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张旭作为盛唐时期的著名书法家,尤擅草书,被后世尊称为"草圣"。他的草书作品多呈现出激情昂扬、恣意纵情之意,引领唐朝从秀丽妍美的书风逐渐向磅礴恢弘之势转变,并对晚唐及后世的草书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张旭草书书风的形成除却其自身的狂逸性格,其所处的盛唐时代背景同样不可忽视。盛唐开明正直的政治风气、繁荣昌盛的经济状况及兼收并蓄的文化取势,不仅造就了"开元盛世"的伟大现象,也使唐人更加包容自信,为张旭狂草书风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漫长的书法史中,不乏有杰出的书法大师,然而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字逸少,有"书圣"之称,其在书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改变了汉魏以来的千篇一律的书风,十楷书脱离了隶书与篆书的束缚,创秀逸之姿,更是将行书与草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漫长的书法史中,不乏有杰出的书法大师,然而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王羲之,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字逸少,有"书圣"之称,其在书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改变了汉魏以来的千篇一律的书风,十楷书脱离了隶书与篆书的束缚,创秀逸之姿,更是将行书与草书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4.
<正>酒与文学艺术的不解之缘自古有之。《饮中八仙歌》所写的李白、张旭以及焦遂都可以说是酒力促使人豪兴大发、艺惊四座的著名范例。“李白一斗诗百篇”,而书法家张旭更甚:旭饮酒辄草书,挥笔而大叫,以头揾水而书之,天下呼为张颠。醒后自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  相似文献   

5.
从宏观角度来看,凡是在书法史上出现过并对当时及后来书法创作产生影响的书风都属于"流行书风"。本文主要讨论"流行书风"的流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当代语境下的特殊含义。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书法相关展览与赛事的兴盛,书法创作的取法趋同现象越来越明显。换言之,每一次大型权威展赛总会流行一两种书风,成为当时书坛发展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6.
从宏观角度来看,凡是在书法史上出现过并对当时及后来书法创作产生影响的书风都属于"流行书风"。本文主要讨论"流行书风"的流变、产生的原因以及现当代语境下的特殊含义。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书法相关展览与赛事的兴盛,书法创作的取法趋同现象越来越明显。换言之,每一次大型权威展赛总会流行一两种书风,成为当时书坛发展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7.
林散之是当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尤以草书成就极高,被誉为"当代草圣",是"20世纪十大杰出书家"之一.其草书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当代书法创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本文全面分析了林散之草书风格的思想根源,认为林散之草书能入化境,除了扎实的技法功底和诗文修养之外,道禅造诣实乃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8.
衡正安 《中国民族博览》2022,(4):前插4,1-4
中国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人才辈出,真草隶篆行各呈姿态、各具魅力,草书(尤其是大草)不管从技术层面还是审美境界来考量都是最难、最高的,因此,真正在历史上被公认的草书大家,乃凤毛麟角,而林散之就是其中的一位,有"当代草圣"之誉.以其诗、书、画、文全面的艺术修养,成为近现代书画家的典范.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国书法艺术史上,王羲之的书法曾被誉为"尽善尽美"和"古今之冠"。其书中的美韵,至今仍是书界努力探讨的课题之一。历史上出现这样一位精深博大、影响深远的书法大家,必有其独特的历史环境和个人条件;其艺术成就,亦必有后世不能重复甚至难于企及之处。一、时代环境及其特点在我国历史上,就学术精神的高昂来说,春秋战国时期曾经出现过百家争鸣、百花争艳的局面,可以与其媲美的,就是汉末魏晋南北朝时期。  相似文献   

10.
作为初唐渐盛时期的过渡诗人,张说边塞诗和山水诗对诗歌题材深度的进一步开掘,使其起到了接通初唐与盛唐诗歌的津梁作用,进而从另一侧面加速了"盛唐之音"的到来.  相似文献   

11.
在书法艺术开始走向审美自觉的时代,在书法批评史的开端,在两千年浩如烟海的书论中,有一篇文章,它第一次以一种专论式的批评方式理论阐述草书的"不足学""不配学""学无用"。但历代众多的书法论文选本都把这篇文章摆在前列,如《法书要录》《书苑菁华》等俱载此文。直至今天,这篇文章所揭示的书学思想及时代意义依然值得我们反思、深思——这便是东汉赵壹的《非草书》。"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是反对当时张芝、罗晖、赵袭等人对草书如痴如醉的追求。赵壹认为这些草书家没有去研究圣人之道和治国之道,而来研究一个 "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的 "小技"——草书,这一举动有悖圣人的教训。"《非草书》在书法史中显得如此光彩照目,桀骜不驯,特立独行,却又让人感觉有些孤苦零丁,或许正是这个不一样的赵壹可以让我们从另一角度更加深入的了解草书。我们学习传统技艺的乐趣,除了技艺本身之外,还可以借这些技艺和文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古人所思所想,有如穿越时空、与古人相晤。  相似文献   

12.
在书法艺术开始走向审美自觉的时代,在书法批评史的开端,在两千年浩如烟海的书论中,有一篇文章,它第一次以一种专论式的批评方式理论阐述草书的"不足学""不配学""学无用"。但历代众多的书法论文选本都把这篇文章摆在前列,如《法书要录》《书苑菁华》等俱载此文。直至今天,这篇文章所揭示的书学思想及时代意义依然值得我们反思、深思——这便是东汉赵壹的《非草书》。"这篇文章的基本观点,是反对当时张芝、罗晖、赵袭等人对草书如痴如醉的追求。赵壹认为这些草书家没有去研究圣人之道和治国之道,而来研究一个 "上非天象所垂、下非河洛所吐、中非圣人所造"的 "小技"——草书,这一举动有悖圣人的教训。"《非草书》在书法史中显得如此光彩照目,桀骜不驯,特立独行,却又让人感觉有些孤苦零丁,或许正是这个不一样的赵壹可以让我们从另一角度更加深入的了解草书。我们学习传统技艺的乐趣,除了技艺本身之外,还可以借这些技艺和文字,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古人所思所想,有如穿越时空、与古人相晤。  相似文献   

13.
尚丹  李静 《中国民族博览》2022,(3):127-129,148
《墙盘》铭文堪称西周金文成熟时期的典型代表,其铭文文字较多,记载内容涵盖历史、政治、社会生活等多个方面,具有较高的史学价值、文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从书法角度讲该铭文在笔法、结构、章法等各个方面都具有鲜明特征,对后世书风影响深远.本文着眼于《墙盘》铭文的书法艺术价值,重点探讨该铭文的释文、笔画、结字、章法等.结合前人的...  相似文献   

14.
在文艺创作的过程中,我国创作人善于利用情感,古人在自己的作品中有很多的阐述,并且在清朝时期已经达到了巅峰.明李梦阳云:"以我之情,述今之事,尺寸古法."汉代扬雄在其著作《法言·问神》中首先提出了"书为心画"一说,扬雄虽不是专注书法创作,但是其理论对后代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后世书法家的书法理论更多的是强调书法创作过程中...  相似文献   

15.
王铎是明末清初的著名书法家,其书法功底极深,数十年遍临魏晋唐宋名家名迹,入古出新,诸体悉备,行草书为世人所重,以雄健恣肆、章法奇特的书风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试从其书法作品的形态表现入手,以期体会王铎书法作品中的精髓及丰富内涵,把握其书法发展特点。  相似文献   

16.
北宋毛滂之词情韵特胜,潇然明润,其词集《东堂词》艺术成就颇高。本文以《东堂词》为切入点,在此基础上研析毛滂以典抒怀、炼字锻句、意境清远的词学观念,探讨毛滂典雅潇洒的词风对于北宋及后世词坛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7.
韩愈是我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人们尊称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各种思想观念以及作品均被后世所传颂、发扬,他在潮州任刺史时也给潮州当地的文化传统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其影响力不断传播,在官方、士子、黎庶的敬奉下,甚至形成了"幼童能诵鳄鱼文""于今山水皆姓韩"的盛况。笔者针对韩愈朴素的价值观、思想观以及其行为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带来一些有用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侯春林 《民族论坛》2013,(7X):97-100
"春秋笔法"是孔子编修鲁史《春秋》的手法,以"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纡,惩恶而劝善"为基本内涵,又称"春秋五例",为后世史家继承。作为中国古代史家记述历史的主要手法之一,"春秋笔法"又具有超越一家史学的重要意义。《旧约》历史书是希伯来圣经史学性质的集中体现,在叙事艺术和文化内涵两方面都与"春秋笔法"遥相呼应。用儒家经学之"春秋笔法"来解读圣经《旧约》历史书,是一种理论创新,二者的对话具有比较经学、叙事学以及阐释学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春秋笔法"是孔子编修鲁史《春秋》的手法,以"微而显,志而晦,婉而成章,尽而不纡,惩恶而劝善"为基本内涵,又称"春秋五例",为后世史家继承。作为中国古代史家记述历史的主要手法之一,"春秋笔法"又具有超越一家史学的重要意义。《旧约》历史书是希伯来圣经史学性质的集中体现,在叙事艺术和文化内涵两方面都与"春秋笔法"遥相呼应。用儒家经学之"春秋笔法"来解读圣经《旧约》历史书,是一种理论创新,二者的对话具有比较经学、叙事学以及阐释学等多方面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清代浙东学派是清朝社会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一般认为是指清代时期钱塘江以南地区形成的学术流派及其取得的学术文化成就,它的形成和发展在当时及后世都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本文就"清代浙东学派"的提出、清代浙东学派的形成及其逐渐衰微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