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五、宏伟的布达拉宫布达拉宫是拉萨的标志、西藏的象征。全世界各地来藏的人,几乎都把参观这座宏伟建筑当成头等要事。布达拉宫在我心目中的地位,早在我少年时期就形成了。那是中学3年级学俄语的时候,同学们以与苏联小朋友通信交往为荣。我经同学介绍,与莫斯科39中一个叫安德列的小朋友接上了头,第一次他给我寄了一张克里姆林宫的明信片,我回赠了一张天安门画片。第二次他来信提出要一张布达拉宫的明信片。布达拉宫是个什么样子我当时还没有印象,不过很奇怪外国小朋友怎么知道它。于是我便托在  相似文献   

2.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的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的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  相似文献   

3.
一条项链     
民综 《民族论坛》2004,(1):56-56
从前,有一个脾气很坏的男孩。他的爸爸给了他一袋钉子,告诉他,每次发脾气或者跟人吵架的时候,就在院子的篱笆上钉一根。第一天,男孩钉了37根钉子。后面的几天,他学会了控制自己的脾气,每天钉的钉子也逐渐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脾气,实际上比钉钉子要容易的多。终于有一天,他一根钉子都没有钉,他高兴的把这件事告诉了爸爸。爸爸说:“从今以后,如果你一天都没有发脾气,就可以在这天拔掉一根钉子。”日子一天一天过去,最后,钉子全被拔光了。爸爸带他来到篱笆边上,对他说:“儿子,你做得很好,可是看看篱笆上的钉子洞,这些洞永远也不可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正> 道教形成于东汉,历经几千年漫长岁月,不仅深入汉族民间,而且渗透于我国少数民族社会文化和生活。其中,其对土家族的影响尤为深刻。一道教很早就传入土家族地区。东汉末年,张道陵创五斗米道不久,即携其弟子往巴蜀一带传教。其孙张鲁据汉中三十年,在巴郡南郡蛮地,“以鬼道教百姓,责人敬信巫觋,多往奉之”。魏晋以降,土家族信道者日益增多。这从史料关于土家先民“白虎人”的记载中可见一斑。《晏公类要》云:荆楚之地“有巴人焉,有白虎人焉……白虎事道”。土司制度时期,土家族地区开始建有大量的道教寺观。湘西桑植县于明成化年间即建有城隍庙,明清  相似文献   

5.
1961年10月,迎着西北的秋风,我第一次看到了河西走廊与戈壁滩的辽阔荒凉.那时我坐在西安开往乌鲁木齐的列车上,望着窗外的黄砂褐土,想起了那一首流传千古的凉州词,不禁失声吟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车出嘉峪关,两眼泪不干……"有旅客依着车窗沉思般地说."这可是古代充军流放的地方啊!"我的同学钟元庆望着我,开玩笑地说."那就要我们这一代人大量植树造林,这样就可以植得柳树数千里,重引春风度玉关."我的另一位同学  相似文献   

6.
星期天没什么事,骑上车奔向京城的西南角——牛街。略微了解一点北京的人都知道,这儿居住着很多回民。我的一个“哥们儿”就住这儿,他大名谷志民,和我是中学的同学。有些日子没去看他了。到了牛街拐了好几个胡同才找到他,见面免不了开句玩笑。他还是那老样子,四方脸、高鼻梁、浓眉大眼,相貌堂堂。可惜小时候得了小腿骨髓炎,更不幸的是,两年前不慎又被人将右膝关节两条主韧带坐断,关节骨坐碎。进屋后我发现屋里有些零乱,再定神一看,壁柜里、桌子上、书柜里都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娃娃。娃娃们有的眯眼微笑,有的凝神沉思,有的天真活拨……神态各异。见我目光有些疑  相似文献   

7.
父子情     
正"慈母"这个词讲得通,对"慈父"这个词我老觉着别扭。依我看,上一代中国男人不大能和这个词挂上钩,他们大都严厉有余而慈爱不足。我的父亲老舍,既不是典型的慈父,也不是那种严厉得令孩子见而生畏的人,所以是个复杂的父亲。我不知道,一个人的记忆力最早是几岁产生的。就我自己而言,我的第一个记忆是一岁多有的。  相似文献   

8.
六七十年代,每个热血青年都以献身农村广阔天地为荣。而如今,青年人都以涌入城市、流向沿海、飘洋出国为时髦。大学毕业时,同学们留在了都市,我作为班上唯一的一名共产党员,无条件接受了分配,去偏僻的苗族山乡工作。同学于是戏言我:“宛庆丰,你真‘背时’。”母亲则说:“你宁到城里当个小办事员,也不要去乡下做官。”父亲却竭力支持我去农村锻炼。这一去,就呆了8年。 8年后,我进城了。可以欣慰地对母亲报喜,但不知如何向父亲启齿。因为我是吃不了乡下的苦,算是“溜”回城来的。城市在诱惑着我。那里有摩天大楼,有时髦女郎,有彩电、冰箱、席梦思……农村呢,一句话两个字:太土。有的只是茅草木屋,见人就害羞的山里妹  相似文献   

9.
天使的光芒     
江航 《民族论坛》2006,(1):60-60
两年前,我和太太从北方的一座小城辞职来到杭州。太太在一家报社做编辑,我则继续做着我的老本行——电台的DJ。我们借住在朋友的一栋老宅里,很老的房子,在离西湖不远的一条小弄堂里,已经有3年的时间。里面还有四五户人家,叽叽喳喳讲着软软的南方方言,我们之间少有往来。院子里有一个大大的铁门,上面有一把巨大的锁,院子里的每一户人家都有一把铁门钥匙。我们家的钥匙一直都在太太手中。也不知道是怎样形成的习惯,每一个住在院子里的人,从外面奔波回来,把自行车推进院子后,哪怕是在大白天,也要顺手把院门锁上。有时我想,这是否是因为南方人…  相似文献   

10.
“很久很久以前,有个特别要强的孩子。爸爸妈妈几次让他去做买卖,他说:不,我要作个有知识的人。他非常佩服有丰富才学的老师,称他是点燃智慧之灯的人。后来,他终于碰上一位这样的老师,学得大量知识,为天下老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相似文献   

11.
我曾经是一个对少数民族一无所知的人。但是,因为一次“惊艳”般的邂逅,我热爱上了少数民族,并且发誓要拍遍我国瑶族的所有服饰——这显然不是一件太容易的事。要知道,瑶族是中国支系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其服饰也是我国少数民族中最繁多的一个民族。但是,这个民族幽深曲折的历史以及美丽得动人心魄的服饰吸引着我,让我义无返顾地走上了“拍遍瑶族服饰”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奶茶情思     
奶茶情思文/刘清源初喝奶茶,是小时候在一个蒙古族同学家里。记得那次应邀喝奶茶,像是某种庄严的仪式。学着我的蒙古族同学盘腿坐在炕上,看着同学的父亲笑嘻嘻的把一些根本叫不上名称的小食品端上炕桌,同学的母亲则站在灶边,拿着勺子不停地把开了锅的热茶舀起来又倒...  相似文献   

13.
花花草草     
正不仅是一个守林人寻找词的解释。很多人都在寻找这种解释。而且在没找到之前,不能安静。我记得有一次,在谢尔盖·叶赛宁的诗中,"潋纹"这个词使我感到多么惊奇:在风吹成的潋纹之上,或者在那沙原上,绳索套着项颈,把我领向忧愁之乡……我不知道什么叫潋纹,但我感觉到在这个词里有着一种诗的内容。这个词本身就好像透露出这种诗意。  相似文献   

14.
陈微 《民族论坛》2006,(9):64-64
我在日本碰到的第一个中国人,这样自我介绍她自己:“你好,我姓胡。”置身异域头一次听到这样的介绍,我心里打鼓得厉害,不知怎么称呼人家。我已经变成四不象了,把熟悉的人叫“老某”或“小某”都觉得别扭,更不要说刚认识的。我又不知道人家的年龄,冒昧叫人“老某”说不准让人生气,叫“小某”呢,也许又看低了人家。但不叫“老某”或“小某”,那又怎么称呼呢?总不能“某老师”、“某同志”吧,这又不是在中国。就是“某夫人”也不行,太正经了是不?总之我没法称呼人家。后来我和这朋友熟悉起来,互相通伊妹儿,我就直接告诉她不知道如何称呼。她在…  相似文献   

15.
有朋友到我家里来,不进门,只停在院子里。他说:有个小院子多好。你看这些蝴蝶,跟自己养的似的!我忽然被提醒了。他走了之后,我禁不住认认真真地看过一遍我的院子。黑的、红的蝴蝶像风中的纸片,来来回回地飞。后来,我用了半个小时来清点自己的院子。我突然想知道:一个人周围到底  相似文献   

16.
正有人说"我天不怕,地不怕"。其实不尽然也,地动山摇,桥断路塌,你不怕吗?四周黑暗无光,伸手不见五指,你独坐屋中,你不怕吗?当然,世间有一些可怕的事,只要你鼓起勇气、信心,就不觉得可怕。但是有一些难以克服的事,还是令人害怕。例如:一、穷不怕,怕债:当一个人穷途潦倒,家无斗米,衣食不全的时候,真是苦不堪言。过去中国人的传统习惯,每到大年三十,所谓"打着灯笼要债",今年欠下的债,一定要在过年前偿还,实在没钱还,讨债的人就坐下不走了,那种滋  相似文献   

17.
祖母与茶叶枕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家是满族,正黄旗。祖母家也是满族,正白旗。祖母今年83岁。满族人有饮茶之风,祖母年幼时,饮茶家风吹到她身上。茶初饮味苦,小孩子大多不喜欢喝,祖母的母亲就拥着她,给她讲她父亲喝茶的故事。 祖母的祖父是个做官的,脾气直且暴,经常误事。后来,有人劝他请郎中诊脉一治,终因无暇而落空。一日,朋友相邀作客,  相似文献   

18.
我的清真灶     
提起吃小灶,大家都会认为只有高级干部才有这资格。可我,一个普通战士在连队也吃上了小灶。我们连是济南部队一个以外线维护为主的通讯连队,线长哨多,人员分散,平时在连里就餐的不过二十几人。连里知道我是回族后,就特意为我设了个清真灶。在伙房的一角。有我专用的锅碗瓢盆,菜刀案板,还有一套漂亮  相似文献   

19.
听说西南民族学院的两位青年讲师出了一项科研成果,研究治疗仔猪白痢病获得成功,解决了致使仔猪死亡率很高的一个大问题,对我国养猪业做出了不小贡献。因此,我特意走访了他们。这两位讲师,一个是苗族,一个是汉族。汉族讲师金锡蓁还很有青年的特点,言语直爽,朝气蓬勃;朱启明则很憨厚,颇有苗族质朴的乡土气息。当他们知道我的来意,竟腼腆地互相谦让起来。朱启明说:“金老师的基础理论很好,又不怕困难,做的贡献比我大……”。金锡蓁赶紧说:“不不,朱老师的实践经验比我丰富,遇到难题很有  相似文献   

20.
我们供销社的同志都说我是一个“厉害的姑娘”;还有人说我嘴快舌尖,口头上不让人,因而又管我叫“机关枪”。其实,我既不厉害,也并不是什么“机关枪”,只不过是见到一些不合理的事,爱提意见罢了。爱提意见有什么不好?象采购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