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长笛演奏者在进行二次创作中必须要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认识,在作品体验中更是追求作品的情感内涵,沿着作曲者的情感轨迹进行追溯,使自身情感融入到作品中,全面掌握演奏者所要表达的内涵,借助心理情绪、情感表达方式呈现出二度创作的新面貌。因此,本文以研究长笛演奏二度创作中的心理与情感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心理情绪与情感表达方面入手,让演奏者遵循着这两点轨迹融入到作品中,给予作品丰富的表达方式,把演奏者的精气神完美地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2.
老舍作品的艺术风格受到许多欧洲作家和流派的影响,其中康拉德任意切入的叙述方式、意识流小说的表现手法、狄更斯幽默诙谐讽刺的语言风格、近代俄国作家细腻精致的心理描写,都被老舍借鉴和运用过。老舍很好地将欧洲作家的创作风格与手法融入到自身的创作中,从而为作品的主题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表达方式,丰富了作品的表达内涵,提高了作品的艺术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3.
德国作曲家Wilhelm Popp 1828年出生于德国科堡(Coburg),后成为汉堡爱乐乐团的长笛首席。他的作品既有丰富精湛的创作技法,又有内涵深厚的情感表达。热衷于器乐创作的他在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谱写了这首长笛与钢琴的《小奏鸣曲》Op.388 No.1。此作品被用为ABRSM(英皇)2014-2017年长笛7级的考试曲目,被用作选拔人才的规定曲目,足以凸显出此曲具有一定的技术难度。  相似文献   

4.
钢琴演奏的过程实际上是综合性的音乐心理体验和实践过程,而钢琴表演艺术当中的审美意象是展现钢琴作品内涵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过程,这一过程是钢琴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好的共鸣及审美享受。钢琴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应该深刻分析自身的情感内涵,巧妙把握表演艺术中的审美意象,在此基础上全面诠释和还原审美意象,不断提升钢琴表演艺术的整体表现能力,给广大受众以良好的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5.
钢琴演奏的过程实际上是综合性的音乐心理体验和实践过程,而钢琴表演艺术当中的审美意象是展现钢琴作品内涵的一种创造性思维过程,这一过程是钢琴演奏者的二度创作,可以为观众带来更好的共鸣及审美享受。钢琴演奏者在表演过程中应该深刻分析自身的情感内涵,巧妙把握表演艺术中的审美意象,在此基础上全面诠释和还原审美意象,不断提升钢琴表演艺术的整体表现能力,给广大受众以良好的审美认知。  相似文献   

6.
胡瑾 《中国民族博览》2023,(12):135-137
低音提琴音乐作品属于西方音乐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更是西方各种弦乐中音区最低的一类乐器。音区主要被低音提琴自身体积、音色特点、音域较宽、演奏技巧等多种因素影响。实际演奏低音提琴作品时,必须通过科学演奏技巧表达作品中的情感。但演奏家进行低音提琴作品演奏时,其实就是作品的二度创作过程及表现,但要保证作品二度创作成功完成,必须忠实一度创作,然后在作品中添加自己的理解。本文简单概述二度创作的内涵,介绍二度创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希望能为低音提琴演奏家合理、有效、准确完成作品二度创作提供指导及借鉴。  相似文献   

7.
钢琴演奏的基础是演奏者十分扎实的技巧,熟练的技巧运用能够有效提高演奏者的整体水平,使得弹奏的曲子更加动听。但要想达到更加高级的境地,就需要实现演奏技巧与情感表达的紧密结合。将钢琴作品的原作作为基础,加入自身的理解,发掘钢琴作品中深层的情感内涵。本文围绕钢琴演奏技巧训练与情感表达展开思考,分析了钢琴演奏技巧训练与情感表达的关系,并提出了钢琴演奏技巧的训练与情感表达的练习方式,以及钢琴演奏技巧训练与情感表达的结合方式,以供广大钢琴演奏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一直以来,情感都是艺术创作的源泉与动力,创作者需要在饱满情感浓度的基础上生成想象力和创造力,以此提升艺术作品的表达力与感染力。本文简要阐释了艺术创作中情感表达的主要意义,分析了四种自我情感表达方式,并从在创作过程中融入情感、围绕素材进行深度思考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细心观察等三个层面入手,探讨了油画创作中自我情感表达的具体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古筝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的民族乐器,从分类上来讲属于弹拨类的乐器。古筝相比我国其他的传统乐器而言,音域范围更为广泛一些,而且有着很好的表现力。古筝由于其独特的演奏技巧和演奏方式,对演奏者专业素养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众所周知,音乐是需要个人的理解的,古筝作品也是如此,作品演奏的关键就是需要演奏者将情感融入古筝的演奏之中,这样才能够演奏出有灵魂的作品。本文从现代古筝作品着手进行分析,深入地对比、分析了对于现代古筝作品的音乐理解以及其中融入的作者个人的情感表达,以期为广大演奏者理解现代古筝作品,更好地通过古筝作品进行个人情感的表达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音乐是人们经常接触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音乐表演获得更高的情感抒发。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由于人们的演唱水平或者是技巧表达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情感表达上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一些人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可以正确表达作品的情感态度,而一些人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解,却忽视对作品中所蕴含的习俗风情或者历史底蕴等内容的思考,限制声乐表演的效果。所以,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演唱技巧,通过情感的融入强化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人们经常接触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音乐表演获得更高的情感抒发。在声乐演唱的过程中,由于人们的演唱水平或者是技巧表达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所以在情感表达上会出现不同的情况。一些人可以对音乐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可以正确表达作品的情感态度,而一些人仅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理解,却忽视对作品中所蕴含的习俗风情或者历史底蕴等内容的思考,限制声乐表演的效果。所以,在声乐表演的过程中需要合理运用演唱技巧,通过情感的融入强化演唱效果。  相似文献   

12.
《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是由著名音乐家胡梅尔创作的,在古典的小号作品当中是最受喜爱的曲目之一。该文章是对音乐家胡梅尔和他的小号协奏曲的简单介绍以及结构分析。对于演奏过程中所需要的气息运用、情感表达、技巧运用进行简要分析,在最后对于整部作品的意义展开分析。在这篇文章中,通过将相关音乐知识与小号的专业实践结合起来,简要地介绍作品的演奏技巧和情感特征,通过对于《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的演奏技巧和情感特征的探究,为《降E大调小号协奏曲》的演奏者带来了一定的借鉴方案。  相似文献   

13.
美声演唱方法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要求演唱者在想象中构建出一幅优美的画面,并将歌曲背后所蕴含的故事与内涵,共同传递到听众面前,可以作为人类展现心理世界的渠道。美声演唱中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到歌唱者对歌曲的完成度,成功的演唱者能够在对歌曲情感充分了解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并最终与观众达到共鸣,产生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基于此,本文围绕美声演唱中的情感因素展开探索,通过对气息、技巧、咬字等因素的把握,重视情感内涵的挖掘,最终达到声音与感情统一完整。  相似文献   

14.
现代舞具有包容性、自由性和开放性,是一种通过肢体语言来表达灵魂和情感的艺术,不仅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而且能够充分表达舞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传递出相关的思想和内涵。一部优秀的现代舞作品创作过程,首先应该确定主题、设计脚本,其次是创作舞曲,进行动作的编排,最后要反复地进行排练、与伴奏配合,与舞台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5.
高博 《中国民族博览》2016,(20):141-142
美声演唱方法具有极高的艺术性,要求演唱者在想象中构建出一幅优美的画面,并将歌曲背后所蕴含的故事与内涵,共同传递到听众面前,可以作为人类展现心理世界的渠道.美声演唱中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到歌唱者对歌曲的完成度,成功的演唱者能够在对歌曲情感充分了解基础上,进行二次创作,并最终与观众达到共情,产生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基于此,本文围绕美声演唱中的情感因素展开探索,通过对气息、技巧、咬字等因素的把握,重视情感内涵的挖掘,最终达到声音与感情统一完整.  相似文献   

16.
长笛为西方室内乐的重要乐器,晚清时期传入我国,1922年北京大学附属音乐传习所开设了长笛课程,标志着我国长笛教育的开端,民族化是我国长笛艺术发展最为鲜明的特征,从贺绿汀创作《幽思》到改革开放后的《大净》等,均有着鲜明的民族色彩。在长笛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对长笛教育的开展及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均有着突出的作用。本文首先对我国长笛教育的历程做了介绍,继而探讨了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必要性,如丰富长笛教育内涵的必然要求、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客观需要、提升音乐教育效果的主动追求,介绍了长笛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三点原则,最后就如何在长笛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提出了对策,包括教材编写中渗透、课程教学中渗透、长笛创作中渗透、音乐团体中渗透等。  相似文献   

17.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是艺术生产理论的三个环节,二度创作成为连接艺术创作、歌唱主体与欣赏者之间的重要纽带。通过分析做好声乐演唱二度创作的"四要"与"四不要",提出实现二度创作的主要手法,需要演唱者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不断丰富二度创作技法,为观众诠释出更具艺术内涵的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18.
长笛为西方室内乐的重要乐器,晚清时期传入我国,1922年北京大学附属音乐传习所开设了长笛课程,标志着我国长笛教育的开端,民族化是我国长笛艺术发展最为鲜明的特征,从贺绿汀创作《幽思》到改革开放后的《大净》等,均有着鲜明的民族色彩。在长笛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对长笛教育的开展及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均有着突出的作用。本文首先对我国长笛教育的历程做了介绍,继而探讨了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必要性,如丰富长笛教育内涵的必然要求、传承民族音乐文化的客观需要、提升音乐教育效果的主动追求,介绍了长笛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的三点原则,最后就如何在长笛教育中渗透民族音乐文化提出了对策,包括教材编写中渗透、课程教学中渗透、长笛创作中渗透、音乐团体中渗透等。  相似文献   

19.
李玲 《中国民族博览》2016,(24):128-129
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是艺术生产理论的三个环节,二度创作成为连接艺术创作、歌唱主体与欣赏者之间的重要纽带.通过分析做好声乐演唱二度创作的"四要"与"四不要",提出实现二度创作的主要手法,需要演唱者提升自身人文素养,不断丰富二度创作技法,为观众诠释出更具艺术内涵的声乐作品.  相似文献   

20.
舒伯特是奥地利维也纳伟大的作曲家,在他年仅31岁的生命里,创作了近千部作品。其中《鳟鱼》钢琴五重奏是他43部室内乐中最为著名的一首作品。本文共分为四部分,分别对乐曲的时代背景、创作历程、乐曲特点和曲式结构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在曲式结构的章节中,着重对音乐内容、音乐形象以及作曲家的情感表达做了深入浅出的描述。笔者希望通过对舒伯特《鳟鱼》钢琴五重奏的研究分析,为广大音乐爱好者和演奏者全方位理解作品提供借鉴与帮助,为古典音乐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尽绵薄之力。今年正值舒伯特逝世190周年,谨以此文献给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