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谚语是人类语言发展史中被广泛流传并使用的一种言简意赅的表达方式。在谚语的研究中,语言美的表现特点是不容忽视的,它反映了语言发展进程中人们的审美心理和审美价值,更加具备美感,在流传的过程中丰富人们的审美体验。本论文主要对谚语语言美的结构美、风格美和修辞美的一般表现特征进行研究讨论。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偏重于语言基础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语言审美能力的培养.本文指出语言不仅仅是交际的工具,它还蕴涵着诸多审美因素.语言审美能力的培养与语言知识的传授应该是统一的,应将语言审美能力的培养融入大学英语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3.
每个国家都存在很多谚语,这些谚语在人们日常语言习惯中常被用到,具有很强的代表意义,其中不乏对于女性的相关谚语,本文选择中韩两国的有关女性的谚语进行研究,采取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女性美、女性地位两个大方面阐述了两者的差异,分析了它们的异同。由此引申出中韩女性文化之间的异同,希望对中韩两国的语言交流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每个国家都存在很多谚语,这些谚语在人们日常语言习惯中常被用到,具有很强的代表意义,其中不乏对于女性的相关谚语,本文选择中韩两国的有关女性的谚语进行研究,采取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女性美、女性地位两个大方面阐述了两者的差异,分析了它们的异同。由此引申出中韩女性文化之间的异同,希望对中韩两国的语言交流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鉴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希望在工作之余可以增加对美的欣赏,来提高生活质量。美的欣赏其实是美术鉴赏,就是培养人们对美术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美术鉴赏与审美能力可以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可以让人们去创造美,发现美,使自己的情感得到陶冶,得到丰富。本文着重阐述了美术鉴赏的意义,和美术鉴赏与审美能力的联系,以及培养美术鉴赏与审美能力的一些条件。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功能美原则的体现、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生活、多重审美象征意蕴的物态化、审美追求中蕴含的宗教意识等四个方面 ,对青海消费民俗中蕴含的审美特性进行了探讨。旨在为人们进一步研究青海的审美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鉴赏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希望在工作之余可以增加对美的欣赏,来提高生活质量.美的欣赏其实是美术鉴赏,就是培养人们对美术的鉴赏能力与审美能力.美术鉴赏与审美能力可以提高人们对艺术的欣赏,可以让人们去创造美,发现美,使自己的情感得到陶冶,得到丰富.本文着重阐述了美术鉴赏的意义,和美术鉴赏与审美能力的联系,以及培养美术鉴赏与审美能力的一些条件.  相似文献   

8.
在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今天,审美教育不仅可以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唤起人们的美好的思想感情,陶冶高尚情操,培养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而巨教会人们按照美的要求来美化环境,改造自然,来增加社会产品,把美与劳动技术,美与劳动过程和日常生活过程结合起来,达到美与技术、审美与效用的高度统一,所以审美教育是社会主义文明内容的一部分,在“两个文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大学音乐欣赏教育中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审美能力是人们在长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一种能力。大学音乐欣赏教育在引导学生不断实践、体验和鉴赏音乐的过程中 ,不仅能提高他们对音乐整体的感受能力 ,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正确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0.
蒙古谚语是杜尔伯特蒙古族语言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是蒙古族劳动人民对自然现象、社会现象长期观察的艺术总结。蒙古谚语在长期流传过程中,从广泛的社会背景上反映出广大蒙古族劳动人民对僧、俗封建统治者的憎恨,对不良行为的谴责,表现了他们朴素的阶级意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优美、健康的情操。现就杜尔伯特草原上流传的蒙古谚语,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注意塑造自己的非语言形象.非语言形象从三个方面塑造:行态美,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姿态,使其具有审美性;情态美,指教师在课堂上的面部表情所显示的审美性;服饰美,指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衣着打扮来表现高雅的情趣,给学生以熏陶.  相似文献   

12.
<正> 民族服饰作为一种独特的、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品,不仅集中地表现了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反映了他们改造世界和开创美好未来的理想与愿望,而且还在内化中不断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诱发着人们的美感,产生了种种心理效应。一服饰美的心理效应是由民族服饰的外在形式美使审美立体的视觉(有时还有听觉)器官受到刺激,引起美的形态特征与主体美感模式的沟通、联系、复活而产生的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进而激发出一种带有动力性反应的活动。剖析这一效应活动,其反映机制是极其复杂的。在内容上,它是客观现实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审美的角度探讨 :传说瑶族先民“飘洋过海” ,是指渡过洞庭湖。“飘洋过海”的原因是饥荒、世乱、大旱、疾病流行等。洞庭湖壮丽的自然景观造就了瑶族先民以湖为美的审美心理 ;渡湖中与滔天巨浪搏斗 ,表现了无以伦比的动态美 ;遇险关头 ,盘瓠王给崇高美的感受 ;最后 ,到达彼岸 ,是审美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实景演出是近十年来中国旅游演艺的经典样式,它开创了演艺的"大制作"时代,其将传统山水审美文化与现代元素结合的特征,被固化下来并成为体现艺术魅力的重要方面。本文以案例分析为基础,从艺术的原生美、意境美与和谐美的鲜活表现,阐释了传统山水审美文化在实景演出中的现代演绎。  相似文献   

15.
文化自信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中国梦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是实现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必然要求。音乐美育是一种以审美为中心的音乐教育形式,能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本研究主要在文化自信视角下,探讨音乐美育教育在提升文化自信方面的现实意义,并对新时代高校音乐美育的发展思路进行积极探索,强调在文化自信视域下进行音乐美育对高校学生的益处,以期提高音乐美育的育人功效,厚植大学生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正我一直持续关注志才和他的创作。这不仅因为志才和我是10多年的老朋友,也因为他是一位在当代中国花鸟画坛声誉日隆的优秀中青年职业画家。志才的花鸟画,雅逸,玄虚,梦幻,具有含蓄内敛、婉约灵动而不失内美的审美格调,具象里包含有一种抽象之美,给人以雾里看花的神秘感。他使用的笔墨语言,不是常见的花鸟画的表现样式和手法,既有着传统小写意花鸟鲜活生动的造型和  相似文献   

17.
当代高等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和创造美的摇篮,在人才培养计划里学科本位是基础,教师通过向学生教授美术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培养学生欣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文素养和道德情怀,培养适合当代美术教育的师资人才。  相似文献   

18.
<正> 谚语本是熟语的一种,是流传于民间的简炼通俗而富有意义的语句。其简炼通俗的特征决定其流、传的广泛性和长久性,其流传的广泛性和长久性又从一个侧面有力地证明:谚语是中华各民族的语言瑰宝,广存于各民族之间,只有特色之别,而无有无之争。由于苗族长期形成的独特的心理素质、风俗习惯和语言,对汉语称谓的谚语,有自己独特称谓,苗语称为“都菜都若”,谚谣称为“骚采骚惹”,直译为“话干净话聪明”、“歌干净歌聪明”,意译为“干净聪明话”、“干净聪明歌”。  相似文献   

19.
藏语敬语词的结构类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的美,是人类美好心灵的表露,亲切、优雅的语言能给人带来尊严和情感;而敬语则是这种美的语言的集中表现。人们由于礼节、由于敬意或褒意表达的需要,在日常生产和生活的各种场合,在各种语言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着敬语这一专门的语言形式。尤其藏族和藏语更是如此。藏族是中华民族高度文明的民族之一,藏族人民心地善良、待人忠厚,而这种内在心灵的美表现在做为交流思想工具的语言之中,造就了高度文明的藏族语言,所以我们说藏语是充满感情的语言,是富于礼貌和善意的语言,而丰富多彩的藏语敬语则是这一特点的最好说明。  相似文献   

20.
《民族论坛》2004,(2):17-18
酒和文化总是共生共荣。酒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已经融入到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而数千年的古老民族文化也因为酒的滋润而更加丰厚、甘醇。藏族的谚语说:“喝酒不唱歌,便是驴子喝水。”流传于云南彝族的古歌谣唱道:“迎新客!四方朋友至,八方来。端起酒杯敬客人,请喝酒!彝家礼节要喝酒,要唱歌!”这些谚语和歌谣道出了酒与艺术之间的联系。透过浸润在酒中的民族艺术,我们可以体验到少数民族那炽热而独特的审美情感、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酒兴之至载歌载舞饮酒和歌舞,是少数民族节日庆典、婚丧礼仪中必不可少又密不可分的两项内容。在澜沧江、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