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思维逐渐融入了我们的生活,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近年来,以传统文化为主的传统展览不断地向互联网发展,寻求新的突破,形成了"互联网+传统文化传播行业"的现状。本文针对互联网+对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与提升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利用互联网+的跨界与融合、创新思维、开放生态等特点,提出了将"互联网+"与"传统文化"进行跨界重组,以加强传统文化在国人中的影响力,扩大传统文化在国人之间的传播范围。在互联网时代,以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展示形式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当前,我国公众的社会生活已进入移动互联时代,而河北民间音乐的传承与创新、传播、发展,也必须深入到网络空间,才能取得可观的成果。有鉴于此,本文在论证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与互联网科技产业实现融合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基础上,提出依托河北省内高校音乐实践教学,争取同网络文化传播企业的校企合作来推动河北民间音乐文化与互联网科技产业相融合的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形态的传播形式,这种新的传播形式的发展,为电影放映业的发展也带来机遇与挑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电影的传播拓展到了全球范围。因此如何在互联网盛行的现状下,对电影放映调整发展步伐,进行创新式的发展趋势成为必然,以应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环境中的各种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变得愈加广阔。"互联网+书法"模式的产生更是依靠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大环境才得以实现文化产业上的创新。书法艺术的互联网化发展不仅继承了过去优秀的艺术文化与精神特性,更发展了我国的书法艺术,通过互联网信息与手段的结合将我国的书法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通过"互联网+书法"的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前景,分析"互联网+书法"的美学价值、文化意义与传播特点,通过其创作过程探索未来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环境中的各种文化产业发展前景变得愈加广阔。"互联网+书法"模式的产生更是依靠目前科学技术发展的大环境才得以实现文化产业上的创新。书法艺术的互联网化发展不仅继承了过去优秀的艺术文化与精神特性,更发展了我国的书法艺术,通过互联网信息与手段的结合将我国的书法艺术传播到世界各地。本文通过"互联网+书法"的产生的原因和发展前景,分析"互联网+书法"的美学价值、文化意义与传播特点,通过其创作过程探索未来书法艺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开启了一个新的形态的传播形式,这种新的传播形式的发展,为电影放映业的发展也带来机遇与挑战,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电影的传播拓展到了全球范围。因此如何在互联网盛行的现状下,对电影放映调整发展步伐,进行创新式的发展趋势成为必然,以应对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新闻信息的传播,历经纸介的报纸、期刊杂志(包括画报)到利用无线电技术的广播、电视等阶段,再到如今利用高科技的互联网时代。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报刊杂志等纸介媒体与广播、电视三足鼎立,是社会  相似文献   

8.
今天,互联网作为一种开发、利用、传播信息资源的全球性的网络载体,已经深入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中国,各类网站已达67万之多.人们对互联网也不再陌生.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早已引起了社会学、哲学、新闻传播学等社会科学的关注和研究.相对而言,人类学对于互联网的研究比较滞后,对于互联网能否纳入其研究视阈意见也不统一.<天涯虚拟社区--互联网上基于文本的社会互动研究>(以.下简称<天涯虚拟社区>,刘华芹著,30万字,2005年民族出版社出版;该书系周大鸣教授主编的中山大学人类学民族学文丛"都市与乡村社区研究系列"的一种)是作者在其博士毕业论文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成的一部人类学专著.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相关数字技术的高度普及,信息社会催生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飞速发展,信息传播领域发生剧烈变革,广告行业也已被推入了"新媒体时代";本文就新媒体广告的定义、形态、特点给出阐释与说明,并结合实例,重点辨析了新媒体广告发展中企业自制化广告内容的行业趋势,最后在对行业发展的未来格局进行预测与展望的同时,提出了自身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杨玲 《中国民族博览》2017,(12):253-254
随着移动互联网等相关数字技术的高度普及,信息社会催生出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飞速发展,信息传播领域发生剧烈变革,广告行业也已被推入了"新媒体时代";本文就新媒体广告的定义、形态、特点给出阐释与说明,并结合实例,重点辨析了新媒体广告发展中企业自制化广告内容的行业趋势,最后在对行业发展的未来格局进行预测与展望的同时,提出了自身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杨哲 《中国民族博览》2023,(19):235-237
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和“博物馆+”是新时代社会进步、推动博物馆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其他社会资源协同文博相互整合资源的方式,是博物馆实现文化赋能,和对传统工作模式的变革与创新。“博物馆+”的内涵特征是理念和方法的统一、是各领域同文博发展的双赢过程。文章先探究跨界融合下文博大信息量整个传播的意义以及可行性,最后依据该项工作的着力点提出跨界融合下文博大信息量整合传播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宗教逐步形成了线上线下共同传播的特点,互联网成为宗教事务管理的新领域,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日渐凸显。2022年9月,湖北省武汉市成立武昌佛学院互联网宗教中国化研究所,在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逐步积累互联网宗教事务管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3.
网络信息与民族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互联网带来人类信息交流方式飞跃式变革 ,网络的大容量信息及其迅速的传播对多民族社会的民族关系产生了越来越明显的影响。文章分析了当前互联网上有关中国民族的信息状况 ,指出 ,就中国而言 ,网络信息对民族关系发展的影响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 ,网络丰富的经济技术信息和文化信息有助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另一方面 ,迅速变化的世界直接对各民族成员的价值观形成全面冲击 ,其造成的影响将有可能增加社会管理的风险和成本。为了充分发挥网络信息对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正面影响 ,减少和规避互联网信息对民族关系的负面影响 ,应该加强对信息内容的有效管理 ,努力提高信息受众的素质等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互联网激烈的竞争中,关注少数传统民族文化网络传播现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认为我国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传播自从新中国成立后就有较浓厚的政治背景,但能利用这种背景的政府网络与传统媒体网络在传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方面却表现不佳;反而是自筹资金、技术、人才的民间网络,倒闯出了一番传播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云蒸霞蔚的热闹景象。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快速普及,网络语言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而英汉谐音借词作为网络语言的一种表达形式,其以巧妙、新颖、生动的特征深受广大网民,尤其是青少年的欢迎。这一现象向我们展示了以青少年为主体的网民对网络语言创造和传播所产生的影响,同时反映出与青少年亚文化相关的社会背景和特有的心理特质。对英汉谐音借词这一流行现象,我们应持宽容态度,并积极引导其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传统音乐是经过历史长河不断积累沉淀的文化结晶,在多元文化冲击下,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音乐传播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因此,传统音乐文化应积极应用新媒体平台的传播优势,丰富传统音乐的传播渠道,加速传统音乐的传播与发展。文章将新媒体传播对于传统音乐发展的意义进行梳理,分析传统音乐现阶段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提出传统音乐新媒体传播措施,助力新媒体语境下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下,"互联网+长青创艺"为现代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模式,从而为我国现代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互联网+长青创艺"通过利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等把各种行业都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新兴的创新领域,这有利于促进科技的创新、工业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对我国现代驱动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利用科学价值理论对"互联网+"模式和创新动力进行有效的探索,从而理解"互联网+长青创艺"模式的本质含义和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现代经济发展的新情况下,"互联网+长青创艺"为现代创新创业提供了新的模式,从而为我国现代创新提供了新的动力."互联网+长青创艺"通过利用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等把各种行业都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新兴的创新领域,这有利于促进科技的创新、工业创新和制度创新等,对我国现代驱动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所以本文利用科学价值理论对"互联网+"模式和创新动力进行有效的探索,从而理解"互联网+长青创艺"模式的本质含义和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翻转课程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随州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逐渐走入到我国教育课堂教学,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长,我国作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对外汉语教学对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汉语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长...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与发展使网络传播成为当代少数民族文化传承和发展的新途径。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是少数民族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内容,文章通过文献研究对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建设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结合网络传播的发展趋势,提出利用Wiki优化少数民族文化网络资源建设的构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