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3.
1000多年前,巴陵东老部的临湘就形成了山民“靠茶为生,种茶为业”的茶乡格局。由于产茶多,茶叶纳税多,且有龙窖山芽茶进贡,公元936年朝廷就割巴陵东北部单独设立与县同级的王朝场(公元994年改称王朝县,两年后更名为临湘县), 相似文献
4.
人类学的影视表现:从保存到展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根据国内外影视人类学历史和理论并联系影视人类学新的认识和实践 ,从人类学理论阐述和影片的定位入手 ,对人类学的影视表现作品从保存到展现变迁进程进行了梳理并探讨其原因 ,认为民族志电影“科学”、“客观”、“真实”并非是绝对 ,是在一定时期内为了在“科学”、“客观”、“真实”为取向的传统民族志话语下“合理的存在”的结果 ,这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中国有着共同的表现。随着民族志对传统书写民族志所谓的“科学典范”的质疑 ,携带被研究者声音和对话的“开放”的民族志作品出现有助于当代民族电影摆脱“科学”的禁锢。不同于文字作品 ,民族志电影作为人类学的影视表现形式 ,是通过镜头所建构的图像寻求对文化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从而 ,本文提出展现是人类学用“形象化语言”研究人类社会文化的客观要求并具体阐述了民族志影片的新定位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宁夏灵武:从农业大县到乡镇企业大户李小林“有了黄河有宁夏,天下黄河富宁夏”。地处宁夏平原腹地的灵武县,早在唐代就被称道:“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然而,正如秦渠只能浇灌出自然经济的农业文明一样,灵武作为传统的农业大县(全区四大粮食主产县之一... 相似文献
6.
土耳其族问题一直是保加利亚国家治理中的重要问题,也是影响保加利亚与土耳其关系的关键问题。保加利亚对国内土耳其族的政策变化导致历史上出现土耳其族间歇性的移民潮。20世纪80年代中期,保加利亚对国内土耳其族的强迫改名和同化政策,使土耳其与保加利亚的关系严重恶化,并引发了二战后国际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移民浪潮。冷战结束后,随着保加利亚入欧进程的开启和保土两国关系的改善,保加利亚对国内土耳其族的政策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土耳其族的地位有了实质性的提高,与主体民族保加利亚族实现了政治和解。保加利亚对于土耳其族问题的治理经验和教训,为类似民族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在今年的全国政协会议民族界别小组讨论会上,一份关于《建立武陵山区少数民族经济开发试验区》的提案,引起不少委员和媒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风云激荡的近代“川边”,历任主政者的川边治理成效殊异:赵尔丰籍“平康三策”,锐意进取,开拓出广阔的川边境域,成功践行“固川保藏”方略。尹昌衡藉个人英雄主义维持短暂的绚烂;其后走马灯式的镇守使无法掌控川边局势,失地溃败;颇具政治韬略的刘文辉,妥善处理民族关系,稳固川边,促使西康成功建省。34年的川边治理为现代西南边疆治理留下了鲜活的经验教训,川滇藏结合部需要新的边疆治理统筹。 相似文献
9.
在“天下”体系中,中央对边疆一直延续着一种忧患意识,这一意识无形中建构了中央与边疆的“区隔”。伴随着清代天下观的转变,这种区隔转变为一种融合。边疆在空间划分上呈现出从界线模糊到边界清晰的特征,在治理上呈现出从拱卫中央、维护统治到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目标的转移,清代从而完成从“天下”到近代“国家”的转变,其边疆治理呈现出陆海兼顾的企图以及维护国家主权的倾向。在清代面临边疆危机的同时,中国边疆的近代化历程也由此展开,这一历程始终伴随着根植其中的“大一统”理念,并作为中华民族的黏合剂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清代新疆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是中央政府治疆理念在地方的映射。清代库车城市建设与管理具有鲜明的地方性与边疆性,其基本格局奠基于乾隆时期,道光时期开展修复与重建。在城市营建上,军事设施建设先于民事设施,城墙建设早于城内建筑,内部设施多改用旧有设施。库车在城市管理上从汉回隔离逐渐走向民族融合,城市空间历经物理空间上的民族分居到多民族杂居,城市管理从注重军事驻防到强调民事管理,是清政府、伯克、维吾尔族民众与内地移民多方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存在一种普遍的印象,即社会科学在早期是相对无空间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中缺乏关于空间的论述。实际上,在涂尔干和哈布瓦赫的著作中,存在一条围绕着社会空间的越发成熟但又未被充分完成的思想脉络。涂尔干关于空间的论述一方面涉及作为观念对象的物质空间,另一方面又涉及需要在知识社会学框架中加以理解的作为知性范畴的一般空间。总的来讲,尽管他偶尔提到“社会空间”的说法,但还未形成一种系统的社会空间理论。而哈布瓦赫则基于对涂尔干社会形态学的批判性吸收,到晚期逐步发展出一种更加复杂、抽象,但又因其早逝而未充分完成的社会空间理论。这条关于社会空间思想的进路无论在他们之后的社会学还是与之相关的人文地理学内部,都少有继承者和追随者。 相似文献
12.
跨境文化遗产从本质而言是一种基于共有、共建与共享的人类文化体系,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制度环境中,跨境文化遗产可以帮助不同国家和地区建立良好的联系与合作。在全球化时代,文化遗产营造跨境伙伴关系的角色日益受到重视,而遗产的跨境维度可以为更广泛的文化合作框架提供一个增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相互理解的“第三空间”,从而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对话与合作。以跨境合作的视角探讨当前国内外跨境文化遗产的现状及跨境申遗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分析未来跨境文化遗产的走向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14.
新疆:从“要我交流”到“我要交流”郭为民新疆近年来少数民族干部交流工作经过努力推进,形成了由被动的“要我交流”转变为主动的“我要交流”的喜人局面。在全区交流的5754名少数民族干部中,有地厅级领导干部63人,占同级少数民族干部的15.87%;县处级干... 相似文献
15.
个体内生动力归根到底是人格动力的议题。要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并接续推进民族地区乡村振兴,使民族地区人口自身具备持续向上提升的内生动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需要和认知两个视角来厘清西方的动机理论,发现其深具西欧与北美白人社会的文化价值与色彩,这些理论与中华民族地区的现实之间存在着“接口悖论”。故而民族地区扶贫与振兴语境下的“内生动力”,有别于西方心理学语境中自我决定理论所指的“内在动机”,它是一个中国化的心理学概念。从科学哲学的视角来看,若要为民族地区脱贫与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心理学理论,采用行动研究来构建民族性或地方性知识不失为一条讲好中国故事的研究路径。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跨境移民族群,朝鲜族先民与兄弟民族携手并进,在共同开疆拓土、共同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共同促进祖国经济文化繁荣发展的过程中,由“自在”的自然共同体向“自觉”的命运共同体转变,而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加速了这一历史进程的转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广大朝鲜族人民摆脱狭隘的民族主义,自觉肩负“双重使命”,投入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在同舟共济、生死与共的斗争洗礼中,更加彰显出休戚与共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日帝投降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土地改革和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以及解放战争,朝鲜族真正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完成了从一个边缘的跨国移民身份转变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身份的历史演进。 相似文献
17.
被称为“寸轨”的小火车——它的两条铁轨之间相距只有60厘米——从个旧出发,到鸡街停止;不远处,云南省的“红河大道”——从蒙自出发,亦到鸡街停止。 相似文献
18.
张瑀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8,14(5):67-6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就,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受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发展差距大等基本国情的制约,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党的十七大报告做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概括.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济发展方式",既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也是在经济成长方式认识上的传承与超越. 相似文献
19.
新疆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尤其是其独特的绿洲生态系统对新疆城市的影响显著.绿洲和绿洲城市成为新疆城市区别于中国其他区域城市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点.农牧业时代新疆绿洲城市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绿洲城市与绿洲具有一致性特点--不平衡性、分散性和封闭性;二是新疆绿洲城市数量少、规模小,长期发展缓慢.进入工业时代,新疆绿洲城市的发展出现新的特点,一是城市数量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初步形成绿洲城市区域体系;二是绿洲城市从封闭走向开放;三是经济城市从单一功能向综合性多功能发展,城市功能不断强化;四是绿洲城市出现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势.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背景下,新疆绿洲城市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