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现存有大量历史悠久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主要包括宫殿、寺庙、楼阁、宅院、庙宇、古塔,其中陈列着大量的壁画、古代雕塑和文物,有着不可再生的巨大历史价值,是研究古代文化艺术、政治经济、宗教信仰的宝贵资料。同时,古代建筑也是旅游活动集中地,由于古代建筑结构特点,近几年来火灾事故不断频发,甚至造成古建筑的损毁。作为消防保护的重点单位,加强古建筑的防火保护措施,制定有效的保护策略势在必行。本文结合古建筑火灾相关数据以及防火保护现状,对有效防火保护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2.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古宅建筑类型丰富,这些恢宏大气的古建筑,不仅能够记录我国古代的历史文化,而且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所以必须要针对古建筑保护修复技术和加固措施进行探析,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古建筑的长期保存。  相似文献   

3.
古建筑文物是全人类的财富,对其进行科学的防火保护是全民的责任。火灾给历史文化遗产造成许多重大的损失,作为文物管理工作者,本人对迪庆古建筑文物的防火现状进行初步的思考和探索,以便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和对策,在预防火灾方面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4.
古建筑文物是全人类的财富,对其进行科学的防火保护是全民的责任.火灾给历史文化遗产造成许多重大的损失,作为文物管理工作者,本人对迪庆古建筑文物的防火现状进行初步的思考和探索,以便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和对策,在预防火灾方面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传统古建筑的建设中,主要就是采用木质材料进行建设。这些建筑极具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木构件和木质文物,我们需要采用现代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对古建筑木质文物进行保护的时候,主要采用的就是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通过这样的处理,在无损的情况下,保护各种木质的古建筑。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传统古建筑的建设中,主要就是采用木质材料进行建设.这些建筑极具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为了更好地保护这些珍贵的木构件和木质文物,我们需要采用现代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对文物进行有效的保护.在对古建筑木质文物进行保护的时候,主要采用的就是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通过这样的处理,在无损的情况下,保护各种木质的古建筑.  相似文献   

7.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古建筑文物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历史文化、经济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也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对于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同时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在刻不容缓。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也有了更科学、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不过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加强对其修缮和保护理念和方法的研究,使其能够真正焕发光彩并留存下去。本文就目前古建筑文物修缮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所遗留下来的古建筑文物不仅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古代历史文化、经济方面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也具有极大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和不可再生性,因此,对于古建筑文物的保护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同时古建筑文物的修缮和保护工作在刻不容缓。随着科技的发展,对于古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也有了更科学、先进的手段和方法,不过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需要加强对其修缮和保护理念和方法的研究,使其能够真正焕发光彩并留存下去。本文就目前古建筑文物修缮和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古建筑的不断考古发掘,需要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古建筑进行保护。在古建筑保护过程中,通常会产生众多限制因素,需要采取策略加以优化解决,确保古建筑获得充分保护。因此古建筑保护的限制因素及策略受到广泛关注,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大量涌现。基于此,简单分析古建筑保护的限制因素,深入探讨相关的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古建筑是人类文明的体现,是人类智慧的成果展现。对古建筑进行保护,不仅能更好地分析古时建筑的特色,分析建筑原理的演变,也能为当前的建筑工作提供思考。数学技术是一项系统化的创新技术,借助该项技术能对古建筑形象以及技艺进行科学的分析和资源整理,对古建筑的传承以及保护有着积极作用。为此,本文主要探究山西境内古建筑遗产呈现的艺术特色以及文化价值,对数字技术进行解读,最后提出借助数字技术对山西境内古建筑遗产实施保护的措施。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让数字技术更好地融入到古建筑的保护中,更好地对古建筑进行资源整理与修复。  相似文献   

11.
东阳懋德堂历经百年,其体现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无可替代,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木结构的艺术处理等方面都极大地体现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水平。本文从懋德堂建筑的雕刻为切入点,着重分析懋德堂古建筑雕刻艺术特点,并将其具有的艺术价值与整体建筑的价值进行阐述,最后归结于对懋德堂等古建筑的保护上,以求通过本文的一些研究,让东阳懋德堂更为人熟知,受到更多关注与保护。  相似文献   

12.
中国的古建筑历经千年的发展,在世界建筑史上熠熠月的沉淀,以它优美的造型、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实用的功能性,体现出了古代建筑工匠智慧的博大精深和技艺的高超。本文对古建筑的屋顶进行研究,介绍古建筑屋顶的起源、构造、作用、样式以及在每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演变,结合沈阳故宫屋顶的特点,对古建筑屋顶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3.
东阳懋德堂历经百年,其体现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文化价值无可替代,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木结构的艺术处理等方面都极大地体现了当时的最高艺术水平.本文从懋德堂建筑的雕刻为切入点,着重分析懋德堂古建筑雕刻艺术特点,并将其具有的艺术价值与整体建筑的价值进行阐述,最后归结于对懋德堂等古建筑的保护上,以求通过本文的一些研究,让东阳懋德堂更为人熟知,受到更多关注与保护.  相似文献   

14.
古建筑的装饰是记录居民的生活、经济、生产、民俗宗教的重要历史文化。潮溪村古建筑装饰是根据宗教、艺术文学和民俗风俗等各方面体现的,并且潮溪村古建筑装饰的工艺有很明显的地域特征,古建筑的结构和建筑的装饰相结合,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潮溪村古建筑的屋顶、山墙和漏窗等是装饰的重点部分,极具文化内涵。古建筑的装饰不但表达出古代人民心理上的信念,更是体现出潮溪村古人民的思想境界,以及古建筑装饰工艺的精湛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5.
古建筑的装饰是记录居民的生活、经济、生产、民俗宗教的重要历史文化.潮溪村古建筑装饰是根据宗教、艺术文学和民俗风俗等各方面体现的,并且潮溪村古建筑装饰的工艺有很明显的地域特征,古建筑的结构和建筑的装饰相结合,也有很大的实用价值.潮溪村古建筑的屋顶、山墙和漏窗等是装饰的重点部分,极具文化内涵.古建筑的装饰不但表达出古代人民心理上的信念,更是体现出潮溪村古人民的思想境界,以及古建筑装饰工艺的精湛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相似文献   

16.
良户村是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当地的民居历史建筑以三合院和四合院为基本形制,采用不同的组合方式满足功能需求,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群落。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人们更加注重对代表性的历史文化进行深度挖掘,追求具有可辨识度的地方特色,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良户村的古建筑作为当地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如何在对其进行保护的同时促进发展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当代古建筑保护的案例研究发现,实行活化利用式保护是目前较为合理的方案,即倡导保护与利用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各族人民在建筑营造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出现了许多杰出的能工巧匠,他们的营造实践经验与建筑成就为中国和全人类增添了物质和精神财富, 保存至今的民族特色建筑仍对我们现代建筑创作富有启迪,同时对其他相关学科也有研究价值。现在民族建筑实物和营造著作等文献史料体现了古代人们的营造活动和营造思想。充满智慧的民族建筑艺术形式,朴素而深广的建筑哲理,臻于完备的营造制度,种类多样的建筑装饰,独特的木作、瓦作、土作等营造技艺,分布广泛的各种建筑类型,以及古建筑遗址、遗迹等,都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见证和古老文化的遗产,至今仍放射着光彩。  相似文献   

18.
古建筑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其室内环境蕴含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十分丰富。通过对古建筑室内环境进行还原、分析,能够切实了解建筑建造时期所处的时代文化背景,并从中发掘出有效的传统文化信息。因此,相关部门需要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对古建筑室内环境进行复原和修复。鉴于此,笔者主要围绕数字化复原技术在古建筑室内环境复原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有效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延安时期陕北近代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简要分析该时期建筑遗产的类型、特征及其审美价值,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此阶段建筑活动鲜明的政治性、时代性和文化性,对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国家系列建筑营造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同时,基于对建筑遗产概念的理解,结合延安地区历史建筑及周边环境的设计与修复实践,探讨当前红色建筑文化遗产的艺术性保护策略,以期确保历史信息的原真性和整体性,开拓迎合当代审美、提升艺术价值的文化遗产保护思路。  相似文献   

20.
官渡古镇古建筑众多,蕴含深厚文化底蕴,经过多年保护修缮,这些古建筑部分得到合理利用,为古镇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古镇在文物建筑的保护利用上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主要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更科学、更合理的保护利用对策,使文物建筑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