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视域下苗族传统工艺类非遗的保护有助拉动乡村经济、协助提升环保意识、推动振兴乡村文化、促成破解人才问题。但在实践中,却存在对苗族非遗的认识不深刻、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不丰富以及资料的保护与整理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对此,可从提高大众认知、推进跨界合作、建立数字博物馆等应然路径进行超越。  相似文献   

2.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效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速度,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支持。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乡村所特有的文化资源,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乡村地区产业振兴和文化振兴的基础保障。但是随着时代环境的不断发展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濒临消失的现象,这需要加强乡村非遗保护力度,对其利用方式进行创新,充分发挥乡村非遗资源的优势和作用。基于此,本文对乡村非遗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探讨了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非遗保护与创新设计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和创新利用策略,以期可以为乡村非遗的利用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3.
非遗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新时期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应响应国家号召,利用其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响应非遗文化的推广与发展。同时将非遗教育科学地引入艺术设计教育教学体系,使地域传统文化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也是艺术设计教学自身学科特色发展的新需求。本文以高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为例,探讨如何针对性选取江南非遗项目,构建"教学实训基地+课堂教学+师资建设+教材编撰"的创新教学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创新性转化,研究地域性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创新思路。基于“从遗产到资源”的视角,以“文化资源整合”为切入点,架构“台州非遗”文化资源整合视域下的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理念模型,并运用于“和合礼茶”主题茶具产品的创新设计中。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茶具创新设计的耦合,不只是传统元素的移植和嫁接,而是立足于演化之后的创生:“共生同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后是“同质异构”的地域文化基因。通过对“台州非遗”文化中所蕴含的精神内核的深入剖析和凝练,支撑了我们在茶具设计过程中对台州“和合文化、山海文化”符号的重构、转换和意象化表达。  相似文献   

5.
王乐 《中国民族博览》2023,(24):187-189
乡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然而,受到城市化、现代化等因素的影响,乡村非遗面临着传承困境和保护需求。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元宇宙概念的崭新提出,乡村非遗的保护和传承方式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本文以乡村非遗情感化视觉设计为切入点,探讨了在元宇宙背景下,如何运用艺术设计和科技手段,讲好乡愁故事,促进乡村非遗数字化建设,从而实现其情感化传承与创新,坚定文化自信,激发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6.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节日,在文旅融合视阈下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对于非遗的资源开发与利用,应该将它们与现代人们的生活环境、生计方式与精神状态结合起来,让具有传统特性的非遗的文化因素有机地融入现代生活之中,从而使民族社会文化既保持着古今关联的文化传承特性,又具有服务当代社会的实际价值.如何实现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并实现文旅融合的理想目标是需要认真研究的.首先需要对节日文化资源进行类别区分;其次探讨如何将节日非遗资源转化为旅游资源的有效途径;最后强调在文旅融合过程中应重视非遗传承与旅游开发的均衡原则.  相似文献   

7.
贵州作为苗族聚居最多的区域,融合了苗族各方面的元素特点,而苗族在不断的发展和传承过程当中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纹饰特点,并具有极其独特的意义以及深厚的文化特点,因此本文对贵州苗族文化中的各方面元素进行剖析,通过历史性的分析以及深部内涵的透析将其合理地与现代设计进行结合,从而有效地延续民族文化,并进一步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贵州作为苗族聚居最多的区域,融合了苗族各方面的元素特点,而苗族在不断的发展和传承过程当中创造了极其丰富的纹饰特点,并具有极其独特的意义以及深厚的文化特点,因此本文对贵州苗族文化中的各方面元素进行剖析,通过历史性的分析以及深部内涵的透析将其合理地与现代设计进行结合,从而有效地延续民族文化,并进一步促进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程始终高度重视非遗保护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非遗保护传承经验。作为党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百年来,非遗保护与传承经历了由萌芽到发展、从成型到深化的系统化发展历程,贯穿于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三次伟大历史飞跃。新时代,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非遗保护与传承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非遗保护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探索建立多元立体的非遗保护空间模式,建立健全体系完整的非遗保护法律机制,打造数字非遗治理共同体。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全面引领下,非遗保护与传承必将以崭新的面貌推动世界非遗保护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从而进一步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国家重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当下,非遗不仅是文化层面上的财富,更是经济层面上的宝藏。将非遗产业化、商业化、旅游化,以此作为扶贫开发的创新方式,已成为应对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因地制宜精准扶贫这一复杂而又繁重任务的重要手段。本文选取位于湖南西南部的通道侗族自治县这一少数民族贫困地区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析侗族非遗项目扶贫开发问题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1.
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创新在我国音乐界具有重要价值,民族音乐的传播也是民族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之一。民族音乐与西洋乐器的结合,使得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走出了新的发展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本文从中西音乐融合的角度,研究了苗族民族的音乐飞歌文化的创新价值以及民族音乐未来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现今的家居软装饰中,壁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独特的艺术语言,给人们营造了一种温馨浪漫、古朴典雅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它体现了居者的品位及个性,抒发了人们对自然的美好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贵州苗族刺绣是中国刺绣历史的一朵奇葩,是无可计价的非物质文化宝贵的遗产。将苗族刺绣技法创新应用到现代纤维壁挂设计中,对传承和发扬民族艺术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苗族刺绣的堆绣技法出发,借鉴传统苗族刺绣堆绣技法与现代纤维壁挂作品创作相结合,将刺绣技法进行现代纤维壁挂的创新运用。研究堆绣的技法特点,总结归纳出堆绣应用于现代壁挂设计中的方式,更好地为现代壁挂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现今的家居软装饰中,壁挂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独特的艺术语言,给人们营造了一种温馨浪漫、古朴典雅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它体现了居者的品位及个性,抒发了人们对自然的美好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贵州苗族刺绣是中国刺绣历史的一朵奇葩,是无可计价的非物质文化宝贵的遗产。将苗族刺绣技法创新应用到现代纤维壁挂设计中,对传承和发扬民族艺术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苗族刺绣的堆绣技法出发,借鉴传统苗族刺绣堆绣技法与现代纤维壁挂作品创作相结合,将刺绣技法进行现代纤维壁挂的创新运用。研究堆绣的技法特点,总结归纳出堆绣应用于现代壁挂设计中的方式,更好地为现代壁挂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每个民族的独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与族群起源、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深入挖掘民俗文化对剖析历史具有深远影响。闽南非遗文化体现出深刻的人文内涵以及丰富的艺术审美,是闽南地区古老民族的生命力展现,同时也是活态的文化基因库,其中体现出民族的普遍基因传承,是地域民族的共同心理特征,能够在其中窥探出民族的智慧和精神面貌。可以说对闽南地区的非遗文化传承进行研究能够了解民族文化在历史文化长河的发展和变迁,能够丰富对民族自身的认知提供有益佐证。然而,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同样也注入了多元的文化和理念,对于非遗文化传承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与破坏,鉴于此本文首先对闽南地区非遗文化进行简要概述,再分析闽南非遗文化传承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将从传承人培养、PBL项目、田野研学、周边产品、信息手段五个角度来探索全新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5.
日本在非遗保护领域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与其开展的一系列非遗保护举措密不可分。这些举措包括建立了日臻完善的日本非遗保护法律体系、明确了日本非遗保护的对象和主体、利用各种渠道提高了日本民众非遗保护意识。目前海南正在开展各类非遗挖掘和保护工作,亟需吸取相关有益经验,而日本和海南都是海岛结构,在文化形成过程中具有高度的相似性。因此,借鉴日本非遗保护有益经验,对海南继续开展非遗保护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怀化地处雪峰、武陵两大山脉,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这片土地厚重多彩的文化底蕴。“追根溯源,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足迹已延伸至此”,也是汉、侗、苗、瑶、土家等51个民族长期聚居的地方,这里孕育而保存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织锦艺术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的现实载体,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还展示了当时的民族外部生态环境和内部生存技能等情况。怀化地区非遗织锦艺术包含侗锦织造、花瑶挑花和苗族织锦,其已经减弱了原本的实用性作用,重在研究织锦艺术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本文将从非遗织锦艺术的历史生态背景出发,以民族图案为基础提炼艺术符号,尝试建立新的符号组合方式,融入新的艺术元素并综合运用,以期促进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非遗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我国重点开展的工作,其中对非遗传承人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可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保护、传承、发展的能力。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不断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围绕非遗保护的伦理原则与非遗传承人群培训进行研究,以为关注这一话题的人们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怀化地处雪峰、武陵两大山脉,独特的地理环境赋予这片土地厚重多彩的文化底蕴。"追根溯源,三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的足迹已延伸至此",也是汉、侗、苗、瑶、土家等51个民族长期聚居的地方,这里孕育而保存着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织锦艺术作为民族文化重要的现实载体,不仅体现了民族文化精神,还展示了当时的民族外部生态环境和内部生存技能等情况。怀化地区非遗织锦艺术包含侗锦织造、花瑶挑花和苗族织锦,其已经减弱了原本的实用性作用,重在研究织锦艺术中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本文将从非遗织锦艺术的历史生态背景出发,以民族图案为基础提炼艺术符号,尝试建立新的符号组合方式,融入新的艺术元素并综合运用,以期促进产业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苗族银饰是苗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装饰,苗族银饰作为苗族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是苗族文化的载体。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下,苗族银饰的传统制作技艺也受到当代工业文明的影响。在新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只有将苗族银饰的传统技艺与现代元素想融合,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的变迁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艺术精品灿如星海。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传统文化在当前的商业市场环境下不断遭遇生存和发展困境,首当其冲的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文化是重要的国家资源,更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文化资源向消费模式转型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寻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道路,是每个非遗人面临的困境,也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电影《百鸟朝凤》通过对唢呐这一非遗艺术在现实社会中被边缘化,唢呐艺人生存十分艰难的困境表现,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出路问题凸显了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