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性生殖崇拜是上古女神的缘起和皈依.生殖主题在后世仍然得到继承,主要集中于先祖女神一支.后世新产生的大量女神,在主题上逐渐突破"生殖"局限,神格范围扩大."母性神"和"女儿神"的不同发展趋势,正反映了上古女神生殖主题流变情况,以及中国社会之女性观.  相似文献   

2.
凤凰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鸟中之王,是集众多动物于一身的神鸟,象征吉祥和永生。在中华民族悠远灿烂的文化中,它与龙并驾齐驱,世代被人们敬仰和崇拜。100多年前,湖北郧县的地方文人和民间艺人根据史书记录、民间传说与想象,扎制出精妙的凤凰花灯。此外,艺人们还编成了独具特色的"凤凰灯"民间花灯舞。然而,随着家族观念的淡化,演艺人员的岗位流动,现在演出团体、演出活动越来越少。上世纪70年代郧县约有30多个表演班子,而现在只有6个,并有逐渐萎缩的可能。2005年年底,郧县向国家文化部推荐"郧阳凤凰灯舞"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3.
<正>葛澄,男,别署澄岭、秀峰,1986年生,汉族。现居北京,2010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专业,师从刘学惟教授,2014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获硕士学位、师从欧阳中石、解小青教授。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北京海淀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海之春书画院艺委会副主任。作品获奖:羲之杯全国书法大展三等奖;第三届国际榜书大展三等奖;首届全国教师大学生书法大赛三等奖;纪念徐悲鸿先生诞辰110周年——东方广大杯书画艺术展优秀奖;"和谐海西"第二届义海  相似文献   

4.
拍胸舞,亦称“打七响”。是闽南地区最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之一,该舞蹈于2006年被列入中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主要流传于福建南部沿海地区,在厦门、泉州、同安、南安、晋江等地深受欢迎、广泛传跳。农民用之来庆祝丰收,茶余饭后用它来抒发情怀。从古至今,从民间到官方典礼,拍胸舞不离左右,故其又有“东方迪斯科”之誉。本文通过拍胸舞的课堂编创尝试,以期推动拍胸舞在当代课堂中的传承。  相似文献   

5.
红山文化遗址除了发现大量的农业工具和陶器、玉雕等等之外"女神"的石塑像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这种雕塑多有孕妇特性突出,东山嘴出土的两件小型女神是孕妇形象,也是中国妇女塑像的首次明确发现。文章从红山文化5500年前的"女神"和孕妇崇拜开始,分析4—5千年之间红山文化墓葬石棚山陶器刻画符号"■"——"巫"字型甲骨文祖型的出现,并研究"商朝——巫咸,汉朝——巫都,后来的蒙古族‘巫都跟’"的连续性发展,描述红山文化新石器晚期开始夏商汉及北方少数民族的巫崇拜。  相似文献   

6.
才让 《西北民族研究》2013,(1):110-119,221
本文对塔尔寺正月金刚法舞的渊源予以考证,对法舞的角色以及他们的形象、装扮、舞蹈动作有较为系统的论述,揭示了法舞每一场次表演的象征意义。经过比较,认为塔尔寺的具誓法王舞无"打鬼"等部分,属于较为简化的仪式。指出法舞表演的功用之一就是向信徒展示神灵的形象,供人们瞻仰、供奉和记忆。论文对舞者和观者的关系作了分析,认为双方共有的文化背景构成了法舞的文化生态。但是随着社会的变迁和世俗化的加剧,塔尔寺法舞表演的文化生态正在发生变化,法舞原有的神圣性趋于减弱。  相似文献   

7.
"剑器舞"作为唐代三绝之一,在唐代文化艺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从初期并不是正式的舞蹈发展到有相当艺术造诣的独舞,再到气势恢宏的群舞,"剑器舞"在唐朝的发展经历了跌宕起伏,虽然不同时期的"剑器舞"形态有些许差异,但是通过乐舞诗仍能发现其中专属于"剑器舞"的功能、特征变化以及影响.本文以乐舞诗为着陆点考察唐时的"剑器舞",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吸引更多学者研究唐时的乐舞文化并与当下的舞蹈创作相联系.  相似文献   

8.
古典舞作为中国舞的重要分支,融合了中国传统的曲艺、武术、杂技等多种艺术元素,体现出东方舞的刚柔并济之美。在古典舞教学落实的过程中,要有效体现心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特点,以更好地推进古典舞的艺术审美发展。现从中国古典舞发展历史入手,浅述古典舞身韵审美的艺术特点和练习技巧,以更好地凸显身韵在中国古典舞基训课程教学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9.
敦煌,坐落在丝绸之路的咽喉要塞,"敦"是地大物博,"煌"是非常之盛的意思。在这座城市有着明珠般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洞窟中的壁画、彩塑仿佛令人置身于仙境般的佛国世界。艺术前辈们在20世纪中期前往莫高窟,克服了风餐露宿的种种困难,临摹彩塑,勾勒壁画,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宝藏。其中,根据莫高窟壁画和彩塑创编的敦煌舞最鲜为人知,它以中原舞蹈文化为主要潮流,吸收了西域文化和凉州文化,既是"中原、地方、西域"的三结合,又能从中看出维族舞、藏族舞、鲜族舞等中国民族舞蹈,这也是敦煌舞民族性、时代性的体现。它以佛教中的人物为表现主体,结合西域和地方特色,表现出了天上神仙和凡间世人的景象。  相似文献   

10.
二十一世纪之交 ,我国著名的民间文艺家过伟先生《中国女神》出版了 ,即引起专家学者的格外关注 ,并荣获广西文艺第四届 (1 997~ 2 0 0 0 )铜鼓奖、中国民间文学理论研究首届 (1 979~2 0 0 0 )山花奖。为此 ,段宝林先生称《中国女神》“在中国女神研究中填补空白的著作 ,无疑会成为一部传世之书 ,具有长远的学术价值”。①笔者认为《中国女神》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资料丰富翔实。过伟先生从各种考古资料、汉文古籍和少数民族古籍、 5 6个民族口传神话和民间信仰习俗中 ,钩沉出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一千多个创世女神、上古女神、民间女神…  相似文献   

11.
鄂西南地区自古以来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鄂西南地区的民间舞蹈摆手舞、茅古斯舞、撒尔荷以及八宝铜铃舞的起源都可能追溯到先秦巴人时期。本文希望通过对舞蹈本体的分析比较,进一步了解这几种民间舞蹈的异同,从而探讨鄂西南地区民间舞蹈的"源"与"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跳五猖"艺术面具是傩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傩舞的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地位与影响。探析"跳五猖"艺术面具文化,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跳五猖"艺术的文化内涵和民俗影响力。  相似文献   

13.
湘西毛古斯舞蹈的再创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湘西毛古斯舞蹈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10月,永顺县代表队的原生态"毛古斯舞"参加中国(南昌)傩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八国傩舞展演获得金奖。2007年9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以下简称"州庆")庆典上,毛古斯舞表演极为引人注目。2008年8月8日,《土家族毛古斯·欢庆》作为第29届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前表演节目在"鸟巢"隆重推出。  相似文献   

14.
黑龙江省“查玛”文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查玛"文化,属于古老的傩文化范畴.傩文化,包括傩仪、傩舞、傩戏等.据文献记载,远在商周时期就有傩文化活动.在我国南方的苗、侗、土家、仡佬、彝等少数民族中较为盛行,西南的藏族和北方的蒙古族中也有傩文化遗存.生活在黑龙江省嫩江流域的蒙古族中,也曾存在过傩仪和傩舞.蒙古族称傩舞叫"查玛",但它与"萨满"并非同意.下面就黑龙江省"查玛"文化的起源、传入及其内容等问题,做一浅析,以求教于同行和读者.  相似文献   

15.
蒙古族的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以其中的"顶碗舞"最具代表性,她不仅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大方、热情豪放的品行,也展现了蒙古族的文化特点和地方特色。本文以顶碗舞作为论文的切入点,对于蒙古族舞蹈内涵、意义和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同时在加强对于"顶碗舞"内涵研究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在积极保留传统舞蹈精华的基础上,着力加强蒙古舞和现代社会与技术的结合,不断开拓创新蒙古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更加贴合普通社会大众的多样化艺术需求。  相似文献   

16.
鄂西南地区自古以来是土家族、苗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地.鄂西南地区的民间舞蹈摆手舞、茅古斯舞、撒尔荷以及八宝铜铃舞的起源都可能追溯到先秦巴人时期.本文希望通过对舞蹈本体的分析比较,进一步了解这几种民间舞蹈的异同,从而探讨鄂西南地区民间舞蹈的"源"与"流"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宗教祭祀为主题的水龙祠大型壁画,是研究瑶族历史文化与宗教信仰的重要文化遗产。壁画中绘制有两组共12位女神,包括王母娘娘、本地英雄李仙娘等形象,表现了母性崇拜、英雄崇拜与巫仙崇拜的习俗,印证了瑶族存在多神信仰,反映了瑶族女神信仰的形成是多维崇拜观念情境下的现实性礼俗活动和礼俗之外的来自现实或特定需求情境的逻辑驱动。  相似文献   

18.
八宝铜铃舞     
八宝铜铃舞是土家族民间的一种传统舞蹈,八宝铜铃舞又名"解钱",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一带最为流行,  相似文献   

19.
黎国韬 《西藏研究》2009,114(2):39-46
宋代宫廷乐舞表演者参军色所持舞具"竹竿子"源于古代引舞之旌旗,但在发展过程中,曾受到西藏传统艺术热巴舞中持旄牛尾而舞的表演形式之影响,这种影响大约在吐蕃时期发生,通过西域而传入中原宫廷,它可以视为汉藏艺术传播史上的一个重要例证.  相似文献   

20.
蒙古族的民间舞蹈丰富多彩、各具特色,以其中的"顶碗舞"最具代表性,她不仅充分体现了蒙古族人民淳朴大方、热情豪放的品行,也展现了蒙古族的文化特点和地方特色.本文以顶碗舞作为论文的切入点,对于蒙古族舞蹈内涵、意义和发展进行简要的分析,同时在加强对于"顶碗舞"内涵研究的基础上,去粗取精,在积极保留传统舞蹈精华的基础上,着力加强蒙古舞和现代社会与技术的结合,不断开拓创新蒙古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更加贴合普通社会大众的多样化艺术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