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9年暑期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了2015年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回来》取得的国产动画电影最高票房纪录,在美学风格、商业价值和观众口碑上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新标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利用家喻户晓的经典神话形象进行现代化的解读和表达,满足观众的审美偏好、情感诉求,是目前国产动画电影文本创作的新路径,也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当下国产电影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2019年暑期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打破了2015年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回来》取得的国产动画电影最高票房纪录,在美学风格、商业价值和观众口碑上成为国产动画电影的新标杆。挖掘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神话传说,利用家喻户晓的经典神话形象进行现代化的解读和表达,满足观众的审美偏好、情感诉求,是目前国产动画电影文本创作的新路径,也是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对当下国产电影创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从《论语》中的文化负载词入手,探讨文化翻译理论指导下的文化负载词的泰译。通过对AMOON THONGSUK的《论语》泰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翻译的研究发现,译者多采取“异化”翻译策略,运用多种翻译方法尽可能地向泰语读者介绍和解释文化负载词,以令《论语》文本在泰语文化中的功能最大限度地等值。作者认为,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异化”策略的使用,能够更好地传递中国传统文化,符合文化翻译观的主张。  相似文献   

4.
沈从文的代表作《边城》被誉为"现代文学史上最纯美的小说文本"。它向读者展示了湖南古香古色的小镇中的和谐生活状态,包含了大量的文化负载词,而文化负载词则一直是文学作品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得到相当多的学者关注,但大多为英译本研究。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出发,根据"三维适应性选择转换"的翻译方法为切入点,研究维译本《边城》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分析译者是否使译文达到与原文在语言、文化、交际上最大程度的相似,从而为提高汉维文学作品的翻译提供理论指导,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汉维民族文化上的交流与交融。  相似文献   

5.
不到一年时间内,《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与《大鱼海棠》两部国产动画电影相继问世,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影热潮,更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动画发展的大讨论。本文中,笔者就将以这两部动画电影为研究对象,从角色造型、场景、音乐三个方面对其中国民族元素的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徐丹 《中国民族博览》2016,(18):245-246
不到一年时间内,《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与《大鱼海棠》两部国产动画电影相继问世,不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观影热潮,更掀起了一场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动画发展的大讨论.本文中,笔者就将以这两部动画电影为研究对象,从角色造型、场景、音乐三个方面对其中国民族元素的应用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7.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创意源自《庄子·逍遥游》,背景则取自《女娲补天》。它结合史书文献《山海经》和《搜神记》,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鲲"的奇幻故事。本文旨在对影片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大量民族文化元素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今后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给予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8.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国产动画电影《大鱼海棠》的创意源自《庄子·逍遥游》,背景则取自《女娲补天》.它结合史书文献《山海经》和《搜神记》,讲述了一个掌管海棠花的少女与人类男孩"鲲"的奇幻故事.本文旨在对影片创作过程中所运用的大量民族文化元素进行探讨和分析,为今后国产动画电影的创作给予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9.
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以其铺天盖地的好评成为了一匹动画界的黑马,给低迷的国产动画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提升了国产动画的关注度。这部花费了八年时间精心打造的动画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国产动画是否能顺利地重拾辉煌,本文以美术风格、叙事方法为切入点探讨《大圣归来》的成功之处,剖析其与好莱坞动画的异同点,借此分析中国动画电影在消费时代形势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国产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以其铺天盖地的好评成为了一匹动画界的黑马,给低迷的国产动画市场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提升了国产动画的关注度.这部花费了八年时间精心打造的动画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国产动画是否能顺利地重拾辉煌,本文以美术风格、叙事方法为切入点探讨《大圣归来》的成功之处,剖析其与好莱坞动画的异同点,借此分析中国动画电影在消费时代形势下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赋予了动画电影全新的强大传播能力,使得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动画电影,并从中获取价值。动画电影中动画人物的塑造是展现动画电影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研究我国本土动画电影的角色塑造成了我们研究新媒体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哪吒"形象在中国动画荧幕上角色的变化出发,探求新时代本土动画电影角色的塑造。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致力于对中国文化负载词翻译策略的研究,着重于其在汉英词典内外翻译策略的不同。在一系列对比研究基础上,希望能够对文化译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来,中国动画电影在追求画面美感提升与视觉特效冲击力的同时,也开始注意动画故事题材的选取与动画内容叙事方法的运用.这是一部分动画影片可以逐渐获取票房支持的重要因素.但东方美学不是符号化、抽象化的一种言论,而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很多创作者在动画电影中注入独特的东方美学元素,让动画影片更具观赏性与独特性还有传承性,这是国产动画电影发展的方向之一,从这一角度对国产动画电影的审美特质进行探讨,不失为一个新的突破.本文从东方美学思想在中国传统动画电影产业中的体现、对中国传统动画受众的影响,及应用价值三方面出发,探讨中国传统动画电影中的东方美学.  相似文献   

14.
《华夷译语》系明清两代四夷(译)馆出于译员教习或翻译的需要,由官方编纂的多种番汉对译辞书之总称,《西番译语》即为其中一种。此书是清初的一部藏汉翻译词典,保留了大量清初的藏语词汇,对于研究清初藏语及中国翻译学史,都是非常珍贵的研究资料。明代《西番译语》乙种本中的藏文在汉义和对音汉字之间的表义表音链接方面很多词项存在偏差甚至错误,对其进行专门研究和探析,有助于藏学研究者更好地把握藏汉翻译的历史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民族学作为独立学科是19世纪后半期才正式形成的。20世纪初,西方民族学各流派结合社会学学说陆续传入我国。初期主要是介绍各流派的著作和观点。三十年代以后,我国民族学者开始结合西方民族学理论着重研究我国的少数民族。西方民族学通过翻译,早在1903年就传入我国。但当时是以“民种学”、“人种学”、“人类学”之名出现的。直到1926年,蔡元培发表了《说民族学》一文,才第一次使用“民族学”一词。以后蔡氏又写了《社会学与民族学之关系》、《民族学上之进化观》,逐渐引起我国学术界的重视。《说民族学》一文较系统地介绍了民族学的字源,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一种非常复杂的语际活动。翻译离不开语言的转换,但远比单纯的语言转换要复杂。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语言反映文化,而且受文化的制约。本文初步探讨了翻译的文化现象。本文谈到了以往“翻译”定义中缺少文化的体现。列举一些词、词组、句子,通过英汉对比来探讨它们中存在的一些文化现象,论述了语言中所含的文化现象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动画电影作品的叙事风格有四种:小说式叙事风格、戏剧性叙事风格、纪实性叙事风格以及抽象式叙事风格。在宫崎骏的大都动画电影作品中,叙事风格往往采用前两种,《起风了》是唯一一部以"纪实式"叙事风格创作的动画电影作品,研究这部动画电影作品对宫崎骏的创作风格、日本当时历史背景及对飞机设计师堀越二郎都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国产动画电影普遍以神话题材为主导,然而这一格局却因“现象级”作品《雄狮少年》被打破。这部影片以三维动画技术为支撑,对现实主义题材进行深入刻画。本文探究《雄狮少年》的技术话语与美学形态,分析电影中显性与隐性两种技术语言的应用逻辑,指出其影像外“真”而内“奇”的美学特点。并进一步阐明当代中国动画的发展需要对现实主义的观照,其技术美学需要将“奇”与“真”结合。  相似文献   

19.
汉语"民族"一词在我国的最早出现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关于汉语“民族”一词的起源 ,学术界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汉语中的“民族”一词是梁启超从日文中借引过来的。梁氏 1 899年所著之《东籍月旦》中 ,出现了“东方民族”、“泰西民族”、“民族变迁”、“民族竞争”等术语 ,这是汉语“民族”一词的最早来源。① 第二种观点认为 ,中国古代虽有“族类”、“邦族”、“国族”、“部族”、“种族”等词语 ,但汉语“民族”一词最早出现于 1 882年王韬所著之《洋务在用其所长》一文中。② 第三种观点认为 ,汉语“民族”一词的出现时间为 1 9世纪后半叶 ,而其普遍使用是 1 90 3年梁启超将瑞…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文化翻译策略和文化缺位词的翻译原则为指导,以民族乐器翻译的特点、目的和标准为基准,对民族乐器的翻译方法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