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老舍先生是闻名的语言大师,在《骆驼祥子》一文中使用了很多切合语境的成语典故。成语典故是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沉淀。不同知识、文化背景的人对同一话语有不同的理解,相同的话语在不同的情境下也会有不同的理解。本文在互文性视角下考察译本中的成语典故翻译,从译文的忠实性、可读性两个方面分析译本翻译的优劣得失。  相似文献   

2.
薛燕 《中国民族博览》2022,(23):123-126
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典故,往往蕴含着英美人民的社会文化传统特征和民族文化精神取向,并成为一个独特的话语存在形态,往往蕴含着深邃的社会史学含义,以极为浓厚的凝练性,给英美当代文学带来了不少亮色。而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典故,大多是透过对社会历史事件、社会神话故事等的使用,反映出其作品的历史文化色彩。在对其加以翻译时,翻译者需要对其语言文化精神内涵有足够的了解,并且要在对典故的翻译中较多地使用修辞方式,不然,翻译的内涵将会非常突兀,译不到原有的语言文化精神内涵特征。本章将对英美文学作品中典故的翻译技巧等展开论述,期望可以帮助英美作品典故取得理想的翻译效果。  相似文献   

3.
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读者反映视角来探讨读者视野与文本视野在翻译中的关系,并从读者的可接受性程度来研究汉语成语翻译的策略选择,力求在读者可理解的前提下,实现读者视野与文本视野的最大融合,最大限度地解决汉语成语翻译中有关文化障碍问题。  相似文献   

4.
借助归化和异化的分析视角,比较了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在传递文化信息方面所采取的处理原则和方法.在对<红楼梦>两个译本中牵涉到文化因素的一些隐喻、明喻和典故等翻译进行分析后,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考虑到不同的翻译目的、文本的类型、作者意图以及读者对象,"归化"和"异化"两种方法都能在目的语文化中完成各自的使命,因而也都有其存在的价值,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不存在"归化"和"异化"之争.  相似文献   

5.
文化差异的因素对翻译的影响不可低估.不同民族的语言交流实质上是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只有重视文化内涵,才能克服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障碍,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由此着重从词义联想和文化意象,语义理解和思维,比喻和习惯表达,宗教信仰和历史典故等四个方面论述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古代印度古典梵语名诗《云使》先后由藏文、汉文和英文译本转译成了蒙古文。其中,由藏文转译而来的译本时间早、数量多(两个全译本和一个六诗节的译文),有古代译本(18世纪)也有现代译本(20世纪),有集体翻译也有个人翻译,在印藏蒙古文学关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文章在《云使》蒙古文译本、藏文译本和梵文原本之间详细对照的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梳理分析了从藏文转译的《云使》蒙古文译本整体面貌以及各自的翻译得失,进而探讨藏蒙文学关系中的翻译问题。  相似文献   

7.
翻译,大的方面说是一种话语交际,具体说,则是不同语种之间欲求达到展示源文本真实的一种努力.就针对不同民族文学所面临的交流与对话的迫切需要来说,翻译既要有广义的认知,同时要关注差异和共性,要认识到翻译是不同主体之间交流对话的场所.论述主要围绕如下三方面进行:翻译话语的不可靠性、具象化的翻译文本话语、翻译者眼中的翻译.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飘>的两种中文译本进行了对比,其中一种是同化策略使用的代表,另一种则是异化策略使用的典型,但由于两者只是单纯地使用一种策略,因此都不是完美的中文译本.文章同时分析了<红楼梦>的英译本,此译本是根据翻译的目的,将同化与异化策略进行交替使用,从而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了原著的精髓.总之,功能翻译理论就是要求译者在翻译时不仅要忠实于原著,还要如实地考虑到读者的文化背景.  相似文献   

9.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西周时期至春秋中期社会的各个方面,对中国文学史和汉语发展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对《诗经》满译本的研读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汉文典籍及满文翻译的特点,同时对理解满汉文化在文学翻译中的体现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蒋霞 《民族学刊》2017,8(6):60-65, 116-118
中国民族文学作品的国际传播必须注意文化的传递,这对于塑造中华民族形象、突破他人话语体系、提升文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文化空缺的存在,中国民族文化向外译介面临诸多难点。葛浩文夫妇翻译的阿来小说《尘埃落定》是将民族文化向国际传播的优秀成果,分析其在民族文化传递方面的得失和方法对于提高我国民族文学翻译质量和传播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通过英汉文本比较发现,葛氏夫妇的译本综合采用了音译、直译、意译、形象借用等多种翻译手法,尽量保留了原作的文化意境,但也存在误译现象,扭曲或丢失了一些文化意象。总的来说,译本忠实地再现了川西高原土司制度瓦解时期的社会文化韵味,有效地传递了中国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历来被认为是翻译这座大山上的高峰,它不仅需要翻译者有深厚的文学功底、渊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刻的理解能力,还需要翻译者对古典文学中的典故、意象、韵律等有精准的把握。文章以中国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的英译为例,选取了我国著名翻译家赵彦春先生的译本《英韵三字经》,通过对其与英国翻译家翟理斯的译文进行比较分析,总结译法规律,明确古典文学英译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英译与推介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2.
文学翻译的重要一条就是要把作家的风格翻译出来,因此译文的词语及句式的选择必须贴切,原作的语言特色应尽量保留,译作应反映原作的不同性格的人物的不同语言,本文着重从以上几个方面评析了张谷若先生的中文译本.从而可以看出要传达出文章的风格,须透彻地理解原文,仔细揣摩.反复研究,才能译出好的作品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体是考察维吾尔语中人称代词的汉维翻译情况,经过前期对期刊网查询,发现维吾尔语中对于人称代词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其中对于表示人称代词的词汇中汉维之间的研究成果并不多,但总体而言,对于人称代词的研究,主要存在于汉英语言之间的较多,对于汉维之间的介词翻译或研究就比较少了,因此,本文主要对《牧人出生的君王》这部作品的维译本中"人称代词"的汉维翻译情况进行归纳并总结在翻译的过程中如何最大程度地表达源语的方式、方法、翻译技巧等,并通过此论文的撰写强化翻译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探讨不同语言的内在规律,并最终揭示汉维语言之间的共性和各自的特性.  相似文献   

14.
张玲 《民族论坛》2007,(7):58-59
图式映射广泛存在于各种语言层、各种语体,在言语感知——理解——意义建构过程中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共现词项是话语构成和图式映射发生的基础。本文通过对其特性及在不同语言层面上的话语理解中的作用分析,提出图式映射机制不仅帮助学习者理解话语意义,还能帮助他们全面建构话语意义,增加语言学习的背景知识,提高学习质量。  相似文献   

15.
图式属于认知心理学的范畴,它是指人脑对外观世界信息编码后将其存储的心理结构,是人们认知外部事物的基础。图式理论在外语教学中也有广泛的应用。一般认为,图式理论主要包括四类:内容图式、形式图式、文化图式和语言图式。通过具体翻译实例,尝试探讨文化图式在英汉翻译中的应用,着重解决在翻译实践中遇到的文化图式冲突和在文化图式缺省时,如何才能更恰当地实现源语文化到目的语文化间的转换:译者首先要透彻理解源文信息和努力调动自身的源语文化图式,然后在译本中通过加注等方式重新构建新图式,从而便于译文读者建立等同源语文化图式和理解译文。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红楼梦》绰号在克力木·霍加译本的维译中的直译与意译的情况。《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个性多样,人物绰号的使用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这部著作的亮点之一。在维语译文中绰号的翻译法有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等,从翻译角度上看这些翻译都不失为较好的处理方法,但是《红楼梦》中的绰号很多带有双关语义、引申语义以及隐喻的意义。绰号中直译与意译居多,本文重点对克力木·霍加译本《红楼梦》中绰号的直译与意译进行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红楼梦》绰号在克力木·霍加译本的维译中的直译与意译的情况.《红楼梦》中人物众多,个性多样,人物绰号的使用在塑造人物形象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这部著作的亮点之一.在维语译文中绰号的翻译法有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等等,从翻译角度上看这些翻译都不失为较好的处理方法,但是《红楼梦》中的绰号很多带有双关语义、引申语义以及隐喻的意义.绰号中直译与意译居多,本文重点对克力木·霍加译本《红楼梦》中绰号的直译与意译进行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民族论坛》2005,(6):58-59
本文讨论了翻译批评的定义,并认为翻译批评可划分为译本批评和译事批评,且应区分翻译的标准、翻译评估的标准和翻译批评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徐剑 《民族论坛》2007,(8):54-55
本文以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从客观世界、社会世界、主观世界三个维度提出了考察翻译行为有效性的前提标准,即"呈现事实的真实性"、"表达主体时的真诚性"、"建立、维持社会关系的正当性"以及"语言的可理解性",然后,将该有效性前提与翻译的文本类型划分相结合,提出了译本批评的具体原则。  相似文献   

20.
汉语成语是人们在长期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固定的词组或短语,它具有形式简练、含义精辟、表达生动的特点。大多数成语涉及地理历史、风土人情、文化背景等知识,沉积了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因此,在汉语成语英译过程中对其语境文化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通过对语境文化的研究,可以找出汉语成语的文化特征,从而选择合适的翻译方法,在汉语成语英译中实现令人满意的语际转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