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风俗画在世界美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题材来自于日常生活,并且直接反映了现实生活和生活情感。正因为这样,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成为了一种独特的社会记录器和风尚标本。荷兰尼德兰和中国宋代都是风俗画盛行的时期,它们的艺术风格迥异,但是从美术的发展史上看,它们又有很多共同点。这些绘画集中反映了市民阶层的艺术品位,也反映了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绘画发展规律。本文试图对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俗画发展进行探讨并进行比较,从而对风俗画这一能够保留历史民俗文化特征的绘画类型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琼黎风俗图》是一本清代中晚期的黎族题材风俗画图册,以黎族生产生活、风俗习惯为主要描绘内容。这本图册为后来的风俗画发展在题材上起到了一定的借鉴作用。本文以当代绘画形式语言的图形与色彩为研究视角进行分析,寻找当代视野下的黎族风俗画形式语言新特色,通过新的画面形式呈现新的精神内涵,创作出地域性、民族性与时代性相统一的当代黎族人物画作品。  相似文献   

3.
正古人认为紫色为贵纡之色,只有贵族、高官才配享用。紫气东来,则寓意富贵吉祥昌顺之意,所以古往今来紫藤被无数的画家选为绘画题材。藤本植物入画难在"贯气",因为蟠曲遒劲的藤条需画家深厚的艺术功力才能一气呵成,故而大师多精于此。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梦、强军梦成为时代主题,新时代迫切需要艺术家创作出更多反映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的作品。作为主题性绘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题材绘画因其围绕重大题材,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的特性得到了蓬勃发展,无论是题材内容还是艺术表现形式,都实现了新的飞跃。从古至今,军事题材绘画都是绘画艺术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绘画作品中不仅体现着当时的战争场面,还能够反映社会风貌、政治文化、历史背景、美学价值等。对于当前军事题材的绘画形式进行研究,也是艺术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对于现代艺术的创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长沙窑的绘画内容十分丰富,纹饰简洁,绘画题材包含人物、花鸟、山水等,风格独特。本文通过人物绘画的题材来解析其文化价值,结合内容分析法,将人物题材分为童子与仕女、文人墨客、宗教人物以及外族人等。长沙窑的人物绘画审美意识多样,其为了适应文人墨客的主流,也反映了当时的一种大众审美。同时揭示了唐朝在文化融合的同时,也包容性地融合了外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正在中国山水画坛,李兵是一位独具一格卓有成就的中青年画家。李兵"块斧劈"皴法的创立以及"挤白法"、"衬白法"等绘画表现新技法,构建起其独特的笔墨语言和个性风格。他雪山题材山水画探索与创作的全部价值在于,以其充满现代意味的审美原创性,并以雪山高原为取材对象,从自然景观中获取了新的文本范式和艺术图式。其气势恢宏、令人耳目一新的雪山题材山水作品,不再重复和延续明清以降文人画的残山剩水和逸笔草草的狭  相似文献   

7.
唐代以来繁华的外在表象和艺术表现形式,让宋代一些文人开始意识到艺术应有更高、更纯粹的追求,体现最本质的内在精神与生命的意义。文人的美学精神在绘画中以独特的形式发展起来,以诗书入画,把文学与绘画真正结合起来。禅宗精神在南宋发展到了全盛期,宋代许多文人深受禅学影响,禅宗的美学理念在艺术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4月初,西部放歌绘画作品展在北京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举办。曾经西部的赵凤琴、张庆之、李立祥三位画家心系西部,怀着对时代的使命感和对艺术的虔诚,走进西部,描绘西部。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书画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戏曲学院舞美系副教授、满族女画家赵凤琴,曾8次赴西藏、青海、甘肃等地深入生活,创作了大量以藏族风情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形成了特有的西藏文化艺术风格,并在中国美  相似文献   

9.
唐代以来繁华的外在表象和艺术表现形式,让宋代一些文人开始意识到艺术应有更高、更纯粹的追求,体现最本质的内在精神与生命的意义.文人的美学精神在绘画中以独特的形式发展起来,以诗书入画,把文学与绘画真正结合起来.禅宗精神在南宋发展到了全盛期,宋代许多文人深受禅学影响,禅宗的美学理念在艺术中产生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与士大夫的绘画,他们兼专业画家的绘画功底和学士的知识修养于一身,以"神妙能逸"为创作标准,于风趣雅意中追求自然灵韵的审美意境,生发出独特的"士气之美"。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人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与士大夫的绘画,他们兼专业画家的绘画功底和学士的知识修养于一身,以"神妙能逸"为创作标准,于风趣雅意中追求自然灵韵的审美意境,生发出独特的"士气之美"。  相似文献   

12.
汉墓壁画兴起于西汉中期,流行于东汉。它顺应我国古代传统丧葬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出现,也因其在墓室中的广泛应用而成为了浓缩两汉社会生活、民俗文化以及政治思想的历史见证。汉墓壁画对中国绘画史具有以下三方面突破性的贡献:首先,汉墓壁画实现了中国早期绘画创作法式的突破;其次,汉墓壁画实现了中国早期绘画创作题材的突破;另外,汉墓壁画实现了中国早期绘画颜料使用的突破。汉墓壁画开辟了中国绘画之美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930年至今,一批中国国内画家以西藏风光与人物为主题,创作了大量西藏为主题的作品。这些西藏组画以艺术创新和清新的风格,深刻影响到中国现代绘画艺术。本论文通过对西藏艺术形象的"制造"、"生产"与"消费"过程的介绍和描述,阐释了西藏组画及其人物绘画产生的历史缘由,以及多元文化的表达和画家们对艺术美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历时两年的《柯尔克孜族》油画创作给我带来了一些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绘画创作的思考,将壁画的仪式感、装饰性融入油画创作,将传统造型基础与现代性相结合,对近年来少数民族题材绘画的一些反思,关于如何找到、找准最佳的表现柯尔克孜族人民幸福祥和生活的创作形式、表现方式的一些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摆脱了传统花鸟题材的局限,语言层面强调传统的精神体验而不是枯燥的临摹,传统符号在画家审美重构中重新被认知。本文重点对马远《水图》中“水”的代表性符号进行阐释,当代工笔花鸟画家秦艾、陈小琴将“水”传统符号转化更得理性和观念化,绘画题材和画面图式都有新的创新,作品呈现传统的精神脉络。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工笔花鸟画摆脱了传统花鸟题材的局限,语言层面强调传统的精神体验而不是枯燥的临摹,传统符号在画家审美重构中重新被认知。本文重点对马远《水图》中"水"的代表性符号进行阐释,当代工笔花鸟画家秦艾、陈小琴将"水"传统符号转化更得理性和观念化,绘画题材和画面图式都有新的创新,作品呈现传统的精神脉络。  相似文献   

17.
纵观中国五千年文化的发展,宋代无疑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最为兴盛和繁荣的时代,它的兴盛和繁荣发展不仅归功于宋代经济繁盛的社会背景,同时也和宋代历代帝王对于绘画的重视密不可分,从而使两宋成为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巅峰时期。宋代花鸟画沿袭于西蜀五代的画风,其中以五代黄荃父子为代表。此后几代院体绘画形态都以其为绘画之标准。宋代院体画风以五代黄荃父子的绘画风格与理念贯穿于北宋与南宋之始终。北宋院体绘画风格多以黄荃富丽典雅、精工细致为代表,其中也融合徐熙文人野逸之风。李安忠作为北宋与南宋画史上的衔接人物,是宋代院体绘画的重要代表之一,而他的其中一幅代表作《野菊秋鹑图》也让我们对两宋花鸟画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本文以李安忠的花鸟画《野菊秋鹑图》作为本文的出发点,对宋代花鸟画的艺术风格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8.
不同时期的绘画作品形式对色彩的要求也不一样,西方现代画家将色彩与造型相结合,为艺术开拓了新的领域。在现代绘画中,每位画家都非常重视色彩的形式语言。本文从色彩语言的审美因素、色彩美的时代特征和色彩的意蕴美分别阐述色彩在绘画作品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民间美术文化是民间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民间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的重要文化产物,也是劳动人民记录自己生活方式、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一种重要途径。与其它美术作品相比,民间美术作品具有质朴性、文化性、趣味性等特点。新时期,在进行美术绘画创作过程中,将民间美术文化融入其中不仅能很好地丰富画家的创作灵感,还能提升美术绘画的文化底蕴。因此,对于现代美术者来讲,必须要的民间美术文化进行深入的剖析,将民间美术文化中的精髓融入美术绘画创作之中,才能绘制出更加富有中国文化底蕴的美术作品。  相似文献   

20.
自藏式艺术风格的流行音乐产生以来,迅速传播并成为鲜明的文化符号.那片神秘悠远的“高地”为艺术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的创作素材,通过音乐承载的藏式艺术文化满足了现代人对文化艺术多样化的需求.藏式艺术风格在流行音乐中的发展过程,在其题材与主题、媒介与材质、语言与风格以及审美意趣和文化价值等方面的取向变化与转换呈现出阶段性特征.通过对每个阶段的特征分析,解读藏式艺术风格流行音乐的时代性以及社会环境对流行作品的外部规约,探索流行音乐创作“藏族符号热”持续不断的内在动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