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正文化体现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取向、道德规范、思想风貌及行为特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独特标识。中华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民族的生息、发展和壮大提供了丰厚的精神滋养。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传统文化也在持续散发着其博大精深的魅力,并成为当代人们生活中所必不可少的精  相似文献   

2.
<正>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孕育出了博大精深的艺术形式——中国书法。具有独特艺术魅力和深厚文化内涵的中国书法,不仅仅是一种线条艺术和造型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民族人文思想的载体,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日本的“书道”和韩国的“书艺”也都源自中国书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国书法也是全人类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3.
中华文明经历了岁月的沉淀和时间的洗礼,历久弥新,成为了当今时代的文化瑰宝。本文从高校图书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势出发,深度剖析大学生传承中华文化的现状,了解中华文化弘扬对教育环境的现实价值,促进高校图书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渲染。高校图书馆作为现代化信息基地,具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和义务,需要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举办文化活动,不断扩大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染面。  相似文献   

4.
国家认定的"非遗"是中华民族历史记忆中熔铸了民族智慧和经验的重要文化符号.河西宝卷是彰显"走廊文明"和河西民间生态的"非遗"形式之一,其文本含蕴了河西人民的关怀伦理和价值诉求;宝卷活动体现了河西人民传承中华经验的"自组织"形式.作为陶冶精神和滋养宗亲惯习的资源,作为河西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河西宝卷活动演绎了河西大地的民风、 民俗和文化仪式,积淀了济世立人的民间智慧.对河西宝卷这类"非遗"的保护不应仅以其经济实用性来决定保护的力度,还应侧重其对民众文化心理的滋养和理想预期的认同与肯定.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教育事业逐渐提上了建设日程,尤其高校建设工作获得了更多的关注。每一所高校都有其独特的办校宗旨、办校理念,这是高校自身的文化价值,它是高校立足于现代社会中的根本关键。高校对自身的文化建设充满肯定与认同,产生十足的自信,是文化建设的宗旨。而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文化成为事物发展的核心内在,加强高校文化自信建设势在必行,不仅能够强化高校发展的内在动力源泉,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文化浸染下,促进高校师生共同发展,从而深刻践行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此,本文首先梳理了高校文化自信建设的几个根本价值,随后对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策略进行分析,以供高校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6.
夜郎作为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国度,是"西南夷"中最为著名的一个部落联盟。夜郎文化与周边几乎同期发端的滇文化、楚文化、巴蜀文化,同为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史价值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7.
"末伦"是广泛流传于德保、靖西等地,独具壮族地方特色的民间曲艺文化.壮族"末伦"以其独特的唱调方式,押韵的音声曲式,生动的表演形式,创造了在舞台展演和仪式传统中的独特民间艺术.在"末伦"文化的多层源流阐释和唱词意涵中,展现出具有地方特色、民族特点的曲艺文化,体现了多元文化作用下的壮族"末伦"文化复合体特性.  相似文献   

8.
试析高校校园文化的历史发展与现实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校园文化是以校因为活动空间,以校园师生为参与主体,以师生教学科研活动和业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文化的多学科、多领域广泛交流及特有的生活节奏为基本形态,充分体现高校师生员工文化层次、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独特之处,并具有时代特点的群体文化.它在传播先进科学文明精神,创造和谐校园环境,教育、影响、服务师生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明显和重要.为了推动高校校园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为广大师生营造和谐与理想的精神家团,我们在它的历史演变、特殊作用、未来展望三方面做了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向民族文化延伸、向民族地区拓展、创新民族文化传承、提升民族文化价值、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现代新型产业链.2014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指出:"实现中国梦,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 相互促进的结果.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肃慎族中国东北地区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早在6000年前肃慎族已经在中国的东北地区创造了灿若锦绣的"渔猎文明",这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璀璨夺目的瑰宝。从鸡西市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来看,要抢占先机,形成优势,掌握主动,就非常迫切需要在进一步深化肃慎族研究的基础上,持续打造鸡西文化品牌。为此,首先,要对肃慎族进行准确定位;其次,需要进一步深化肃慎族研究;再次,加强文化产业方面的基础建设;最后,要进一步完善《肃慎乐舞》。  相似文献   

11.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滋养,本文立足于推动大湾区建设的重要时间节点,从人文音乐学、文化传播学、社会学领域开展交叉学科研究,将西方古典歌剧、中国民族歌剧等艺术表现形式作为研究内容,探讨歌剧艺术活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如何结合积淀的"侨乡"文化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结晶,是泛着岁月风采的传统经典,它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和精神。非遗的"温情"源于生存而获得的知识理性,以及由此形成的求真、趋美、社会担当的人文情怀。中华民族正因为有了这样广博厚重、独属自己的文化瑰宝,方有文化自信的内涵与底蕴。  相似文献   

13.
田光辉 《民族论坛》2015,(2):95-98,10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如何将湖湘多民族文化的优秀成果融入湖南高校文化建设中,以丰富湖南高校文化建设内容,创新文化建设的方法,进而实现文化建设目标。就这一选题展开研究有着不同寻常的现实价值。依托三湘本土,打造湖南湖南高校文化建设的地域特色,凸显人文特质,促进湖南高校文化建设的品味抬升,突出典范薰陶,扩大湖南高校文化建设的正向影响,挖掘丰富资源,强化大学生对湖南高校文化建设内容的感性认知,对湖南高校文化建设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以其坚定的初心态度与恰当的发展路径,为全人类开创出了一个进步的、崭新的文明形态。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与人类社会形态的更替如影随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撑。中国传统曲艺是人类精神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曲艺为例,探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时代演进与路径,提出曲艺的发展路径,应从开展曲艺通识教育、开辟育人创作新道路和着力培养曲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三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结晶,是泛着岁月风采的传统经典,它强调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和精神.非遗的"温情"源于生存而获得的知识理性,以及由此形成的求真、趋美、社会担当的人文情怀.中华民族正因为有了这样广博厚重、独属自己的文化瑰宝,方有文化自信的内涵与底蕴.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人文风俗、精神内涵的总称。广场舞作为当下新时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逐步完善形成了广场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广场舞文化有机结合,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同时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广场舞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对民间舞蹈本源追溯、广场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传统文化融入广场舞文化产业等几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人文风俗、精神内涵的总称。广场舞作为当下新时代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表演形式,逐步完善形成了广场舞文化。中国传统文化与广场舞文化有机结合,展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同时也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对广场舞文化产业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对民间舞蹈本源追溯、广场舞文化产业发展现状、传统文化融入广场舞文化产业等几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核心。郑州处于黄河文明的中心地带,与黄河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挖掘郑州黄河文化视觉符号时,可以先从历史角度、人文角度、生态角度进行探析,而后在尊重郑州历史文化传统、体现郑州城市精神以及彰显"创新性"与"人文化"等途径的引导下进行挖掘,从而为塑造更好的城市形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北京当地的音乐艺术为数不多,北京曲剧为其中一种,它是真正产生于北京本土土地上的音乐文化。不仅充分展现北京音乐文化艺术特征,更体现北京人文文化中的生活文化、艺术文化,具有历史艺术文化价值。北京曲剧以戏曲的形式存在,但它仍保留了说唱的艺术特征,曲艺艺术贯穿始终,地位不容忽视,并且它才是构成北京曲剧的核心与关键。因此,北京曲剧的未来发展方向需将曲艺艺术延续保留。  相似文献   

20.
茶文化的内涵其实就是中国社会文化的内涵的一种具体表现。茶文化显示了一种永恒的生命力,无不使接触者感受到它的魅力。茶文化光辉灿烂,在数千年的繁衍生息、生产实践中,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茶文化系统。茶文化有利于创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的作用;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丰富文化生活,具有知识性、趣味性、康乐性等,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茶文化可以促进开发,推动文化交流;茶文化是中国社会文化系统体现传统中国社会文明的载体,其蕴含的"天、地、人"绿色协调发展理念,对当下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极具鲜明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