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不祧之祖,《诗经》以质朴的笔触描绘了形态各异的众多女性,既是研究周代历史的珍贵文本,也为我们探析女性意识的觉醒与演变提供了思路。本文从自我本体的发现、自我意识的觉醒以及自我价值的追求等方面研究西周至春秋时期女性意识的演变更迭、呈现特点及深层原因,有助于从不同角度阐释和解读《诗经》,对后世明确女性定位、发挥女性优势、体现女性价值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施蛰存的小说《魔道》、《夜叉》中,时常跳跃着一些蕴涵着特殊的意蕴或情调的意象。本文探析了施蛰存小说《魔道》和《夜叉》在意象视野观照下的丰富内涵,以期获得对施蛰存个体精神世界较为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梦"的意象是中国古典文学里的常用意象,北宋词人晏几道就十分擅长以"梦"作意象。他所著的《小山词》通过高频次的"梦"意象塑造了带有花间词风的类型化的多元风格和情感、想象交融的内涵美,丰富了"梦"意象的多样性,开创了"梦"意象的新境界,在诗坛上留下了独特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苏轼的《赤壁赋》以其通脱畅达的形式和状物虚缈若仙的描写方式而闻名。他运用流畅的叙述,将读者带入一个超越现实的境界。通过对月、水、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他以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将读者带入一个想象和感悟的空间。苏轼的描写不仅形象生动,更重要的是他的描述充满着哲理和思辨。他通过对月亮、水流等自然现象的描绘,引发了对生命的无常和人世间的浮沉的思考。他用细腻的笔触和深挚的理解,传递出对人性、友情和历史的感悟,引发读者对人生意义和社会现实的思考,本文通过探讨对月的巧妙描绘,致力于培养文学素养、思辨能力和审美情操。  相似文献   

5.
“西藏”是汉语流行歌曲中的一个长盛题材,众多创作者基于“他者想象”或“自我言说”的角度,对“西藏意象”进行建构,所构建的西藏大体是一个“乌托邦”式的存在,但这样的“西藏意象”与实际的西藏存在一定的偏差.《阿刁》,虽然也是基于“他者”的角度来构建西藏,但该歌曲却放弃常规的叙述模式,而是通过对阿刁形象的塑造告诉人们,西藏除...  相似文献   

6.
电影《大路朝天》以叙事散文的笔调,撰写出三代路桥人筑路架桥的波折与情感,其中意象的选取作为该部影片的亮点尤其值得书写。可以说,链接时空的隧道、链接情感的酥糖与链接精神的路桥都让这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献礼片不同于以往的主旋律作品,它们在集中涌现出浓郁的诗性之美以外,直接服务于"链接"的母题。  相似文献   

7.
电影《大路朝天》以叙事散文的笔调,撰写出三代路桥人筑路架桥的波折与情感,其中意象的选取作为该部影片的亮点尤其值得书写。可以说,链接时空的隧道、链接情感的酥糖与链接精神的路桥都让这部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献礼片不同于以往的主旋律作品,它们在集中涌现出浓郁的诗性之美以外,直接服务于链接的母题。  相似文献   

8.
曹梦迪 《中国民族博览》2022,(11):149-151+177
本文从“审美意象”这一概念入手,具体分析朝鲜族舞蹈《长白瀑布》是如何体现“审美意象”的。文章通过归纳总结法,本体分析法,分三部分进行论述。试分析在东亚文化的影响下舞蹈《长白瀑布》如何进行审美意象的诠释。从中找寻舞蹈意象诠释的方法,提供新视觉。朝鲜族是朝鲜民族中迁移落根于中国渐而形成的少数民族。朝鲜族舞蹈具有含蓄、内敛、飘逸、自然、刚柔并济的特点;具有呼吸贯穿、连绵不绝的动态特点、飘逸灵动似仙女般的服饰特点、风格浓郁的道具特点、变化多样的节奏特点。而论及朝鲜族舞蹈中蕴含的“审美意象”不得不追根溯源,探求立足于文学艺术其背后的宗教、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从而更深刻地把握其意象特征。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全面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500年的社会风貌,真实记录了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的历史面貌。色彩作为一种客观的存在,是世界赋予人类的美的视觉感受,也是中国古代诗歌表达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尚红”的民族,但这种观念并非在朝夕间形成,而是经历了漫长的认知以及情感积淀过程。本文意通过对《诗经》中红色色彩词的分析,从心理文化认知视角来探究中华民族“尚红”观念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0.
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是世界著名的意识流文学大师,在他的作品《阿拉比》中,作者对于象征主义手法的巧妙运用随处可见。本文通过对《阿拉比》中多处象征主义用法的分析,试图揭示小说的主题——主人公小男孩的"精神顿悟"与都柏林人的"精神瘫痪"及对不同意象的分析,揭示出隐藏其后的深层含义,充分体现了詹姆斯.乔伊斯对于象征主义手法的独特与生动的运用。  相似文献   

11.
《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拥有极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对后世诗词及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叠词的运用也是《诗经》的一大特色,对于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营造诗歌意境、增强韵律的美感等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后世诗文中也对叠词的运用加以沿袭。为此,本文对《诗经》中叠词的应用进行了浅要的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2.
<诗经>受到了刘勰的高度重视,在<文心雕龙>里,刘勰对<诗经>发表了精辟的见解.他充分肯定<诗经>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全面总结了<诗经>的艺术成就,认为<诗经>具有鼓舞天下的巨大精神力量和典雅美丽的艺术"风骨".  相似文献   

13.
<诗经>通过日常生活和礼仪生活用玉的描写,生动地反映了先秦崇玉习俗的各个侧面.我们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梳理,可以看出:玉是先秦时期沟通世俗与神圣的媒介,<诗>中的玉意象也折射出人们心灵世界的光芒.  相似文献   

14.
日本作家石川啄木散文<旷野>中的多重意象和意义的多元性.意象对作者生平的解释,是日本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对人类命运的暗示.  相似文献   

15.
《诗经》宋学对传统汉学有了重大突破,并且开辟了较明显的以文学解诗的道路,甚至在明代后期出现了短暂的文学性研究的高潮;但理学自身的“理”“心”矛盾又人为地堵上了这条路,使得宋明以后的诗经学在发展上重心偏移,一直没有能回到文学解诗的正途上来。  相似文献   

16.
<正> 《诗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史学价值。其中《大雅》的《生民》、《公刘》、《緜》、《皇矣》、《大明》等5首诗直接歌颂了周族的兴起。还有《民劳》、《閟宫》、《破斧》、《韩奕》、《六月》、《采芑》、《出车》、《采薇》、《常武》、《文王有声》、《赉》、《恒》、《小毖》等诗篇则涉及了《诗经》时代周与周边民族的关系,主要反映了周与殷商的关系、周与戎人的关系、周与狄人的  相似文献   

17.
民族融合具体体现在联姻、民族战争、灾祸三方面,这些在《诗经》都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18.
《诗经》是整个周代时期礼乐文明的花朵,是华夏先民真纯而清亮的第一声歌唱。无诗不美,无情不歌,《诗经·国风》篇以其独有的美濡养了历代读者的心灵,美是它的另一个名字。本文将从原初、自然及文辞三个方面对《诗经·国风》之美略说一二。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整个周代时期礼乐文明的花朵,是华夏先民真纯而清亮的第一声歌唱.无诗不美,无情不歌,《诗经·国风》篇以其独有的美濡养了历代读者的心灵,美是它的另一个名字.本文将从原初、自然及文辞三个方面对《诗经·国风》之美略说一二.  相似文献   

20.
傅查新昌在其长篇小说《秦尼巴克》中塑造了狐狸、白狗、猎鹰三个相互关联的审美意象。意象的塑造不仅加深了作品的意蕴内涵和文化深度,而且对连贯文章情节、增添作品魔幻寓言色彩起到了独特的作用。本文以《秦尼巴克》中塑造的审美意象链——狐狸、白狗、猎鹰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从意象塑造的深刻含义、意象的独特作用、意象背后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对之进行解读,体味意象塑造对提升作品美学趣味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