野调查做出描述和探讨,然尚待提升。本文基于近年来对闽东林公信仰的深度调研,从明清虎患推进闽东林公信仰的传播、身处虎患前沿为畲族赢得林公信仰传播的发声权、同出"闾山"明晰畲族传播林公信仰的认同感、委托管理宫事确定畲族在林公信仰中的领导地位等逐一考证,并在综合这些考证的基础上,提出畲族在领导畲汉民族林公信仰传播的地位对民族融合的特殊意义,以期追溯和逼近《摆脱贫困》中的民族团结基础问题。  相似文献   

18.
畲山话竹     
安家于竹林深处美丽的畲族山乡多处东南沿海丘陵山区,我们畲民都乐于在自己的家园四周栽竹种树,使家隐伏在翠竹绿树中,把家建成一个鸟鸣蝉叫松鼠跳、鸡啼猫睡狗悠步的农家乐园。畲民的日常生活终身与竹相伴,竹子就像我们家园的一道美丽篱笆,守护着我们的生活,装点着我们的生活。畲村的竹子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是参天扫云的毛竹,以食笋为主、且出笋最早的家种竹有雷竹、红壳雷、笋壳乌黑的乌桂竹、笋壳花斑的石竹、笋壳金色的金竹……除了上述这些野生的小竹之外,还有笋壳黑白相间的斑竹。斑竹也称湘妃竹,有“斑竹一枝千滴泪”的诗句…  相似文献   

19.
当今社会的进步依靠的大多是经济与科技的发展,而经济与科技的发展需要的是人才,人才培养离不开教育。闽东是畲族的主要聚居地,畲族人口占福建省畲族人口的二分之一,全国的四分之一。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畲族,它拥有自己的特色文化,这些文化不仅是畲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丰富了我国多元民族文化的内涵。基于闽东大地上畲族人口所占的比例,我们在培养各类人才时,应该特别重视畲族人才的培养和畲族文化的传承,更好地促进畲族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央民族歌舞团剧场,全国少数民族歌手声乐大奖赛正在进行。当报幕员报到钟丽华的名字时,她一时有些恍惚,但她很快反应过来,稍定一下情绪后,从容地走上舞台。当她用畲语演唱《畲家和党心连心》、《畲家阿妹放木排》的时候,全场观众对她的出色表演报以一浪高一浪的掌声。她终于捧走了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歌手声乐比赛优秀奖的桂冠。钟丽华并非音乐学院科班出身,1961年,她出生在浙南丽水山城。每逢佳节,小钟的父母总要带她回祖籍浙江景宁畲族自治县初滩村与亲人团聚。小钟对畲乡的一切事物都感到特别亲切,在遥相对峙的山上,一对对畲族青年男女唱山歌;晚上围在灶前烤火,你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